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監(jiān)測圓窗入路及耳蝸開窗入路兩種不同人工耳蝸電極植入路徑的電極阻抗、NRT引出率及其閾值,通過對比研究其差異性,間接了解兩種手術方式對耳蝸電生理的影響。
方法:
選取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自2013年至2015年接受澳大利亞Cochlea CI24RE(CA)型人工耳蝸單側植入語前聾患者植入手術患者42例。根據不同的手術路徑分為A組即圓窗入路組13人,和B組耳蝸開窗組29人。手術均由高年資主任
2、醫(yī)師吳先光教授完成。由聽力師分別測試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第22、16、11、6、1號植入電極的電極阻抗和NRT閾值,并對監(jiān)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間接了解兩種手術方式對耳蝸電生理的影像是否有差異。
結果:
兩組手術術程順利,電極序列均全部植入,術后梅氏乳突定位片顯示電子植入位置良好。兩組患者術后均無并發(fā)感染或面癱。術后開機人工耳蝸正常工作。A組手術平均用時99.15±5分鐘,B組用時104±10分鐘,無顯著性差異(P>0
3、.05)。A、B兩組各電極術中阻抗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兩組電極阻抗均在正常范圍內。術后1個月及術后2個月兩組間無明顯顯著性差異。A、B兩組術后1個月的電極阻抗均明顯高于術中及術后2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組術中、術后1個月、術后2個月NRT引出率分別為:92.3%、100%、100%,B組術中、術后1個月NRT引出率分別為:84.8%、91.2%、96.5,兩者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各電極同一時間NRT閾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顱中窩入路耳蝸底轉開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解剖學研究.pdf
- 人工耳蝸植入護理
- 人工耳蝸植入者漢語聲調前注意加工及與耳蝸植入相關的耳蝸電刺激的研究.pdf
- 耳聾與人工耳蝸植入
- 雙側人工耳蝸植入
- 人工耳蝸植入兒童的聲調識別及發(fā)聲研究.pdf
- 神經干細胞耳蝸移植——圓窗膜和耳蝸底轉途徑的比較.pdf
- 人工耳蝸植入后的相關電生理研究.pdf
- 人工耳蝸植入中的相關電生理研究.pdf
-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記錄模板
- 人工耳蝸植入術后的殘余聽力及言語識別研究.pdf
- 97例人工耳蝸植入效果分析.pdf
- 人工耳蝸植入相關中耳解剖研究.pdf
- 成人顳骨標本植入REZ-1人工耳蝸電極的實驗研究.pdf
- 耳蝸響應特性及耳蝸核神經元響應類型的模型研究.pdf
- 耳蝸核神經元反應特性及耳蝸放大機制的模型研究.pdf
- 人工耳蝸植入術中發(fā)現(xiàn)耳蝸骨化2例報告及文獻綜述.pdf
- 人工耳蝸植入后康復效果相關因素的研究.pdf
- 電子耳蝸植入接收刺激器及電極陣列的設計與實驗研究.pdf
- 人工耳蝸植入兒童詞匯通達的加工機制及影響因素.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