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梭菌和克雷伯氏桿菌產生1,3-丙二醇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3-丙二醇(1,3-PD)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生物合成過程已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對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pasteurianum)利用甘油產生1,3-PD的發(fā)酵研究表明,采用補料批式發(fā)酵時,其產量為13.1g.1-1,而主要副產物丁醇的合成量為17g.1-1。分析表明,在該發(fā)酵過程中,丁醇合成是主要代謝通路,1,3-PD的代謝流量僅占20%。為了降低丁醇產量,采用熱不對稱交錯PCR(TAIL-PCR),克隆了C.

2、pasteurianum中丁醇合成的關鍵酶基因——β-酮硫解酶基因,但是由于C.pasteurianum體內的限制性內切酶限制外源DNA,使得擬用反義RNA方法干擾丁醇合成基因表達的實驗未能繼續(xù)。采用由Clostridiumpasteurianum的dhaBCE和Escherichiacoli的yqhD基因構建的表達質粒pUDYP轉化產酸克雷伯氏桿菌(Klebsiellaoxytoca),用于生產1,3-PD。微供氧發(fā)酵實驗表明,工程菌

3、株K.oxytoca(pUDYP)的1,3-PD最高產量為52.9g.1-1,摩爾轉化率為56.17%,發(fā)酵初期(0-16h)的生產強度比野生型菌株K.oxytoca高44.7%,發(fā)酵16h后,由于質粒不穩(wěn)定,導致K.oxytoca(pUDYP)的生產強度迅速降低。用NTG對C.pasteurianum進行誘變,然后經高濃度1,3-PD耐受和產酸少模型兩輪篩選,得到231株突變體。發(fā)酵結果表明,沒有獲得1,3-PD高產突變株。確定了肺炎

4、克雷伯氏桿菌(Klebsiellapneumonia)M53的最優(yōu)發(fā)酵工藝為:采用微供氧發(fā)酵(0.2vvm的空氣,轉速為280rpm),起始甘油和輔助底物蔗糖濃度分別為20g.1-1和5g.1-1。待底物消耗到1g.1-1時,開始流加補料,補料液中甘油-蔗糖質量比為10/1。在此條件下,1,3-PD最高產出濃度達55.66g.l-1生產強度116g.l-1.h-1,摩爾轉化率37.4%。 利用構建的乳酸缺失突變株M53(ld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