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及對策[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_ _屆)</b></p><p>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及對策</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金融學

2、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 錄</b>&

3、lt;/p><p>  1 通貨膨脹的相關理論2</p><p>  1.1 通貨膨脹的定義和類型2</p><p>  1.1.1 通貨膨脹的定義2</p><p>  1.1.2 通貨膨脹的類型2</p><p>  1.2 通貨膨脹成因的基礎理論3</p><p>  1.3 通貨膨

4、脹的測度標準4</p><p>  2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5</p><p>  2.1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分析5</p><p>  2.2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8</p><p>  2.2.1 流動性過剩8</p><p>  2.2.2 需求因素9</p>&l

5、t;p>  2.2.3 供給因素9</p><p>  3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成因的實證分析9</p><p>  3.1 數據的來源于處理9</p><p>  3.2 經濟變量的平穩(wěn)性分析(ADF)檢驗10</p><p>  3.3 協(xié)整檢驗11</p><p>  3.4 格蘭杰因果檢驗12&l

6、t;/p><p>  3.5 實證檢驗結論13</p><p>  4解決當前我國通貨膨脹問題的對策13</p><p>  4.1我國歷次通貨膨脹及治理經驗13</p><p>  4.2 治理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對策及建議14</p><p>  4.2.1貨幣政策由寬松回歸常態(tài),控制貨幣供應量15</p

7、><p>  4.2.2采取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調節(jié)和控制社會總需求15</p><p>  4.2.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15</p><p>  4.2.4 繼續(xù)加強房地產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力度15</p><p><b>  5 總結16</b></p><p><b

8、>  附 錄16</b></p><p><b>  參考文獻21</b></p><p><b>  致 謝22</b></p><p>  摘 要:通貨膨脹是世界范圍內一種普遍存在的經濟現(xiàn)象。隨著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到來,我國出現(xiàn)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六輪通貨膨脹。本輪通貨膨脹的起點是美國次貸危機

9、之后,即2008年底始至今。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分析,以西方經濟學和金融學相關理論為基礎,分析了我國本輪通貨膨脹的理論成因。同時采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實際經濟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深度剖析了各類因素對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并提出治理對策。</p><p>  關鍵詞: CPI;成因分析;治理對策</p><p>  Abstract:Inflation is a worldw

10、ide widespread economic phenomenon. As our country enters a new round of economic growth cycle, the sixth round of inflation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emerge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urrent r

11、ound of inflation after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which started since the end of 2008. The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flation,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y of the Western economics and

12、finance, it analyses the theor</p><p>  Key words:Consumer Price Index;cause;policy suggestions</p><p>  1 通貨膨脹的相關理論</p><p>  1.1 通貨膨脹的定義和類型</p><p>  通貨膨脹是一個使用廣泛的經濟范疇,也

13、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在了解通貨膨脹之前,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通“通貨”和“膨脹”兩個基本定義。所謂“通貨”是指現(xiàn)實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包括硬幣、紙幣、支票等,但主要是指國家決定的貨幣。所謂“膨脹”是指擴大增長,即商品價格的升高是在供求關系不變和商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就是價格膨脹。</p><p>  1.1.1 通貨膨脹的定義</p><p>  對通貨膨脹這一概念,至今也不存在

14、一個唯一的,普遍接受的關于通貨膨脹的定義,國內外經濟學家一直眾說紛紜看法不同。國內學者對通貨膨脹的定義有:高鴻業(yè)把通貨膨脹定義為:“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xù)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依照這一定義,如果僅有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就不是通貨膨脹,只有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的持續(xù)上升才是通貨膨脹。朱子云認為通貨膨脹概念應該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包括紙幣和電子貨幣)流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

15、)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超過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勞務流通所需要的金幣量而使單位貨幣所代表的金幣價值量下降的貨幣經濟現(xiàn)象”。</p><p>  國外經濟學界在研究通貨膨脹方面有著較長的歷史,概括起來外國學者對通貨膨脹的定義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的代表人物為薩繆爾森,他把通貨膨脹定義為“價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上升——面包、汽油、汽車的價格上升,工資、土地價格、資本物品的租金上升”。 第二類代表人物為瓊.羅賓遜,認為“通貨膨脹

16、是由于同樣經濟活動的經濟回報率的日益增長而引起的物價變動”。 第三類代表人物為弗里德曼,他認為“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就是物價的普遍上漲”。 </p><p>  經過上述總結歸納,我們可知盡管至今通貨膨脹還不存在一個唯一的定義,但中外學者都從原因和現(xiàn)象的角度定義了通貨膨脹,并且把一般物價水平的異常和持續(xù)的變動作為通貨膨脹的重要標志來判斷。</p><p>  1.1.2 通貨膨

