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力活動與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關系及運動干預模式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目的: 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又稱I型骨質疏松癥,是一個全球性的,常見的,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目前公認的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中,體力活動不足被發(fā)現(xiàn)是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體力活動為可控因素,可以通過生活習慣而改變,正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國內外關于日常性體力活動水平與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關系研究較多,但研究結果很不一致。且研究人群多為西方人群,體力活動對我國人群絕經(jīng)后骨

2、質疏松癥的效應還需要深入研究。到目前為止,國內缺乏系統(tǒng)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運動療法的模式性研究。為此,有必要結合我國社會與經(jīng)濟現(xiàn)狀探討出一條確實可行的科學的康復運動途徑。 研究方法: 采用1:1配對的病例-對照研究。按照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選擇病例組,根據(jù)配對標準選擇對照組。調查內容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月經(jīng)史、生育史、絕經(jīng)史、母乳喂養(yǎng)史、吸煙及飲酒和膳食等生活習慣、牛奶及補鈣史、青少年時期(7-18歲)體力活動史等。目

3、前體力活動的測量和評價采用《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中文版,將總體體力活動水平分為:①體力不足(physically inactive);②體力活動活躍(physically active);③體力活動高度活躍(physically vigorously active)。將單項體力活動水平分為:①體力不足;②體力活動活躍。 采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配對四格表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使用條

4、件Logistic 逐步回歸模型分析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的影響因素。 在前述研究基礎上,擬定康復運動處方,觀察運動干預對防治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作用。研究對象年齡在40-60歲之間,自然絕經(jīng),絕經(jīng)年限2-10年。運動組45人,對照組36人。運動干預觀察期為一年。運動干預效果評價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骨密度(BMD)的變化;二是身體機能的評定;三是腰背部疼痛癥狀的改善指數(shù)。骨密度測量部位是腰椎L1-4、股骨上端(股骨頸,Ward's

5、三角,大轉子)。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采用t檢驗,χ2檢驗,秩和檢驗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骨密度改變率的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 共調查67名病例和67名對照。平均年齡56.4±4.9歲。病例組和對照組在職業(yè)、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醫(yī)療保障等社會經(jīng)濟學背景及年齡、絕經(jīng)年限、骨折史、家族骨折史、生活習慣、月經(jīng)史、生育史和母乳喂養(yǎng)史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病例

6、組和對照組總的體力活動水平不同(P=0.001)。病例組體力不足者比例高于對照組(20.9%vs6.0%);而體力活動水平達到高度活躍的比例低于對照組(35.8%vs67.2%,P=0.001);對照組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高于病例組(P<0.0001)。結果顯示,步行和跳健身舞蹈可能會減少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風險(OR=0.190,95%CI:0.088-0.407;OR=0.243,95%CI:0.100-0.592)。其他鍛煉方式如太極

7、拳/劍、力量練習、騎自行車、爬樓梯、球類運動、瑜伽、柔韌伸展練習等則未發(fā)現(xiàn)無顯著性差異(P>0.05)。排除了混雜因素的影響后,步行/慢跑的運動方式、交通行程性體力活動活躍及青少年時期愛好體力活動是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保護因素,均可降低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的危險。 最終有72人完成運動干預研究(運動組N=36,對照組N=36),均為絕經(jīng)后1-10年之間的婦女,平均年齡52.6±4.4歲。干預一年后,運動組和對照組腰椎L1-4及髖骨

8、骨密度值和基線值相比均明顯降低(P<0.01)。除第一腰椎、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外,運動組第四腰椎、平均腰椎、股骨頸、Ward’s三角區(qū)及大轉子處骨密度下降值均小于對照組(P<0.01)。運動組第四腰椎、平均腰椎骨密度變化率以及股骨頸、Ward’s 三角區(qū)、大轉子骨密度變化率均低于對照組(P<0.01)。對照組骨痛改善指數(shù)表現(xiàn)為稍加重,而運動組骨痛改善指數(shù)明顯減低。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運動組心肺機能、最大力量均明顯改善(P<

9、0.01)。對第四腰椎、平均腰椎、股骨頸、Ward’s 三角區(qū)骨密度變化率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部分腰椎和髖骨部位的骨密度變化率與肌肉力量增強有關。 結論: 步行/慢跑鍛煉方式、交通行程性體力活動對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影響。青少年時期愛好體力活動是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保護因素。 本研究設計的康復運動模式可有效降低骨量丟失,有效減輕骨痛癥狀,改善心肺機能和肌肉力量。該運動模式依從性良好,損傷率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