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栓塞治療幕上腦動靜脈畸形--血管構筑特征及臨床風險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對血管內栓塞治療幕上腦動靜脈畸形--血管構筑特征及臨床風險進行了研究。本研究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幕上腦動靜脈畸形血管構筑與腦出血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對腦動靜脈畸形出血危險因素的研究結果存在很大差異,需要深入對其亞群的認識和探討。幕上腦組織的供血及引流模式和幕下者有很大差異,同時幕上腦動靜脈畸形的血管構筑、臨床表現及預后也與小腦及腦干的畸形明顯不同。
   方法:對152例診斷明確的幕上腦動

2、靜脈畸形患者的臨床及腦血管影像資料回顧性分析,將硬腦膜動靜脈瘺、海綿狀血管瘤、腦內非畸形性動靜脈瘺及其他腦血管畸形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對患者腦動靜脈畸形的大小、解剖部位,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數目,供血及引流模式,引流靜脈逆流情況,引流靜脈擴張、狹窄,伴發(fā)動靜脈瘺、動脈瘤等作為獨立的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本組病例中男92例,女60例;年齡30.22±12.26歲。表現為腦出血者86例,非出血癥狀66例?;螆F直徑≤3cm者40

3、例,3-6cm者89例,≥6cm者23例;位于淺部者118例,位于深部者34例;供血動脈數目1支者18例,2支者37例,≥3支者97例;引流靜脈數目1支者67例,2支者44例,≥3支者41例。穿支型供血44例;單純淺靜脈引流91例,單純深靜脈引流24例,混合引流37例。引流靜脈擴張34例、狹窄49例,伴靜脈逆流32例;動靜脈畸形伴動靜脈瘺11例;伴發(fā)動脈瘤43例,其中33例位于畸形團內,10例位于供血動脈。
   結論:⑴血管構

4、筑學因素中,畸形團大小、供血動脈、引流靜脈數目及各種伴發(fā)情況與腦出血均無相關性;⑵畸形團部位、穿支型供血和單純深靜脈引流模式腦出血密切相關;但畸形團部位和出血的相關性可能是由于供血及引流模式所導致的假陽性結果。⑶根據構筑學相關因素建立的量表可判斷腦出血的概率,但其有效性有待前瞻性研究證實。
   第二部分:幕上腦動靜脈畸形栓塞術后并發(fā)癥及與血管構筑關系研究。
   目的:血管內栓塞在腦動靜脈畸形的治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

5、無論是作為根治手術或輔助治療,栓塞術后都會出現一定的并發(fā)癥,導致腦出血及缺血事件的發(fā)生。目前對腦動靜脈畸形栓塞術后并發(fā)癥的研究較少,在實施栓塞治療前對術后并發(fā)癥的評估存在困難。本文通過對幕上腦動靜脈畸形患者的腦血管影像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血管構筑的特點及術中栓塞情況,探討各因素與栓塞并發(fā)癥的相關性,指導臨床治療工作。
   方法:對141例診斷明確并以液態(tài)栓塞劑進行栓塞治療的幕上腦動靜脈畸形患者的臨床及腦血管影像資料回顧性分

6、析。將患者的性別、年齡;首發(fā)癥狀;腦動靜脈畸形大小、解剖部位,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數目,供血及引流模式,供血來源,引流靜脈擴張、狹窄及逆流情況,伴發(fā)動靜脈瘺、動脈瘤;栓塞程度及引流靜脈栓塞、Spetzler-Matin分級等作為獨立的因素進行分析。其中畸形團按直徑大小分為:小型(≤3cm)、中型(3-6cm)、大型(≥6cm);按解剖部位分為:幕上皮層功能區(qū)、皮層非功能區(qū)、中線區(qū)(包括縱裂池、胼胝體等中線結構)、深部區(qū)(基底節(jié)、間腦及腦室

7、區(qū)域);按主要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數目分為:1支、2支、≥3支;按供血來源分為單一來源或混合來源(超過兩支主干動脈來源的供血);供血模式包括皮層支型和穿支型供血兩種形式,引流模式包括單純淺靜脈引流、單純深靜脈引流和混合引流;伴發(fā)動脈瘤根據位置分為畸形團內動脈瘤、供血動脈動脈瘤,而將畸形非相關性動脈瘤排除在外。栓塞程度分為完全栓塞(100%)、次全栓塞(≥90%)和部分栓塞(<90%)。
   結果:本組病例中男82例,女59例;年

8、齡5-64歲(平均30.33±12.21歲)。首發(fā)癥狀包括自發(fā)性腦出血(86例),腦缺血表現(12例),頭痛(14例),癲癇(20例)和外傷后偶然發(fā)現(9例)。畸形團直徑≤3cm者38例,3-6cm者84例,≥6cm者19例;位于皮層-功能區(qū)者46例,非功能區(qū)68例;中線區(qū)13例,深部區(qū)14例。供血動脈數目1支者17例,2支者33例,≥3支者91例;引流靜脈數目1支者62例,2支者40例,≥3支者39例。穿支型供血38例;單純淺靜脈引流

