-
簡介: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性轉(zhuǎn)型的科技哲學反思姓名張俊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科學技術哲學指導教師夏勁20081201武漢理工大學碩十學位論文性轉(zhuǎn)型問題的一種否定,而是“使它們降至地面的嘗試“。同時,整篇都是由一個個小小的問號組成的,其目的是構成一個大問號,引起爭鳴。關鍵詞現(xiàn)代性;傳統(tǒng)文化;中西比較;現(xiàn)代性轉(zhuǎn)型Ⅱ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7
大?。?2.7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本論文討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神”ЧЕЛОВЕКОБОГ與“神人”БОГОЧЕЛОВЕК兩個觀念,這兩個觀念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俄國十九世紀宗教與道德危機下的兩種人生哲學的思考。十九世紀的俄羅斯處于傳統(tǒng)東正教與西方現(xiàn)代思潮激烈碰撞的時期,科學主義與宗教信仰的矛盾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中得到了清楚而具體的表現(xiàn),他在以文學的筆觸描述這種信仰困境的同時也在以哲學的思考來探求擺脫這種困境的出路。基于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國內(nèi)外有關資料的解讀,從哲學角度探討“人神”與“神人”觀念是這篇論文的主旨。論文首先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神”與“神人”觀念提出的背景及含義界定?!叭松瘛焙汀吧袢恕贝硗铀纪滓蛩够淖髌分袃煞N相互沖突的典型形象?!吧袢恕敝蛤\地信仰上帝,在世俗人間自覺地踐行上帝法則的“基督式人物”“人神”則是指否定上帝存在,將自身作為上帝,并想用自己的言行為世界立法的“問題人物”。“人神”與“神人”的形象分別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中矛盾思想的兩個極端,他們之間的對話與對抗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得到全景式的展現(xiàn),體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上帝存在、意志自由、價值評判和道德選擇等問題的沉思,也反映了他在善與惡、上帝與魔鬼、基督與反基督、信仰與理性等問題上復雜而又矛盾的態(tài)度。其次,論文討論“人神”觀念所依據(jù)的理論基礎、這種觀念的后果、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對這種觀念的批評?!叭松瘛钡幕玖鍪?,理性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而世間的惡與苦難則是否定上帝存在的經(jīng)驗證據(jù)。在否定了上帝之后,“人神”進一步否定了道德,他們認為,沒有上帝,一切皆合理。為了成為神,為了證明自己無所不能,他們往往做出一些極端行為,個體無限膨脹的結局常常是自閉、自殺或殺人。最后兩部分探討“神人”觀念的思想依據(jù),以及這種觀念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價值與意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人”理論使人與神相關聯(lián),他認為這為人超越自身提供了無限可能。人集人性與神性于一身,對上帝的信仰和對人的信仰在統(tǒng)一完滿的“神人”真理中達到一致。人趨向神的運動,彰顯了人之為人的高貴。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5
大?。?2.3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伯格曼對信息進行哲學分析,將其區(qū)分為自然信息、文化信息與技術信息。自然信息是關于現(xiàn)實的信息,是顯現(xiàn)現(xiàn)實的信息,是現(xiàn)實向人類表達自身的方式,這樣的信息使得現(xiàn)實清晰易理解。文化信息也是關于自然的信息,是實現(xiàn)現(xiàn)實的信息。它使得對于現(xiàn)實表達的明晰性提升到能夠進行測查的程度。但是文化信息還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和獨特的事物,給人類帶來繁榮。技術信息也是關于現(xiàn)實的信息,是呈現(xiàn)現(xiàn)實的信息。這類信息的符號是技術裝置,技術信息是通過它們呈現(xiàn)出的信息。它將對于現(xiàn)實表達的清晰性提升到透明性的程度。它也是為了現(xiàn)實的信息,將對現(xiàn)實的表達提升到可控制的程度,而且技術信息也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些全新的獨特的事物。更為突出的特征是作為現(xiàn)實的信息。技術信息的功能變得越來越來強大,有逐漸替代自然和文化信息的趨勢,使傳統(tǒng)信息逐漸淪為技術信息的工具。