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考研之心理測量學筆記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理測量學心理測量學第一章第一章心理測量的歷史心理測量的歷史要了解當代心理學的各個領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測驗,因為測驗是在當代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從事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的重要手段。要研究心理測驗,不可不考察它的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心理測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心理測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測驗的歷史根源雖然無從考究,但中國人最早使用測驗,也最重視測驗,這一點是舉世公認的。一、我國古代的心理測驗一、我國古代的心理測驗早在2500多年前,我國古

2、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據自己的觀察評定學生的個別差異,把人分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這實際上相當于測量學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所謂“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就是說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給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給他高等教育。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說過:“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短長。物皆然,心為甚”這就明確指出了心理現象進行測量的必要和可能。三國時劉劭著的《人物志》一書,提出了心理觀察的一條基本原理,即“觀其感

3、變,以審常度?!币馑际敲垢鶕粋€人的行為變化便可推測他的一般心理特點。并提出通過詞,以回答法(“應贊”)為手段來觀察人的智力。這是一部論述能力問題的古代專著。1937年美國人把它譯成英文,書名為《人類能力的研究》。6世紀初,南朝人劉勰在《新論?專學篇》甲提到,“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無一時俱成”,“由心不兩用則手不并運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測驗,比西方分心測驗的出現要早1300多年。世界上最早的嬰兒發(fā)展測驗也出自中國民間,自6世紀中

4、葉以來,“周歲試兒”在我國江南就已經成為風俗。《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在《風操篇》中對此做了詳細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一周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美國的蓋塞爾(A?Gese11)到本世紀20年代才用類似方法在實驗室條件下記錄幼兒的動作和順應行為等方面的發(fā)展。顏之推還根據心理與行為的密切關系強調客觀了解心理的可能,在《名實篇》中

5、寫道,“人之虛實真假在于心,無不見乎跡?!弊詮乃鍩蹌?chuàng)行開科取仕,科舉制度在我國通行了1300多。年。目前西方言語測驗中常見的填字和類比,相當于我國科舉考試中的貼經和對偶,早在7世紀的唐代就有了。歐美各國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方法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從我國學去的。清朝后期出現的益智圖(通稱七巧板),形狀大小不同的七塊小板能夠組成近百種的生物和實物圖樣,這可以看作是創(chuàng)造力測驗的最早方案之一。七巧板的操作屬于典型的發(fā)散式思維活動,操作的成果

6、是形象轉化(見圖1—1),值得高度重視。我國民間流行的九連環(huán),其設計之巧妙,也可以和現代的魔方、魔棍相媲美《見圖1—2》。西方直到1914年才有五巧板。后來劉湛恩先生用英文寫了《中國人用的非文字智力測驗》一書,把七巧板、九連環(huán)介紹到國外,武德沃斯(Woodwth)對九連環(huán)極為贊賞,把它稱作“中阻式的述津”。最近,五巧板、七巧板已經發(fā)展成為紙筆測驗,可應用于團體,測試方便,計分準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科學心理測驗的產生與發(fā)展科學心理測驗的產生與發(fā)展

7、一心理測驗的產生是社會的需要一心理測驗的產生是社會的需要在西方一些國家,工業(yè)革命成功后,對勞動力的需要急劇增加,工廠大量采用童工,許多地方官與工廠主訂約,每雇20個童工,必需帶一個低能者。第—個用科學方法研究低能者的是法國醫(yī)生意太(Itard)。他的學生沈干(Seguin)繼承其師半途而廢的事業(yè),用生理訓練法進行了多年試驗,并于1837年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專門教育智力落后兒童的學校。后來,其他一些歐美國家也陸續(xù)設立低能學?;蛟谄胀▽W校設特別班

8、。在這種情況下,單靠長期觀察和社會公認來鑒別智力落后兒童就很不夠了。1864年,沈干出版了《白癡:用生理學方法來診斷與治療》一書,介紹了在感覺辨別力和運動控制力方面訓練落后兒童的方法,其中的一些方法如形式板被后來的非言語智力測驗所采用。19世紀,由于社會上對智力落后和精神失常者實行人道主義在歐洲和美洲開設了一些護理精神病人的特別醫(yī)院,因而急需確定收護標準和客觀化的分類方法,首先必須區(qū)分精神錯亂者與智力落后者。法國醫(yī)生伊斯奎洛爾(Esqu

9、irol)經過種種嘗試最后斷定:一個人駕駛語言的能力,是他智力水平的最可靠的標志。另外,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因而有了專才訓練與職業(yè)指導的需要,這也是促使測驗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后來各種特殊能力傾向測驗更是直接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二、心理測驗起源于個別差異的研究二、心理測驗起源于個別差異的研究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既是同一種事物,也有個別差異,沒有任何兩個物體是完全相同的。身有胖瘦,面有俊丑,而人心之不同,更是勝過其面。

10、有個別差異,才有測量的必要??茖W家最初發(fā)現人的心理的個體差異的重要性是起因于天文學上的一個事件。1796年,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皇家天文學家N?馬斯基林因為助手金內布魯克觀察量體通過的晚間比自己遲02秒,認為他“師心自用,不依法行事”而將他辭退。此事在20年后受到另一天文學家貝塞爾的注意,他通過研究認為,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個人觀察的誤差。于是引起了學者們對個別差異的研究。但是,當時的心理學家們并不關心個別差異的測量。直到19世紀末時,心

11、理物理學的發(fā)展才促進了對心理現象的量的測定。1879年,馮特(W?Wundt)在萊比錫大學設立第一所心理實驗室。這一時期的實驗心理學家長于生理學和物理學,主要目標是要發(fā)現人類行為的一般趨勢,注意的焦點是行為的共同性而不是它的差異性。但是在研究中發(fā)現,對于同一刺激;各人的反應常常不同。起初以為這是由于實驗手續(xù)上的錯誤。經過長時間的實驗才認識到,此種差異并非由于偶然的錯誤,而是由于個人間能力上的真正差別。于是,引起了個別差異的研究。要研究個

12、別差異必須有測量工具,由此便引起了測量運動。另一方面,早期的心理實驗提出了嚴格控制觀察條件的要求。例如,在一個測量反應時的實驗中,給予被試者的指導語可能明顯地提高或降低被試者的反應速度。再如,周圍環(huán)境的照度和色調可能明顯地改變視覺刺激物的形象。這表明,只有在標準狀況下被試者所作的觀察報告才是有價值的。這種程序的控制為測驗的標準化打下了基礎。三、心理測驗的早期嘗試三、心理測驗的早期嘗試首先倡導測驗運動的是優(yōu)生學創(chuàng)始人、英國生物學家和心理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