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蛋白質的Western印跡分析,劉二戰(zhàn),一、原理,一個基因表達的最終產物是產生相應的蛋白,因此檢測蛋白是測定基因表達的主要標志。 原理:Western Blotting 是將獲得的蛋白質樣品通過SDS-聚丙稀酰胺凝膠電泳,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質進行分離;并通過轉移電泳將凝膠上分離到的蛋白質轉印至固相支持物上,用抗靶蛋白的非標記抗體(一抗)與轉印后膜進行雜交,使其與膜上的靶蛋白特異性結合;再與經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結合,最后用E
2、CL試劑反應,經X線片曝光、顯影等一系列反應,檢測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二、方法,樣品蛋白的制備,SDS-聚丙稀酰胺凝膠電泳,轉膜,檢測,,,,三、樣品蛋白的制備,1、原理: 蛋白質的制備工作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識,但基本原理只有兩個方面: 一是用混合物中幾個組分分配率的差別,把它們分配到可用機械方法分離的兩個或幾個物相中,如鹽析、有機溶劑提取、層析和結晶等; 二是將混合物置于單一物相中,通過物理力
3、場的作用使備組分分配于不同區(qū)域而達到分離目的,如電泳、超速離心、超濾等。,三、樣品蛋白的制備,2、蛋白質制備的步驟 (1) 選擇材料和預處理 (2)細胞的破碎及細胞的分離 (3)提取和純化 (4)濃縮、干燥和保存,三、 樣品蛋白的制備,3、培養(yǎng)細胞中蛋白質樣品的提取,提取細胞蛋白多是利用將細胞裂解、破碎、使蛋白質釋放的原理,在提取蛋白質的實驗中要考慮到細胞裂解液的pH、去污劑的類型和濃度,以及二價陽離子
4、、輔助因子等因素,同時為防止細胞內蛋白酶對蛋白質的降解,需在裂解液中加入蛋白酶抑制劑。,三、樣品蛋白的制備,,3.1 實驗材料,,(1)器材: 冷凍離心機, 細胞刮,Tip頭、1.5ml、 0.5ml 滅菌Ep管,碎冰。(2)試劑: ① 細胞總蛋白裂解液(100ml): 1×PBS 80ml,Triton-100 1ml, 去氧膽酸鈉0.5g, SDS 0.1g, 補 1×PBS緩沖液至1
5、00ml。 ② PMSF貯存液(PMSF 17.4mg/異丙醇): PMSF(苯甲基磺酰氟)在水溶液中不穩(wěn)定,應在臨用前向不含PMSF的裂解緩沖液中加入PMSF貯存液100ul,使其終濃度為0.174mg/ml。(3)Hela 細胞,三、 樣品蛋白的制備,3.2 實驗方法,(1) 洗滌細胞:選取細胞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的Hela細胞,由37℃取出后放入冰盤中,預冷。吸棄原培養(yǎng)液,用4 ℃預冷的1×PBS洗
6、細胞表面3~4次,除凈培養(yǎng)基中的血清,并盡量吸棄細胞培養(yǎng)皿中殘余的PBS。(2) 向培養(yǎng)皿中加入蛋白裂解液(100ul/60mm),輕輕晃動,使裂解液均勻鋪于細胞表面。(3) 冰浴30~60min,期間晃動3~4次。(4) 用細胞刮子集中裂解液,收集入冰上預冷的1.5ml Ep 管中, 4 ℃離心,12000g 20min.(5) 小心吸取上清液入新的預冷管中(為避免反復凍融導致蛋白降解,可按需要將其分裝使用),-80 ℃保有存
7、備用(可保存1年),三、 樣品蛋白的制備,,3.3 注意事項,(1) 注意個人防護:PMSF嚴重損害呼吸道黏膜、眼睛及皮膚,吸入、吞進或通過皮膚吸收有致命危險。一旦眼晴或皮膚接觸了PMSF,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2) 設立必要實驗對照。(3) 為防止蛋白降解,上述操作全部應在冰上完成。(4) 所用離心機需要提前預冷。(5)可于顯微鏡下觀察細胸裂解的程度。(6)吸取蛋白上清液時,注意不要把沉淀吸上來。,三、 樣品蛋白的制