17、脹的類型</p><p>  綜合國內外經濟學界研究成果,根據不同標準可將通貨膨脹分為以下幾類:</p><p>  1、按照經濟運行的市場化程度劃分:公開型通貨膨脹、隱蔽型通貨膨脹。</p><p>  2、按照價格上升的速度劃分:“溫和的通貨膨脹,指每年物價上升的比例在百分之十以內;奔騰的通貨膨脹,指年通貨膨脹率在百分之十以上和百分之百以內;超級通貨膨脹,指通貨

18、膨脹率在百分之百以上”。</p><p>  3、按照對價格影響的差別劃分:平衡的通貨膨脹,即每種商品價格都按照相同的比例上升;非平衡的通貨膨脹,即每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比例并不完全相同。</p><p>  4、按照人們的預期程度劃分:未預期到得通貨膨脹,即人們根本沒有想到價格會上升,價格上升的速度超出預料;預期到的通貨膨脹。</p><p>  5、按照通貨膨脹發(fā)生

19、的時間劃分:戰(zhàn)時通貨膨脹、戰(zhàn)后通貨膨脹、和平時期通貨膨脹。</p><p>  6、按照通貨膨脹成因劃分: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p><p>  1.2 通貨膨脹成因的基礎理論</p><p>  產生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很多,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發(fā)生通貨膨脹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

20、種:</p><p>  第一種是“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xù)顯著的上漲”。即由于總需求的過度增長超過了按現(xiàn)行價格的供給的增長,使太多的貨幣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勞務而引起的一般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的現(xiàn)象。例如,生產資源和要素已達到充分就業(yè),商品供給和勞務供給的增加受到限制,或者沒有能隨著有效需求的增長而相應的增長,然后引起一般物價水平上漲的現(xiàn)象。需求拉動型通

21、貨膨脹又能分為三類:(1)自發(fā)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的增加與預期成本增加沒有聯(lián)系,而是自發(fā)的增加;(2)誘發(fā)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的增加是由于成本的增加而誘發(fā)的;(3)支持或補償性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是指政府為了阻止失業(yè)上升而增加支出,以及采用擴張貨幣政策而增加總需求所導致的通貨膨脹。</p><p>  第二種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又可以稱為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是指由于生產成本的上升引起

22、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的現(xiàn)象。這種推動主要是由于總供給函數的移動而導致的。即成本的提高是因為有強大的對市場價格操縱的力量所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又能分為如下幾類:(1)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是指由于工資的增長率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引起的通貨膨脹。(2)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是指利用市場勢力,壟斷組織和寡頭企業(yè)為了保證一定利潤而抬高價格所導致的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3)操縱價格的通貨膨脹,是指市場具有操作力量的團體對部分產品人為抬高價格而引起的通

23、貨膨脹。(4)匯率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是由于本國貨幣對他國貨幣匯率升值引起的出口產品成本的上升。</p><p>  第三種是混合型通貨膨脹,大多數國內外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現(xiàn)實經濟中,不存在單純的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并且他們的作用通常是混在一起的,很難區(qū)分。較長時間的通貨膨脹大部分都是在供給因素和需求因素共同的作用下產生的,因此也可以稱之為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p><p>  

24、第四種是結構性通貨膨脹,是指由于經濟結構方面的因素變化,在沒有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情況下,即總需求和總供給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出現(xiàn)的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xù)上漲。西方學者認為結構性通貨膨脹的產生是與生產率提高速度不一致,有些部門迅速發(fā)展有些部門衰落,以及部門是否與世界市場的聯(lián)系緊密等因素有關。</p><p>  1.3 通貨膨脹的測度標準</p><p>  世界各國通常都用物價指數來測度通貨膨脹

25、,因此所謂通貨膨脹率實際上也就是物價指數的變動率,即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的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為了更好的確定價格水平上漲程度,即通貨膨脹的程度,人們編制了各種類型的價格指數進行測量。通常經濟學中涉及的物價指數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GDP平減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以及商品零售價格指數。</p><p>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亦稱消費物價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居民購買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動態(tài)變動趨

26、勢的相對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最常用的物價測度指標,是從多種商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動程度衡量總體物價水平的一個指數。用公式表示,就是:</p><p><b>  CPI=</b></p><p>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對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了綜合計算,有容易收集資料、能直觀反映消費者價格負擔和較快反映價格趨勢等優(yōu)點。因此,大多數

27、國家均采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衡量通貨膨脹率。所謂通貨膨脹率是指“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的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p><p><b> ?。?lt;/b></p><p>  GDP平減指數:又稱GDP折算指數,是指沒有剔除物價變動的GDP也就是名義GDP,與剔除物價變動的GDP即實際GDP之比。是把某一年當作基年,來衡量在不同的時期內一個國家

28、的勞務和所生產最終產品的價格總體水平變化程度的經濟指數。用公式表示,就是:</p><p><b>  GDP平減指數=</b></p><p>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指用來衡量生產的原材料與生產中間投入品等的價格平均水平的物價指數,是對一組給定商品成本的度量。在我國為工業(yè)品的出廠價格指數,主要衡量的是工業(yè)產品出廠價格的變動趨勢。包括工業(yè)企業(yè)直接售給居民的生

