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年發(fā)熱患者病歷討論,,基本情況,患者: xxx 52床 女 80歲于2xxx年3月10號入院,查體:T38.0℃,P 101次/分,R18次/分,BP118/56mmHg,基本情況,主 訴:反復咳喘10余年,再發(fā)伴發(fā)熱3天 現(xiàn) 病 史:患者于10余年前開始常于受涼、天氣變化時出現(xiàn)咳嗽、咳痰,多為刺激性干咳,偶有黃白色粘液痰,伴活動后氣促,伴或不伴有畏寒發(fā)熱,素無咯血和痰中帶血。曾反復入我院治療
2、,完善胸部CT等檢查,考慮“肺間質纖維化 呼吸衰竭”,予以“抗感染、平喘”等藥物治療,臨床癥狀可改善,但易反復發(fā)作,且病情進行性加重。3天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再次出現(xiàn)發(fā)熱,當時測體溫在38.2℃,偶有咳嗽、咳白痰,無頭暈、頭痛,無胸悶、氣喘,無惡心、嘔吐等,自服“頭孢克肟分散片2片tid+三九感冒沖劑”控制,仍有發(fā)熱,最高體溫升至38.7℃,今晚再次出現(xiàn)發(fā)熱,求進一步治療,急來院,急診以“肺纖維化并感染”收住院。起病以來,患者精神尚可,食
3、納一般,睡眠欠佳,體力較前無變化,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基本情況,既 往 史:既往有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失代償期、肝性腦病、腰椎骨折、呼吸衰竭、陳舊性腦梗塞、雙側胸腔積液、慢性胃炎等病史。既往否認高血壓、冠心病、乙肝、結核等病史,對左氧氟沙星過敏,無食物過敏史 。 體格檢查:T 38.2℃,P 101次/分,R 18次/分,BP 118/56mmHg 神志清楚,平車推入病房,查體合作,全身皮膚粘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無腫大,球結膜無
4、明顯水腫,口唇無明顯發(fā)紺,咽稍紅,充血,扁桃體無腫大,桶狀胸,雙肺叩診過清音,雙肺呼吸音粗,呼氣時限延長,雙肺底可聞及散在濕性羅音,心律齊,未及明顯瓣膜雜音,腹軟,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四肢肌力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腦膜刺激征陰性 。,診療計劃,1、內科常規(guī)護理,I級護理,告病重,監(jiān)護,吸氧。 2、積極完善相關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尿常規(guī)、糞常規(guī)、葡聚糖、降鈣素原、內毒素、胸部CT+三維重建、血
5、培養(yǎng)及痰培養(yǎng)等明確病情。3、患者反復住院治療,且有肺間質纖維化,需考慮G-菌感染,暫以頭孢他定針抗感染,氨溴索針化痰,多索茶堿針平喘,患者發(fā)熱,給予物理降溫,抽血培養(yǎng)。4、據(jù)病情調整治療方案。,護理計劃,1、一級護理,告病重2、低鹽低脂飲食3、低流量吸氧4、觀察患者咳嗽咳痰情況,痰液的形狀、顏色、量;有無氣喘情況。5、注意保暖、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溫濕度變化。6、關注心電監(jiān)護數(shù)值變化情況。,護理計劃,7、皮膚護理,
6、定時翻身8、保持大便通暢9、心理護理10、健康教育(跌倒、墜床、用藥等),定 義,體溫過高又稱發(fā)熱,由于各種原因使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調定點上移,產(chǎn)熱增加而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發(fā)熱是臨床常見的癥狀,分為低熱、中等熱、高熱、超高熱。人體最高的耐受熱約為40.6℃~41.4℃(105°F~106°F),高達43℃(109.4°F)則很少存活。直腸溫度持續(xù)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
7、的腦損傷;高熱持續(xù)在42℃以上2~4h常導致休克及嚴重并發(fā)癥,病 因,引起 發(fā)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茨z原病)、惡性腫瘤等。發(fā)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fā)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于清除病原體和 促進疾病的痊愈。而且發(fā)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志,因此,體溫不太高時不必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可以選用適量解熱鎮(zhèn)痛藥物(如阿司匹林)。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
8、能引起驚厥、昏迷,甚至嚴重后遺癥。故應及時應用退熱藥。如出現(xiàn)抽搐等癥狀應遵照醫(yī)囑服用鎮(zhèn)靜藥(特別是小兒)。熱型及臨床意義,發(fā)熱的熱型:,1.稽留熱(contimledfever)是指體溫恒定地維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達數(shù)天或數(shù)周,24h內體溫波動范圍不超過1℃。常見于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 2.弛張熱(remittentfever)又稱敗血癥熱型。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h內波動范圍超過2℃,但都在正