8、備,4、蛋白質的濃度測定——考馬斯亮藍蛋白定量法 考馬斯亮藍 G-250 法是比色法與色素法相結合的復合方法,簡便快捷,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好,是一種較好的常用方法。 4.1 原理 考馬斯亮藍 G-250 在游離狀態(tài)下呈紅色,最大光吸收在 488nm;當它與蛋白質結合后變?yōu)榍嗌?蛋白質-色素結合物在 595nm 波長下有最大光吸收。 其光吸收值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 因此可用于蛋白質的定量測定。 蛋白質與考馬斯亮藍 G-
9、250 結合在 2min 左右的時間內達到平衡,完成反應十分迅速;其結合物在室溫下 1h 內保持穩(wěn)定。,三、 樣品蛋白的制備,4.2 實驗材料(1)器材:分光光度計及玻璃比色皿(2)試劑:①0.5% mg/ml BSA 標準蛋白液:生理鹽水配制,分裝小管,4℃保存。②考馬斯亮藍 G-250 母液:稱取考馬斯亮藍 G-250 100mg 溶于 50 ml 95%乙醇,加入 100 ml 濃磷酸(W/V)。過濾, 4℃保存6個月
10、。③考馬斯亮藍 G-250 使用液(0.01%考馬斯亮藍 G-250 ):取考馬斯亮藍G-250 母液 15 ml,加蒸餾水稀釋至 85 ml,臨用前稀釋。,三、 樣品蛋白的制備,4.3 實驗方法(1) 稀釋BSA標準品及制作標準曲線:用生理鹽水將 0.5mg/ml 牛血清白蛋白(BSA)標準蛋白液稀釋成 0,1,2,4,8,10,12 ug/100ul(2)上述每管中分別加入 1.5ml 考馬斯亮藍 G-250 使用液,室溫
11、反應后測定 595 nm吸光度值(OD595),依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制作標準曲線。(3)稀釋待測蛋白樣品:吸取細胞總蛋白樣品 2 ul,加入 98 ul 水(總體積為 100 ul )和 1.5 ml 考馬斯亮藍使用液,混勻后室溫反應3~5 min,測定OD595 。(4)計算樣品總蛋白含量(ug/ul):根據(jù)標準曲線圖,找出樣品蛋白在圖中的位置,并計算出蛋白含量。,三、 樣品蛋白的制備,4.4 注意事項(1)制作的BSA標準曲線如不
12、規(guī)律,應重新再做。(2)如果待測樣品濃度高(如組織提取物),可用生理鹽水稀釋倍后測定;如樣品濃度底,可適當增加樣品體積及減少水的體積。(3)比色皿的清潔:由于測定液中含有考馬斯亮藍,使用過的比色皿呈藍色并藍色不易被清水沖洗掉,需用無水乙醇先將比色皿脫色皿脫色數(shù)分鐘,而后分別用自來水、蒸餾水沖洗干凈。,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1、原理,各種蛋白質因所帶的凈電荷、分子量大小和形狀不同面有不同的遷移率。如果在電泳體系加入SDS,形
13、成帶負電荷長橢圓棒狀的蛋白質-SDS復合物。從而消除蛋白質原有的電荷和形體差異,從而對蛋白質進行分離。 當對蛋白質樣品做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分析時,要在樣品中加入含有SDS和B-巰基乙醇的樣品處理液。 樣品處理液中加入溴酚藍染料,用于控制電泳的過程。 另外在樣品液中加入適量的蔗糖或甘油以增大溶液密度,使加樣時,使樣品溶液可以沉入樣品凹槽底部。,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SDS-聚丙烯酰胺凝
