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急性肺損傷(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道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危重癥,雖然治療策略不斷改進和更新,但其死亡率仍高達30%~40%。目前采用以呼吸支持為基礎的綜合治療,公認的推薦方案是小潮氣量+最佳呼氣末正壓的肺保護性通氣策略(lung prote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但這有可
2、能增加肺泡萎陷致使低氧血癥難以糾正。因此充分復張萎陷的肺泡并維持其開放,同時減少或避免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成為關注的焦點。氣道壓力釋放通氣(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通過設置高壓(highpressure,Phigh),使得維持肺泡復張壓數秒,設置低壓(low pressure,Plow)以便CO2排除;在短暫的釋放階段,肺彈性回縮力利于通氣,通過Plow(相當于PEEP)慢時間常
3、數肺泡仍保持開放。理論上,APRV能有效復張肺組織,并保持肺泡復張的最大化和持久化。目前已有研究顯示氣道壓力釋放通氣能改善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呼吸功能,且對循環(huán)功能無明顯影響。但目前沒有與小潮氣量肺保護性通氣策略的比較性研究報道。應用低流速法測定準靜態(tài)肺壓力-容積曲線(Pressure-Volumecurve P-V曲線),進而指導APRV的參數設置,國內外未見相關報道。APRV能否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目前僅僅是理論
4、上的認識,沒有相關的臨床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據準靜態(tài)肺P-V曲線,設置APRV參數,與小潮氣量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對比,觀察氧合、肺力學、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同時測定兩種機械通氣模式下肺損傷生物學指標肺表面活性物質D(lung surface-active substance D,SP-D)、人Ⅱ型肺泡細胞表面抗原(humanⅡ pulmonary alveolus cell surface antigen or kerbs.Von denlu
5、ngen-6,KL-6)血清濃度,評估機械通氣對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程度,并探討其可能的機制,以期為APRV的臨床應用提供可靠的依據。
方法:選擇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各種原因導致急性肺損傷(ALI)/急性呼吸道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各例患者均行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留置右側鎖骨下中心靜脈導管。所有患者均應用AVEA呼吸機機械通氣治療,記錄呼吸機設置參數及氣道峰壓(Ppe
6、ak)、平均壓(Pmean)。GE Dash4000監(jiān)護儀記錄脈搏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中心靜脈壓(CVP),同時記錄動脈血氣分析、尿量、鎮(zhèn)靜/肌松劑。應用AVEA呼吸機“轉折點(Pflex)操作”采用低流速法描記肺準靜態(tài)P-V曲線,自動測量、計算高、低位拐點(upper inflection point,UIP;lower inflection point,LIP)和三角區(qū)Pflex容積(Vdelt
7、a)。入選患者隨機分為2組:APRV組:采用氣道壓力釋放通氣;小潮氣量肺保護通氣組:采用容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呼氣末正壓(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expirationend positive pressure model,SIMV+PEEP)。根據準靜態(tài)P-V曲線結果,設置呼吸機參數,通氣24h后再次描記準靜態(tài)P-V曲線,復查動脈血氣分析。入選時以及通氣24h、48
8、h分別抽取靜脈血ELISA法檢測SP-D、KL-6,記錄氣胸、縱膈氣腫等嚴重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事件。記錄APACHEⅡ評分、Murray急性肺損傷評分、脫機時間、28天生存率等預后。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正態(tài)分布參數表示為平均數±標準差,相同條件下組間數據差異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條件下組內數據差異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多次測量數據使用重復測量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而非正態(tài)分布參
9、數表示為中位數及可信區(qū)間,使用秩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全部患者基本情況
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共計26例ALI/ARDS患者入選,其中2例因出院、1例因死亡、1例因描記準靜態(tài)P-V曲線時氣胸退出試驗,故22例完成試驗,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齡73(53-76)歲,理想體重62(54-66)公斤,APCHEⅡ評分22.18±6.74,Murray急性肺損傷評分1.90
10、±0.95。入選前診斷為嚴重肺部感染8例,急性胰腺炎3例,肺挫傷3例,全身性嚴重感染4例,胸部大手術術后2例,急診復蘇后高灌注2例。入選時住ICU時間1~4天,機械通氣時間1~3天。22例患者中28天死亡10例,死亡率45.4%。
