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課 孔子與老子,一、孔子及其成就,結合課本內容歸納,孔子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思想上—— 核心思想: 哲學思想: 人生、等級觀念: 政治主張:教育上—— 教育思想: 教育實踐:文化上——,孔子的思想有什么特征?其思想的歷史地位如何?,●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褡釉唬骸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

2、以禮,有恥則格。”●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薄褡迂晢栐唬骸坝幸谎钥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哪些思想?,孔子的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什么?其主要內容又是什么?請談談你對他這種思想的理解和認識。,認識:A、“仁”的思想在實質上是要維護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但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調整人際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倫理美德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

3、響,對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也有積極的影響。B、“禮”的思想的實質是恢復奴隸社會的等級秩序,維護奴隸制,這在春秋時期奴隸制度已經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條件下,顯然具有保守的一面。,核心:“仁”和“禮”,內容:“仁”即“仁者愛人”;“禮”即“克己復禮”,理解(內涵): A、 “仁者愛人”,即要求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地理解和體貼他人;認為要實現(xiàn)“愛人”,必須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克己復禮”

4、,即認為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而“禮”是西周時期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提倡“為政以德”,要求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并主張逐步改良政治。你如何看待這種思想?,A、孔子提出“為政以德”,要求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雖然實質上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但這有助于緩和社會矛盾,帶有積極的影響。B、孔子主張在以“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說明孔子的歷史觀是發(fā)展的,具有革新意識,這對后世的政治改革運動也產生了深遠的

5、影響。,孔子的“仁”的思想與他的“德政”思想之間是何關系?,如何認識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思想?,A、核心思想與政治上的反映(要求)的關系B、對鬼神存在敬畏思想,是一種唯心主義思想,反映了當時生產力低下,對自然現(xiàn)象認識不足;C、但它強調關注現(xiàn)實社會,把解決實際問題放在優(yōu)先位置,體現(xiàn)了孔子的“人本”精神。,儒家思想的“以德治民”與現(xiàn)代的“以德治國”有何區(qū)別與聯(lián)系?,聯(lián)系:二者都強調道德在治國中的作用,具有一致性。區(qū)別:A、德治的內

6、容不同。前者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為基本內容,形成了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級制度;后者以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為基本內容。B、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前者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階級利益,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后者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為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服務的。C、儒學的“德治”隨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治”;而今天的“德治”是在肯定“法治”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把“德治”和“

7、法治”看作同等重要意義的“德治”。……,你如何評價孔子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實質上是其“仁”的思想在教育領域的反映。(2)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并且興辦私學。他招收學生不分貴賤,使受教育者的范圍得到擴大,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推動了文化的進步。(3)孔子“因材施教”、學思結合、實事求是、“溫故而知新”等教育觀念,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是孔子在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4)孔子

8、的教育思想對后世教育影響深遠,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1.近幾年,每年的9月2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現(xiàn)場向全世界直播祭孔活動,孔子的聲譽一次次響徹世界,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也一次次聲名遠揚。對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正確的是A.儒家思想是中國社會進步的巨大阻礙,重新組織類似活動是一種歷史倒退B.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要以此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C.儒家思想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要始終繼承其全部內涵D.民族崛起

9、需要強有力的民族文化底蘊支撐,需要重新認識儒學并繼承其精華,D,2.孔子周游列國,宣揚“仁政”的主張,其“仁政”思想的實質是A.改變社會制度的途徑 B.建立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維護勞動人民利益D.加強對人民統(tǒng)治的一種手段,D,3.為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西方許多國家都以孔子誕辰日9月28日為本國教育節(jié)。下列屬孔子思想精華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③有教無類

10、 ④克服私欲,回復良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面對春秋晚期的社會巨變,孔子提出了“正名分”的主張,其主要意圖是A. 按照周禮把當時混亂的社會等級秩序矯正過來,達到名正言順B.給世間萬物確定穩(wěn)定的名號,以避免各家各派的爭論C.要求東周統(tǒng)治者承認強大的諸侯國的地位,使他們號令諸侯時名正言順D.統(tǒng)治者推行“仁政”,以博取人民的擁護,使其統(tǒng)治名正言順,C,A,試分析

