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納米銀(AgNPs)是目前國內外生產和使用量最大的納米材料之一,由于AgNPs具有多種優(yōu)越的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生產、醫(yī)療衛(wèi)生和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AgNPs可能在產品生產、使用和回收等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到水體環(huán)境中,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非靶標生物造成潛在威脅。關于 AgNPs對一些微藻和微型水生動物的毒性已經有很多的報道,但是關于 AgNPs對具有重要生態(tài)功能的絲狀固氮藍藻影響的研究鮮有報道。同時,關于AgNPs對微型藻類的毒性效應機
2、理存在爭議。因此,本論文選用念珠藻(Nostoc sp.)為實驗材料,研究用檸檬酸鈉還原法制備的AgNPs和銀離子(Ag+)對念珠藻的急性和亞急性毒性效應,試圖從藻形態(tài)結構、生理、生化改變等角度揭示AgNPs對絲狀固氮藍藻-念珠藻的致毒機理。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急性毒性實驗(4d)中,在0~48h內,AgNPs和Ag+處理后,培養(yǎng)液中溶解態(tài)銀濃度均逐漸下降并趨于平衡。AgNPs處理的小顆粒銀濃度在0~6h內急劇下降,但在24h
3、后趨于穩(wěn)定。Ag+處理的小顆粒銀濃度在0~12h內幾乎沒有變化,但到12h后顯著升高到24h達到最高。顯微觀察發(fā)現(xiàn)高濃度的AgNPs和Ag+均可引起細胞收縮、質壁分離、胞內物質紊亂和細胞壁裂解等現(xiàn)象,AgNPs處理后疑似有銀顆粒進入了細胞內部。所有濃度AgNPs和Ag+處理4d后的念珠藻干重、Chla含量、藻體TC含量、藻體碳/氮比和固氮酶活性均顯著低于 CK,而藻體總氮含量(TN)均顯著高于對照。AgNPs處理后,培養(yǎng)液中碳/氮比均顯
4、著高于CK,而0.04 mg·L-1 Ag+處理組碳氮比(C/N)低于CK,但0.06 mg·L-1 Ag+處理則與CK比無顯著差異。Ag+處理4d后,藻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值Fm、Fv/Fm、Ψ0、ΦE0和PIABS均顯著低于CK,而ΦD0、ABS/RC、TR0/RC和DI0/RC均顯著高于CK,特別是ABS/RC和DI0/RC增加了97%和126%。但0.6 mg·L-1 AgNPs處理僅F0、Fm和ΦD0顯著降低,而Fv/Fm、Ψ0、Φ
5、E0和PIABS顯著升高。同時,0.4 mg·L-1 AgNPs處理所有參數(shù)均與CK無顯著差異。說明短期作用后,Ag+和AgNPs均對藻產生脅迫作用,但AgNPs對藻光合系統(tǒng)II的影響比Ag+小。
亞急性毒性實驗(9d)中,僅高濃度AgNPs和Ag+處理使念珠藻干重和Chla含量顯著低于 CK。Ag+處理均使藻體 C/N顯著降低,但 AgNPs處理無影響。0.6 mg·L-1 AgNPs處理使培養(yǎng)液中C/N、藻體可溶性蛋白和藻
6、膽蛋白含量顯著高于CK,其余處理組無顯著變化。Ag+顯著降低念珠藻固氮酶活性,AgNPs則對固氮酶活性無顯著影響。處理9d后藻細胞蛋白二維電泳記錄到超過200個差異蛋白點,選擇與CK表達差異超過2.5倍以上的132個點進行了蛋白定性,只匹配到51蛋白質,扣除12個重復的蛋白,總共定性差異蛋白39個。當0.06 mg·L-1 Ag+處理后,藻細胞中26個蛋白顯著上調,但6種蛋白的表達下調,而0.6 mg·L-1 AgNPs處理時,22個蛋
7、白顯著上調,3個顯著下調。對兩種形態(tài)銀處理,上調蛋白中有相同蛋白10個,下調蛋白中有1個相同,但唯有一種在光合作用的卡爾文循環(huán)中起關鍵作用蛋白-轉酮醇酶在AgNPs處理時顯著上調,Ag+處理時顯著下調。同時,Ag+處理抑制固氮酶表達,但AgNPs處理沒有變化,這與前述乙炔還原法測定到固氮酶活性結果一致。AgNPs處理時別藻藍蛋白上調,但Ag+處理未發(fā)現(xiàn)變化,這與光度法測得結果一致。另外,Ag+使微藻抗氧化的重要酶類-超氧化物歧化酶上調,
8、但是AgNPs處理沒有這種變化。Ag+處理9d后,藻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值F0、Fm、Fv/Fm、Ψ0、ΦE0、PIABS和ET0/RC均顯著高于對照,但ΦD0、VJ、ABS/RC、TR0/RC和DI0/RC值均顯著低于CK,特別是ABS/RC和DI0/RC兩個參數(shù)值分別降低超過70%。但對于AgNPs,僅0.4 mg·L-1和0.6 mg·L-1處理F0值和0.6 mg·L-1處理Fm值顯著高于CK以外,其他參數(shù)均與CK無顯著差異。這與急性
9、實驗的參數(shù)值變化趨勢幾乎完全相反。上述結果說明AgNPs和Ag+對念珠藻細胞光合作用、固氮作用、蛋白合成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另外,實驗結果表明隨AgNPs和Ag+濃度的增加,藻體銀含量增加,0.6 mg·L-1 AgNPs處理時藻到富集量最大,且同種處理方式下藻體銀含量在第9d的含量均低于第4d。
結合上述生長和生理生化數(shù)據(jù),說明念珠藻在短期受到高濃度AgNPs和Ag+的毒害比較嚴重,但從處理9d后的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的結果來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納米銀對中肋骨條藻的生物毒性效應.pdf
- 納米ZnO對羊角月牙藻的毒性效應及其機理研究.pdf
- 納米銀的細胞毒性效應及其機制初探.pdf
- 納米銀的生物效應及毒性作用機制.pdf
- 納米銀的大型蚤毒性效應與生物累積.pdf
- 納米銀的細胞毒性研究.pdf
- 納米銀肝細胞毒性效應及凋亡機制研究.pdf
- 納米MgO對斜生柵藻的毒性效應及其致毒機理.pdf
- 納米銀顆粒對血腦屏障的影響及其對神經元毒性研究.pdf
- 石油烴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應及其機理研究.pdf
- 納米銀誘導氧化應激及其毒性機制研究.pdf
- 納米銀及自由銀離子對菲律賓蛤仔的生物毒性效應.pdf
- 納米銀和納米銀膜制備及表面增強拉曼效應研究.pdf
- 基于生物組學方法的納米銀細胞毒性機理研究.pdf
- 納米銀與苯酚對反硝化菌活性的復合毒性效應與機制研究.pdf
- 納米銀的制備及其應用.pdf
- 納米銀干預對小鼠精原細胞(GC1)的毒性作用研究.pdf
- 復合納米銀顆粒低溫燒結機理及其性能研究.pdf
- 納米銀的環(huán)保制備及其性能研究.pdf
- 納米銀對AML細胞殺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