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淺析建立法治社會的意義</p><p> 摘 要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特別指出: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這一重要論斷表明,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將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經濟生活乃至文化生活各個方面發(fā)揮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重要的作用。 </p><p> 關鍵
2、詞 法治 人治 法治社會 </p><p> 作者簡介:朱鎮(zhèn),嘉興市公安局南湖分局,研究方向:理論法學。 </p><p> 中圖分類號:D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4)02-011-02 </p><p><b> 一、法治釋義 </b></p><p> 在人類法律生活中,法治(t
3、he rule of law)是一個經典型概念,古今中外不同法學家對此都有自己不同的解釋。其字面解釋為法的統治,意即法治是依據法律管理國家和民眾各種事務的一種政治結構,強調法律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在社會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關切民主、人權、自由等價值目標。故現今在給法治下定義的時候往往因解釋方法的不同而流行以下數種觀點:(1)政府自身應當受法律的約束;(2)法律之下人人平等;(3)必須承認個體的人格尊嚴并由法律來保護個體人格尊嚴;(4)
4、必須通過程序正義來達到以上目標。但是通過這些不同的觀點,我們仍然能清楚的看到法治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一是有優(yōu)良的法律;二是優(yōu)良之法得到民眾普遍遵守。這是一個從人治到法治的過渡過程,法治應該脫離于個體感情,保持中立位置,通過民主的立法程序、獨立的法院審判和公平的規(guī)則制定來反對權力恣意和獨裁,并以此來保障公民權利,保障程序公正以及保障公正執(zhí)法。法治,作為超越已經發(fā)展完善的公眾原則或是憲法原則的概念,關鍵在于人的統治(rule of perso
5、n)(主觀的)被法的統治(rule of law)(客觀的)所替代。 </p><p> 因而建立法治社會已成為民主國家的一種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政治藍圖的必然選擇,也揭示了十年之后的法治社會特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p><p> 二、法治和法治社會 </p>&l
6、t;p> 法治社會是以民主社會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這種社會的最顯著特征就是通過高舉“法治”大旗限制國家對個人生活的獨斷干預。如上文所言,法治社會與人治社會的區(qū)別在于,法制社會指在明確的法律秩序之下進行國家權力和社會關系的運行,同時通過嚴格公正的司法程序來協調個體之間的關系以此達到解決社會糾紛的目的和效果。法律面前應平等視人,而不是僅以當權者的喜好厭惡以及親疏遠近作為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公共事務的影響因素。一個成熟的法制社會
7、,精神與制度兩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即具有法制的精神以及反映此精神的制度。簡單來說,法制的精神主要是指社會整體對法律的至上地位的普遍認同和堅決支持,從而養(yǎng)成了自覺遵紀守法,并且通過法律或司法程序解決政治、經濟、社會和民事等方面的糾紛的習慣和意識。 </p><p> 三、建立法治社會的意義 </p><p> ?。ㄒ唬┙⒎ㄖ紊鐣菤v史發(fā)展的趨勢、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p>
8、;<p> 如前文所提,“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從人類歷史發(fā)展而言,無論是西方的古希臘時期,抑或是我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兩種不同的治國理論,是原則的對立和爭論。柏拉圖與儒家作為“人治”的代表和作為“法治”代表的亞里士多德與法家展開了法治論的論戰(zhàn)。柏拉圖認為只有哲學家才能把政治權力和聰明才智完善地結合起來,把國家和個人引導到善;儒家強調國家的命運是人的作用,“為政在人”,“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毕鄬?/p>
9、的,亞里士多德認為“要想使事物合乎正義,必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是這樣一個合乎中道的權衡”;韓非提出治國要“法不阿貴,繩不繞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p><p> 有別于古代的法治,近現代的法治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們認為:“使用絕對的專斷權力,或以不確定的、經常有效的法律來進行統治,兩者都是與社會和政府的目的不相符合的?!闭蛉绱耍ㄖ螄以谖鞣劫Y產階級國家普遍建立
10、。望眼過去,凡是法治國家或是走向法治國家的,無不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國力昌盛,而實現人治的國家普遍動蕩不安,貧窮落后。總結國內外的經驗教訓,我們唯有順應歷史發(fā)展和時代要求,實現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才能實現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p><p> ?。ǘ┙⒎ㄖ紊鐣潜WC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p><p> 法治社會所以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原因
