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鍶深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金屬、非金屬、橡膠、涂料等材料中,添加適量的鍶及其化合物可改善其某種性能或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能,因此鍶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化工、輕工、醫(yī)藥、陶瓷、玻璃、煙火、冶金、軍事等領域。我國鍶礦雖然儲量豐富,但鍶產(chǎn)品性能普遍低下,產(chǎn)業(yè)結構明顯不合理,因此研發(fā)碳酸鍶深加工產(chǎn)品,改善我國鍶產(chǎn)業(yè)結構勢在必行。本文就是為這一目的而進行研究的。 本課題主要研究高純SrCO3的制備工藝(包括還原、浸取、純化、碳酸化過程),分析SrCO3及其

2、添加劑、Sr(OH)2·8H2O、Sr(OH)2分解熱力學及動力學,確定高純SrO制備工藝,在此基礎上,用熔浸還原法和對摻法成功制備了鎂鍶合金。采用理化分析、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光學顯微鏡(OM)、X射線衍射(XRD)、差示掃描量熱-熱重法(TG-DSC)、X熒光分析(EDXRF)等設備和EDTA法、絡合滴定法、重量法等分析方法研究所制備產(chǎn)物的成份、相組成、微觀組織結構、熱行為等,同時研究制備工藝中的影響因素、反應機理等。

3、 提出了高純SrCO3制備工藝及其中試生產(chǎn)工藝流程,用該工藝成功制備出純度大于99.73%的SrCO3,其顆粒形貌、粒徑、粒徑分布等均符合日本TDK標準。該工藝與粗碳酸鍶酸溶堿析法、醋酸鍶法、氯化鍶法、硝酸鍶法、碳酸鍶焙燒浸取法、天青石復分解法等工藝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制備工藝路線最短;除NaOH外不消耗其它化工原料,生產(chǎn)成本較低;除雜工藝簡單,且不引入其它雜質(zhì)離子,產(chǎn)品澄清度易于達標;三廢處理相對容易,利于環(huán)保。 系統(tǒng)分析SrS的

4、浸取化學過程和Sr(OH)2純化過程。浸取過程表明,SrS發(fā)生水解反應,浸取液中S2-、HS-、H2S(aq)共存。Sr的收得率和Sr(OH)2的溶解度均隨浸取溫度升高而升高,但氣體H2S的溢出率也隨溫度升高而增大。S2-的行為與浸取液pH值密切相關:當pH>9(25℃)時,H2S(aq)完全轉(zhuǎn)化成HS-或S2-,浸取液中不存在H2S(aq)。SrS的最佳浸取溫度為80-85℃,此時鍶的收得率RSr>93%,H2S溢出率fs<0.2%。

5、純化過程表明,當NaOH加入至浸取液后,隨著溫度的下降,Sr(OH)2·8H2O會逐漸析出;重結晶次數(shù)決定最終碳酸鍶產(chǎn)品的純度,即SrCO3的純度隨重結晶次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當重結晶三次時其純度高達99.97%。 提出了碳酸化反應機理,即:CO2氣體溶于液相中,與溶液中的OH-、Sr2+發(fā)生多級反應形成SrCO3沉淀;過飽和的Sr(OH)2·8H2O晶體因OH-、Sr2+離子的消耗而發(fā)生溶解,直至溶解完畢;反應結束后,若繼續(xù)通入C

6、O2,則SrCO3沉淀發(fā)生少量溶解,生成微溶性物質(zhì)Sr(HCO3)2。研究反應溫度、溶液濃度、球化劑、攪拌方式、通氣速度、通氣方式等對碳酸化反應過程的影響,得出CO2碳酸化制備高純Sr CO3的工藝參數(shù):反應溫度60~80℃,反應濃度0.3~0.5mol/L,機械+超聲波攪拌,顆粒球化劑C,通氣速度2000mL/min,通氣方式為多孔平均分布且孔徑小(1~2mm),離心脫水,干燥溫度120~150℃。 研究分析了SrCO3及其

7、添加劑體系的分解熱力學和動力學。熱力學表明,Al2O3、SiO2、C均可降低SrCO3分解溫度,促進分解反應進行;真空負壓條件為SrCO3反應體系創(chuàng)造熱力學、動力學條件。非等溫過程分析表明:SrCO3在升溫過程中發(fā)生α-SrCO3向β-SrCO3轉(zhuǎn)變,繼續(xù)升溫則分解生成CO2和SrO;Al2O3、SiO2、C均可降低SrCO3分解吸熱峰值溫度,且反應產(chǎn)物中含有多元燒結體;用Kissinger法和Freeman-Carroll法計算出Sr