29、活消費產品以及售給本企業(yè)以外單位的各種產品。生產者物價指數是反映某一階段生產領域價格變動的重要經濟指標,同時也是測量通貨膨脹的重要經濟指標。</p><p>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的商品零售價格的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是了解一國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狀況與支出的重要依據,也是市場穩(wěn)定與否的重要標志??砂锤黝惿唐贩謩e編制,例如食品、煙酒飲料、燃料、日用品、紡織品等。國家的財政收入、城鄉(xiāng)居民的生活支出、居民的購

30、買力和市場供需的平衡,都受商品零售物價變動的影響,同時還影響著消費與積累的比例。但由于該指標范圍比較狹窄,生產資料等都不在其范圍之內,因此,計算該價格指數,只能從一個側面對上述經濟活動進行分析與觀察。</p><p>  2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p><p>  2.1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分析</p><p>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報告顯示:“201

31、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9798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了10.3%。其中,第一產業(yè)增長4.3%,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2%;第二產業(yè)增長12.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6.8%;第三產業(yè)增長9.5%,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3.0%。固定資產投資27814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2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5%。其中,城鎮(zhèn)投資增長24.5%;農村投資增長19.7%。工業(yè)品出廠價格上漲5.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

32、上漲9.6%” 。由表2.1可知,居民消費價格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漲3.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7.2%,非食品價格上漲1.4%。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0.9%。</p><p>  表2.1 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p><p>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p><p>  金融方面,“2010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比上年末增長19.7

33、%;狹義貨幣供應量(M1)比上年增長21.2%;流通中現(xiàn)金(M0)余額為4.5萬億元,增長16.7%。同時國家外匯儲備比上年末增長了4481億美元,如圖2.1”。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6227元人民幣,比上年年末升值3.0%。201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97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7%。其中,貨物出口15779億美元,增長31.3%;貨物進口13948億美元,增長38.7%。進出口差額比上年減少126億美元。</p>

34、<p>  圖2.1 2006年至2010年國家外匯儲備及其增長速度</p><p>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p><p>  本輪通貨膨脹不僅僅表現(xiàn)為物價的上漲,同時還表現(xiàn)為房價的快速升高,由圖2.2可知,我國2010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呈現(xiàn)先上升后回落的趨勢。其中最高漲幅達到17.3%。</p><p>  圖2

35、.2 2010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跌幅度(月度同比)</p><p>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p><p>  從上述各項經濟數據和經濟指標來看,物價房價的快速上漲、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以及GDP的變化都表明,當前我國已經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并且通貨膨脹正在不斷的向前蔓延。</p><p>  用來判斷通貨膨脹是否出現(xiàn)的經濟指標有很

36、多,但通常國際上都采用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和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這兩種經濟指標來測度是否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以下將采用這兩種指標對我國本輪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p><p>  CPI指數分析:“一般來說,當一個經濟體在一段時期內出現(xiàn)CPI>3%的漲幅時,我們可以認定該經濟體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而當CPI>5%時,該經濟體有可能出現(xiàn)了嚴重通貨膨脹”。自2009年11月份至2011年2

37、月份,我國全國的CPI指數有9個月都超過了3%,其中2010年7月份至2011年2月份,連續(xù)7個月超過了3%。并且2010年11月份CPI指數大于5%,這從一個方面表明,目前中國不僅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的苗頭,而且也很有可能正在經歷嚴重的通貨膨脹。(見下表2.2)</p><p>  表 2.2 2009年11月份至2011年2月份的CPI(%)</p><p>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

38、站月度數據整理</p><p>  PPI指數分析:在我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調查產品有四千余種,覆蓋全部的工業(yè)行業(yè)大類,涉及的調查種類有一百八十六個。通常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看作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潛在性指標。我國PPI指數從2009年11月起一直呈現(xiàn)上升趨勢,且上升的勢頭比較猛。自2009年11月份至2011年2月份,我國全國的PPI指數有10月都超過了5%,其中2010年2月份至2010年6月份,連

39、續(xù)5個月超過了5%;并且2010年10月份至2011年2月份,又連續(xù)4個月再次超過了5%,因為PPI具有傳導的機制,所以它會通過生產消費鏈條逐步將價格上漲傳導到CPI,引起物價水平進一步的上漲,并且會使長期影響更加明顯。(見下表2.3)</p><p>  表 2.3 2009年11月份至2011年2月份的PPI(%)</p><p>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月度數據整理<

40、/p><p>  綜上所述,通過對我國當前通貨膨脹的表現(xiàn)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這兩個經濟指標的分析判斷可以得出:2009年至2011年年初我國正在經歷著通貨膨脹。同時又因為CPI與PPI的相互作用,推動了我國物價水平的上升,也使得通貨膨脹的持續(xù)時間進一步的延長。</p><p>  2.2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p><p>  

