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國家標準應用第一章 GPS標準的發(fā)展和體系介紹第二章 GB/T 1182-2008《幾何公差 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介紹第三章 GB/T131-2006《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技術產品文件中表面結構的表示法》介紹第四章 GB/T 1804 – 2000《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介紹第五章 GB/T 4249-2009《公差原則》介紹,第一章
2、 GPS標準的發(fā)展和體系介紹,一、什么是GPS?二、新的GPS標準構建的基本思想三、 GPS標準的意義和作用,一、什么是GPS?,1.1 GPS的含義 GPS是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的英文縮寫和簡稱。新GPS標準是以新的理念和概念,面向產品開發(fā)全過程而構建的控制產品幾何特性的一套完整標準,全面覆蓋了從宏觀到微觀的產品幾何特征的描述
3、,全面規(guī)范了產品(工件)的尺寸、形狀和位置及表面特征的控制要求和檢測方法,成為工程領域產品設計、制造和評定的最重要的基礎標準之一。,,,,GPS標準體系構成,注意:在新的GPS體系中,“幾何”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 廣義幾何包含了工件的尺寸、形狀與位置以及表面結構等特征,因此標準的主標題通常為“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在副標題中出現的“幾何公差”一般特指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并不包含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1.
4、2 新的GPS產生的背景傳統的GPS標準存在體系結構缺陷:1)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特征分別由原ISO的三個技術委員會負責,由于各自工作的獨立性,使得工作項目有重復和交叉、術語定義不夠協調統一、規(guī)定和要求不完全一致,影響和制約標準的使用和實施。2)設計對功能要求的表達和優(yōu)化、制造和檢測對幾何精度的控制和評定缺乏統一的規(guī)范,缺乏相互溝通的共同的技術語言。,ISO于1993年成立了TC3、TC10和TC57三個技術委員會的“聯合協調
5、工作組”——ISO TC 3-10-57/JHG。JHG于1995年頒布了ISO/TR 14638《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總體規(guī)劃》,正式提出新的GPS概念和標準體系模型。1996年成立ISO/TC 213,全面負責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的國際標準體系的構建,這標志著GPS的發(fā)展進入一個新階段。,二、新GPS標準構建的基本思想,2.1 基本思路傳統GPS是以幾何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功能需求從具有理想幾何
6、形狀和方位的工件出發(fā),規(guī)定工件實際幾何要素的允許變動區(qū)域,即公差帶。如何保證和判定實際幾何要素處于公差帶內,則由制造和檢測人員負責。,這一系列概念是有效的,但也有需要重新審視的地方。例如,要想符合設計意圖和功能要求——? 設計上給定一個尺寸,是按兩點法還是三點法來控制和檢測?? 設計上規(guī)定了一個圓的允許變動區(qū)域,是按最小外接、最大內切、最小二乘還是最小條件來判斷?從“理想要素”到“實際要素”的轉換和控制過程沒有嚴格的定義和規(guī)范,
7、在一定程度上,“理論”和“實踐”有所脫節(jié)。,新的GPS按系統工程和系統建模的思想,自頂向下構建了一系列信息模型:? 理清了標準體系的層次關系,形成矩陣模型;? 理清了標準之間的協調關系,形成標準鏈;? 規(guī)范了工件幾何定義的依據,定義了表面模型;? 規(guī)范了工件幾何精度的過程控制,定義了操作和操作集;? 提出了產品研發(fā)全過程的不確定度概念,形成擴展的不確定度概念模型;? 基于表面模型,全面規(guī)范了幾何要素的術語定義。,GPS標準體
8、系建??驁D,,GPS標準體系建模,,,,GPS標準體系層次結構和矩陣模型,,指導GPS標準體系的構建,,GPS標準的系統綜合模型,,,指導標準和標準鏈的構建,,,產品(工件)的表面模型,操作的過程模型,擴展的不確定度概念模型,基于表面模型的術語定義,,,,規(guī)范產品(工件)的幾何描述和定義、檢測及評定,規(guī)范表面模型的操作和操作集,確定從產品幾何定義到檢測的總不確定度框架及各種不確定度的關系,規(guī)范幾何要素,,,,,三、GPS標準的意義和作
9、用,為企業(yè)的產品開發(fā)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具,為產品的數字化設計和制造提供了基礎支撐。 實現產品的精確幾何定義及規(guī)范的精度過程定義,更加合理、經濟和有效地利用設計、制造和檢測的資源,顯著降低產品的開發(fā)成本。,GPS標準不僅是產品開發(fā)的重要依據,而且成為規(guī)范相關計量器具研制、軟件開發(fā)的重要準則。 GPS為國際通用的技術語言,它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國際技術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消除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大大減少溝通的困難和問題。 GPS標準的實施可顯