9、常水平以上。常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癥等3.間歇熱(intermittentfever)體溫驟升達高峰后持續(xù)數(shù)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無熱期(間歇期)可持續(xù)1天至數(shù)天,如此高熱期與無熱期反復交替出現(xiàn)。常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發(fā)熱的熱型,4.波狀熱(undulant fever)體溫逐漸上升達39℃或以上,數(shù)天后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xù)數(shù)天后又逐漸升高,如此反復多次。常見于布氏桿菌病5.回歸熱(recurr
10、entfever’)體溫急劇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續(xù)數(shù)天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xù)若干天后規(guī)律性交替一次。可見于回歸熱、霍奇金(Hodgkin)病等6.不規(guī)則熱(irregularfever)發(fā)熱的體溫曲線無一定規(guī)律,可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等,實驗室和輔助檢查,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結合臨床表現(xiàn)分析判斷。如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病原體檢查(直接涂片、培養(yǎng)、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
11、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護理措施,1)收集患者資料 了解患者的年齡、性別、全身狀況、文化程度,對高熱知識的了解程度,評估發(fā)熱的原因,排除影響體溫的生理因素。 (2)降溫 高熱患者體溫一般在39℃以上,應予物理降溫或化學降溫。物理降溫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濕敷、乙醇擦浴、溫水擦浴、冰水灌腸以及針灸等,應根據(jù)病情加以選擇?;瘜W降溫主要指應用退熱藥,以抑制體溫調節(jié)中樞,減少產(chǎn)
12、熱,加速散熱。30min后必須再次測量體溫,將結果記錄于體溫單上。,護理措施,(3)保持清潔和舒適 高熱患者在退熱過程中往往大量出汗,應及時擦干汗液,更換衣被;條件允許應洗頭、洗澡以保持皮膚的清潔,但要防止著涼,避免對流風。加強口腔護理,每日早晚應進行口腔護理,飲食前、后均應漱口,觀察舌苔、舌質,保證口腔衛(wèi)生。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狀石蠟或稀甘油,有皰疹者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軟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加強通風,調整被蓋,限制活動等。 (4)密
13、切觀察病情變化 高熱病人每4h測1次體溫,繪制于體溫單上,觀察其熱型及臨床過程,觀察呼吸、血壓的變化及一些伴隨癥狀。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熱時,應注意有無虛脫現(xiàn)象。,其他護理,病人進食營養(yǎng)豐富即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質、半流質飲食并少量多餐。鼓勵病人適量飲水,必要時按醫(yī)囑靜脈補充液體。 安全護理 高熱病人有時會躁動不安、譫安,應注意防止墜床、舌咬傷,必要時用床檔、約束帶固定患者。心理護理患者在發(fā)熱期間會有寒
14、戰(zhàn)、面色蒼白、頭痛、出汗等導致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護士應經(jīng)常巡視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作好心理護理。對于長期高熱的患者更應該注意其心理反應。健康教育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給予相關的知識教育。,其 他,適當服用止痛藥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藥。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撲熱息痛,每4小時服用——次。撲熱息痛的優(yōu)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由于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種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