9、85例,單純深靜脈引流21例,混合引流35例。引流靜脈擴張32例、狹窄48例;動靜脈畸形伴動靜脈瘺9例;伴發(fā)動脈瘤39例,其中31例位于畸形團內,8例位于供血動脈。手術完全栓塞29例,次全栓塞26例,部分栓塞86例;注膠量0.25-9.5ml(平均2.43±1.75ml)。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22.7%(32/141),其中非神經功能缺失癥狀5例,暫時性神經功能缺失15例(缺血10例,出血5例),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10例(缺血7例,出血

10、3例),死亡2例。
   結論:⑴幕上腦動靜脈畸形栓塞治療效果良好,但仍有一定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⑵患者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首發(fā)癥狀及術中情況與術后并發(fā)癥無相關性;⑶血管構筑學因素中,畸形團大小、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數目、供血模式及來源、引流靜脈特征、伴發(fā)情況及Spetzler-Matin分級與術后并發(fā)癥無關;皮層功能區(qū)動靜脈畸形、單純深靜脈引流的并發(fā)癥發(fā)生危險系數分別為皮層非功能區(qū)和淺靜脈引流情況下的2.63和4.05倍;其中

11、皮層功能區(qū)畸形與栓塞術后腦缺血所致的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關系密切。
   第三部分:非粘附性液態(tài)栓塞劑治療幕上腦動靜脈畸形的臨床研究。
   目的:ONYX是一種新型的液態(tài)栓塞劑,允許長時間注射,具有更好的彌散性和更高的栓塞率,且具有非粘附的特點;在腦動靜脈畸形的栓塞中較NBCA膠更有優(yōu)勢,因而其應用日益增多。但目前有關ONYX的栓塞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仍有爭議,本文介紹作者應用ONYX栓塞治療幕上腦動靜脈畸形的經驗并對其療效

12、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探討。
   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共對130例診斷明確的幕上腦動靜脈畸形患者行ONYX栓塞治療。其中男性78例,女性52例;年齡5-64歲(平均30.27±12.45歲)。首發(fā)癥狀包括自發(fā)性腦出血(79例),腦缺血表現(11例),頭痛(13例),癲癇(20例)和外傷后偶然發(fā)現(7例)。將患者腦動靜脈畸形大小、解剖部位,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數目,供血及引流模式,供血來源及Spetzler-Matin分

13、級等作為獨立因素,探討分析其與栓塞程度的相關性;并對術后并發(fā)癥進行分析。其中畸形團按直徑大小分為:小型(≤3cm)、中型(3-6cm)和大型(≥6cm);按解剖部位分為:幕上皮層功能區(qū)、皮層非功能區(qū)、中線區(qū)(包括縱裂池、胼胝體等中線結構)、深部區(qū)(基底節(jié)、間腦及腦室區(qū)域);主要供血動脈或引流靜脈按數目分為:1支、2支、≥3支;供血來源分為單一來源或混合來源;供血模式包括皮層支型和穿支型兩種形式,引流模式包括單純淺靜脈引流、單純深靜脈引流

14、和混合引流。栓塞程度分為完全栓塞(100%)、次全栓塞(≥90%)和部分栓塞(<90%)。并發(fā)癥分為非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包括頭痛、頭暈等)、暫時性神經功能缺失(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和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運用S P S S醫(yī)學統(tǒng)計軟件(version13.0;SPSS:Inc.,Chicago,IL)進行分析,其中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本組病例中畸形團直徑≤3cm者32例,3-6cm者8

15、0例,≥6cm者18例;位于皮層-功能區(qū)者44例,非功能區(qū)62例;中線區(qū)12例,深部區(qū)12例。供血動脈數目1支者17例,2支者28例,≥3支者85例。引流靜脈數目1支者55例,2支者37例,≥3支者38例。穿支型供血35例;單純淺靜脈引流79例,單純深靜脈引流16例,混合引流35例。引流靜脈擴張29例、狹窄46例;動靜脈畸形伴動靜脈瘺6例;伴發(fā)動脈瘤37例,其中30例位于畸形團內,7例位于供血動脈。手術完全栓塞28例,次全栓塞26例,部

16、分栓塞76例;注膠量0.3-9.5ml(平均2.5±1.77ml)。術后出現腦出血7例,暫時性和永久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分別為8例和6例,死亡2例。單因素分析發(fā)現發(fā)現動靜脈畸形≤3cm(OR11.31,95%CI4.35-29.46)、單根供血動脈(OR134.67,95%CI16.38-1107.50)、兩根供血動脈(OR12.95,95%CI3.20-52.44、單一來源供血(OR25.67,95%CI7.14-92.29)、皮層支

17、型供血(OR3.81,95%CI1.07-13.55)、單根引流靜脈(OR10.06,95%CI3.51-28.86)、單純淺靜脈引流(OR2.90,95%CI1.08-7.74)及Spetzler-MatinⅠ-Ⅱ級(OR6.84,95%CI2.41-19.46)與栓塞術后并發(fā)癥顯著相關(p<0.05);但多因素分析結果僅單根靜脈引流(p=0.003)和供血動脈數(1-2根)(p=0.009)與并發(fā)癥密切相關。手術致殘率(永久性神經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