隨著技術信息的泛濫,使其在不同程度上趨向消解與替代現(xiàn)實,如技術信息的“減負性”消解人對現(xiàn)實的參與性;技術信息的寄生性拒斥人對現(xiàn)實的參與性;技術信息的可消費性替代人對現(xiàn)實的參與,技術信息的虛擬性與透明性替代真實性。這樣,傳統(tǒng)的自然與文化信息將淪為滿足我們需要的效用工具,甚至簡化為技術信息的工具,從而使我們喪失了通過傳統(tǒng)信息參與現(xiàn)實的連續(xù)性與深刻性,信息與現(xiàn)實的一致性被破壞,這對我們美好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力圖從伯格曼的信息哲學思想出發(fā),來探討技術信息所引發(fā)的超現(xiàn)實與替代現(xiàn)實的問題,并試圖從伯格曼的信息理論出發(fā),提出一些主張來克服這種超現(xiàn)實的困境;來調(diào)節(jié)信息與現(xiàn)實;來保持符號與事物的平衡。我們應該關注與參與這樣一些界標物公共慶祝,即能聚集和照亮人類生活,能吸引心靈和身體的事物,是我們的生活中關注的焦點。要求在場,與世界連續(xù)和凝聚力量是這些界標物的象征。我們知道,大部分公共慶?;顒邮莻鹘y(tǒng)信息的顯現(xiàn)與實現(xiàn);使理解力和記憶力能夠被提倡與保存;使參與現(xiàn)實的技能與經(jīng)驗得以豐富。這樣,符號與事物之間的模糊性得到澄清,信息與現(xiàn)實的連續(xù)性得以保持,我們也能感受到它們的深刻性和魅力。從而使我們從廣義的道德上堅信,現(xiàn)實的在場性具有不可超越性,盡管這是一種廣義的倫理學觀點,但這樣一種倫理學觀點深刻地揭示了人類與現(xiàn)實的關聯(lián)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06
大?。?14.4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分類號侈砷密級單位代碼10422學號矽吲DO?!唷喂睫k呈碩士學位論文論文題目姒易傳方八時’、蔚把辱研衫諭它砌勺寸勘E艫多甲勺叮幽翻州S易,作者學院專業(yè)指導合作姓名名稱名稱教師導師空霾塹薹盔塹1量蘊整矽哆年々月莎日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目錄中文摘要LABSTRACT3緒論5一、周易“時”思想研究興盛的原因6二、周易“時”思想研究的狀況8一就研究地域論9二從整體研究特點看一10三、本論文的研究旨趣12第一章易傳尚“時”的依據(jù)和緣由15第一節(jié)易傳尚“時”的辭句依據(jù)15一、易傳中“時”出現(xiàn)的狀況15二、關于易傳十二嘆卦16第二節(jié)易傳尚“時“的外在基礎19一、自然“時間’’的覺知和深化20二、農(nóng)業(yè)社會“依時“的傳統(tǒng)20三、天神墜落和人的覺醒21四、其它文獻言“時”的影響22第三節(jié)易傳尚“時”的內(nèi)在根基24一、B筮數(shù)術之“時”性24二、宇宙生化之“時”根一25第二章易傳“時”思想的蘊義27第一節(jié)易傳“時’’意蘊初窺27一、易名三義含“時”一27二、乾、坤卦含“時”29三、大衍筮法蘊含對“時“的模擬30四、其他相關“時”說32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70
大?。?2.8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山西大學2010屆碩士學位論文吉爾模型理論及其哲學意義作者姓名劉茜指導教師魏屹東教授學科專業(yè)外國哲學研究方向認知哲學培養(yǎng)單位哲學社會學學院學習年限2007年9月一2010年6月二。一。年六月中文摘要曼姜嬲。中文摘要YZOO‘UI引言1第一章吉爾模型理論的起源2第二章吉爾模型理論的內(nèi)涵821吉爾模型理論的假設822吉爾模型理論的檢驗1L23吉爾模型理論的解釋13231原因和結果并無關聯(lián)性14232原因和結果并無對稱性16233因果模型中的概率問題17第三章吉爾模型理論的演化1831吉爾模型演化的內(nèi)涵1832吉爾模型演化的類型20321“統(tǒng)計假設演化”20322“因果模型演化”2133吉爾模型演化的過程23第四章吉爾模型理論的意義2641作為解釋科學的一種工具2642作為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反映2843吉爾因果模型的意義29參考文獻32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36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38學位論文使用授權聲明41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8
大?。?1.9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學校代碼10530學號200801020025分類號B24499密級碩士學位論文胡宏哲學思想析要胡宏哲學思想析要學位申請人周大歡周大歡指導教師鄧輝教授教授學院名稱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學科專業(yè)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研究方向宋明理學宋明理學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一一年五月二十日湘潭大學湘潭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引用的內(nèi)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的成果作品。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擔。作者簽名日期年月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意學校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湘潭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涉密論文按學校規(guī)定處理。作者簽名日期年月日導師簽名日期年月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77
