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權中醫(yī)急癥針灸治療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灸治療急診,針灸科 段權,項強痛,項強痛系指以頸項部疼痛、活動不便為主癥的一種病癥。急診中多見的頸項部突然發(fā)作的劇烈疼痛并出現(xiàn)明顯的功能障礙等,項強一名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漢代《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稱之為項背痛。針灸治療首見于《素問.骨空論篇》:“大風,頸項痛,刺風府。”“失枕在肩上橫骨間,折使榆臂,齊肘正,灸脊中?!?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項背部急性軟組織損傷、落枕等可歸入本證范疇。,項強痛,病因病機本證多因風寒外襲太陽

2、經脈,致氣血凝滯,脈絡不通,項失所養(yǎng),引發(fā)疼痛;或因頸 項部用力不當、夜寐位置欠佳、外力損傷等造成血瘀氣滯,經脈痹阻,而致項強不利,疼痛難忍。,項強痛,辯證分析(一) 風寒強痛:項背疼痛如掣,痛無定處,或項痛拘急而冷,痛連背脊,得溫稍緩,脈浮或緊。(二) 氣滯血瘀強痛:痛有定處,如錐如剌 ,日輕夜重,難以轉側,脈澀。,項強痛-治療,(一) 風寒強痛    1.治則:疏風散寒止痛  

3、;  2.取穴:天柱、后溪、風府、秉風。    3.方義:天柱屬足太陽膀胱經,足主陽主一身之表,針之可解表而風祛風寒,又屬局部取穴,更可疏調項背部經氣;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小腸經主表而通于頸項,故取之可增強解表鎮(zhèn)痛之功;風府為治項部病癥要穴,與天柱穴相伍,相得益彰;秉風亦為手太陽經穴,是古人治療項強痛的驗穴。    4.治法:天柱直剌,進針1.2寸,施提插

4、瀉法;后溪,進針后,邊施捻轉手法,邊囑患者活動頭部,行針約2分鐘;風府、秉風進針得氣后,行瀉法。均留針。局部可拔罐。    5.古方輯錄《針灸甲乙經》:頸項強,身寒,后溪主之?!渡駪洝罚侯^項強急:風府?!堆浛佳ň帯罚罕L:項強不得回顧,腠理不得致密,風邪惡易入。,項強痛-治療,(二) 氣滯血瘀強痛    1.治則:活血化瘀止痛   

5、 2.取穴:風池、委中、肩井、養(yǎng)老、阿是穴。    3.方義:風池、阿是穴均為局部取穴,以疏理項部壅滯阻塞之氣血;委中為足太陽經之經穴,又稱血郄,足太陽通頸項,取之可加強活血化瘀之功;養(yǎng)老,為手太陽之郄穴,急病多取郄穴,且為治項部損傷的驗穴。    4.治法:風池可采用透剌法,即風池透風池;委中以28號毫針點剌出血;阿是穴剌絡拔罐;肩井,進針得氣后留針,不可針之過深;養(yǎng)老,

6、直剌至得氣后行提插瀉法,令患者活動項部,并留針至癥狀緩解。 5.古方輯錄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挫枕項強,不能回顧:少商、承漿、后溪、委中。    《針方六集》:風池:頸項強急。,急性腰痛,腰痛系指以腰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病證。其中發(fā)病突然,疼痛劇烈,轉側明顯不利者,屬于急性腰痛。《內經》敘述頗多,《素問·刺腰痛篇》集中介紹各條經脈病變所致的腰痛

7、證候與針灸之法。內容十分豐富。晉代《脈經》采用刺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和陽*足喬的方法治療“腰背痛”;金元時期的劉完素用經絡辨證的方法治療本證,而竇漢卿則重視八脈交會穴外關、后溪、申脈、列缺對本證的治療作用。本節(jié)主要討論外傷所致的急性腰痛,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等可歸入本證范疇。,急性腰痛,病因病機本證病因較多,包括外邪侵襲、腎虧體虛、跌仆損傷等。外傷所致的急性腰痛,主要為跌仆損傷。此型患者,因腰部受暴力打擊、墜地、或用力不