11、孔子儒家思想產生的原因。,(1)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革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產生的根本原因。經濟上,春秋末期,由于鐵器和牛耕的出現(xiàn),生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井田制逐漸瓦解;政治上,諸侯爭霸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分封制開始走向崩潰。奴隸制度的日益沒落,促使孔子改造西周以來的奴隸主貴族的文化思想,以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2)魯國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為孔子創(chuàng)立早期的儒家思想體系提供了條件??鬃邮囚攪耍L期在魯國做官。而魯國在西周初是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

12、長期在西周王朝執(zhí)政,這種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魯國成為西周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春秋時期,魯國在文化上仍舊保留著最多的周文化傳統(tǒng),這對孔子創(chuàng)立早期的儒家思想體系產生了巨大影響。,孔子的思想為什么在當時不會受到太多重視?,A、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分裂割據,缺乏一個實行禮制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而且當時各諸侯國熱衷于爭霸兼并戰(zhàn)爭和改革古制,以圖自強。B、孔子恢復周禮和仁政愛民的主張不符合當時統(tǒng)治者的需要。,歸根結底,孔子思想在當時不受重視的根本原因

13、是他的思想未適應當時歷史發(fā)展的需要。,結合P4閱讀與思考部分材料,分析儒家學派為什么能夠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正宗?,A、儒家學派以“仁”為學說核心,以中庸辯證為思想方法,重血親人倫、重現(xiàn)世事功、實踐理性、道德修養(yǎng),在天道觀、歷史觀、社會倫理觀和修身治國等方面都提出了適合社會發(fā)展的思想主張;B、儒學禮教德治的精神,能夠有效地促進人格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協(xié)調人際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進取精神,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的巨大影響,決定了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

14、正宗地位。C、儒家思想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在能夠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tǒng)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D、漢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統(tǒng)”思想,適應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儒學被捧上獨尊的地位,并長期在中國占統(tǒng)治地位。,孔子參見老子圖,二、老子及其學說,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 ——《老子》材料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薄疤煜履崛跤谒?,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 結合上述兩段材料概述老子的哲學思想?,A、“道”是凌駕于天之上的天地萬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

16、天命觀B、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只要“守靜”,就可以“以弱勝強”。 ——辯證法,除上述哲學思想之外,老子還有哪些思想主張?他的思想有何歷史地位?,請從正反兩方面評價老子的哲學思想。,A、老子的“道”的思想是他的哲學思想的核心,他所說的“道”是無形無跡,玄妙莫測的東西,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思想;但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有一定的積

17、極意義;B、老子認為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還提出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這種觀念在一定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他忽視了矛盾雙方的斗爭,把轉化看作是無條件的循環(huán)往復,這就把人放在了被動的地位上,抹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老子“無為而治”思想的含義是什么?如何認識它的影響?,含義:所謂“無為”,是指不妄為,不胡作非為、為所欲為,如此方能取得“無不為”的效果。,影響:這種思想強調人的作為要符合規(guī)律,順應自然,在歷史上對約

18、束統(tǒng)治者的暴政、恢復社會秩序產生了積極作用;對今天建設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也有借鑒作用;但老子主張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的原始時代,是一種歷史的倒退。,老子主張“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治國思想?在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史實體現(xiàn)了老子的這一思想?,思想:加強精神控制,實行愚民政策,史實: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宋明時期推崇理學、八股取士等等。,議一議:孔子與老子的思想有何異同?,同

19、:(1)都產生于春秋末期,鐵器牛耕的使用,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大提高,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核心的奴隸制度走向崩潰;(2)其目的都是為了向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的方略;(3)都體現(xiàn)了對當時社會的關注,體現(xiàn)了“入世”的特征;(4)都反對統(tǒng)治者的苛政,反對過份壓迫百姓;(5)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異:(1)孔子的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重視人的社會性;而老子的思想是以道為中心的,重視人的自然性;(2)孔子主張統(tǒng)治者要有為,要因時改良,強調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