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孔子《論語》中“學”的內涵</p><p> “學”從字源上來講,見于甲骨文。甲骨文專家認為“學”字,“當從爻取義兼聲”(徐中舒《甲骨文辭典》),是個會意字,篆文作“?謾弊幀P砩鰲端滴摹罰骸?茫?覺悟也。從教,冖。冖,尚?也,臼聲。學,篆文?檬??!倍斡癲謾蹲?》,認為“學”與“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兩面,常相混用,既然“學”本身已經包涵有自覺與覺人,即學習與教人的雙邊活動,從而成為后世學校教
2、育的源頭。從已經出土的甲骨卜辭來看,“學”在商代只是與宗教祭祀活動有關。由于“學”作為一種意義符號,它本身的內涵和性質也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而發(fā)生著變化。在周代,人們逐漸擺脫天命鬼神的迷信束縛,“學”不再只是和宗教祭祀活動有關,而是以學習禮樂知識為主了。隨著周代禮樂文化體制的崩潰,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開始對“?W”賦予了一種新的涵義。 </p><p> 在《論語》中,我們可以搜集到很多與“學”有關的話語,
3、其中很多和禮制有關。學禮也是孔子一生中的重要活動,至少在青少年時期,“子人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所問的無非是禮制,所以孔子有“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的話??鬃诱J為禮是“立身之本”,他也始終以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這反映了孔子的春秋時代,雖然禮壞樂崩,但是禮制依舊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禮”在孔子學說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范疇。在孔子的心中,
4、恢復周代禮制是他一生的夢想,“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論語?陽貨》)但是禮制的破壞是客觀的現(xiàn)實,為學以禮,盡管是孔子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但是在現(xiàn)實的操作中,禮制的運用和實踐卻遭受到了挫折,他雖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態(tài)度和精神,但還是遭到了別人的嘲諷和不理解。他曾說“事君盡禮,人以為諂”(《論語?八佾》),甚至他的弟子子貢也不遵守禮制,當子貢想把禮制中每月初一祭祀祖廟的羊免掉時,孔子便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
5、禮。”(《論語?八佾》)可見,《論語》中孔子所言的“學”其基本內涵不</p><p> 禮制在西周時期得以推行很久,至少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但是隨著平王東遷、西周王權的衰落,禮制的維護開始陷入了困頓??梢哉f,正是因為時代原因,孔子教學的內容禮制已經開始不合時宜,即使踐履也發(fā)生了相當大的困難,所以“學”什么和如何“學”成為孔子所面臨的重要選擇??梢哉f,時代的變遷和需要成為孔子教學內容改革的一個重要動力,也體現(xiàn)
6、了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經世致用”的精神。在王權衰落和禮崩樂壞的情況下,如何將禮制變成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成為孔子對“為學”的權變性思考。于是他提出了一種“仁”的范疇。 </p><p> 仁是孔子學說中的核心。何謂仁?《說文》訓“親也,從人從二”,意謂人與人要相親??鬃雨P于仁的思想,內容很豐富,但歸根不外是處理人與人、個人與族群、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仁不僅是孔子為學的內容,更是為學的精神狀態(tài)和所要達到的精神
7、境界,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禮記?中庸》引孔子語:“仁者人也?!笨鬃诱撊说耐瓿?,乃是達到一種一天人、合內外的境界,如其所言“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梢哉f仁具有儒學本體的意義,突出了人本論的價值原則。仁的基本內涵是親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他還說“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論語?衛(wèi)靈公》)孔子將這種具有“親親”的仁愛情感貫注到人的一切行為中
8、,其中主要的表現(xiàn)便是將仁貫注到對禮制的遵循上,既突出人的自然屬性,更突出人的社會屬性,并實現(xiàn)了兩種屬性的統(tǒng)一。如他說: </p><p>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p><p> 在“仁”與“禮”的關系上?!叭省笔潜靖?,是踐履禮制的起點,而禮制的實現(xiàn)是仁的最終歸宿,只有心懷仁愛的禮樂制度才是完整的??梢哉f仁學便成了孔子“道體”的核心范疇??鬃诱f:
9、“吾道一以貫之?!痹诱J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其實曾子對孔子之道并沒有真正領悟,孔子“一以貫之”之道意謂通過一個基本的范疇或邏輯起點使之貫通全部,而曾子卻運用“忠恕”兩個邏輯起點來解釋,無疑不是“一以貫之”了,而實際上“忠恕”也并非完全是孔子的道德邏輯起點。曾參不聰穎,難怪孔子說:“參也魯?!?《論語?先進》)實際上,這個道德邏輯起點便是“仁”,為仁的最終目的便是將仁的精神貫注到對禮制的學習和踐履之中。形成一種
10、發(fā)自內心的自覺,而孔子所言的“道”其實也便是以仁為核心的“一天人、合內外”的治己安人之學。 </p><p> 孔子認為真正的“仁者”就在于“立己”和“達人”(《論語?雍也》),突出了自覺和覺人的兩面。所以很多學生問“仁”,孔子便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由于為仁更突出了一種道德境界,所以孔子所言的“學”已不僅僅是學習、實踐禮制了,更主要的是強調實踐
11、過程中發(fā)自內心的自覺精神,即“為仁由己”,這種精神要求自覺將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會視為一體,能夠做到這一點可以謂之“德”,就是君子了,那么就可以實現(xiàn)“仁”的境界。所以,在孔子《論語》中,“學”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就是對“仁”的體悟和踐履,在孔子看來,只要這么做,便是好學了。 </p><p> 可以說,為學不僅始終心存“仁”,還要將仁視為為學的境界和所要達到的理想人格――君子乃至圣人的基本要求。這種境界和人格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