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磁共振結構與功能成像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基于體素的形態(tài)學MRI縱向研究
  目的:探討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全腦形態(tài)學變化特點。方法:采用3.0T磁共振,研究33例ALS患者及33例性別、年齡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運用SPM8分析軟件,采用基于體素的形態(tài)學測量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進行全腦比較分析。并對ALS患者灰質圖與修訂版ALS功能評分

2、(Revised 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R)、疾病進展率及病程進行相關分析。33例ALS患者中14例在6個月后參與第二次MRI結構像檢查。結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ALS患者雙側初級運動區(qū)、運動前回、輔助運動區(qū)及軀體感覺區(qū)等運動相關區(qū)域灰質體積縮小。此外,兩側額葉、顳葉及枕葉等非運動區(qū)皮層也發(fā)生萎縮(P<0.001,uncorrected,k≥701)。ALS患者右側運動前回灰質體積與ALS

3、FRS-R評分呈正相關(P<0.001,uncorrected,k≥76)??v向研究中,兩側額葉皮層灰質體積進行性萎縮(P<0.001,uncorrected,k≥39)。結論:通過VBM分析發(fā)現(xiàn)ALS患者是累及多系統(tǒng)的疾病,初級運動區(qū)體積的顯著縮小,有可能作為識別ALS患者運動區(qū)廣泛損傷的結構標記物。
  第二部分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基于體素全腦分析的DTI縱向研究
  目的:應用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

4、nsor imaging,DTI)技術,探討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腦白質微觀結構的變化特點,以更好的觀察ALS病理過程。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對33例ALS患者和30例性別、年齡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進行DTI檢查。運用基于纖維束的空間統(tǒng)計(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軟件和VOI(Volume of interest)分析方法

5、進行基于體素的全腦分析,以比較白質結構的差異及變化。6個月以后,ALS患者組中14人參與第2次DTI檢查。結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ALS患者組胼胝體(Corpus callosum,CC)體部、上縱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i,SLF)及皮質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s,CST)部分各向異性(Fractionalanisotropy,F(xiàn)A)值明顯降低,平均彌散率(Mean dif

6、fusivity,MD)及徑向彌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增高(P<0.05,TFCE corrected)。軸向彌散率(Axialdiffusivity,AD)圖未發(fā)現(xiàn)兩組間差異。通過基于體素水平廣義線性模型(Generalline model,GLM)相關分析,ALS患者右側初級運動區(qū)下白質FA值與ALSFRS-R評分明顯相關(P<0.001,uncorrected)。通過VOI分析,ALS患者組所有VOIs

7、的FA、RD及MD平均值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右側SLF及CC體部的FA平均值與ALSFRS-R評分明顯正相關(r=0.38,P<0.05)。將14例ALS患者兩次DTI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隨著患者運動神經(jīng)元的變性加重(ALSFRS-R降低),以兩側CST、CC、SLF及運動皮層區(qū)下白質為主要區(qū)域的FA值降低,MD、RD及AD增高(P<0.05,TFCE corrected)。結論:DTI能夠觀察ALS白質微

8、觀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生物學標記物。通過縱向研究,DTI能夠動態(tài)觀察與疾病進展相關的白質結構的變化,從而有助于監(jiān)測疾病進展和評價臨床療效。
  第三部分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觀察運動BOLD-fMRI研究
  目的:應用觀察運動血氧水平依賴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術,

9、探討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腦功能區(qū)變化特點。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對30例ALS患者和30例性別、年齡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進行BOLD-fMRI檢查。被試在進行fMRI檢查時觀察兩組手指運動的視頻作為實驗任務,而不要求被試參與運動。一段視頻是由不同速度的握拳運動(0.5、1和2Hz)組成,另一段由不同復雜度的手指運動(握手、對掌和順序對指)組成。刺激模式采用組塊(Blo

10、ck)設計,每1種手部運動構成1個Block,每次持續(xù)20秒,每個Block之間由靜止的手部圖片組成,持續(xù)20s,在每組視頻中每1種手部運動隨機出現(xiàn)2次,3種不同的速度或復雜度的視頻片段采用假隨機順序呈現(xiàn)。運用SPM8分析軟件,比較觀察手指運動視頻與靜止的手部圖片之間腦功能區(qū)變化。并應用參數(shù)分析研究與觀察運動速度、復雜度相關的腦區(qū)變化。結果:ALS患者及正常對照觀察運動激活腦區(qū)同主動運動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兩側額葉、頂葉及輔助運動區(qū)(Su

11、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這些是鏡像神經(jīng)元系統(tǒng)(Mirror neuronsystem,MNS)的核心部位。與正常對照比較,ALS患者在背外側運動前區(qū)(Dorsallateral premotor cortex,dPMC)、頂下小葉(Inferior parietal lobule,IPL)及SMA激活增多。此外,ALS患者與手指運動復雜度或速度相關的腦區(qū)較正常對照增多:初級運動區(qū)(Primary moto

12、r cortex,M1)、dPMC、額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頂上小葉(Superior parietal lobule,SPL)。結論:ALS患者為克服運動功能障礙,高級運動處理系統(tǒng)存在代償過程。觀察運動可以作為一項客觀的任務運用于BOLD-fMRI中,它能激活運動皮層,卻不需要被試進行主動運動,對于運動功能受損的ALS患者尤其重要。能夠反應運動功能受損的血氧水平的改變提示fMRI可以作為一項客觀

13、評價治療療效和病情進展的重要生物學指標。
  第四部分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靜息態(tài)fMRI研究
  目的:聯(lián)合成組獨立成分分析技術(Group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GICA)和基于感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ROI)相關分析,探討ALS患者靜息態(tài)腦功能連接的變化特點。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對30例ALS患者和30例正常對照組進行靜息態(tài)fMRI掃描。利用SPM8和R

14、EST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預處理,用MICA軟件進行基于體素的全腦網(wǎng)絡GICA,比較兩組被試靜息態(tài)功能網(wǎng)絡,并找出異常網(wǎng)絡以確定種子點,然后利用REST作進一步的ROI兩兩功能連接強度分析。結果:GICA發(fā)現(xiàn)5個經(jīng)典腦功能網(wǎng)絡。其中在感覺運動網(wǎng)絡(Sensorimotornetwork,SMN)和默認模式網(wǎng)絡(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正常對照組和ALS患者組激活腦區(qū)出現(xiàn)不同。與正常對照組相比,ALS患者組SM

15、N中輔助運動區(qū)、右側初級運動區(qū)和軀體感覺區(qū)激活減少,后扣帶回激活區(qū)域增多。ALS患者組DMN中內(nèi)側前額葉區(qū)出現(xiàn)了激活程度的減低。在SMN及DMN種子點兩兩相關分析中,SMN種子點連接強度行組間t檢驗發(fā)現(xiàn)ALS患者右側M1與右側SMA之間及右側M1及左側M1之間平均相關系數(shù)低正常對照組。DMN種子點連接強度行組間比較未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通過GICA可以在ALS患者發(fā)現(xiàn)SMN及運動系統(tǒng)以外網(wǎng)絡的靜息態(tài)腦功能網(wǎng)絡特征性的改變,并利用RO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