8、當,損及筋脈,氣血瘀滯不通,瘀血留著腰部而發(fā)生疼痛。,急性腰痛,辯證分析瘀血腰痛,癥見腰部猝然劇痛強直,腰痛如錐,固定不移,痛處拒按,輕則俯仰不便,重則轉側不能,坐立不安,脈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急性腰痛,治療 1.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2.處方:水溝、委中、阿是穴。    3.方義:腰部損傷常及督脈,以致經氣痹阻,取水溝能通導督脈,行氣活血而止痛;

9、如傷在脊柱兩側,多為膀胱經脈,因足太陽膀胱經挾脊抵腰,委中為足太陽之合,用之可疏經氣,通瘀滯,且本型血瘀為主,選用“血郄”益增化瘀之效。阿是穴即觸痛最明顯處,以祛病所之瘀血。,急性腰痛,4.治法:水溝得氣后,平補平瀉運針2分鐘~3分鐘,留針,令病人不斷活動腰部;委中施瀉法,取針后擠出血數(shù)滴,如不能擠出,宜加用三棱針點刺;阿是穴以三棱針叢刺,或皮膚針重度叩刺,拔罐。    5.古方輯錄 

10、0;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腰卒痛:去窮骨上一寸,灸七壯……腰痛不得動者,令病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度至臍,取杖度背脊,灸杖頭處,隨年壯,良”。    《針經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忽然氣滯腰疼,不可俯仰,刺足太陽絡神關(志室)二穴……毫針針入五分,得氣即瀉……次針足厥陰經行間二穴……刺足太陰經委中二穴……取經血而愈。凡腰痛刺之不已者,刺八髎穴而愈”。 &#

11、160;  《針灸聚英,卷二》:“腰痛:……血滯于下,委中出血”。    《針灸大成·卷九》:“挫閃腰脅痛:尺澤、委中、人中。……復刺后穴:昆侖、束骨、支溝、陽陵泉”。,急性頭痛,頭痛系指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病證。其中起病急驟、頭痛劇烈者屬急性頭痛。頭痛病名出自《內經》,如《靈樞,厥病》 :“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后脈涌有熱,瀉出其血,后取足少陽”,至晉代《脈經》采用刺風池、風府

12、、眉沖、顳颥等方法治療急性“頭痛”:偏頭痛。元代《衛(wèi)生寶鑒》則用頭頂放血之法治療風痰引起的“頭偏痛”。明清時期《針灸大全》則取八脈穴中的公孫、外關、列缺三穴,并配合不同穴組,以治療各種不同的頭痛。《東醫(yī)寶鑒》提出了針“阿是穴”的觀點?,F(xiàn)代醫(yī)學中的感染性發(fā)熱性疾病所致的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等癥,可歸屬于本證范疇。,急性頭痛,急性頭痛的病因,分外感與內傷。外感多為風、寒、濕、熱,但以風為主。其主要病機是:外邪自表侵襲經絡,上

13、犯巔頂,阻遏清陽之氣;若風挾寒邪,則寒凝血滯,絡道受阻,血郁于內而發(fā)為頭痛;若風挾熱邪,則火熱上炎,侵擾清空,氣血逆亂而頭痛。內傷頭痛,多與傷及肝、脾、腎有關,其急性者,常為肝氣郁結,化風化火,循肝膽之經上擾頭面,引致偏頭痛。,急性頭痛,辯證分析 (一) 外感頭痛    癥見頭痛劇烈,痛勢陳作。如為風寒外感,痛有定處,如錐如刺,惡風畏寒,遇風尤劇,甚則頭皮腫塊暴起,口不渴,脈浮緊,苔薄白;如為風熱外感

14、,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fā)熱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引飲,便秘尿赤,脈象浮數(shù),舌紅苔黃。 (二) 偏頭痛    其痛驟發(fā),痛勢急??;或左或右;可連及眼、齒,痛止則如常人,反復發(fā)作,脈弦實有力,舌質紅,舌苔黃。,急性頭痛-治療,外感頭痛 1.治則:散寒清熱,疏風止痛。    2.處方:(l) 共同取穴:風池;(2) 分部取穴:頭頂取百會、通天;前頭部取上星、