41、通過上一節(jié)對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及表現(xiàn)的分析,認識到造成本輪通貨膨脹的原因受到國內外多方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在分析此次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時就需要從多角度來進行全面剖析。</p><p>  2.2.1 流動性過剩</p><p>  流動性過剩是造成本輪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通貨膨脹就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流動性過多的積累必然會導致未來的通貨膨脹。流動性過多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p&

42、gt;<p>  1、金融危機:2007年美國發(fā)生次貸危機并導致全球金融海嘯,此次金融危機加劇了美元的貶值,進而導致全球通貨膨脹,美國為了解決貿易逆差和全球性失衡做出了一個重要舉措使美元貶值。但是由于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使人們對貶值的美元更加沒有了信心,從而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貶值,也使得全球初級品的價格上漲,引起了全世界的通貨膨脹。為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美國政府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量化寬松政策,美元貨幣大量發(fā)行,國際市場商

43、品價格大部分上漲,使全球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增大。而我國有些產品國際依賴度相對較高,例如,棉花、石油、大豆,其中大豆的進口占我國總需求的70%,石油則占50%。國際市場價格的攀升必然會傳導至國內的油價,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國內市場價格的上漲。</p><p>  2、金融危機后我國寬松的貨幣政策: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聯(lián)系的不斷緊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影響到我國的經濟政策。由于美國次貸危機所導

44、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為了避免和減小受影響程度,充分發(fā)揮貨幣政策的反周期調節(jié)作用,2008年11月我國首次提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保障貨幣供應量的合理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的財政政策也由穩(wěn)健變?yōu)榉e極,國家投資4萬億進行了基礎建設和重點項目的建設,與此同時,國家為了地方發(fā)展融資,還試點地方政府發(fā)行了債券。2009年我國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數額達九萬多億,貨幣供給量達到了十年的高點,我國股票市場也達到了88.58%的漲幅,居世界前列。截

45、至2010年2月,我國廣義貨幣供給量(M2)達到將近四十萬億元人民幣,而房地產市場也隨著房價的急速上升成為了投資的熱土。這樣就造成了兩個效應:首先,資產的上漲拉動了消費品物價的上升,使得消費增加,從而進一步促進物價的上漲;其次,資產泡沫化預期形成以后,資金涌出壓力大幅增大,提高了通貨膨脹的預期。 大量的資本必然會導致CPI的上升,通貨膨脹亦在所難免。</p><p>  2.2.2 需求因素</p

46、><p>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通貨膨脹的發(fā)生是因為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缺口所造成的,總需求的膨脹可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來說明:</p><p>  1、國內需求: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人均耕地資源不足,隨著城市化與工業(yè)化的快速發(fā)展,其所占用土地的不斷增加,導致糧食單產增長率持續(xù)下降。人均收入增長使得食品消費水平提升,食品供求的缺口被逐步拉大。這就是當前由于糧食價格上漲所帶動的結構性通

47、脹的原因。我國人口持續(xù)增長,人均收入水平顯著提升,食品需求因素增強,而供給因素卻不斷減弱。由此可見,由食品需求所推動的物價上漲的壓力,在短期內很難趨于緩和。</p><p>  2、國際需求:國際需求仍然會不斷擴大,從而帶動我國需求的上升以及生產要素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上漲。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快,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中國等主要發(fā)展中國家的物質產品需求越來越強烈,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逆差在迅

48、速擴大,這樣必然會進一步拉升發(fā)展中國家的商品與生產要素的價格,使我國出現(xiàn)由外部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和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p><p>  2.2.3 供給因素</p><p>  價格的上升不僅僅表現(xiàn)為一種貨幣現(xiàn)象,也表現(xiàn)為一種供求關系。首先,對農產品機械化作業(yè)依賴程度較高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受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程度最大,同時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也導致交通運輸成本的大幅上升

49、,從而推高了國際貿易品的價格。另外,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重視以及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生物能源呈現(xiàn)出其特有優(yōu)點,西方發(fā)達國家開始利用農產品(如玉米、大豆)來生產工業(yè)燃料,從而導致糧食價格的快速上漲。我國大豆進口依賴程度較高,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必然阻礙了我國對國際市場大豆等產品的進口能力,從而導致國內市場的供給不足,使國內價格上漲。其次,國內農產品供給不足也是造成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我國在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農村的生產

50、資源大量減少,勞動力、土地資源等都向城市流動。因此導致農村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這必然會推動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因此供給不足以及成本的上漲都推動了我國通貨膨脹進一步的發(fā)展。</p><p>  3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成因的實證分析</p><p>  3.1 數據的來源于處理</p><p>  影響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通過本章的實證分析來找出近期通貨膨脹的原因,

51、特別是此次通貨膨脹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所影響的。本章分別選取了與通貨膨脹息息相關的幾個因素:廣義貨幣供給量(M2)、實際固定資產投資(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進行因果性分析與檢驗。希望能得出一個客觀的結論。本章采用的數據樣本期間為: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的月度數據。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http://www.stats.gov.cn/)和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

