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傳統(tǒng)的胃鏡檢查結合活檢被認為是檢測胃癌前狀態(tài)的金標準,但活檢復雜耗時,且取樣過多會給患者造成風險。染色內鏡比常規(guī)內鏡更易于識別病變和辨明病灶邊緣,并且可以減少取活檢的數量,但操作不便。臨床研究證明高清智能電子染色內鏡(i-Scan)通過易行的虛擬染色技術能夠更好的觀察病變,對于食管和結腸病變的診斷優(yōu)于白光內鏡。
研究目的:
本實驗旨在研究i-Scan與白光內鏡相比對于胃癌前病變的診斷
2、價值,病變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和胃上皮內瘤變。
研究方法:
共有62例進行i-Scan檢查的患者符合實驗標準最終被納入此項研究。內鏡檢查時將EPK-i系統(tǒng)調至白光和i-Scan雙屏模式,在任一模式中發(fā)現病變或疑似病變便留取圖像并保存。盡可能在留取影像的黏膜區(qū)域即刻對異常部位取活檢,并對活檢進行病理診斷。根據整體成像質量從所保存的圖片中選擇出合適的圖片,并舍棄其中所映像的黏膜區(qū)域取活檢
3、病理診斷為癌變的圖片。應用計算機的畫圖程序將雙屏模式圖片分割為白光和i-Scan的圖片,隨機排序后進行連續(xù)幻燈片放映。共有2組內鏡醫(yī)師(A組:經驗組;B組:非經驗組)對放映的圖片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病變性質,病灶邊界和病變數目。應用SPSS13.0對內鏡醫(yī)師評價圖片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應用卡方檢驗或Fisher檢驗計算內鏡醫(yī)師分別對白光內鏡圖片和i-Scan圖片評價的病變性質的準確度、敏感度和特異度,兩組間參數
4、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對于內鏡醫(yī)師評價圖片的病灶邊界和病變數目的數據,均計算其均數±標準差,兩組問參數比較均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
結果:
最終進行評價的圖片共242幀(白光內鏡圖片121幀,i-Scan圖片121幀),全部可用于病灶邊界和病變數目的評價。其中186幀圖片(白光內鏡圖片93幀,i-Scan圖片93幀)其所映像的黏膜區(qū)域被取活檢并進行病理診斷,用于病變性質的評價。病變性質評價結果:對
5、于腸上皮化生和胃上皮內瘤變的準確度的判斷,B組內鏡醫(yī)師的評價結果為i-Scan圖片優(yōu)于白光內鏡圖片(腸上皮化生:22.6% vs.11.3%,P<0.05;胃上皮內瘤變:33.3% vs.16.7%,P<0.05);除此之外,各組內鏡醫(yī)師評價的病變性質的準確度、敏感度和特異度,i-Scan圖片與白光內鏡圖片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病灶邊界評價結果:A組,B組內鏡醫(yī)師的評價結果均為i-Scan圖片優(yōu)于白光內鏡圖片,差異均具有統(tǒng)
6、計學意義(A組:1.19±0.82 vs.0.71±0.74,P<0.05;B組:0.86±0.88 vs.0.58±0.67,P<0.05)。病變數目評價結果:A組,B組內鏡醫(yī)師的評價結果均為i-Scan圖片與白光內鏡圖片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A組:2.15±2.36 vs.2.02±2.45.P>0.05;B組:1.19±1.42 vs.1.17±1.46,P>0.05)。
結論:
對于病變性質的評價,非經驗
7、組內鏡醫(yī)師判斷腸上皮化生和胃上皮內瘤變的準確度的結果為i-Scan圖片顯著優(yōu)于白光內鏡圖片,除此之外,各組內鏡醫(yī)師對于病變性質的準確度、敏感度和特異度的判斷,i-Scan圖片與白光內鏡圖片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對于病灶邊界的評價,i-Scan圖片顯著優(yōu)于白光內鏡圖片。對于病變數目的評價,i-Scan圖片與白光內鏡圖片相比未體現明顯優(yōu)勢。
意義:
本研究較全面的驗證了i-Scan診斷胃癌前病變的價值,對于i-Sc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清電子染色內鏡對胃食管反流病診斷價值的研究.pdf
- 高清放大i-scan內鏡在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黏膜病變中的研究.pdf
- i-Scan智能染色與色素內鏡技術對結直腸息肉樣病變性質的預測研究.pdf
- 高清智能電子染色內鏡對結直腸息肉樣病變性質的預測研究.pdf
- 探頭式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pCLE)聯合虛擬染色內鏡i-Scan在體診斷消化道疾病的研究.pdf
- 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對胃癌及其癌前病變診斷價值的研究.pdf
- 電子染色與靛胭脂-美蘭染色對早期胃癌診斷的應用研究.pdf
- 內鏡窄帶成像技術結合染色技術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pdf
- 內鏡窄帶成像技術診斷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pdf
- 胃蛋白酶原測定聯合電子放大染色內鏡在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中的應用.pdf
- 電子陰道鏡對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pdf
- 內鏡下窄帶成像技術與碘染色對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比較.pdf
- 高清白光模式與高清白光+i-Scan模式對結直腸息肉檢出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pdf
- 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對早期食管鱗癌和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pdf
- 高清白光模式與高清白光i-scan模式對結直腸息肉檢出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
- 放大內鏡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的價值研究.pdf
- EPK-i內鏡對Barrett食管診斷價值的研究.pdf
- 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檢查診斷胃癌標準的建立及對胃癌的診斷價值.pdf
- 超聲內鏡對食管隆起性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pdf
- 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在胃癌及癌前病變診斷和胃癌分子成像中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