10、著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新的GPS是對傳統公差理論和幾何精度控制思想的一次大的變革。,第二章 GB/T 1182-2008《幾何公差 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介紹,一、概述二、幾何公差標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一、概述,1.1 標準演變我國幾何公差標注的國家標準首次發(fā)布于1974年,尚在試行階段,1980年轉為正式標準,即《GB 1182-1980 形狀和位置公差 代號及其注法 》。之后改為《GB/T 118
11、2-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 通則、定義、符號和圖樣表示法》,現行標準是《GB/T 1182-2008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幾何公差 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GB/T 1182 是在跟蹤和研究ISO 1101 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的修訂反映了幾十年來國內外幾何公差理論、技術和方法的發(fā)展狀況。GB/T 1182-2008等同采用ISO 1101:2004,全面反映了新一代GPS產品幾何描述和表達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定
12、。,,,1.2 標準名稱的變化新標準的名稱是按GPS標準體系的層次結構命名的,第一層為“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第二層為“幾何公差”,第三層則明確了具體的標準化對象——“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GPS標準中,廣義的“幾何”包含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結構三部分,但本標準已通過副標題將“幾何公差”限定在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的范圍內,即過去的“形位公差” 。因此本標準正文中出現的術語“幾何公差”均指“形位公差”。,
13、1.3 標準的整體結構本標準包括前言和引言、正文部分及三個資料性附錄。? 前言和引言說明本標準與ISO 1101:2004的關系和主要差異,以及一些重要術語的協調和統一,如用“導出要素”代替“中心要素”、用“提取要素”代替“測得要素”、“組成要素”代替“輪廓要素”等;? 正文部分規(guī)定了幾何公差的基本概念、標注的基本規(guī)定及示例;? 附錄部分:附錄A列出了不再采用的標注方法,附錄B為幾何誤差的評定,附錄C則給出了新標準在新GPS標準
14、矩陣中的位置。,1.4 GB/T 1182-2008在GPS標準矩陣中的位置,二、幾何公差標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1 幾何公差的種類、幾何特征和符號,附加符號,新標準將幾何公差分為4類,即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共19個幾何特征。與舊標準不同,新標準將方向公差、跳動公差從位置公差中分離出來,各自單獨列為一類。依據被測要素與基準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存在什么樣的關聯關系,將輪廓度公差分別劃歸形狀公差、方向公差和位置公差。需要注意
15、,帶有方向要求的線或面輪廓度應用極少。,幾何特征符號,新舊標準的規(guī)定完全相同。但附加符號有較大變化——? 基準要素的符號改為采用ISO符號,以便與國際接軌。建議在新產品設計中采用新符號,老產品的圖樣無需改動。? 增加了若干新符號: 公共公差帶CZ (Common Zone); 線素LE (Line Element); 不凸起NC (No Convex)。,2.2 公差框格標注舊標準規(guī)定了四種進一步限定要求,“只許中間凹
16、下”、“只許中間凸起”、“只許從左向右減小”和“只許從右向左減小”。新標準只規(guī)定了“不(向材料外)凸起”一種,老的符號不再采用。如需采用,要另有文件規(guī)定。,2.3 根據公差的幾何特征及標注形式,公差帶的主要形式分類:? 一個圓內的區(qū)域;? 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 兩等距線或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qū)域;? 一個圓柱面內的區(qū)域;? 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 一個球面內的區(qū)域。對圓形或圓柱形公差帶,公差值前加注φ,對圓球形公差
