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脫癥的影像學和臨床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通過以下幾個部分展開論述:
  第一部分:腰4、5退變性滑脫的相關解剖學和形態(tài)學參數(shù)的對比研究
  目的:觀察成人退變性腰椎滑脫患者形態(tài)學參數(shù)和解剖學特征,探討腰4、5退變性滑脫的差異性。
  方法:回顧性分析124例退變性腰椎滑脫患者,男20例,女104例;年齡46~70歲(平均49.3歲);其中L4退變性滑脫103例,L5退變性滑脫21例;以75例年齡43~69歲(平均47.7歲)匹配的正常成人為對照組,男24

2、例,女51例。在站立位全脊柱X線片上測量形態(tài)學參數(shù):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tic,TK)和矢狀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axis,SVA);解剖學參數(shù):髂骨高度(iliac crest height,ICH)、骶

3、骨平臺角(sacraltable angle,STA)、L4和L5椎體指數(shù)(lumbar index,LI)、L4和L5椎體相對橫突長度(transverse process length,TPL)和橫突寬度(transverse process width,TPW)。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滑脫組與對照組及滑脫組內(nèi)L4退變組、L5退變組之間的差異。
  結果:滑脫組脊柱骨盆參數(shù)PI、PT、SS、LL和SVA為57.9±10.3°、

4、18.4°±7.4°、39.9°±8.3°、54.7°±10.9°和28.6mm±18.2mm,明顯正常高于對照組的43.7°±11.6°、13.7°±6.9°、30.2°±8.2°、48.3°±10.1°和13.1mm±19.9mm(P<0.05)?;摻M解剖學參數(shù)L4 TPW、L5 TPW、L4 LI、L5 LI和STA分別為0.17±0.06、0.16±0.04、0.84±0.09、0.83±0.07和89.7°±4.8°,顯著低

5、于對照組為0.25±0.09、0.23±0.07、0.94±0.06、0.92±0.08和98.8°±3.5°(P<0.05),滑脫組L4 TPL和L5 TPL較正常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摻M內(nèi),L4 DS組和L5 DS組ICH分別為0.67±1.1和-1.1±0.98,L4退變組組ICH值顯著高于L5退變組(P<0.05),其它脊柱骨盆參數(shù)和解剖學參數(shù)均未見顯著差異(P>0.05)。
  結論:腰椎DS發(fā)生可能與矢

6、狀面形態(tài)和腰骶部解剖學特征有關,而DS發(fā)生的節(jié)段與髂骨高度有關,較高的髂骨則保護了L5使得L4發(fā)生滑脫風險增高。
  第二部分 輕度退變性腰椎滑脫癥復位程度對臨床療效影響
  目的:探討不同程度復位對治療輕度退變性腰椎滑脫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行TLIF手術治療且有2年以上隨訪的96例Ⅰ~Ⅱ度退變性腰椎滑脫癥患者,根據(jù)滑脫復位情況將所有患者分為復位組和部分復位組。其中復

7、位組共納入49例,其中男11例、女38例,年齡39~69歲(平均年齡55.7歲),Ⅰ度滑脫27例,Ⅱ度滑脫22例;部分復位組47例,男8例、女39例,平均年齡54.6(40~67)歲,Ⅰ度滑脫29例、Ⅱ度滑脫18例。在術前、術后和末次隨訪時腰椎正側位X線片上測量滑脫率、椎間隙高度和滑脫角,在術后1年和末次隨訪時對融合率進行評價。術前、術后和隨訪時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8、)和0-10數(shù)字疼痛強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采用t檢驗比較復位組和部分復位組間影像學和生活質(zhì)量評估指標的差異。
  結果:與部分復位組相比,復位組手術時間(179.3min±47.2min vs182.3min±55.1 min,P>0.05)和出血量(596.3ml±101.7ml vs620.5ml±125.9ml,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術后及隨訪期間并

9、發(fā)癥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術前兩組間滑脫率、滑脫角和椎間隙高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均>0.05);術后和末次隨訪時各觀察指標較術前均有改善(p值均<0.05),但術后、末次隨訪時復位組和部分復位組滑脫角和椎間隙高度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均>0.05)。術后1年和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融合率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均>0.05)。術后ODI和NRS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p值均<0.05),但兩組間評分在術后和隨訪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10、>  結論:輕度腰椎退變性滑脫癥TLIF術后復位程度不影響手術療效和融合率。
  第三部 分經(jīng)椎間孔椎體間融合和后外側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癥的中期隨訪對比研究
  目的:比較經(jīng)椎間孔椎體融合術(TLIF)和腰椎后外側融合術(PLF)治療的輕度腰椎滑脫癥患者手術前后及隨訪時影像學指標的變化及生活質(zhì)量的差異。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別行上述兩種手術治療且有2年以上隨訪的167例Ⅰ~Ⅱ度腰椎滑脫癥患

11、者。其中L4滑脫103例,L5滑脫64例;退變型滑脫94例,峽部裂性滑脫73例。TLIF組92例,男27例、女65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55.7歲)。PLF組75例,男19例、女56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6.1歲)。在術前、術后和隨訪時腰椎正側位X線片上測量滑脫率、椎間隙高度和滑脫角。術前、術后和隨訪時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數(shù)字評價量表(num

12、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健康調(diào)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采用t檢驗比較TLIF組和PLF組間影像學和生活質(zhì)量評估指標的差異。
  結果:與TLIF組相比,PLF組手術時間較短(175.3min±46.2min vs228.3min±52.1 min,P<0.01),出血量較少(415.3ml±101.7ml v

13、s620.5ml±125.9ml,p<0.01)。兩組術后及隨訪期間并發(fā)癥無顯著差異。術前兩組間滑脫率、滑脫角和椎間隙高度無顯著差異(P值均>0.05);術后各觀察指標較術前均有改善(p值均<0.01),但TLIF組和PLF組滑脫率、滑脫角和椎間隙高度改善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在隨訪過程中TLIF組椎間隙高度、滑脫率的維持優(yōu)于PLF組(P值均<0.05)。術后ODI、SF-36和NRS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但兩組間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