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為探究紅稗優(yōu)質高產的合理施肥技術,本文通過盆栽試驗進行了紅稗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營養(yǎng)特征和營養(yǎng)特征調控的研究。通過對紅稗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觀察研究,為貴州紅稗的推廣種植和制定高產栽培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從紅稗營養(yǎng)元素吸收特征的研究,可以明確紅稗生產所需的適宜施肥量:營養(yǎng)特征調控的研究,為探索合理的紅稗種植密度、合理施氮量和有效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論基礎。
紅稗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結果表明:紅稗在貴陽全生育期為136天,葉片數25~28葉,紅稗生
2、育期可分為6個時期:幼苗期、分蘗期、拔節(jié)期、孕穗期、抽穗揚花期、成熟期。紅稗生長過程分為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大的階段;紅稗自展3葉~展4葉時期開始進入分蘗,分蘗持續(xù)45天左右,每株紅稗平均分蘗數為3個左右,最高分蘗數可達5個。根據紅稗分蘗旺盛期,展4~5葉是分蘗肥的最佳追肥時期。展12葉為紅稗有效分蘗葉齡臨界期;紅稗株高生長動態(tài)變化曲線呈現“S”型,滿足邏輯斯蒂函數;紅稗葉面積在拔節(jié)期和孕穗期生長最快,抽穗揚花期達到峰值,成熟期隨著植
3、株衰老,葉面積呈下降趨勢。
紅稗干物質積累動態(tài)的研究結果表明:紅稗全株光合產物的積累動態(tài)表現出慢-快-慢的特征。拔節(jié)期以前干物質積累少,在拔節(jié)到抽穗揚花期干物質積累進入快速生長,達到整個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期,孕穗期干物質日積累量達1.14g/株;成熟期后生長速度減慢,干物質日積累量為0.55g/株。紅稗在孕穗期正處在旺盛生長時期,促進該時期的營養(yǎng)體的積累有利于提高紅稗產量。
紅稗養(yǎng)分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結果表明:紅稗各器官
4、中氮素相對含量的分布表現為葉片>莖>根>穗。孕穗期是紅稗的氮素最大營養(yǎng)效率期,在紅稗生育后期,植株仍對氮素仍有較大吸收,為獲得高產應重視中后期的氮素供應;紅稗對磷素吸收較少,磷素吸收高峰期在抽穗揚花期;紅稗對鉀素吸收量僅次于氮素,鉀素吸收的高峰期在孕穗期,前期鉀素濃度較高,到成熟期鉀素流失,導致濃度下降;鈣素吸收的高峰期在抽穗揚花期,日吸收量為20.77mg/株,生產1Kg紅稗籽粒,需要吸收氮素(N)83.560g,(P)21.005g
5、,(K)73.479g,(Ca)57.198g,氮磷鉀養(yǎng)分含量比例為N:P2O5:K2O=1:0.25:0.88。
紅稗分蘗成穗特征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氮素肥力條件下,每盆8株時有效分蘗數多、成穗數和成穗率較高,隨著密度不斷增大導致分蘗數逐漸減少,無效分蘗增加,紅稗的成穗數和成穗率隨著群體密度的不斷增大而逐漸降低;在相同群體密度條件下,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延遲了紅稗的分蘗,且延長了紅稗無效分蘗的持續(xù)時間,相較而言T
6、1(氮肥施用量為15kg/hm2)和T2(氮肥施用量為45Kg/ hm2)能有效控制無效分蘗的持續(xù)時間;不同時期氮肥調控通過比較發(fā)現, B4處理即氮肥施用比例為基肥:分蘗肥:穗肥=0.6:0.2:0.2時最高莖蘗數、最終成穗數和成穗率均表現較好,可提高紅稗高產種植的經濟效益。
紅稗氮素調控效應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群體密度下,T2(氮肥施用量為45Kg/ hm2)處理紅稗穗粒數、種子直徑、千粒重和產量表現最好,施氮量過高會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翹嘴紅鲌蛋白質營養(yǎng)生理學的研究.pdf
- 營養(yǎng)生理基礎與能量平衡
- 牛蛙鈣磷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杏鮑菇碳氮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苦瓜鎂素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食用菌的營養(yǎng)生理
- PUFAs真菌選育及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 大黃魚營養(yǎng)生理的基礎研究.pdf
- 富鋅水稻鋅營養(yǎng)生理特性的研究.pdf
- 富鐵水稻鐵營養(yǎng)生理特性的研究.pdf
- 納米氧化鋅的營養(yǎng)生理效應研究.pdf
- 中華絨螯蟹幼體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擬穴青蟹脂肪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 苦瓜鋅及其與鉬硼不同配比的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 翹嘴紅鮊營養(yǎng)生物學研究.pdf
- 小白菜鎂素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 鮮食型甘薯磷營養(yǎng)生理特性研究.pdf
- 皺紋盤鮑糖和錳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黑木耳培養(yǎng)料及營養(yǎng)生理特性研究.pdf
- 軍曹魚和虹鱒糖類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