14、膠的有效分離范圍取決于用于灌膠的聚丙烯酰胺的濃度和交聯(lián)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膠大多按雙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為了1:29配制,實驗表明它能分離大小相差只有3%的多肽。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成功的關鍵之一是電泳過程中蛋白質與SDS的結合程度。影響它們結合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 溶液中SDS單體的濃度 SDS在水溶液中是以單體和SDS-多肽膠束的混合形式存,能與蛋白質分子結合的是單體。單體的濃度與SDS總濃度、溫度和離
15、子強度有關。(2) 樣品緩沖液的離子強度 SDS-PAGE的樣品緩沖液離子強度較低,常為10~100mmol/L (3) 二硫鍵是否完全被還原 只有二硫鍵被徹底還原后,蛋白質分子才能被解聚,SDS才能定量地結合到亞基上,使蛋白質的相對遷移率和分子量的對數(shù)呈線性關系。,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2、實驗,2.1 實驗材料(1) 器材: 垂直電泳槽,穩(wěn)壓穩(wěn)流電泳儀/電轉儀,蛋白變性用加熱儀器,Tip頭,Ep管,碎冰,
16、注射器等。(2)1.0mol/L Tip·HCl (PH 6.8)。 (3) 1.5mol/L Tip·HCl (PH 8.8)。 (4) 10%SDS室溫保存:去離子水配制。(5)10%過硫酸銨(保存):提供驅動丙酰胺和雙丙烯酰胺聚合所必需的自由基。由于過硫酸銨會緩慢分解,應隔周新鮮配制。,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6)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催化過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
17、烯酰胺和雙丙烯酰胺的聚合。(7)5 ×Tris-甘氨酸電泳緩沖液(1000ml):去離子水500ml,Tris 堿15.1g,甘氨酸94g, 10%(W/V)電泳級SDS 50ml,補去離子水至1000ml。使用前做5×稀釋(8)4×蛋白質電泳上樣緩沖液(9)蛋白質預染Marker,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2.1 實驗方法,1、制備SDS-PAGE凝膠(1)準備SDS-PAGE凝膠電泳用玻
18、璃板夾板(2)配制10% SDS-PAGE分離膠(15ml) (3) 灌制分離膠(4)立即用0.1%SDS液覆蓋膠面(隔絕空氣有助于凝膠聚合,使凝膠面形成平直),室溫放置約40min至分離膠凝固。(5)配制5%濃縮膠4ml (可以與配制分離膠時同時進行),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6) 倒掉(吸附)0.1%SDS覆蓋液,用去離子水沖洗分離膠表面3~4次,以洗凈未聚合的丙烯酰胺(避免在膠頂部或玻璃夾板中留有氣泡),并用
19、吸水紙吸掉殘留的液體。(7) 將凝膠板重新垂直放置,輕輕加入5%積層膠液(注意避免產生汽泡),插入樣品梳,使液面至樣品梳上標志位置,室溫凝膠約40min. (8) 輕輕拔去梳子,撕去封玻璃夾板用透明帶,將玻璃夾板“凹”面緊貼緊電泳槽,兩側用夾子很好地固定在電泳槽上。用針頭式注射注射器吸取電泳緩沖液輕輕沖洗點樣孔,以去除未聚合的凝膠,待上電泳。,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2、樣品變性及電泳(1)由 -80℃冰箱取出Hela
20、細胞總蛋白樣品,立即插入冰中(減少蛋白降解)待其融化。(2)吸取細胞總蛋白樣品15 ul 加入0.5 ul EP管中,每樣品管中分別加入5ul 4×蛋白質凝膠電泳上樣緩沖液,輕輕混合,98℃變性8min(同時變性標準分子量Marker),立即插入冰中,渦旋數(shù)秒,短暫離心。(3)吸出變性蛋白液,貼緊加樣孔上方,將樣品輕輕加入凝膠孔中。(4)將電泳儀設置成穩(wěn)壓狀態(tài),接通電源,將電壓調至100V使樣品通過濃縮膠(電壓約8V/c