15、阿是穴、合谷;后頭部取天柱、阿是穴、昆侖;(3) 分型取穴:風寒取風門;風熱取大椎。    上述穴位。根據(jù)頭痛癥型及所屬部位配合選用。    3.方義:風池通于陽維脈,又位于頭部之兩側。陽維維系諸陽,主陽主表,“陽維為病苦寒熱”(《難經》),故是穴乃頭部通陽驅風、達邪解表之要穴。因頭部為諸陽之會,部位不同,屬經亦不同,所以,取穴需按部分經,遠近相配,重在疏導各經阻滯之經氣,

16、含通則不痛之意;其中阿是穴所在,多是病邪結滯之處,針之以通導局部氣血。病屬風寒,加取風門,風門屬膀胱經,太陽主一身之表,該穴可散風寒,解表邪;病屬風熱,加取大椎,督脈為陽脈之海,大椎又是督脈與諸陽之會,能泄鳳熱,驅陽邪。,急性頭痛-治療,4.治法:風寒、風熱初起先補后瀉,以瀉為主;復發(fā)則均用瀉法。風寒留針時間可據(jù)癥情適當延長,風門穴針后以隔姜灸,灸5~7壯;風熱,以皮膚針在頭部反復作中強度叩刺。    5

17、.古方輯錄    《針灸資生經·第六》:“合谷、天池、絲竹空、魚際、四白、天沖、三焦俞、風池,治頭痛”?!邦^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    《神應經·頭面門》:“頭強痛:頰車、風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醫(yī)學綱目·肝膽部·卷十五》:“頭痛嘔吐:神庭、印堂”。 

18、0;  《針灸大成·卷九》:“正頭大痛及腦頂痛:百會、合谷、上星?!T陽聚會頭上,合用先補后瀉,宜補多瀉少,其病再發(fā),愈重如前,法宜瀉之,無不效也。復針后穴。真頭痛,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醫(yī)者當用心救治,如不然,則難治。神庭、太陽”。,急性頭痛-治療,偏頭痛 1.治則:清泄肝膽,通絡止痛。    2.處方:絲竹空、率谷、臨泣、風池。    3.方

19、義:偏頭痛病發(fā)少陽之分野,絲竹空屬手少陽,率谷屬足少陽,兩穴相透,最能清肝膽之風火,疏局部之經氣,為治偏頭痛之要穴。肝膽互為表里,取膽經之輸足臨泣,平降肝膽之亢火,且臨泣通于帶脈而與陽*足喬 會合于目銳眥,可止偏頭痛;風池屬膽經位于頭部,取之以通絡定痛。,急性頭痛-治療,4. 治法:絲竹空穴平透率谷穴,施平補平瀉法,持續(xù)運針至痛緩;風池穴,宜朝對側眼球方向進針,并用氣至法導出感應向同側頭顳部擴散,最好能上至巔頂,前達額部,施瀉法;臨泣亦

20、用瀉法。    5.古方輯錄    《扁鵲心書·卷下》:“偏頭風或左或右,痛連兩目及齒,灸腦空穴二十一壯,……再灸目窗穴二十一壯,……左痛灸右,右痛灸左”。    《針經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偏正頭痛,刺手少陽經絲竹空二穴,……以患人正坐舉手,下針,針入三分;次針足少陽經風池二穴……針入七分,吸氣五口,頂上痛為效,次針

21、手陽明經合谷二穴……刺五分,內捻針令病人吸氣三口,次外捻針呼氣三口,次又內捻針吸氣五口,令人覺針下一道痛如線上至頭為度。長呼一口氣出針”。    《玉龍歌》:“偏正頭風痛難醫(y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醫(yī)案,頭痛案    有士人患腦熱疼,甚則自床投下,以腦拄地,或得冷水粗得,而疼終不已,服諸藥不效。人教灸囟會而愈。熱疼且可灸,況冷疼乎。凡腦痛、腦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