8、CO3分解動力學參數(shù)E=251.91kJ/mol,n=1.066,A=1.66×109。常壓等溫過程分析表明:純SrCO3、C-SrCO3處于結晶-化學反應控制階段,而Al2O3-SrCO3、SiO2-SrCO3處于內(nèi)擴散控制階段,并求解出其等溫反應表觀活化能,依次為223.1kJ/mol、181.7kJ/mol、191.9kJ/mol、201.7kJ/mol。 分析了Sr(OH)2·8H2O、Sr(OH)2分解熱力學和非等溫動

9、力學,證實Sr(OH)2·8H2O存在多級失水過程: 得出上述過程及Sr(OH)2分解反應動力學參數(shù):E1=75.26kJ/mol,A1=6.11×109,n1=1.17(第一吸熱峰);E2=95.11kJ/mol,A2=1.23×1012,n=1.29(第二吸熱峰);Sr(OH)2分解動力學參數(shù)E=127.35kJ/mol,n=0.829。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Sr(OH)2·8H2O兩步式分解工藝來制備高純SrO,即:Sr(O

10、H)2·8H2O低溫脫水工藝(Sr(OH)2·8H2O在150℃常壓脫水);Sr(OH)2的中溫真空分解工藝(Sr(OH)2在480℃,真空(P=100Pa)條件下分解制備高純SrO粉體)。 熱力學證明:在700-850℃之間,用SrO-Mg熔浸反應體系制備鍶鎂合金是可行的,其中鎂熔體充當還原劑和溶劑;而SrCO3-Mg體系則不具備反應熱力學條件。 研究對摻法工藝對合金鍶含量的影響,并分析幾種工藝條件下的鍶的主要燒損機理

11、。結果表明:保溫時間、鍶加入溫度均要適中,否則會引起鍶的燒損加??;鍶加入量增大,鍶的燒損率也增大;Al可降低熔體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r的燒損。熔劑法的燒損機理為Sr與熔體中的Cl-反應生成SrCl2,而混合氣體保護的主要燒損機理為氣相組分與熔體表面反應生成SrO、SrS、MgO、MgS、C等物相混合粉體渣而不是致密保護膜;氬氣保護條件下的燒損機理主要是鍶的蒸發(fā)和坩鍋組分(SiO2,Al2O3)之間少量反應。 對熔浸還原法的相

12、關工藝參數(shù)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對SrO-Mg、SrCO3-Mg體系講,隨著反應溫度增加,熔體平衡鍶含量增加,其中對SrO-Mg影響較大;SrO-Mg體系合金熔體鍶含量隨浸取時間延長而增加,在一定時間后達到平衡;而SrCO3-Mg體系合金熔體鍶含量均較少,且在較短浸取時間內(nèi)達到平衡。 利用OM、SEM、XRD等研究合金成份、相組成、微觀組織等。對摻法結果表明:Mg-Sr合金組織由初析枝晶α-Mg和條狀共晶(α-Mg+Mg17Sr2

13、)組成,而Mg-Sr-Al合金組織由條狀初生相Al4Sr、枝晶狀初生相α-Mg及片狀共晶組成,其中共晶組織可能為α-Mg-Mg17Sr2、α-Mg-Mg17Al12、α-Mg-Mg17Sr2-Mg17Al12等組織中的一種或幾種。熔浸還原法結果表明:SrO-Mg體系獲得的合金Sr含量約為1%,其組織由初析相α-Mg和分布在α-Mg晶界上的少量條狀共晶組織(α-Mg-Mg17Sr2)組成;SrCO3-Mg體系獲得的合金Sr含量均<0.1%

14、,其組織為α-Mg。 Mg-Sr合金與Al-Sr合金比較表明:當作為添加劑時,Mg-Sr合金熔點低,溶解速度快,燒損少。此外,鍶可降低鎂合金氣孔、縮松的形成傾向,細化鎂合金晶粒,與鎂合金組成發(fā)生相互作用而形成增強相,從而改善合金性能。因此Mg-Sr中間合金應用前景廣闊,可用作鎂合金主要合金組分,鎂合金除氣添加劑,鎂、鋁、鋅等合金的變質(zhì)劑等。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受到了國家863計劃項目(碳酸鍶深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fā),編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