17、帶,則加注Sφ。,2.4 幾何公差的具體標注方法 幾何公差是實際被測要素的允許變動量。 幾何公差分為: 形狀公差、形狀或位置公差和位置公差。 基本內容:幾何公差帶的概述,形狀、形狀或位置、位置公差帶的特點及各形位公差標注的含義。 重點內容:形狀、形狀或位置、位置公差帶的特點及各形位公差標注的含義。 難點內容:各幾何公差標注的含義。,2. 4.1 形狀公差 形狀公差單
18、一要素對其理想要素允許的變動量。其公差帶只有大小和形狀,無方向和位置的限制。 1.直線度 2.平面度 3.圓度 4.圓柱度,1.直線度 直線度公差用于控制平面內或空間直線和軸線的形狀誤差。 根據零件的功能要求,直線度可以分為在給定平面內,在給定方向上和在任意方向上三種情況。,在給定平面內的直線度在給定方向內的直線度 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1.直
19、線度( )1)在給定平面內的直線度,,其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qū)域。如圖所示,被測表面上任一素線必須位于平行于圖樣所示投影面內,且距離為公差值0.02mm的兩平行直線之間。,1.直線度( ) 2)在給定方向內的直線度,,當給定一個方向時,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被測圓柱面的任一素線必須位于箭頭所指方向距離為公差值0.02mm的兩平行平面內。
20、當給定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時,公差帶是兩對給定方向上距離分別為公差值t1和t2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1.直線度( ) 2)在給定方向內的直線度,,如圖是兩個方向的示例,棱線必須位于水平方向距離為公差值0.02mm,垂直方向距離為公差值0.1mm的兩對平行平面之內。,1.直線度( ) 3)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其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內的區(qū)域。 如圖所示,ød圓柱體的軸線必須
21、位于直徑為公差值0.04mm的圓柱體,標準規(guī)定,形位公差值前加注“ø”,表示其公差帶為一圓柱體。,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 如圖所示,表面必須位于距離為公差值0.02mm的兩平行平面內。,3.圓度( ),,圓度公差帶是垂直于軸線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公差值 t 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 如圖所示,在垂直于
22、軸線的任一正截面上,實際輪廓線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0.02mm的兩同心圓內。,,4.圓柱度( ),圓柱度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 t 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 如圖所示,實際圓柱表面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0.03mm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2. 4.2形狀或位置公差 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有兩種情況:無基準要求的和有基準要求的。故其公差帶有大小和形狀要求外,位置可能固定,也可能浮動。
23、 ——無基準要求時,理想輪廓線(面)用尺寸并加注公差來控制,這時理想輪廓線(面)的位置是不定的(形狀公差); ——有基準要求時,理想輪廓線(面)用理論正確尺寸并加注基準來控制,這時理想輪廓線(面)的位置是唯一的,不能移動。(位置公差),1.線輪廓度( ),,線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qū)域,諸圓的圓心應位于理想輪廓線上。如圖所示。 無基準的理
24、想輪廓線用尺寸并加注公差來控制,其位置是不定的;有基準的理想輪廓線用理論正確尺寸加注基準來控制,其位置是唯一的。,,,,,,,0.04,2.面輪廓度( ),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的球心應位于理想輪廓面上。如圖所示。 面輪廓度也分無基準要求的面輪廓度公差、有基準要求的面輪廓度公差。,2. 4.3 位置公差 根據位置公差項目的特征,分為
25、 1.定向公差 1)平行度 2)垂直度 3)傾斜度 2.定位公差 1)同軸度 2) 對稱度 3) 位置度 3.跳動公差 1) 圓跳動公差 2) 全跳動公差,1.定向公差,定義:關聯被測要素對基準要素在規(guī)定方向上允許的變動量,特點:定向公差相對于基準有確定的方向,公差帶的位置可以浮動;定向公差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