21、m)。當染料進入分離膠后,將電壓調高到130V(約15V/cm),繼續(xù)電泳使染料至分離膠適當位置(4℃冰箱中進行電泳),結束電泳。,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注意事項:(1)設立必要的蛋白質分子量標志物。(2)丙烯酰胺和雙丙烯酰胺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并容易吸附于皮膚,其作用具有累積性,故稱量時應帶手套及口罩。(3)不同廠家的SDS可引起多肽的遷移圖譜變化較大,建議認準使用某一試劑級別。(4)一旦加入TEMED,應立即混旋并快
22、速灌注入玻璃夾板。(5)過硫酸銨會緩慢分解,應隔周新鮮配制。(6)為保持電泳的平衡,在無樣品孔中也應加入適量的4×蛋白質電泳液。,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脈,(7)正確連接電泳連線正、負極方向(負極在上,正極在下),經保證電荷由負極向正極流動。(8)凝膠玻璃板要定期做硅化處理:用氯仿或庚烷配成5%二氯二甲硅烷溶液,用其浸泡或擦拭玻璃板,有機溶劑揮發(fā)時,二氯二甲硅烷即沉積在玻璃制品上。使用前用水反復沖洗多次或于180
23、℃烘烤2h。,五、轉膜,凝膠電泳結束后,將凝膠上分離到的蛋白條帶通過轉移電泳方式轉印至固相支持物上,然后分別用非標記一抗及二級免疫試劑對其進行孵育、檢測。 用于印跡法的固相支持物有多種,硝酸纖維素膜、尼龍膜及PVDF膜較為常用。下面是介紹PVDF(聚偏氟乙烯)膜作為固相支持物。 轉膜的方式有濕轉和半干轉,下面介紹的濕轉方法。,五、轉膜,1、實驗材料(1)器材: 轉移電泳儀,轉儀電泳槽,PVDF膜,剪刀,濾紙等。(
24、2)試劑:①轉移緩沖液:Tris 3.03 g,甘氨酸 14.4 g,甲醇 200 ml,補ddH2O至 1000ml,每次配完可用2~3次。最好現(xiàn)配現(xiàn)用。4℃ 避光保存。②考馬斯亮藍染色液(100ml):考馬斯亮藍 R-250 0.25 g,甲醇 50ml ,乙酸 10ml,蒸留水 40ml。待考馬斯亮藍R-250溶解,用Whatman 1號濾紙過濾,以去除顆粒狀物質。③脫色液:乙酸 10% (V/V),甲醇 50% (V/
25、V),H2O 40% 。,五、轉膜,2、實驗方法(1)PDVF 膜及濾紙的預處理:剪裁與膠大小一致的PVDF膜,將其浸入甲醇液中浸泡10 s(快速激活PDVF 膜),去離子水處理5min,1×轉移緩沖液處理10min以上。(2)剪裁與膠同樣大小的6層濾紙,用轉移液緩沖液浸泡后待用。(3)取下電泳板,將其平置(使凹面玻璃板在下),小心取出夾板中的墊片及去掉上層玻璃板,切除多余凝膠,將含樣品膠在蒸餾水及1轉膜液中各漂洗一次。
26、,五、轉膜,(4)轉膜:①將樣品膠與膜裝入標有正、負極的轉膜夾板中:由正極側開始,依次為海綿墊片→3層濾紙→PVDF膜→樣品膠→三層濾紙(排除氣泡)→海棉墊片,扣緊轉膜夾板,放入含有轉膜緩沖液的轉移電泳槽中。②正確連接轉移電泳連線,使電荷由負極向正極流動。接通電源,恒壓狀態(tài)下,80V 轉膜2 h(此操作在4℃冰箱中進行)③小心取出轉移膜(用鉛筆輕輕描出蛋白Marker帶),在1×TBST液中漂洗兩次。④將凝膠浸入考馬斯
27、亮藍染色液中,檢查蛋白轉移是否完全。,五、轉膜,注意事項:(1)開始轉移時一定要檢查電流大小。過高電流產生的熱量會導致轉移失敗,通常高電流是由于轉移液配制不當造成的。(2)低離子強度轉移緩沖液可使用較高電壓,而不會導致高電流和過熱,但轉移過程中由凝膠中滲出的電解質可導致轉移緩沖液電導增加,緩沖能力降低。(3)也可在恒流狀態(tài)下以200mA轉移2h。(4)若轉移中因凝膠變形發(fā)生條帶扭曲或由于凝膠中電解質滲出導致過熱,可預先將凝膠在轉
