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冰凍干擾對大明山常綠闊葉林林隙特征與更新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特大雨雪冰凍災害是種大尺度的干擾事件,開展大型冰凍干擾對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過程影響的研究可為常綠闊葉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xù)經營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對受大型冰凍干擾作用下的大明山山地常綠闊葉林林隙特征和更新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
   (1)大明山常綠闊葉林林隙大多形成于2008年冰凍災害,此次冰凍干擾的程度異常嚴重,遠遠超過了之前40年的總和;林隙形成木數量最大22株,大多林隙由0~9株形成木形成,平均單個林

2、隙形成木數量為3.4株;林隙密度為每公頃26.6個,擴展林隙面積在67~1149m2,平均為258.2m2,冠空隙面積為28~928m2,平均值為199.3m2。CG總面積在森林中的比例為52.9%;EG面積占71.7%,林隙是大明山冰凍干擾下的常綠闊葉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中林隙干擾程度特別大。
   (2)林隙邊界木數量為4~38株,平均為13.9株;邊界木平均胸徑28.7cm。在高強度的冰凍干擾下,樹冠受損或偏移的邊界木

3、高達75.6%,其中37.2%的邊界木樹冠受損程度大于50%。邊界木樹冠受損不僅使林隙面積擴大,也可以導致小林隙的產生。
   (3)大明山山地常綠闊葉林林隙的成因較復雜,大多數林隙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冰凍干擾產生的林隙占總林隙的70.6%,2008年的特大冰凍干擾是林隙形成的主要原因。86.3%的林隙形成木產生于2008年的冰凍災害;形成木的種類以成熟林分的中上層樹種為主;小徑木容易發(fā)生翻蔸,大徑木枯立的比例較大;許多

4、樹冠受損的樹木并未在受災當年馬上死亡,而是在受災后的若干年內因為樹冠未能恢復而逐漸死亡。
   (4)在森林林下層,對林隙有正更新反應的主要是一些壽命較短或生長快的陽性植物,而對林隙有負更新反應的植物多為壽命較長的喜陰植物或喬木層的優(yōu)勢樹種。喬木樹種在灌木層并不占據優(yōu)勢,而是以匙萼柏拉木、草珊瑚和懸鉤子屬等灌木植物為優(yōu)勢;火炭母是草本層的優(yōu)勢種,在林隙內外都能很好的生長;檸檬清風藤對林隙有明顯的正更新反應。林隙內外的喬木層優(yōu)勢種

5、變化不大,林隙有利于云貴山茉莉幼苗幼樹的生長,而對其在喬木層中優(yōu)勢度的影響不大。
   (5)林隙的產生使灌木植物的物種密度降低;林隙促進了優(yōu)勢種檸檬清風藤的生長,使其在群落中的優(yōu)勢度更加突出。林隙使草本植物的均勻度降低。從總體上看,林隙的產生對大明山常綠闊葉林物種多樣性的影響不明顯。
   (6)林隙對喬木樹種組成的影響較小,樹種在不同林分中的分布具有較強的連續(xù)性;而草本植物的分布受林隙微環(huán)境差異的影響較大,其種類組成

6、在不同林隙大小林分間的相似性最低。林隙與非林隙林分的相似性隨林隙面積的增大而增大。
   (7)大明山冰凍干擾樣地林隙與非林隙林分中喬木幼苗特征的差異顯著。林隙中的物種密度、平均高都比非林隙林分小,而林隙內的幼苗個體密度比非林隙林分大;林隙內小幼苗的個體密度比非林隙大,而大幼苗的個體密度比非林隙小。栓皮木姜子、刨花潤楠、滇粵山胡椒、云貴山茉莉和冬桃等樹種的幼苗對林隙有正更新反應,而更多樹種的幼苗對林隙有負的更新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