大?。?2.2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012630832014密級編號專2011年5月20日的熱烈討論,引領當代哲學的荒野轉(zhuǎn)向。中外學者對其研究成果頗豐且主要集中在“自然價值論”上。在筆者看來,“荒野”才是環(huán)境倫理學的價值之源和概念基礎,在羅爾斯頓的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對哲學走向荒野的解讀過程中,以荒野為主題和線索,主要運用歸納、分析和比較的方法對羅爾斯頓的荒野思想進行研究。美國通常被認為是以“荒野”概念為中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思想的發(fā)源地。本文從考察美國文化中的荒野傳統(tǒng)入手,進而對荒野哲學的萌芽時期進行了歷史梳理。接著走入羅爾斯頓的荒野哲學,由此回到荒野中去重新認識和審視荒野的價值。并且將荒野的價值按照功用和層次分別作了劃分,具體而詳細地討論了荒野所具有的各種價值。進而依據(jù)荒野價值的“是”推導出人類對荒野自然具有“應該”遵循的道德義務,建立起獨具特色的荒野哲學。最后,從追問和啟示兩個方面對其荒野哲學進行探討和總結羅爾斯頓的荒野哲學在倡導人們走進荒野,尋找生命的自然回歸、擴大道德關懷范圍、承擔更多倫理責任以及減少對荒野和人類自身的傷害等若干層面具有極大啟發(fā)。同時,在關于荒野內(nèi)在價值的論述上完整性和嚴密性還存在缺憾。關鍵詞羅爾斯頓;荒野哲學;內(nèi)在價值;遵循自然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3
大?。?1.9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2014屆碩士學位論文屆碩士學位論文塔爾斯基真理論的邏輯及哲學意義塔爾斯基真理論的邏輯及哲學意義作者姓名湯力指導教師畢富生黃教授教逸群講師學科專業(yè)邏輯學研究方向邏輯哲學培養(yǎng)單位哲學社會學學院學習年限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二〇一四年六月THESISFMASTER’SDEGREESHANXIUNIVERSITY2014TARSKISTRUTHTHEYITSSIGNIFICANCEOFLOGICPHILOSOPHYSTUDENTNAMETANGLISUPERVISPROFBIFUSHENGMAJLOGICSPECIALTYPHILOSOPHYOFLOGICDEPARTMENTSCHOOLOFPHILOSOPHYSOCIOLOGYRESEARCHDURATION201109201406JUNE2014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5
大小: 0.5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索取號B2345密級公開碩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董仲舒大一統(tǒng)哲學思想研究董仲舒大一統(tǒng)哲學思想研究研究生研究生董文慧董文慧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姚春鵬副教授姚春鵬副教授培養(yǎng)單位培養(yǎng)單位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一級學科一級學科哲學哲學二級學科二級學科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完成時間完成時間2016年3月10日2016年3月10日答辯時間答辯時間2016年5月30日2016年5月30日曲阜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說明(根據(jù)學位論文類型相應地在“□”劃“√”)本人鄭重聲明此處所提交的博士□碩士□論文董仲舒大一統(tǒng)哲學思想研究,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在曲阜師范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期間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論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的方式注明。本聲明的法律結果將完全由本人承擔。