52、.cn/)</p><p>  3.2 經濟變量的平穩(wěn)性分析(ADF)檢驗</p><p>  在對變量進行協(xié)整和因果性檢驗之前,首先應該檢驗數據的平穩(wěn)性,如果數據不滿足平穩(wěn)性的要求,則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使數據達到平穩(wěn)性。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模型中含有非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那么一般的時間序列分析和參數估計,以及基于這些參數的假設檢驗都會失真,從而產生所謂的“偽回歸”問題。</p>

53、<p>  平穩(wěn)性檢驗的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Unite Root Test) ,是指若變量yt的一階差分是平穩(wěn)的,則稱變量yt有單位根,檢驗變量平穩(wěn)的過程稱為單位根檢驗”。 以下將選用ADF 檢驗方法來檢測變量的平穩(wěn)性。</p><p>  由于本文選取的M2和I的數值與CPI相差較多,同時為了避免異方差性,所以本文對M2和I分別取其對數,分別表示為LM2和LI。然后再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ADF檢驗。

54、檢驗時,根據ADF統(tǒng)計量t值來判斷變量是否平穩(wěn),其中滯后階數的確定是根據AIC信息準則來判斷的。ADF檢驗的判斷標準為:若t值的絕對值大于顯著水平臨界值的絕對值,則該變量為平穩(wěn)變量;若小于顯著水平臨界值的絕對值則為不平穩(wěn)變量。用EViews系統(tǒng)下的ADF檢驗結果如下:</p><p>  表 3.1 ADF檢驗結果</p><p>  注: c為常數項, k為滯后階數,t為時間趨勢項,d表

55、示一階差分,dd表示二階差分。</p><p>  從表3.1中可以看出,CPI、LM2、LI、PPI的原變量中全部檢驗都沒有拒絕原假設有單位根,因此原變量都是非平穩(wěn)的。其中除PPI以外的原變量的一階差分dCPI、dLM2、dLI都拒絕了原假設,都沒有單位根,這表明原變量差分以后是平穩(wěn)的,稱之為一階單整,其表示為I(1)。而原變量PPI的二階差分ddPPI的檢驗結果表明其拒絕了原假設,說明ddPPI是平穩(wěn)的。但由

56、協(xié)整理論可知,若變量為平穩(wěn)變量且變量之間為同階,那么這些變量之間就可能存在協(xié)整關系。因此,下面我們只檢驗CPI與LM2和LI之間是否有協(xié)整關系,而不用檢驗CPI與PPI之間是否有協(xié)整關系。</p><p><b>  3.3 協(xié)整檢驗</b></p><p>  協(xié)整檢驗(cointegration test),“由若干個服從單位根過程的變量組成的系統(tǒng),若這些變量的某

57、一線性組合是穩(wěn)定的,稱這一穩(wěn)定的線性組合為協(xié)整關系”。 本文采用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雙J檢驗法進行協(xié)整檢驗。</p><p>  前面已經檢驗過CPI、LM2、LI都是一階單整的,即I(1)。因此,這些變量之間可以進行協(xié)整檢驗,下面我們用Johansen 最大似然法進行協(xié)整分析,見表3.2</p><p>  表 3.2 協(xié)整檢驗結果</p><p

58、>  由表3.2協(xié)整檢驗結可知CPI和LM2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協(xié)整關系,而CPI與LI之間不存在協(xié)整關系,所以用Eviews做出的CPI和LM2之間所對應的回歸方程為:</p><p>  CPI = 7.217706 LM2 + 5.788353</p><p>  (2.748927)   (0.165734)</p><p>  由以上方程式表明,CPI與

59、LM2之間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協(xié)整關系,LM2每增長1%,CPI就增長7.217706%。貨幣供給量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之間存在較大的正相關關系,這與當前的經濟狀況相符合,具有較為顯著的經濟意義。</p><p>  3.4 格蘭杰因果檢驗</p><p>  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是一種用于檢驗兩個變量間因果關系的常用方法。Granger對因果關系做了如下的定義:</p>

60、;<p>  “如果x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則x應該有助于預測y,或給定一個信息集至少包含(x,y),如果利用x的過去比不利用它時能更好地預測y,稱x為y的格蘭杰(Granger)原因”。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數學推導如下:</p><p>  對于兩變量Y與X,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要求顧及一下回歸;</p><p><b>  ……………(1)</b&g

61、t;</p><p><b>  ……………(2)</b></p><p>  其中和為白噪音,假定為不相關的。</p><p>  可能存在有四種檢驗結果:</p><p> ?。?)X對Y有單向影響,表現(xiàn)為(1)式X各滯后項前的參數整體不為零,而(2)式Y各滯后項前的參數整體為零。</p><p&