26、向和形狀的職能。分為:平行度; 垂直度; 傾斜度。,1)平行度 ( )(1),當兩要素要求互相平行時,用平行度公差來控制被測要素對基準的方向誤差。 當給定一個方向上的平行度要求時,平行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準平面(或直線或軸線)的兩平行平面(或軸線)之間的區(qū)域。,1).平行度(2 ),當給定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時,平行度公差
27、帶是兩對互相垂直的距離分別為t1和t2且平行于基準直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 如圖所示,ød孔軸線必須位于公差值為0.1 mm和 0.2 mm且平行于基準軸線的兩對平行平面內。,2) 垂直度( )(1),當兩要素互相垂直時,用垂直度公差來控制被測要素對基準的方向誤差。當給定一個方向上的垂直度要求時,垂直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平面或直徑、軸線)的兩
28、平行平面(或直線)之間的區(qū)域。,當給定任意方向時,垂直度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圓柱面內的區(qū)域。 如圖所示, ød孔軸線必須位于直徑公差值ø 0.05mm,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圓柱面內。,2) 垂直度( )(2),3) 傾斜度( )(1),當兩要素在0°~90°之間的某一角度時,用傾斜度要求時,傾斜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
29、基準平面(或直線、軸線)成理論正確角度的兩平行平面(或直線) 之間的區(qū)域。(共面或不共面),3) 傾斜度( )( 2 ),當給定任意方向時,傾斜度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平面成理論正確角度的圓柱面內的區(qū)域。如圖所示,øD孔軸線必須位于直徑公差值0.08mm,且與A基準平面成60°角,平行于B基準平面的圓柱面內。,2.定位公差,定義: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所允許的變動量。
30、 特點:定位公差帶具有確定的位置,相對于基準的尺寸為理論正確尺寸;定位公差帶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狀的功能。 根據被測要素和基準要素之間的功能關系,定位公差 分為: 1)位置度; 2)同軸度; 3)對稱度。,2.定位公差,位置度用于控制被測要素(點、線、面)對基準的位置誤差。位置度多用于控制孔的軸線在任意方向的位置誤差。這時,孔軸線的位
31、置度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 t,且軸線在理想位置的圓柱面內的區(qū)域。,1 ) 位置度( )(1),兩個方向的位置度,1 ) 位置度( )( 2 ),位置度常用于控制孔組的位置誤差。對零件上的一組孔的位置的精度要求通??梢苑譃閮蓚€方面:組內各孔間的位置精度和孔組相對于基準面的位置精度。當兩者要求不同時,可采用復合位置度來明確對孔組的位置要求。,2 ) 同軸度( ),,同軸度用于控制軸類
32、零件的被測軸線對基準軸線的同軸度誤差。 同軸度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圓柱面內的區(qū)域。如圖所示。ød孔軸線必須位于直徑為公差值0.05mm,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圓柱面內。,3) 對稱度( ),對稱度用于控制被測要素中心平面(或軸線)對基準中心平面(或軸線)的共面(或共線)性誤差。 如圖所示,其公差帶為距離為公差值0.1且相對基準的中心平面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3.跳動公差
33、,跳動公差用來控制跳動,是以特定的檢測方式為依據的公差項目。跳動公差包括圓跳動公差和全跳動公差。是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一周或幾周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跳動公差帶相對于基準軸線有確定的位置;可以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狀。 (1) 圓跳動 (2) 全跳動 1) 徑向圓跳動 2) 端面圓跳動 1) 徑向全跳動 3) 斜向圓跳動
34、 2) 端面全跳動,3.跳動公差,圓跳動( ) 1)徑向圓跳動,,徑向圓跳動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同心圓。 如圖所示,ød圓柱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時,在任一測量平面內的徑向跳動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1mm。,圓跳動( ) 2)軸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直徑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