11、在于法律本身所具有的規(guī)范性、普遍性、強制性、穩(wěn)定性等特性。通過法律的特性可以看出,法律作為行為規(guī)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由國家制定以及認可的,并以權力義務為內容,采取的是允許、命令、禁止的明確規(guī)范形式,其的保障實施是通過國家強制力實現的。因此,與社會風俗、倫理道德之類的其他社會規(guī)范相比,法律具有規(guī)范、普遍、強制、穩(wěn)定的特性。與這些特性相呼應,法律對人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了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的作用。正是這些作用保證了國家發(fā)展過程和社會生
12、活進程中需要的一致性、連續(xù)性和確定性。從古至今,執(zhí)政者雖然出于不同目的的考慮來運用法律,程度雖有不同,但普遍觀念皆是認可法律作為治國“利器”的重要作用。人治正好相反,由于人的主觀性、反復性,容易變成國家不穩(wěn)定的根源。歷史經驗表明,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馳則國亂國衰??偠灾?,堅持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就能將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項活動都納入法治建設的軌道,用法治的權威來保障國家政治建設和社會治安秩序的穩(wěn)定,從
13、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p><p> ?。ㄈ┙⒎ㄖ紊鐣墙ㄔO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p><p> “和諧社會必然是民主社會、法治社會,而且只有在一個崇信民主,奉行法治的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其他要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實現。和諧社會的所有問題都必然歸結于法治問題,或者與法治密不可分”。“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這個目標是一個深受廣大中國人民的擁護、取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的理
14、想,同時它也是對中國所面臨的重大發(fā)展挑戰(zhàn)的主動應戰(zhàn)?!狈ㄖ紊鐣慕ㄔO過程實質上是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的一個具現。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是一個宏偉藍圖,這個藍圖是以平等、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為基礎的,反映的是人們的共同追求。即使是在這樣的和諧社會中也仍然會存在矛盾和沖突,法治社會也依然會有違法和犯罪。因此在法治社會中,社會管理、矛盾解決的方式仍然要依靠事先經合法正當程序制定的規(guī)則和程序。 </p><p> 建設社會
15、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培養(yǎng)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這也是法治社會的目的與追求。作為共同體的國家,如果要建成法治社會,就需要其中作為最基本組成成分的公民意識到法治在此過程中的重要性:法治是使國家事務管理擺脫隨意性、盲目性、不確定性以及特權的干擾,是形成有序秩序與和諧狀態(tài)的必然要求,以此保障和促進經濟、政治和文化和諧發(fā)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由法治保障的有序社會、民主社會,和諧社會的公平、公正是由法治來保障。總而言之,法治社
16、會與和諧社會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和諧社會的自身要求是人民當家作主。故就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說,和諧社會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公權和公民社會的和諧,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求對公權力實施限制,這也正是法治社會的內涵要求。所以說,法治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離開法治社會建設而單談和諧社會的建設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 </p><p><b> 參考文獻: </b></p><p&
17、gt; [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p><p> [2]DRGINAPORTER.”Legal and Judicial Reform:Strategic Directions”.http://www.worldbank.org/legal/leglr/Grey Book Final2003.paf,2003-03-21/2004-04-15. </p>
18、<p> [3]HONG.J.H.,DieKlagezur Durchsetzungvon Vornahmeptlichtender Verwahung,Duncker& Humblot.1991. </p><p> [4]李海霞.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法治進路——以整合發(fā)展觀為視角.浙江社會科學.2010(4). </p><p> [5]張志銘.法治(上).法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淺析權利意識是法治社會的基礎
- 淺析當代家譜的社會文化意義
- 淺析《管子》的法治思想——兼論其對現代法治的借鑒意義.pdf
- 淺析社會養(yǎng)老體系在我國的建立與發(fā)展
- 建立我國的立法助理制度
- 建立我國的立法助理制度
- 社會轉型時期的民間治理及其法治意義.pdf
- 淺析立法成本
- 立法活動的法治之維.pdf
- 淺析西游記對社會批判指向意義
- 護理立法的意義及原則
- 建立物權法的意義
- 關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淺析
- 淺析立法法修改背景下地方立法的完善
- 作為法治基礎的社會文明條件——龐德社會學法理學中的法治前提及其意義.pdf
- 建立我國親權制度的立法思考.pdf
- 淺析我國地方立法和中央立法之抵觸
- 樹立法治觀念教學設計
- 淺析利他行為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 淺析立法法的修改與完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