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鱉纖溶活性蛋白(EFP)抗腫瘤活性及其機理,及地鱉血淋巴抗菌活性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鱉又名土元、土鱉,藥用始見于《神農本草經》,在我國藥用已有兩干余年歷史,祖國醫(yī)學記載和豐富的臨床實踐均已證明其具有破血逐瘀、續(xù)筋接骨、消炎散結、舒經活血和療傷止痛等重要藥用功效?,F(xiàn)代藥學研究表明,地鱉及其提取物具有顯著活血化瘀與抑瘤功效。隨著現(xiàn)代中醫(yī)藥的發(fā)展,地鱉蟲的藥理研究越來越深入,在食品、醫(yī)療、保健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文以傳統(tǒng)中藥材中華真地鱉為原料,采用勻漿、鹽析、硫酸銨分段沉淀、透析和DEAE-52纖維素

2、離子層析等純化方法,從其體內分離純化得到一種纖溶活性蛋白(Fibrinolyric Protein of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EFP),采用SDS-PAGE電泳法對其進行了分子量和純度測定,采用纖維蛋白平板法測定EFP纖溶活性,并研究溫度、時間、表面活性劑、天然抑制劑、紫外線、超聲波和金屬離子等因素對其纖溶活性的影響。EFP被制成針劑注射到荷有S180和H22實體瘤的小鼠當中,處死小鼠后取實體瘤,計算

3、抑瘤率,流式細胞儀測定細胞凋亡率,并測定caspase-3的表達。用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注射誘導中華真地鱉,取其血淋巴進行抗菌活性實驗,以尋求最有效的誘導菌和誘導時間,并通過加樣量、pH、溫度和加熱時間等影響因素得到其對血淋巴抗菌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從地鱉中提取純化的EFP為相對分子量為87.2kD的單一成分,具有顯著的纖溶活性,且其受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影響。地鱉纖溶活性蛋白對S180和H22實體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