35、線方向寬度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區(qū)域。 如圖所示。當零件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時,左端面上任一測量直徑處的軸向跳動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1mm。,圓跳動( ) 3)斜向圓跳動,,斜向圓跳動公差帶是在與基準主軸線同軸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沿母線方向寬度為公差值 t 的圓錐面區(qū)域。 如圖所示,除特殊規(guī)定外,其測量方向是被測面的法線方向。,(2)全跳動( ),全跳動分為徑向全跳動公差和端面
36、全跳動公差。 徑向全跳動的公差帶與圓柱度公差帶的形狀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軸線與基準軸線同軸,后者的軸線是浮動的,隨圓柱度誤差形狀而定。 端面全跳動的公差帶與端面對軸線的垂直度公差帶是相同的,因此兩者控制位置誤差的效果也是一樣的。,(2)全跳動( ) 1)徑向全跳動,徑向全跳動的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徑向全跳動是被測圓柱面的圓柱度誤差和同軸度誤差的綜合反映。,
37、(2)全跳動( ) 2)端面全跳動,端面全跳動的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形位公差的檢測參見標準GBT 1958-2004《產品幾何量技術規(guī)范 形狀和位置公差 檢測規(guī)定》,,第三章 GB/T131-2006《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技術產品文件中表面結構的表示法》介紹,一、定 義二、基本概念及術語三、表面結構符號四、表面結構代號五、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上
38、的標注六、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中的簡化注法七、表面結構要求的注法示例 八、表面結構要求的注法示例,,表面結構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紋度、表面缺陷、表面紋理和表面幾何形狀的總稱。,一、定 義,零件對表面結構有要求時的表示法,由三大類參數加以評定: 輪廓參數(由GB/T 3505―2000定義); 圖形參數(由GB/T l8618―2002定義); 支承率曲線參數(由GB/T 18778.2―2003和GB/T18778.3―200
39、6定義)。,輪廓參數,與GB/T 3505―2000相關的參數有: —— P 輪廓,原始輪廓參數 —— R 輪廓,粗糙度參數 —— W 輪廓,波紋度參數 圖形參數,與GB/T l8618―2002相關的參數有: —— 粗糙度圖形 —— 波紋度圖形,輪廓參數是我國機械圖樣中目前最常用的評定參數——Ra和Rz是評定粗糙度輪廓(R輪廓)的兩個高度參數。,(2) 表面粗糙度,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較小間距和峰谷所
40、組成的微觀幾何特性。,二、基本概念及術語,(1) 表面波紋度,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由于機床、工件和刀具系統的振動,在工件表面所形成的間距比粗糙度大得多的表面不平度稱為波紋度。,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紋度、表面幾何形狀總是同時生成并存在于同一表面。,★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在一個取樣長度內縱坐標值Z(x)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 。,(3)評定表面結構常用的參數 - 輪廓參數,★ 輪廓的最大高度——Rz,在同一取樣長度內,最大輪廓峰高和最大輪廓
41、谷深之和的高度 。,,,(4)有關檢驗規(guī)范的基本術語,①取樣長度和評定長度在x軸(即基準線)上選取一段適當長度進行測量,這段長度—稱為取樣長度。在x軸方向上用于評定輪廓、包含著一個或幾個取樣長度的測量段—稱為評定長度。,,評定長度默認為5個取樣長度,否則應注明個數。 如:Rz 0.4、 Ra 3 0.8、 Rz 1 3.2分別表示評定長度為5個(默認)、3個、l個取樣長度 。,②輪廓濾波器和傳輸帶 將輪廓分成長波和
42、短波的儀器—稱為輪廓濾波器。 濾波器由截止波長值表示。 由兩個不同截止波長的濾波器分離獲得的輪廓波長范圍則稱為傳輸帶(默認不注)。 按濾波器的不同截止波長值,由小到大順次分為λs、λc和λf三種。 原始輪廓(P輪廓):應用λs濾波器修正后的輪廓; 粗糙度輪廓(R輪廓):在P輪廓上再應用λc濾波器修正后形成的輪廓; 波紋度輪廓(W輪廓):對P輪廓連續(xù)應用λf和λc濾波器后形成的
43、輪廓。,,③極限值判斷規(guī)則 16%規(guī)則:當被檢表面測得的全部參數值中,超過極限值的個數不多于總個數的16%時合格 (默認規(guī)則,如Ra 0.8 ); 最大規(guī)則:被檢的整個表面上測得的參數值一個也不應超過給定的極限值 (參數代號后注寫“max”字樣 ,如Ramax 0.8 ),三、表面結構符號,符號的畫法,H1=1.4h (h為字體高度) H2>2H1(取決于標注內容),,,,,,,符 號,,意 義 及