28、移緩沖液中浸泡。,五、轉膜,(5)使用預先染色的蛋白質分子量標準品或轉移后將凝膠染色,可檢查轉移是否徹底。(6)對于較大蛋白質,較低的丙烯酰胺濃度可獲得較好的轉移效果。(7)對電轉移來說,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目的蛋白質轉移效率低,轉移效率可由轉移后對凝膠或膜染色來進行觀察。,六、檢測,1、實驗器材(1)器材:搖床,避光盒,洗膜用平皿,X線片,X線片曝光盒等。(2)試劑:① 10×TBST緩沖液:100 mmol/L Tr
29、is·HCl (pH 8.0),1500mmol/L NaCl,0.2% Tween-20,補水至1000ml,高壓滅菌,4℃保存,使用前稀釋10倍。② 5%脫脂奶粉(1×TBST配制)。③ 一抗:羊抗Actin (使用前用1×TBST稀釋200倍)。④二抗:兔抗羊Ig G/HRP (使用前用1×TBST稀釋2000倍)。⑤ECL試劑盒。,六、檢測,2、實驗方法(1)封閉:將轉移后的膜放
30、入5%(W/V)脫脂奶粉中,室溫、搖床上緩慢搖動狀態(tài)下封閉1h(或4℃過夜)(2)一抗反應:①將一抗(羊抗Actin) 用1×TBST稀釋200倍);②將封閉后的膜直接放入上述抗體中, 4℃反應過夜。(3)洗膜:將反應膜放入平皿中,用1×TBST漂洗一次,繼而用1×TBST洗滌3次(室溫下緩慢搖動洗滌)以洗凈未結合的一抗,每次換入新液洗滌10min。(4)二抗反應:①將二抗(兔抗羊 Ig G/HRP
31、)用1×TBST稀釋2000倍;②將經一抗作用過的膜放入上述二抗液體中(室溫、避光緩慢搖動)作用50min(不超過60min).(5)洗膜:用1×TBST洗膜,方法同(3),洗去二抗。,六、檢測,(6)曝光及洗片:①按1:1(V/V)混合ECL試劑盒中兩種液體,在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催化下,過氧化物酶與 Luminol 增劑反應發(fā)強光,可見信號可以用壓片法檢測。Western 實驗中,HRP標記在二抗上,與一
32、抗靶蛋白復合物結合,再用底物進行發(fā)光檢測。②將上述混合液均勻鋪在PVDF膜表面,室溫作用2min,抖掉膜上液體,將膜用保鮮膜包裹(避免在膜的上面出現(xiàn)氣泡)③在暗室中(紅光下),將X線膠片直接壓于包裹后的膜上,曝光適當時間。④將曝光后X光線片在清水盤中浸濕→顯影液中顯影→清水中漂洗→定影液中定影 5 min(具體曝光時間及顯影時間需根據(jù)顯影結果作出調整)。,六、檢測,注意事項:(1)選擇合適的一抗及二抗?jié)舛取#?)選擇合適的封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用蛋白質印跡聚合物純化微量天然蛋白質的研究.pdf
- 35469.分子印跡技術復性蛋白質的研究
- 蛋白質分子印跡聚合物選擇性識別機制及蛋白質復性研究.pdf
- 以克隆蛋白質為模板制備分子印跡聚合物用于吸附天然蛋白質.pdf
- 表面蛋白質印跡納米粒子的合成.pdf
- 以硅膠為載體的蛋白質分子印跡的研究.pdf
- 基于蛋白質網絡與蛋白質功能的關鍵蛋白質預測研究.pdf
- 蛋白質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應用.pdf
- 石墨烯蛋白質分子印跡電極的制備及其應用.pdf
- 蛋白質類藥物分析
- 36209.蛋白質分子印跡核殼微球的研究
- 蛋白質分子印跡聚丙烯中空纖維膜的制備.pdf
- 基于微流控的蛋白質和核酸的多相印跡分析研究.pdf
- 蛋白質-蛋白質對接方法的研究.pdf
- 溫敏型蛋白質分子印跡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pdf
- 蛋白質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制備蛋白質印跡整體柱新方法的探索.pdf
- 蛋白質-蛋白質骨架柔性對接研究.pdf
- 氨基酸蛋白質和蛋白質纖維
- 表面分子印跡技術在蛋白質識別分離中的應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