作者簽名日期曲阜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使用授權書(根據(jù)學位論文類型相應地在“□”劃“√”)董仲舒大一統(tǒng)哲學思想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師范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期間,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本論文的研究成果歸曲阜師范大學所有,本論文的研究內(nèi)容不得以其他單位的名義發(fā)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師范大學關于保存、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意學校保留并向有關部門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本,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曲阜師范大學,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論文,可以公開發(fā)表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作者簽名日期導師簽名日期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39
大?。?2.1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凱魯亞克19221969被譽為“垮掉一代”的靈魂人物,是“垮掉之王”。其經(jīng)典之作在路上亦被奉為“垮掉一代”的圣經(jīng)。1957年,該書一經(jīng)出版,便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正反面評論接踵而至,凱魯亞克也一躍成為備受關注的小說家。吉爾伯特米爾斯坦評論說,“該書的出版就是一個歷史事件?!比欢ゼ痈缯搲瘓髤s認為凱魯亞克的寫作“不加節(jié)制”,沒有欣賞性可言。無論評論褒貶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路上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英文小說。凱魯亞克以自傳的形式,直白但蘊意深刻的寫作方式記錄了他本人(薩爾)和迪安(尼爾卡薩迪),一次次橫越美洲大陸的經(jīng)歷。該小說是“垮掉一代”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逼真鏡像。從中,我們可以深入探尋垮掉分子的尋求心路歷程,即“他們該如何生活”。本文從“垮掉一代”所受到的社會環(huán)境,文學思潮入手,探尋垮掉分子內(nèi)心的真正追求。二戰(zhàn)后,美國物質(zhì)文明繁榮但精神文明萎縮,物質(zhì)化和利益化充斥人們的生活,大家都不予余力地追求著一種所謂的“財富安全感”,卻忽視了精神的升華。盡管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但政治、文化氣氛仍相當令人壓抑。麥卡錫主義、冷戰(zhàn)、越戰(zhàn)、種族歧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伴隨著周期性的經(jīng)濟蕭條,年輕一代失去了對于主流社會價值的認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垮掉一代站了起來,表達了他們反感這種生活的心聲,用他們獨特、“墮落”的生活方式反抗著這種令他們窒息的生活,并竭力尋找對于生活應有的真正態(tài)度。本分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為引言,簡要介紹了作者凱魯亞克的生平,在路上的主要經(jīng)歷和內(nèi)容,以及中外學者研究該小說所獲得的成就。第二章全面分析了“垮掉一代”產(chǎn)生及發(fā)展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第三章分析了“垮掉一代”作品中對于主流社會行為方式和價值觀的反叛與異化。第四章分析了在路上中薩爾和迪安的人物形象及其所獲致的認知升華,進而認識到解決的根本之道在于如何生活。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61
大?。?2.8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P一I②潤拶三先鉑砷范大爹碩士學位論文實用主義哲學影響下的胡適文學觀研究論文作者學科專業(yè)指導教師培養(yǎng)單位培養(yǎng)類別完成時間孔令輝文藝學姜桂華文學院全日制2011年O3月沈陽師范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實用主義哲學影響下的胡適文學觀研究中文摘要對文學美的認識、白話文理論和文學進化論,是胡適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915年至1916年,這些思想走向成熟,而這種成熟是一種變異。在1915年前,胡適對文學美的認識比較辯證通達,主張文學要兼顧“美感”與“濟用”、“綺麗”與“明白’’;對白話的關注不多,對白話文學的評價也不高,認為白話文學“尤鮮佳者”;胡適在1905年通過天演論接觸到了進化論,卻沒有構建出他的“文學進化論”思想。