44、 說 明,基本圖形符號。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獲得。沒有補充說明(加注粗糙度參數值或有關說明)時不能單獨使用。僅用于簡化代號標注。,擴展圖形符號?;緢D形符號加一短劃,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獲得。如車、銑、磨等機械加工。,擴展圖形符號?;緢D形符號加一小圓,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方法獲得。如鑄、鍛、沖壓變形等,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應狀況的表面。,完整圖形符號。在上述三個符號的長邊上均加一橫線,以便注寫對表面結構特征的補充信息。
45、,表面結構符號的意義,,,,,在完整圖形符號上加一小圓,標注在圖樣封閉輪廓線上。表示在圖樣某個視圖上構成封閉輪廓的各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四、表面結構代號,在表面結構符號相應位置注寫表面結構要求具體的參數代號和數值構成表面結構代號。,表面結構要求的注寫位置:,a ——注寫表面結構的單一要求;a和b ——注寫多個表面結構要求; a注寫第一表面結構要求;b注寫第二表面結構要求。如要注寫第三個或更多個表面結構要求,圖形符號在垂直方向
46、擴大,以空出足夠空間,此時a、b的位置隨之上移。,c ——注寫加工方法、表面處理、涂層等工藝要求,如車、磨、鍍等;d ——注寫加工表面紋理和紋理方向;e ——注寫要求的加工余量(mm)。,表面結構要求的注寫,為了明確表面結構要求,除了標注表面結構參數和數值外,必要時應標注補充要求?! ⊙a充要求包括:傳輸帶、取樣長度、加工工藝、表面紋理及方向、加工余量等。 各要求注寫順序為: 傳輸帶或取樣長度—表面結構參數代號—參數數值。
47、,1)完整符號水平線長度取決于上、下標注內容的長度。 2)傳輸帶或取樣長度標注在表面結構參數代號的前面,用斜線“/” 隔開。示例1:0.0025-0.8/Rz 6.3(傳輸帶標注) 3)參數代號和數值之間應插入空格。 4)R輪廓傳輸帶的標注:前后數值分別表示短波濾波器、長波濾波器的截止波長值mm(λs-λc),即評定時波長范圍。如只標注一個濾波器,應保留連字號“-”以區(qū)分短波還長波濾波器。 示例2:-0.8/Rz 6.3 (取樣長
48、度標注) 長波濾波器的截止波長值λc就是取樣長度。,注寫注意事項,5)16%規(guī)則是所有表面結構要求標注的默認規(guī)則,如應用最大規(guī)則,在參數代號后注寫“max”字樣 ?! ∪纭amax 0.8 。6)單向極限要求,且均為單向上限值,則省略代號“U”;若為單向下限值,在參數代號前必須加注代號“L”?! ‰p向極限要求,應標注極限代號,上限值用代號“U”標在上方,下極限用代號“L”注在下方。7)表面紋理及其方向,用規(guī)定的符號標注。
49、8)加工余量可以是加注在完整符號上的唯一要求,也可以同表面結構要求一起標注。,注寫注意事項,表面結構代號的含義,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默認傳輸帶,R輪廓,粗糙度最大高度的最大值0.2 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最大規(guī)則”。,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默認傳輸帶,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0.8 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l(fā)6%規(guī)則”(默認)。,表示去除材科,單向上限值,傳輸帶0.008-0.8 mm,R輪廓,
50、算術平均偏差3.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l(fā)6%規(guī)則”(默認)。,,,代 號 意 義,,,,,表示不允許去除材料,雙向極限值,兩極限值均使用默認傳輸帶,R輪廓,上限值:算術平均偏差3.2 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最大規(guī)則”;下限值:算術平均偏差0.8 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l(fā)6%規(guī)則”(默認)。,,,代 號 意 義,,,,,
51、,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傳輸帶:根據GB/T 6062(λs默認0.0025 mm),取樣長度0.8 mm,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3.2 μm,評定長度包含3個取樣長度,“l(fā)6%規(guī)則”(默認)。,表面結構代號的含義,五、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上的標注,(1)表面結構要求對每一表面一般只注一次,并盡可能注在相應的尺寸及其公差的同一視圖上?! 〕橇碛姓f明,所標注的表面結構要求是對完工零件表面的要求?! ?2)表面結構的注寫和讀取方向與尺
52、寸的注寫和讀取方向一致。 可以標注在輪廓線或輪廓延長線上,也可標注在指引線上、特征尺寸的尺寸線上、形位公差框格上。,表面結構要求可標注在輪廓線上,也可標注在延長線上,其符號應從材料外指向并接觸表面,或用指引線引出標注?!”砻娼Y構要求標注在指引線上,指引線應帶箭頭 。,表面結構代號水平朝上或垂直朝左標注。,,,,,,,,,,,,,標注在輪廓線以內的指引線,其端部不是帶箭頭,而是帶圓點。,,,,(3)在不致引起誤解時,表面結構要求可以
