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無癥狀和癥狀性粥樣硬化性大腦中動脈狹窄的預后和影響因素 研究背景: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是中國人群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證明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卒中復發(fā)率高。但迄今為止,罕有研究報道無癥狀大腦中動脈(MCA)狹窄的預后及影響因素。 目的 了解無癥狀和癥狀性MCA狹窄的卒中發(fā)生率/復發(fā)率及影響因素。 方法 前瞻性連續(xù)登記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神經科門診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間TCD
2、篩查有MCA狹窄,并且復查TCD結果仍提示同部位符合MCA狹窄的診斷標準或同時行MRA檢查證實上述血管狹窄患者,基線期記錄一般情況及卒中危險因素,全部患者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合并同側頸動脈狹窄超過50%的患者從研究中排除。平均隨訪38.3±9.9個月,評價卒中發(fā)生率及影響因素。 前瞻性連續(xù)登記2004年9月-2007年1月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東院神經科住院,MCA狹窄所致腦梗死或TIA患者,基線期記錄一般情況及卒中危險因素,全部患者行頸動
3、脈超聲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癥狀性MCA狹窄側合并頸內動脈狹窄超過50%及可疑心源性栓塞的患者從研究中排除。并根據(jù)MRI/DWI結果將MCA腦梗死分為單發(fā)病灶和多發(fā)病灶。平均隨訪26.1±11.3個月,評價卒中累計復發(fā)率及年復發(fā)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卒中復發(fā)的因素。 結果 1.共登記無癥狀MCA狹窄患者200例(男77例,女123例,平均年齡63.19歲),失訪13例(6.5%),7例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累計卒
4、中發(fā)生率為3.8%,其中3例發(fā)生在病變血管供血區(qū),單因素分析顯示:糖尿病(X2=9.168,p=0.002)和頸動脈斑塊(X2=4.403,p=0.036)與卒中發(fā)生相關。 2.共登記癥狀性MCA狹窄患者107例(男69例,女38例,平均年齡61.25歲),90例腦梗死,17例TIA,88例行MRI/DWI患者中,44例單發(fā)病灶,40例多發(fā)病灶。失訪11例(10.3%),23例復發(fā)缺血性腦卒中,累計復發(fā)率24.7%,年復發(fā)率14
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是否規(guī)律抗血小板治療是卒中復發(fā)的獨立影響因素(p=0.008,OR=0.154,95%CI0.039~0.618),MRI證實的病灶多發(fā)患者有卒中易復發(fā)傾向(p=0.162,OR=2.592,95%CI0.681~9.861)。 結論 1.無癥狀MCA狹窄患者預后相對良性,卒中發(fā)生不一定在狹窄動脈責任供血區(qū),且與DM和頸動脈斑塊有關,建議嚴格控制糖尿病和加強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
6、 2.癥狀性MCA狹窄患者卒中復發(fā)率高,且與是否規(guī)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相關,建議加強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抗血小板藥物應用的宣教; 3.MRI/DWI上病灶多發(fā)患者有卒中復發(fā)率高的傾向,提示對存在動脈到動脈栓塞或易損斑塊的病人是否強化抗血小板和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進行更多臨床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血中炎性標志物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管狹窄和穩(wěn)定期腦梗死的相關性 研究背景: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經
7、證明炎性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各個時期起關鍵作用。既往已有研究關于hs-CRP,sCD40L、MMPs-2和MMPs-9在心腦血管病急性期高水平表達并能夠不同程度地預測事件的發(fā)生。但上述指標在不同臨床表現(xiàn)的穩(wěn)定期腦梗死和無癥狀腦血管狹窄患者中的特征和差異尚無報道。 目的 檢測腦血管病穩(wěn)定期患者血漿sCD40L、MMPs-2、MMPs-9和血清hs-CRP水平,旨在了解缺血性腦卒中穩(wěn)定期和無癥狀腦血管狹窄患者血液中上述炎性指
8、標的水平及各指標間的相關性,探討其可能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分組:無癥狀腦血管狹窄組(46例)、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組(39例)、缺血性腦卒中穩(wěn)定組(37例)和健康對照組(74例)。收集相關臨床資料包括一般情況、卒中危險因素、用藥情況及頭頸部血管檢查結果。清晨空腹采血,血漿標本檢測sCD40L、MMPs-2和MMPs-9,血清標本檢測hs-CRP,采血時間距離卒中事件>3月。采用雙抗夾心
9、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各炎性指標的濃度。 結果 由于對照組平均離心時間距離采血時間為2-3小時,所測定的血漿sCD40L濃度顯著高于三組病例組及試劑盒給定的范圍,考慮對照組所得到的濃度結果存在偏倚,因此剔除對照組進行結果分析。 1、血清hs-CRP水平: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組>缺血性腦卒中穩(wěn)定組>無癥狀腦血管狹窄組(p=0.039); 2、血漿sCD40L水平:缺血性腦卒中穩(wěn)定組>無癥狀腦血管狹窄組>缺血性腦卒
10、中復發(fā)組(p<0.001); 3、血漿MMPs-2水平:無癥狀腦血管狹窄組>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組>缺血性腦卒中穩(wěn)定組(p<0.001)。 4、血漿MMPs-9水平在各組間無顯著差異(P=0.947),但是有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組>無癥狀腦血管狹窄組>缺血性腦卒中穩(wěn)定組的趨勢。 5、各炎性指標間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MMPs-9與hs-CKP之間呈正相關(r=0.299,p=0.001);sCD40L與MMP
11、s-9微弱相關(r=0.179,p=0.049)。 6、血漿MMPs-2水平在吸煙和不吸煙的患者間存在差異(p=0.010),在有或無卒中家族史的患者間存在差異(p=0.009);受檢者血漿MMPs-9、sCD40L和hs-CRP水平在不同基線特征的患者間無顯著差異。 結論 1、測定血sCD40L濃度嚴格受未離心體外存放時間的限制,建議檢測時嚴格掌握試驗條件的要求。 2、hs-CRP作為系統(tǒng)性的炎性指標在
12、腦梗死的恢復期仍維持較高水平,表現(xiàn)出易發(fā)血栓性事件的患者hs-CRP水平最高,僅有血管狹窄而無血栓事件的患者水平最低,提示hs-CRP在腦梗死復發(fā)的預測中可能有臨床應用價值和前景; 3、sCD40L在穩(wěn)定期腦梗死患者中并不升高,相反,sCD40L與動脈粥樣硬化及腦血管狹窄相關性更密切; 4、MMPs-9在腦梗死穩(wěn)定期和無癥狀MCA狹窄患者中無顯著差異,但是有復發(fā)組>無癥狀組>穩(wěn)定組的趨勢,且與hs-CRP濃度正相關,提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癥狀和癥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預后和影響因素研究.pdf
- HRMRI和PWI在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應用價值.pdf
- 癥狀性腦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研究.pdf
- 癥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顱內動脈狹窄中國專家共識解讀
- 冠心病和腎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pdf
- 踝肱指數(shù)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及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pdf
- 癥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支架治療安全性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 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分型及評估
- 抵當通脈方干預無癥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臨床療效研究.pdf
- 血清抵抗素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預后的相關性.pdf
- 幽門螺桿菌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pdf
- 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診斷及其相關因素分析.pdf
-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中度狹窄進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超聲和血管造影的對比研究.pdf
- 動脈粥樣硬化性腎病
-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血清CRP的研究.pdf
-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基礎與臨床研究.pdf
- 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與左心室肥厚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清脂聯(lián)素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pdf
- 癥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顱內動脈狹窄的影像學特征與內科治療效果的相關性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