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和諧關系密碼:宗教相通性精神中國啟示錄民族宗教沖突出路的反思.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的博士論文之所以名曰《民族宗教和諧關系密碼:宗教相通性精神中國啟示錄》,意在研究當今全球“熱點中的熱點”民族沖突、宗教沖突的出路,挖掘中國歷史上解決民族宗教關系的寶貴經(jīng)驗,探索民族與宗教互動關系的內(nèi)在機理,提煉出宗教相通性精神。其意義在于,尋覓各民族宗教關系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探尋如何走出當代人類民族沖突與宗教沖突的誤區(qū),導引出民族宗教關系的健康發(fā)展之路;研究教際由沖突到實的發(fā)展規(guī)律,開發(fā)、挖掘宗教的相通性精神,從而解決闡釋民族宗教關系問

2、題的關鍵應付諸和平文明方式而不是暴力沖突。這不僅對充滿民族和宗教沖突的國家和地區(qū),而且對雖然處于和平環(huán)境但有不安全隱患的國家和地區(qū),都將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目前國內(nèi)外對這一問題只分別從民族和宗教各自的角度進行分析,處于“兩張皮”狀況,還沒把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但卻幾乎沒有從本質(zhì)層面深入研究民族和宗教關系的專著問世,偶爾有一兩本,也只是在作“現(xiàn)象描述”。因為,其研究的難度之大,涉獵的學科(資源)之廣,

3、所需方法論之深,是很難想象的。以前的學者抑或從宗教學角度,抑或從民族學角度,片面地看問題。宗教學者僅僅從宗教角度出發(fā)分析宗教,雖然也涉獵到民族與宗教的關系問題,但由于對民族學知識的匱乏而很難對民族問題有深入探討。反之亦然。民族與宗教的關系問題似乎成為民族學者和宗教學者“不可逾越”的障礙?;谶@種情況,許多學者們不得不望而卻步。 在完成本課題研究中,我運用了四種研究方法的學術資源:民族學、宗教學、哲學和史學等研究方法。其民族學與人

4、類學的研究方法是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從事民族學多達11年研究中積累的,期間出版、發(fā)表民族學的成果達100多萬字,為我積累了豐厚的民族研究資源。此外,本課題還運用了哲學、史學和宗教學的研究方法論資源。如果從我1982年本科生發(fā)表第一篇學術論文起算,到現(xiàn)在已有20多年哲學研究的歷史。在研究本課題過程中,無論從對宗教相通性精神的構思、梳理、理順方面,還是當我遇到思想觀點、邏輯處理難題時,我都能回歸到哲學王國汲取營養(yǎng)。后來從事

5、民族學研究,使我確立了實證研究的方法立場,拋棄了以往哲學不求實證只求抽象研究的習慣。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各六章。上篇主要是歷史實證研究,下篇主要是對宗教相通性精神進行理論性的研究。 上篇主要包括的問題有:第一章剖析了世界熱點東移亞洲現(xiàn)象及其原因。第二章研究了“中華宗教相通性精神”的凝聚鑄造了中國先民的和諧社會,提出“和諧社會的根本原因在于和諧的民族與宗教關系”新觀點。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別對中國儒佛關系、儒穆關系、儒耶關系和

6、佛耶關系進行歷史實證研究,探索在中國宗教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儒佛關系研究中,探討了在儒佛的良性互動關系孕育出了著名的理學、心學理論,從而明確了儒佛的良性互動對中華文化的發(fā)展起到的積極作用。由于儒學不能滿足關于生死問題等精神需要的缺陷而佛教剛好滿足這一精神需要,因此為佛教入住中國提供廣闊空間。 在儒穆關系研究中,研究了由中國和諧儒穆關系營造中國和諧社會的奧秘。中國歷史上的儒穆關系主要是中國穆斯林與漢族、滿族三者關系的歷史合

7、力。和外國穆斯林不同,中國的穆斯林各族既具有穆斯林的世界性,又擁有中國的民族性,由此決定中國的穆斯林具有多族源性的特點。 在儒耶關系研究中,重點分析了儒耶的最初相遇主要發(fā)揮了相沖突的一面。中西方兩種文化中心論的沖突導致了在康乾盛世時代基督教與中國宗教精神的禮儀之爭,進而導致了中國進一步的閉關鎖國。 在佛耶關系的研究中,探索了佛耶相遇在中國的特殊關系,闡明了中國的佛耶關系主要發(fā)揮的不是宗教沖突的方面而是宗教相通的方面。在佛