53、標注在給定的尺寸線上。,(4)表面結構要求可標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方。,,,(5)圓柱和棱柱表面的表面結構要求只標注一次。,如果每個棱柱表面有不同的表面要求,則應分別單獨標注。,六、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中的簡化注法,(1)有相同表面結構要求的簡化注法。,工件的多數(包括全部)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時,統一標注在圖樣的標題欄附近。,標題欄附近,標注方式有兩種: 在圓括號內給出無任何其它標注的基本符號。,標題欄附近,在圓括號內給出不同
54、的表面結構要求 。,,不同的表面結構要求直接標注在圖形中,(2)多個表面有共同要求或圖紙空間有限時的簡化注法。,可用帶字母的完整符號,以等式的形式,在圖形或標題欄附近,對有相同表面結構要求的表面進行簡化標注。,圖形或標題欄附近,(3)只用表面結構符號的簡化注法 。,用表面結構符號,以等式的形式給出對多個表面共同的表面結構要求的標注 。,未指定工藝方法,要求去除材料,不允許去除材料,需要明確每種工藝方法的表面結構要求,基體材料為鋼,Ep表
55、示加工工藝為電鍍,(4)兩種或多種工藝獲得的同一表面的注法。,(4)兩種或多種工藝獲得的同一表面的注法。,三個連續(xù)的加工工序的表面結構、尺寸和表面處理的標注,第二道工序,鍍鉻,第三道工序,50 mm的圓柱表面有效 ,磨削,第一道工序,去除材料,七、表面結構要求的注法示例 (附錄C),C.6 表面結構和尺寸可以標注在同一尺寸線上。,倒角、鍵槽側壁的表面粗糙度為:— 一個單向上限值;— Ra=3.2 um (鍵槽側壁); R
56、a=6.3 um (倒角);— “16% 規(guī)則 ”(默認);— 默認評定長度 (5×λc);— 默認傳輸帶;— 表面紋理沒有要求;— 去除材料的工藝。,八、表面結構要求的注法示例 (附錄C),C.7 表面結構和尺寸可以一起標注在延長線上,或分別標注在輪廓線和尺寸界限上。,示例中的三個表面粗糙度為:— 一個單向上限值;— 分別是:Ra=1.6 um, Ra=6.3 um,
57、 Rz=12.5 um;— “16% 規(guī)則” (默認);— 默認評定長度 (5×λc);— 默認傳輸帶;— 表面紋理沒有要求;— 去除材料的工藝。,第四章 GB/T 1804 – 2000 《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介紹,一、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線性尺寸的公差二、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級和極限偏差數值 三、標注,,一、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線性尺寸的公差
58、 國家標準GB/T 1804—2000《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等效地采用了國際標準中的有關部分,替代了GB/T 1804—1992《一般公差 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線性尺寸一般公差(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定義 :一般公差是指在車間一般加工條件下可以保證的公差。它是機床在正常維護和操作下,可達到的經濟加工精度。,應用:,簡單地說一般公差就是只標注基本尺寸,未標注公差。(如:Φ30、100)即通
59、常所說的“自由尺寸”。 一般公差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檢驗。,二、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級和極限偏差數值,一般公差規(guī)定四個等級:f(精密級)、m(中等級)、c(粗糙級)、v(最粗級)。這4個公差等級相當于ITl2、ITl4、IT16和IT17。 在基本尺寸0.5~4000mm范圍內分為8個尺寸段。極限偏差均對稱分布。標準同時也對倒圓半徑與倒角高度尺寸的極限偏差的數值作了規(guī)定。,未注公差數值,99,應用:,主要
60、用于不重要的,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及以工藝方法可保證的尺寸(鑄、模鍛)。(簡化制圖,節(jié)約設計、檢驗時間,突出重要尺寸),三、標注,當采用一般公差時,在圖樣上只注基本尺寸,不注極限偏差,但應在圖樣的技術要求或有關技術文件中,用標準號和公差等級代號作出總的說明。例如,當選用中等級m時,則表示為GB/T 1804—m。 如用比一般公差還大的公差,且采用該公差比一般公差更經濟時,則應在尺寸后標注相應的極限偏差(如:裝配時盲孔深度尺
61、寸) 。,第五章 GB/T 4249-2009《公差原則》介紹,一、概述二、獨立原則三、相關要求,,一、概述,GB/T 4249-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公差原則》規(guī)定了確定尺寸(線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之間相互關系的原則,即公差原則。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之間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獨立原則。如有特定需要,可以不遵循獨立原則而采用相關要求。,我國于1984年制定了《公差原則》標準,1996年修訂時,拆分為兩個標