而在1916年之后,這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胡適對文學美的認識就比較偏執(zhí)單一了,認為“明白清楚“才足文學美的最高標準;對白話和白話文學投入了巨大的熱情,熱烈贊揚白話是“活文字“,將白話文學上升到“中國文學之正宗”的地位;在文學發(fā)展觀上,完成了他的“文學進化論“的理論構建,并仔細梳理出了中國文學語言工具、文體以及文學作品的進化路徑。造成胡適文學思想發(fā)生變異的原因,就是1915年夏天起胡適丌始篤信實用主義哲學,并將實用主義哲學作為自己行動和治學的指南。具體說來,在實用主義哲學“致用即真理”的價值觀、徹底工具論和強調(diào)漸進的“近利不急功”的進化論影響下,胡適迅速轉(zhuǎn)變了自己的文學思想,最終成熟定型下來,并成功發(fā)動了“文學革命”,促使中國文學由古典邁向現(xiàn)代,這是實用主義哲學之于胡適文學思想及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巨大意義。胡適對待實用主義哲學的態(tài)度是頗為實用的,他對實用主義哲學的篤信更多的是一種清醒的理性選擇,而不是感情上的徹底接受。這就造成了胡適在文學層面上感情與理性的分裂,親切鮮活的閱讀經(jīng)驗和理論推演下的文學認識之間的矛盾。胡適局限于實用主義哲學,始終無法超越自己文學革命時期的文學認識,漸次落后于中國文學發(fā)展的潮流。實用主義哲學之于胡適文學思想及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尷尬也突顯無疑。關鍵詞胡適;文學觀;實用主義哲學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2
大?。?2.1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柏拉圖斯賓諾莎哲學中的理性與生存姓名姚振強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西方哲學指導教師陳村富20040401ABSTRACTTHETHESISDEMONSTRATESTHEPROFOUNDMEANINGANDRELATIONOFTHEREASONANDTHEEXISTENCEWITHTHEEXAMPLESOFPLATOANDSPINOZA’SPHILOSCPHYTHEREASONEXPRESSESTHEEXISTENCEANDTHEEXISTENCEISTHEFOUNDATIONOFTLLEREASONPLATO’SWORLDOFTHEFORMREVEALSTHETRUEEXISTENCEPATTERNFROMTHEFOURDIFFERENTASPECTSTHEREALLANGUAGETALKABOUTTHEEXISTENCE,THEEXISTENCEISPRIORTOTHELANGUAGE,THELANGUAGE109ESISAKINDOFACTIONOFTHEEXISTENCE;THEDIALECTICFORMREFLECTSTHEEXISTENCEACTIVITYOFTHESUBJECTBYTHEACTIVENEGATIVITYTHEREALWISDOMDEPENDSONUNDERSTANDINGTHEFORMOFTHE“GOOD”WHICHISTHEVALUEANDTHEAIMOFTHEEXISTENCETHEREASONNOUSISTHEORIGINALPOWEROFTHEEXISTENCE,THETRANSSENSIBILITYOFTHEFORMISTHEPARTOFTHEDIVINITY;THETHEORYOFTHEPSYCHEISTHEDESCRIPTIONOFTHEEXISTINGCIRCUMSTANCESTHEDEATHOFSOCRATESISTHEREVELATIONOFTHELIFEOFTHEPSYCHE,THEPHILOSOPHYMEANSPREPARINGTODIEOFFREEWILL,ITISANARTOFPRACTISINGDEATHTHEIMMORTALPSYCHEISNOTAFACTOFTHEEXPERIENCE,THEPSYCHE,NAMELYLIFE,ISTHEPOWEROFDOMINATINGTHINGSANDEATERSINTOTHEREALMOFTTANSTIMINGEXISTENCEOFTHEEASENCETHEINNERORDEROFTHEPSYCHEWHICHIMPELLEDBYITSELFIS“GOOD”THEPSYCHEGRASPITSELFTHROUGHTHEREASONOFTHEREFLEX,THE“CONVERSION”O(jiān)FTHEPSYCHEISTHEWAYINWHICHTHESPIRITSTEPSINTOTHEINNERANDUPWARDNESSFROMTHEVARIABLEPHENOMENALWORLDTOTHETRUEBEINGTHE‘‘CONVERSION”ISRELATIVETOTHEESSENCEOFTHE“MEMORY”,‘ALLOFTHEKNOWLEDGEAREBASEDUPONRECOLLECTING”;ASTHEAIMOFTHEEXISTENCE,THE“GOOD’ISABSOLUTE,NOONEHASAWILLOFDOINGEVILTHEREPUBLICIDEALISONTHEBASEOFTHEFORM,THESUBJECTOFTHEREPUBLICISJUSTICEANDWISDOMTHEMEANINGOFTHEREPUBLIC,THEPOLITICSANDTHELAWTOWARDTHEBEINGANDTHEPSYCHE,THEREPUBLICISAKINDOFCONSTRUCFIONPROJECTOFTHEPSYCHETHE1AWISTHEREASONANDTHEORDEGITEMBEDIESTHEFREEDOMOFTHESPIRITTHE“EROS”ISANAFFAIRRELATINGTOTHELIFEANDTHEEXISTENCE,THEPRINCIPLEOFTHELOVE,WHICHTRANSCENDSTHEVISIBLESHAPEANDCOMMUNICATESTHESOULOFMENANDWOMENPURSUESTHEGOODTHEEXPERIENCEOFTHEPLEASUREISRELATEDTOTHEPSYCHE,WHICHENGENDERSALLTHEIMPULSEANDDESIRETHEUSTIFIEDPLEASURECORRELATESWITHTHEREALBEINGANDTHEFAL∞PLEASUREWHICHIMITATESTHEFORMERHASNOFOUNDATIONOFTHEBEINGTHEPUREPLEASUREWHICHTAKESTHEPERMANENTASITSOBJECTCOITTESFROMTHEPARTICIPATIONOFSELFEXPERIENCEOFHUMANBEINGSPINOZA’SPHILOSPHYSYSTEMISONTHEBASEOFAKINDOFTHEINNERSTRUCTUREOFTHEREFLECTION,WHICHSHOWSREGARDINGTHETRUEIDEA∞THEPREMISEOFTHEREFLECTION;INCONTENTTHEIDEAOFTHEIDEA,EMERGINGTHEACTIVITYOFTHETHOUGHT;INFORM,ADOPTINGAKINDOFGEOMETRICALDEMONSTRATIONAIORDERASTHEABSOLUTEOBJECTTHESUBSTANCEISTHENOUMENONOFTHEKNOWLEDGEASWELLASTHEBASEOFTHEETHICS,WHICHSHOWSTHEDIRECTIONOFTHEHUMANKNOWLEDGEANDTHEULTIMATEPURSUITOFTHEMORALITYWHICHCANALSOFORNLANUNIFIEDWORLDVIEWBYTHEREFLECTION,MANCALLFREEHIMSELFFROMSLAVERYJNREALISTICPERCEPTUALWORLDANDACHIEVETHEINNERFREEDOMTHROUGHSELFPERSISTINGAFFIRMATIONON也EWHOLEPLATOANDSPINOZA’SPHILOSOPHYBELONGTOAKINDOFCLASSICALTHEORYOFTHEEXISTENCEANDEXPRSSTHEEXISTENTIALMEANINGONAHIGHERLEVEL,THEESSENCECONTAINSTHEIMPULSIONOFTHEEXISTENCETHEWORLDOFTHE“FORM”ANDTHESUBSTANCEARETHEREALITYANDTRUTHUPONTHESENSUALWORLDKEYWORDSFORM,BEING,PSYCHE,REASON,EXISTENCE,REFLECTION,TRUEIDEAESSEOCENATURE,GOD,F(xiàn)REEDOMTOPIETHEREASONANDTHEEXITENCEOFPLATOSPINOZA’SPHILOSOPHY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78
大小: 4.1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學號三竺蘭論文編號至研究類型中圖分類號⑩朋基礎研究B25二『匕Z‘爹碩士學位論支學科門類哲學學科專業(yè)一寸肺學指導教師陳道德教授研究生張議丹論文題目蜩享化哲學簡論答辯日期二OO五年五月廿一日ABSTRACTTHISPAPERPROCEEDSWITHINALIENABLERELATIONBETWEENPEOPLEANDCULTUREITBRIEFLYEXPOUNDSTHEMAINTASKOFCULTURALPHILOSOPHYTOSOLVESUCHTHREEPROBLEMSOFESSENCE,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PEOPLEANDTHEPAPERCOMMENTSHUSHI’SCULTURALPHILOSOPHYMORESYSTEMATICALLYHOWTOUNDERSTANDCULTUREANDPHILOSOPHYBASICATTITUDEANDBASICVIEWINCULTUREINCLUDETRADITIONALCULTUREANDWESTEMCULTURE,THINKINGANDOPINIONOFTHETHREEBASICPROBLEMSOFPERSONTHATCULTURALPHILOSOPHYSHOULDSOLVETHEPAPERPOINTSOUTTHATFLUSHI’SCULTURALPHILOSOPHYNOTONLYHASALREADYGIVENTHESTRONGCRITICISMTOBACKWARDPATTERNANDHUMANSPIRITI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BUTALSOGIVESADVISETOTHEDIRECTIONOFTRADITIONALCULTUREPATTERNTRANSITIONANDTHEFOUNDATIONOFNEWHUMANESPIRITITSBASICSPIRITISTOPAYDOSEATTENTIONTODEVELOPMENTINANALLROUNDWAYANDMODERNIZATIONOFPEOPLE,WHICHISINACCORDWITHTHETASKOFCULTURALPHILOSOPHYANDINACCORDWITHTHE№OFICAIDEVELOPMENTTRENDANDFAVORABLETOSOCIALPROGRESS;WHICHISNEWTHOUGHTOFERAINCLUDINGHUMANISMTHOUGHT,SCIENCE,DEMOCRACYAND矗EEDOM,HAVEHEAVYMEANINGWITHTHECONSTRUCTIONOFCHINESECHARACTERISTICSSOCIALISMMATERIALANDSPIRITUALCIVILIZATIONVERYNOWADAYSKEYWORDSWHOLESALEWESTERNIZATIONHUMANITYSCIENTIFICCONCEPTIONOFHUMANLIFEINDIVIDUALISM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33