62、gt; ?。?)Y對X有單向影響,表現(xiàn)為(2)式Y各滯后項前的參數整體不為零,而(1)式X各滯后項前的參數整體為零。</p><p> ?。?)Y與X間存在雙向影響,表現(xiàn)為Y與X各滯后項前的參數整體不為零。</p><p>  (4)Y與X間不存在影響,表現(xiàn)為Y與X各滯后項前的參數整體為零。</p><p>  “格蘭杰檢驗是通過受約束的F檢驗完成的。如針對X不是Y

63、的格蘭杰原因這一假設,如果計算的F值大于給定顯著性水平下下F分布的相應的臨界值,(其中m為X的滯后項的個數,n為樣本容量,k為包含可能存在的常數項及其他變量在內的無約束回歸模型的待顧及參數的個數,)則拒絕原假設,認為X是Y得格蘭杰原因?!?lt;/p><p>  由于協(xié)整檢驗只能說明CPI與LM2之間存在較大的正相關關系,但不能說明CPI與LM2之間是否存在成因果關系,因此還需進一步驗證。下面通過Eviews軟件運用

64、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方法,進行具體驗證。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判斷標準是:根據AIC準則判定其滯后期,同時,因果關系存在的可能性的大小是由p值來判定的。如下表3.3:</p><p>  表 3.3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p><p>  從表3.3可知,貨幣供給量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格蘭杰原因,而反之并不成立。這說明貨幣供給量促進了消費者物價指數以及通貨膨脹

65、的增長。而實際固定資產投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之間沒有協(xié)整關系,說明它們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格蘭杰因果關系。</p><p>  3.5 實證檢驗結論</p><p>  根據上述實證分析,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實際固定資產投資I、廣義貨幣供給量M2、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ADF檢驗、協(xié)整檢驗和格蘭杰檢驗中得出:廣義貨幣供給量M2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從而確定超額的貨幣

66、供給對通貨膨脹的產生存在直接影響,這與當前我國實際情況相符合。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通貨膨脹的產生都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由于本文數據和篇幅所限,沒能對影響通貨膨脹的所有因素一一進行檢驗。但并不能否認除上述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對本輪通貨膨脹的影響。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當前我國本輪通貨膨脹的主要成因是由于流動性過剩以及超額的貨幣供給所造成的物價上漲和經濟的超速增長。</p><p>  4解決當前我國通貨膨脹

67、問題的對策</p><p>  4.1我國歷次通貨膨脹及治理經驗</p><p>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過五次通貨膨脹,這五次通貨膨脹都各有特點,國家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了治理,歷次通貨膨脹具體情況如下:</p><p>  1979年到1980年,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我國經濟速度飛速增長,財政支出增加使投資規(guī)模不斷增大,財政赤字和外貿易赤

68、字嚴重。1979年到1980年物價快速上漲,其中1980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到6%。當時我國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等,政府通過收縮銀行銀根、縮減基本建設的投資、控制物價等措施,通貨膨脹才得到了較好的抑制。</p><p>  1984年到1985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的過量引發(fā)了我國社會總需求的過剩,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工資性收入的增長速度更快,從而引起了成本的上升。導致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愈演愈烈的原因主要是由

69、于社會消費需求的增多,基礎建設規(guī)模的擴張,貨幣信貸投放量的加大。所以政府當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包括控制固定資產的投資規(guī)模、加大物價管理和物價監(jiān)督檢查以及進行全面的信貸檢查。</p><p>  1987年到1989年,創(chuàng)造了建國四十年以來最高的零售物價指數,投資膨脹、結構性失衡和消費膨脹等問題都逐步顯現(xiàn)出來。在此期間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物價上漲和搶購風潮。中央政府也在第一時間召開

70、會議整頓社會秩序,以面對突如其來的強大沖擊。國家從1988年8月開始嚴格實行緊縮政策,“中央銀行于1988年9月1日、1989年2月1日兩次調高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調整幅度達到57.5%,但由于通脹慣性及政治事件,直到1990年物價才降為2.1%”。</p><p>  1993年到1995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的快車道,此后便發(fā)生了通貨膨脹。這主要是由于金融持續(xù)的混亂與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擴張過

71、猛所引發(fā)的通貨膨脹。1993年為13.2%的通貨膨脹率,到1994年就高達21.7%,是建國以來的最點。為了治理此次嚴重的通貨膨脹,我國政府1993年6月提出了相關16條措施,經過了3年的治理,直到到1996年我國經濟才實現(xiàn)軟著陸。 </p><p>  2003年全國居民消費物價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2%。200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為3.9%,然而從2007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一直

72、居高不下,2007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2006年上漲了4.8%。2008年第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CPI上漲了8.0%。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1.0%;居住價格上漲6.6%;其余各類商品價格略有漲幅。面對此次通脹危機,我國央行2007年十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后達14.5%,這也是我國政府為了應對此次通貨膨脹而采取的多種經濟政策之一。同時政府還加強了銀行流動性管理,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努力改善國際收支不平衡

