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V形坑的Si襯底GaN基藍光LED發(fā)光性能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類號:密級:UDC:學號:355705210002南昌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含V形坑的形坑的Si襯底襯底GaN基藍光基藍光LED發(fā)光性能研究發(fā)光性能研究StudyontheLuminescencePropertiesofVpitcontainingGaNBasedBlueLEDsonSiSubstrates吳小明培養(yǎng)單位(院、系):南昌大學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指導教師姓名、職稱:江風益教授指導教師姓名、職稱:劉軍林研究員申請

2、學位的學科門類:工學學科專業(yè)名稱:材料物理與化學論文答辯日期:2014年12月17日答辯委員會主席:評閱人:2014年12月日摘要II摘要InGaNLED中位錯密度達1081010cm2卻具有很高的發(fā)光效率。對此學術界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載流子被限制在InGaN量子阱的富In局域態(tài)中,避免了非輻射復合;另一種認為,量子阱生長時在位錯處形成V形坑,坑中側壁量子阱的禁帶寬度比平臺量子阱大數百meV,在位錯周圍對載流子形成勢壘,避免載流子靠近

3、位錯而被捕獲。這兩種理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GaN基LED的發(fā)光行為。然而,局域態(tài)的解釋提出多年,卻未有對局域態(tài)實現調控的報道;相比之下,V形坑則具有更強的可控性。雖然文獻提出V形坑的形成可抑制非輻射復合,但V形坑對器件光電性能影響的研究卻并不透徹。在此背景下,本文在Si襯底上生長了GaN基藍光LED外延材料,結構依次為:緩沖層、N型GaN層、準備層(含低溫GaN層、超晶格層、電子注入層)、多量子阱、PAlGaN、V形坑合并層和PGaN

4、接觸層,選擇V形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1.研究了Si襯底GaN中V形坑的產生和合并。(1)對V形坑的產生:實驗表明在高溫N層GaN后生長一層低溫GaN可產生V形坑,且V形坑尺寸隨該層厚度的增加而變大;同溫同厚度時,In0.02Ga0.98NGaN超晶格比單層低溫GaN所形成的V形坑尺寸要??;AFM測得的V形坑密度,約為基于高分辨XRD搖擺曲線所計算的位錯密度的一半。(2)對V形坑的合并:實驗結果表明,升高

5、生長溫度、減慢生長速率以及H2氣氛下有利于V形坑的合并。2.發(fā)現并解釋了V形坑側壁量子阱的電致發(fā)光(EL)現象。在含有V形坑的器件結構中,設計了低溫生長的AlGaN電子阻擋層(EBL)重摻Mg和不摻Mg的對比實驗,對樣品進行了二次離子質譜(SIMS)、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以及變溫變電流EL測試。(1)側壁量子阱EL的產生:EBL不摻Mg樣品中的低溫(≤150K)EL光譜中在主峰的短波長側出現一寬發(fā)光峰,峰形同已報道的側壁量子阱的PL

6、結果相符。根據TEM測試,低溫AlGaNEBL在V形坑側壁比c面薄。據此提出EBL不摻Mg增加了流經V形坑的空穴電流比例,將該發(fā)光峰歸結為V形坑側壁量子阱的EL峰。據作者所知,這是對側壁量子阱EL的首次報道。(2)側壁量子阱EL峰形的展寬:在小電流密度段側壁量子阱EL峰形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逐漸向短波長展寬,當電流密度增大至一定值時達到穩(wěn)定。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器件的等效電路模型,結合文獻報道的V形坑中側壁量子阱禁帶寬度不一致這一特性,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