2兩組患者入組前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入組前年齡、Murray急性肺損傷評分、APACHEⅡ評分、PO2、SpO2、PO2/FiO2、PH、PCO2、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尿量、P
11、mean、Ppeak、SP-D、KL-6以及準靜態(tài)P-V曲線高、低位拐點和三角區(qū)Pflex容積(Vdelta)等無統(tǒng)計學差異。
3兩組患者分別機械通氣24小時后呼吸、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
兩組患者入組后機械通氣24小時氧合明顯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無明顯變化。APRV組Pmean明顯高于SIMV+PEEP組(24.20±4.59vs17.50±3.48cmH2O P<0.05)。而兩組PO2、PO2/FiO2、PCO2、
12、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尿量、Ppeak無統(tǒng)計學差異。
4兩組患者分別機械通氣48小時后呼吸、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
兩組患者通氣48小時氧合進一步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無明顯變化。APRV組Pmean仍高于SIMV+PEEP組(18.10±4.30 vs15.00±2.59 cmH2OP<0.05),而兩組PO2、PO2/FiO2、PCO2、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尿量、Ppeak無統(tǒng)計學差異。
5
13、兩組患者機械通氣24小時后準靜態(tài)P-V曲線比較
兩組患者通氣24小時后準靜態(tài)P-V曲線高、低位拐點(UIP、LIP)明顯降低,且兩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對比通氣24小時前后三角區(qū)Pflex容積(Vdelta),10例APRV通氣患者中9例增加,而12例SIMV+PEEP通氣患者9例出現三角區(qū)Pflex容積(Vdelta)增加。
6肺損傷生物學標記物結果
6.1入選時直接肺損傷致ALI/ARDS患者的血清SP-
14、D濃度低于間接肺損傷患者(17.36+4.25vs22.26+7.02 ng/ml P<0.05);血清中KL-6濃度在ALI/ARDS患者病因分類中無統(tǒng)計學意義。
6.2兩組患者分別采用APRV、SIMV+PEEP通氣24小時后,APRV組血清SP-D濃度呈升高趨勢,SIMV+PEEP組SP-D濃度有下降的趨勢(P<0.05)。
6.3兩組患者調整呼吸機模式再次通氣24小時后,APRV組血清SP-D濃度呈下降趨勢,
15、而SIMV+PEEP組SP-D濃度無明顯變化(P<0.05)。
6.4兩組血清KL-6濃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
7患者血清SP-D、KL-6濃度與ALI/ARDS患者28天生存率無相關性。
結論:
應用APRV治療ALI/ARDS患者,相對于小潮氣量肺保護性通氣策略,APRV在氧合改善、呼吸力學參數方面類似;較高的平均氣道壓,能更有效地肺復張,未對血流動力學產生影響,但加重了肺損傷,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氣道壓力釋放通氣治療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實驗研究.pdf
- 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 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ppt課件
- 肺保護性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進展.pdf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通氣策略
- 重癥資質培訓急性肺損傷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對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作用的臨床研究.pdf
- 肺保護性通氣策略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實驗研究.pdf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路徑
- 圍生期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特征及結局.pdf
- 急性肺損傷與急性呼吸窘迫征
- 桃仁承氣湯治療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LI-ARDS)的實驗研究.pdf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進展.pdf
- 涼膈散回味方治療膿毒癥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觀察.pdf
- 肺保護性通氣策略治療肺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對比.pdf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 肺復張手法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研究.pdf
- 控制性肺膨脹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研究.pdf
- 鼻塞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 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凝血纖溶系統(tǒng)改變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