73、狀況,用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抑制通貨膨脹的進一步蔓延。</p><p>  4.2 治理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對策及建議 </p><p>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無論其背后的成因有多復雜,任何一種通貨膨脹均與貨幣投放過量有關。從本輪通貨膨脹的經驗數據以及實證分析上來看,貨幣供給量與通脹率的相關性較強,同時貨幣供給量也是導致CPI升高的原因。當前,國際經濟環(huán)境嚴峻復雜多變,國內經

74、濟價格總體水平處于較高位置,流動性過剩依然嚴峻,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加。</p><p>  面對持續(xù)上漲的通脹壓力,我國央行從2010年1月至今十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收縮貨幣供應量,穩(wěn)定物價和房價水平。同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先提出今年的重點工作是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wěn)定,要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和監(jiān)管。因此,鑒于當前我國通貨膨脹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我國既要防止經

75、濟過熱產生通貨膨脹,又要預防經濟從通貨膨脹轉為通貨緊縮的雙重目標,緩和當前通脹現(xiàn)狀應采取“一攬子”措施。具體措施如下:</p><p>  4.2.1貨幣政策由寬松回歸常態(tài),控制貨幣供應量</p><p>  貨幣供應量是指在某個時點上社會承擔全部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存量。貨幣供應的過多是本輪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所以,控制貨幣供應量,使其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從而穩(wěn)定幣值及物價是治理當前通脹

76、的一個最基本的對策??刂曝泿殴康恼哂腥N:1、調整銀行準備金率。2、改變再貼現(xiàn)率。3、公開市場業(yè)務。此外,還可以加大央行票據發(fā)行力度,積極回籠貨幣資金,運用各種信用工具,適時適度的調控貨幣供應量。同時,當前歐美日等主要發(fā)達國家都處于低利率區(qū)間,我國貨幣政策調整需要科學的把握幅度和節(jié)奏,適度控制加息節(jié)奏,防止國內外利差過大而導致國際熱錢的加速涌入。</p><p>  鑒于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已進入正軌,為了防止

77、惡性通貨膨脹的出現(xiàn),在非常時期執(zhí)行的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當逐漸退出。也就是說貨幣政策應該回歸常態(tài)和中性,這不僅要加大加強流動性的管理,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同時還要發(fā)揮市場供求關系作用,優(yōu)化資源配置,抑制物價水平的快速上升。</p><p>  4.2.2采取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調節(jié)和控制社會總需求</p><p>  治理當前我國通貨膨脹僅僅控制貨幣供應量是不夠的,還必須調節(jié)和控制社會總

78、需求,采取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控制消費過快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縮減財政支出,使收支達到平衡。同時還需加強對社會事業(yè)的支持,對于能源、交通、通訊、重要原材料等基礎設施和基礎農業(yè)、工業(yè)、知識產業(yè)及高科技產業(yè)等的建設,對其實行全方位的優(yōu)惠政策。特別是加強對中西部地區(qū)的教育醫(yī)療補貼力度,降低財政對基本建設的支持力度。財政部門還需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的政策,加強對農業(yè)的投入。為了防止資本價格泡沫的膨脹,還要加強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

79、建設,完善市場結構以及運行機制。</p><p>  4.2.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p><p>  解決商品的有效供給問題是控制當前通貨膨脹演變?yōu)槊黠@通貨膨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總是控制需求但不加大供給,這只能使經濟在較低的水平上實現(xiàn)均衡,最終可能因加大了通貨膨脹的治理難度而使之前功盡棄。因此,控制需求的同時還需增加有效供給,才能使供需狀況恢復常態(tài)。一般來說,提高經濟效益,提

80、高投入產出的比例,減少消耗,降低成本這些都是增加商品有效供給的可行手段。同時,還需加強對經濟結構的調整,突出產業(yè)性稅收的優(yōu)惠導向作用,促進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和資源的有效配置,使生產要素合理的流動,在減少生產長線產品的同時,積極發(fā)展短線產品。</p><p>  4.2.4 繼續(xù)加強房地產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力度</p><p>  雖然在我國CPI的統(tǒng)計中居住類消費不包括房地產價格,但房價

81、上升必然會導致相關上下游的產品價格上漲,從而推動消費指數整體的上升。因此,必須繼續(xù)加強房地產調控。首先,堅決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炒作行為。繼續(xù)加大房地產的調控力度,尤其是堅持以限購為主要手段來抑制投機行為。其次,加快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在通脹壓力下,普通百姓需支出更多貨幣來維持原來的住房需求和生活必需品,特別是對中低收入的群體造成了直接影響。同時,現(xiàn)階段我國對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有需求的群眾較多。為此,政府應該加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設,

82、健全廉租房制度,保證足夠數量的新建住房投向市場,而且還需加大中低價位住房的供給,遏制房價的快速上漲,加速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p><p>  總之,通貨膨脹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當前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已經不容回避,我們應該結合我國當前通脹的現(xiàn)狀和特點,采取正確的對策與措施,進而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并保持經濟持續(xù)發(fā)展。</p><p><b>  5 總結</b

