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3以上。然而,每年因蟲害導致的糧食作物的產量損失占世界總產量的20%-30%。目前控制蟲害主要是通過化學農藥的施用,但是,農藥的不合理施用帶來一系列產品安全和環(huán)境影響。Bt基因的表達產物可以特異殺死鱗翅目害蟲,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節(jié)約成本。Bt基因已經相繼被導入到棉花、水稻、玉米等50多種植物體中。cryⅠ是一組表達物對鱗翅目害蟲表現(xiàn)出特定毒性的高度同源基因。Cry蛋白是
2、由cryⅠAb/Ac基因(基因cryⅠAb和cryⅠAc融合而成)編碼;對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表現(xiàn)出高毒力。
本研究使用轉Bt基因品種華恢1號(cryⅠAb/Ac*)的衍生品系浙優(yōu)3號、川綠345A/成恢5198、華香優(yōu)317、廣兩優(yōu)19和華優(yōu)675;對照品種為揚兩優(yōu)6號和Ⅱ優(yōu)838和金優(yōu)207。在大田實驗條件下,設置了不同的氮肥處理,其中2011年三個氮水平為90、135、180 kg N/ha,2012年設置了四
3、個氮水平為0、90、135、180kgN/ha,主要研究:在未施用殺蟲劑條件下,不同施氮量對Bt水稻及對照品種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轉Bt基因水稻與對照品種抗蟲性的差異比較。研究結果表明:⑴在施用殺蟲劑條件下,供試轉Bt基因水稻與非轉基因對照產量差異不顯著;在未施用殺蟲劑條件下,非轉基因對照揚兩優(yōu)6號和Ⅱ優(yōu)838的產量分別降低了36.8%和31.9%,平均損失為34.4%;而轉Bt基因品種廣兩優(yōu)19、華香優(yōu)317、浙優(yōu)3號和川綠則分別降
4、低了19.9%、14.4%、9.8%和8.1%,平均損失13.75%,轉Bt基因水稻產量顯著高于對照。⑵在未施用殺蟲劑條件下,轉Bt基因水稻蟲害率(白葉率和枯心率)顯著低于對照品種。在2011年,廣兩優(yōu)19等轉Bt基因品系在不同生育期的白葉率始終低于10%,而揚兩優(yōu)6號的白葉率始終高于20%,最高超過50%,同時,揚兩優(yōu)6號的枯心率極顯著高于轉Bt基因水稻。在2012年,揚兩優(yōu)6號的白葉率雖然不超過10%,極顯著高于供試的轉Bt基因水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Bt抗蟲水稻的培育.pdf
- 轉Bt基因抗蟲水稻對稻田藻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pdf
- 不同氮肥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pdf
- 不同氮肥水平對水稻生理生態(tài)與產量的影響
- 轉Bt基因水稻抗蟲性研究及其對田間昆蟲生物群落的影響.pdf
- 攀西地區(qū)氮肥運籌對水稻產量及品質的影響.pdf
- 轉Bt-pta基因水稻后代分子檢測與抗蟲性鑒定.pdf
- Bt稻抗蟲與非Bt稻施藥防治水稻螟蟲的效益分析.pdf
- 不同氮肥水平對水稻生理生態(tài)及產量的影響.pdf
- 有機物料還田與實地氮肥管理對水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pdf
- 轉Bt-CpTI雙價抗蟲基因水稻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pdf
- 轉Bt基因抗蟲玉米對天敵昆蟲的影響.pdf
- 水稻紋枯病對產量和抗倒性的影響研究與抗病分子改良.pdf
- 安寧河流域地區(qū)氮肥運籌對水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研究.pdf
- 氮肥處理對雜交水稻產量及氮素利用配合力的影響.pdf
- 氮肥后移對寒地水稻群體質量及產量的影響.pdf
- S型控釋氮肥對水稻產量形成、養(yǎng)分吸收利用的影響.pdf
- 水稻結實期抗倒性評價及倒伏對產量與品質影響的研究.pdf
- 轉Bt基因甘藍的抗蟲性研究.pdf
- 氮肥與磷肥的施用量對雜交水稻大田產量的作用和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