大小: 1.1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分類號密級編號&立至G箜學位論文迨鋈邀遺的亟治蜇堂星想皇宴踐ONTHEPOLITICALPHILOSOPHYTHOUGHTANDPRACTICEOFLIANGSHUMING葉小華指導教師姓名揚雪疆麴撞畝昌去堂厶童堂隨蜇堂丕中請學位級別亟專業(yè)名稱圭國蜇堂論文提交日期2Q逝生5且論文答辯日期2QQ5生旦且學位授予單位和日期畝昌太堂2四』生且旦答辯委員會主席熏2111叁評閱人鏨蘭7荔孔2005年月日0NTHEPOIITICAIPHIIOSOPHYTHOUGHTANDPRACTICEOFLIANGSHUMI鴨ABSTRACTLIANGSHUMING18931988WASONEOFTHEMOSTFAMOUSSEHOIARS、THINKERS、PHIIOSOPHERSAND0CIALACTORSIN20曲CENTURYINOHINAWHATHECONCERNEDABOUTINHISIIFEWEREJCWOIOROBIENL“IIFEPROBLELN”AND“OEIAIOROBIEM”HEACTEDORLTHETRADITIONAISPRITOFONFUEIANIRITEILECTUAIANDANAIYSEDCHINESEOCIETYANDEIVIILZ鼉土IORLWITHITHEBELIEVEDTHATCHIRLAPROBIEMWAS013LYCIVIIIZATIORLIMBALANCLEANDNOTOTHORS,ANDWHIEHWASTHEORIGINOFALIOROBIIBIUSOFOHINA1FITWASEXPECTEDTOSOIVETHE013IYWAYWASTEVIVEOONFUEIANCIVIIIZATIORLTHEKEYOFTHEPROBIEMWASBEGINNINGWITHEOUNTRYSIDEANDPRAETICINGHIS“RURAICONSTRUCTI013”THISIAPERSTARTSFROMLIANGSHUMING’SPOLITICAIPERSONAIITYTHEEOMPREHENSIONABOUTCIVIIIZATIONAND0CIETYOFOHINAANDTHEWESTERNTHECONSTRUCTIONOFIDEAI0CIETYASWEIIASTHEMETHODSOFSOIVINGOHINESOPROBIELNTOINTERPRETLIANGHUMING’SOOIITICAIPHIIOSOPHYTHOUGHTANDPRAETICEANDGIVESANOBJECTIVEPRAISEILRADUATEDSTUDENTYEXIAOHUACHIRLESEPHIIOSOPHYDIREEFEDBYPROYANGXUEEHENGKEYWORDSPOIITIEALPHIIOSOPHY,LIANGSHUMING,LIFEUPWARDRURAICONSTRUCTIONCOMBINATIONOFPOIITICSANDEDUCATION2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62
大?。?1.9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本文是在考察理論界關于和諧觀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拓寬這一課題的研究視野、轉(zhuǎn)換研究方式而作出的一種嘗試。目前學界研究和諧的一種常見方式是,只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三大資源中找出一些與和諧有關的材料,并傾向于僅僅把和諧與辯證法理論體系中的一小部分原理相聯(lián)系,因而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陷入了理論困境。本文主張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研究途徑在具體的哲學體系中考察和諧觀,對哲學體系中支撐和諧觀的邏輯基礎進行梳理,并分析了和諧觀的實現(xiàn)過程。本文以在中國歷史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傳統(tǒng)儒學為樣本,圍繞“什么是和諧”、“和諧何以可能”、“和諧如何實現(xiàn)”三個基本問題,對傳統(tǒng)儒學中和諧觀的邏輯基礎進行了梳理、概括,從“理欲統(tǒng)一”、“內(nèi)圣外王”、“天人合一”三個方面,考察了傳統(tǒng)儒學中和諧觀的邏輯基礎分析了和諧的實現(xiàn)過程和實現(xiàn)方法,并對中庸進行了新的詮釋最后,總結全文,指出和諧意識滲透于整個理論體系而不是部分之中,而辯證法貫串于實現(xiàn)和諧的過程之中。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4
大?。?1.91(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