83、></p><p>  綜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本輪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成因及特點,對具有代表性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廣義貨幣供應量M2、實際固定投資I、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PPI進行了格蘭杰因果性檢驗。通過分析我們得知,CPI與廣義貨幣供給量M2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同時M2是CPI的格蘭杰原因。通過本文的研究證明,近期通貨膨

84、脹的產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流動性過剩,貨幣供給量增多所引起的。當然任何一次通貨膨脹都不單單是一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本輪通貨膨脹除受貨幣供給量因素影響外,還存在一些其他因素所影響,如需求的擴張,成本的上漲等。</p><p>  針對我國本輪通貨膨脹的成因,本文借鑒了國內外歷次通貨膨脹的治理經驗。依照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了貨幣政策由寬松回歸常態(tài),控制貨幣供應量;采取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調節(jié)和控制社會總需求;增加商

85、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繼續(xù)加強房地產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力度等治理對策及建議。</p><p>  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數據和計量方法的限制,本文獨立分析了貨幣供給量、實際固定投資、生產者物價指數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但并沒有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并且由于篇幅和數據的有限,還有許多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素沒有分析。隨著計量水平的提高和數據的完善,可能會形成綜合性模型,對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進行整體考察&l

86、t;/p><p><b>  附 錄</b></p><p><b>  參考文獻</b></p><p>  [1]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p><p>  [2] 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p>

87、<p>  [3] 孫敬水.計量經濟學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p><p>  [4] 周衛(wèi)輝.1984-1997年我國通貨膨脹下的貨幣政策概況分析[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07,(2):23-27。 </p><p>  [5] [美]P·A·薩繆爾森.經濟學(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80. </p&

88、gt;<p>  [6] [美]M·弗里德曼.米爾頓·弗里德曼論通貨膨脹[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1.</p><p>  [7] 保羅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421.</p><p>  [8] 史紋青.中國通貨膨脹問題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84.</p>

89、<p>  [9] 王興家.26國(地區(qū))抑制通貨膨脹的經驗[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6.</p><p>  [10] 朱子云.對通貨膨脹定義的新認識[M].www.xslx.com,2003.</p><p>  [11] J·Robinson.Finding a Way Out of Stagflation[J].Challenge,1979:11-12

90、.</p><p>  [12] 張明文.當前我國通貨膨脹成因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 (1).</p><p>  [13] 陳燕.中國通貨膨脹成因分析[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 (4).</p><p>  [14] 宋超英,夏蕓.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現(xiàn)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8(4).</p><p&g

91、t;  [15] 王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通貨膨脹成因與對策[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12).</p><p>  [16] 劉海燕,寇雪梅.目前我國通貨膨脹成因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5).</p><p>  [17] 陳彥斌.中國當前通貨膨脹形成原因經驗研究:2003—2007年[J]. 2008. </p><p>

92、  [18] 祖棟梁.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下的通貨膨脹問題研究[J].商業(yè)現(xiàn)代化,2008(3).</p><p>  [19] 惠岱.試析我國當前通貨膨脹的成因[J].中國市場,2008(3).</p><p>  [20] 段麗麗.我國通貨膨脹的輸入因素分析[J].經濟論壇,2008(7).</p><p>  [21] 劉崇獻.當前國內通貨膨脹的特點及原因[J].

93、價格與市場,2008(4).</p><p>  [22] 仲大軍.我國的通貨膨脹為何難以遏制[J].學習月刊,2008(1).</p><p>  [23] 季偉杰.中國式通貨膨脹的成因及治理——基于微觀市場的視角[J].金融與經濟,2008.</p><p>  [24] 陳峰.我國通貨膨脹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蘇州大學,2010(2).</p>

94、<p>  [25] 劉文.中國通貨膨脹成因實證分析[J].經濟論叢,2008.</p><p>  [26] 周義.關于我國通貨膨脹持續(xù)性的實證研究[M].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p><p>  [27] 黃靜.中國通貨膨脹成因的實證分析[J].西部論壇,2005(10).</p><p>  [28] 陳玉宇,譚松濤.穩(wěn)態(tài)通貨膨脹下經濟增長

95、率的估計.經濟研究.2005(4).</p><p>  [29] Angeloni,I.Euro Area Inflation Differentials[J].EBC Working Paper,2004.</p><p>  [30] B.B.Dunaey.Inflation Function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Level of Unemployment

96、 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s in a Market System[J].Cybernetics and Systems Analysis,2007.</p><p>  [31] Rumler.Estimates of the Open Economy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for Euro Area Countries[J].ECB Worki

97、ng Paper,2005.</p><p>  [32] Chengsi Zhang.Inflation persistenc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J].Economic Modelling,2010(6):8.</p><p>  [33] Chengsi Zhang,Joel Clovis.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