8、耶互動中,佛耶互益,佛教為基督徒提供了“破執(zhí)精神”;基督教為佛教展示了宗教組織如何運用西方科技文化、基督教組織,推進社會發(fā)展的“入世精神”。 下篇主要包括“民族宗教關系的中外不同理念”(第七章)、“中西文明的原始分野”(第八章)、“人類進步與宗教的全球化與本色化”(第九章)、“宗教的本質(zhì)功能及其諸多屬性”(第十章)、“民族與宗教互動關系的理論研究”(第十一章)和“宗教相通性精神的理論分析”(第十二章)。 第七章分析了中外

9、對民族宗教關系的不同理解;從理論上闡釋了,在外國更多關注了民族宗教關系中沖突的方面忽視融合的方面,從而導致了諸多民族宗教沖突。在中國由于儒佛耶等族教際相遇的千百年磨合鑄造了從沖突到融合的歷史過程,教際沖突逐漸減弱,并存融合逐漸增強。文中還探討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即為什么入主西方宗教文明的不是佛教而是基督教?根本原因在于,古希臘羅馬文明對佛教的排斥和對基督教的接納。 第八章尋根問底地分析了中華古老民族與古希臘民族文明區(qū)分的淵源在于

10、兩種原始神化的區(qū)別,闡釋了中國和古希臘在古典時代創(chuàng)造的不同民族精神。 第九章探討了宗教的全球化與本色化問題,糾正了一些關于全球化的錯誤看法,提出一些較為創(chuàng)新的理論觀點:要克服西方全球化理念的偏見,因為全球化不是西方化;西方全球化的理念并不代表現(xiàn)實全球化的實際過程;全球化在西方人眼里,似乎是人類文明同質(zhì)化的過程,其實應是開拓民族文明多元化的過程。 第十章探討了宗教的本質(zhì)功能及其本質(zhì)屬性,對宗教到底有害還是有益兩種宗教本質(zhì)觀

11、進行解析。文中在充分肯定前人觀點合理性的基礎上,提出“宗教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和“宗教有害也有益”這一更全面的觀點。 民族宗教互動關系是學界的重大研究課題。盡管許多學者已注意到了民族宗教互動關系的普遍性,但從學理上深入分析其內(nèi)在關系依然還是巨大的學術空場。為此,第十一章從學界對民族宗教關系的共識的分析入手,闡釋民族與宗教互動關系的內(nèi)在機理,大膽提出一些相關的理論設想,提出并分析了政教分離、族國分離和族教分離三大分離的理論問題

12、;探索了民族宗教沖突的出路;研究了解決民族與宗教關系問題的幾種理論方案,即民族宗教問題的政治化、文化化和去政治化問題。 “宗教相通性精神”是最后一章和全書的核心觀點:宗教相通性精神是一切宗教和教際關系共通的、具有正向價值的本質(zhì),這一本質(zhì)必然展開為從民族宗教沖突走向和解、從不相容到相容、從宗教戰(zhàn)爭演變?yōu)樽诮虒υ挕⒂勺诮虒αl(fā)展到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民族宗教沖突彰顯了族教際惡性互動的部分,為了尋找避免族教惡性互動的途徑,必須深入挖掘在民族宗

13、教良性互動中的宗教相通性精神。文中特別提出,我們不能把宗教相通性精神單純理解為理論研究者的烏托邦式的主觀理念,必須理解為世界各族教關系實際發(fā)展過程中隱含的客觀實在,它是營造和諧宗教關系的重要客觀基礎;正是因為宗教相通性精神的存在,才使得建立和諧宗教關系成為可能,使不同宗教的相遇從沖突走向和解成為可能。正因為客觀存在的宗教相通性精神的不斷深入展開,才使得不同民族宗教良性精神得以不斷提升。任何宗教只有與其他宗教進行交流才能不斷豐富宗教相通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