62、準,即:? 《 GB/T 4249—1996 公差原則》? 《 GB/T 16671—1996 形位公差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兩個標準的最新版本為:? GB/T 4249-2009 (ISO 8015:1985,MOD)? GB/T 16671-2009(ISO 2692:2006,MOD),二、獨立原則,獨立原則即圖樣上給定的每個尺寸和幾何(形狀、方向或位置)要求均是獨立的,應分別滿足要求。根據工件的功能要
63、求,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綜合控制幾何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分別控制就能滿足要求,獨立原則正是這種功能要求的表達。獨立原則是應用最廣泛的公差設計原則,不需要任何附加標注。,三、公差,1 尺寸公差1.1 線性尺寸公差,遵守獨立原則的幾何要素的線性尺寸公差只控制其實際(提?。┮氐木植砍叽?,不控制導出的中心要素(如軸線)。在獨立原則下,線性尺寸指局部尺寸,均用兩點法測量來體現。測量時只關注測得的局部尺寸是否處在規(guī)定的尺寸公差范圍內
64、,不關注它能否控制形狀誤差。,1.2 角度尺寸遵守獨立原則的角度尺寸公差只控制兩理想被測要素之間的實際角度,不控制被測要素本身的形狀誤差。構成角度尺寸的兩理想被測要素,是按最小條件進行擬合操作得到的。它是與實際(提?。┙M成要素相接觸,且與實際(提?。┮亻g的最大距離為最小的理想線。同樣,角度尺寸可以是兩理想擬合平面之間或兩理想包容圓柱面的軸線之間的夾角。,2 幾何公差遵守獨立原則的幾何公差,均按給定的公差帶將被測要素控制在允
65、許的變動區(qū)域內,與尺寸要素的尺寸變動無關。,標注,解釋,素線的直線度和圓度誤差單獨評定,處在規(guī)定的公差范圍內,幾何精度合格。直徑尺寸單獨評定,局部尺寸處在尺寸公差范圍內,尺寸精度合格。不論注有公差要素的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如何,提取要素均應位于給定的幾何公差帶之內,并且其幾何誤差允許達到最大值。,四、相關要求,相關要求是規(guī)定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彼此相關的一種設計要求,它反映工件幾何要素的特定功能要求,例如:保證零件配合特性——包容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z20308-2006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總體規(guī)劃
- gbt 17851-2010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幾何公差 基準和基準體系
- gbt 3177-2009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檢驗
- gbt_131-2006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_技術產品文件中表面結構的表示法
- gb∕t 1182-2018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幾何公差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
-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楔體 第1部分:角度與斜度系列
- iso11012004產品幾何量技術規(guī)范(gps).幾何公差.形狀方位位置和跳動公差中文版
- 新一代產品幾何量技術規(guī)范(GPS)理論框架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pdf
- 產品技術規(guī)范書
- 基于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的三維公差設計.pdf
- gps定位儀通用技術規(guī)范
-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與常用計量器具》a試卷
- 產品幾何規(guī)范(GPS)知識庫的研究.pdf
- 環(huán)保產品技術規(guī)范
- gb7220-2004-t產品幾何量技術規(guī)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表面粗糙度術語參數測量
- 產品包裝技術規(guī)范12.23
-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
- gb∕t 4249-2018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e3%80%80基礎%e3%80%80概念、原則和規(guī)則
- 網絡入侵檢測產品技術規(guī)范研究.pdf
- 農產品等級規(guī)格評定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