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三章、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第一節(jié)意識的起源一、意識的起源現(xiàn)實世界是統(tǒng)一的物質世界物質在發(fā)展的自己的對立物——意識。意識是怎樣產生的呢?馬克思主義哲學根據(jù)科學研究成果,認為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意識也是物質的產物和表現(xiàn),它既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又是人類社會的產物。在地球這個自然物質世界上,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復雜的辯證發(fā)展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在三個決定性的環(huán)節(jié):第一,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自

2、然界的無生命物質都具有機械的、物理的或化學的反應,即物體由于其他物體的作用而產生機械狀態(tài)、物理狀態(tài)或化學狀態(tài)的改變。例如,物體位移、巖石風化、鐵生銹,等等。這種反映形式的特點是物體以自身的變化“反映”外界環(huán)境對它的作用。這種變化使物質改變其原來的存在狀態(tài)。地球上無生命物質經過長期發(fā)展,產生了有生命物質,出現(xiàn)了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刺激感應性。刺激感應性是低等生物,包括原始動植物都具有的一種對外界的反映形式: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生物可以對

3、自然環(huán)境中的光線、溫度、聲音、水分、肥料和食物等構成的刺激發(fā)生反應,如植物的枝葉總是朝著陽光的方向生長,它的根系扎向土壤中有水和肥的地方;變形蟲碰上食物就包圍并吞食它,遇到不利因素就迅速避開等。從非生命物質的反應形式到刺激感應性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哲學意義。它說明,從非生命物質的反應形式到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的產生,是物質世界自身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這就駁倒了一切唯心主義從物質世界之外去尋找生命和意識的根源的觀點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

4、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低等生物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比較單純,因而它們只需要,也只具有刺激感應性。隨著生物自身的發(fā)展,它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日益復雜化,刺激感應性已經不能適應外界環(huán)境維持生存。在這種條件下,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過程,產生了動物的感覺。動物的感覺有自己的物質基礎,這就是專門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例如,蜘蛛能感覺到落入蛛網(wǎng)里的蒼蠅、小蟲等引起的震動,蜜蜂能感覺到花兒的氣味和顏色等;隨著低等生物發(fā)展到高等動物,他們的感覺器官和

5、神經系統(tǒng)進一步復雜化,而且有了神經系統(tǒng)的指揮中心——大腦。于是其反映形式由感覺進一步發(fā)展為動物心理,動物心理能把各種感覺聯(lián)系起來形成對客觀環(huán)境的綜合反映。動物心理不僅包括簡單的動機,而且包括知覺、表象和情緒。例如,狐貍能夠利用地形地物捕捉比它小的動物,狗能把其感覺到的許多特征,如聲音、服飾、氣味等綜合起來,認出自己的主人并表示親昵。由哺乳動物進化到猿猴,它們的大腦已相當發(fā)達,動物的心理發(fā)展到了高級階段。猿猴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個別特征,而且

6、能反映整個事物,反映事物間的關系。例如,黑猩猩能對水果進行簡單歸類,猴子能對天然物進行簡單加工以攫取所需要的食物等。這說明猿猴已具有了意識的萌芽。第三,從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類意識的產生。高等動物的進一步發(fā)展,是人類的出現(xiàn),其反映形式也從動物的心理發(fā)展到了人類意識。這是一次更重大的質變。但是這次更重大的質變不僅是在自然歷史過程中實現(xiàn)的,更重要的是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完成的。因此,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3第二節(jié)意識

7、的本質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離不開物質的;但又不同于物質面具有精神現(xiàn)象的特征,那么,意識的本質是什么呢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就其生理基礎看,是人腦的機能,就其內容來看,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一、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類意識高于動物心理,這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腦為物質基礎的。人腦是具有高變組織和復雜結構的物質系統(tǒng)。整個人腦的神經細胞多達1100億個。其中僅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就有150億300億個。每一個神經細胞都同其他神

8、經細胞相連接并和感覺器官的神經末梢;相聯(lián)系,形成嚴等級式的網(wǎng)絡結構人腦的不同部位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大腦皮層是意識機制的核心部分,它不僅與皮下各級神經中樞相溝通,伺時由通過遍布全身的43對神經直接或間接地與人體的各個器官相聯(lián)系,是人體各種生理反映和活動的控制機關和指揮機關,而遍布人體各部分的神經則成為溝通客觀世界和人腦之間的順暢通道?,F(xiàn)代科學證明,如果大腦的某一部分受傷和致病,意識活動就不能正常進行。意識活動是人腦的一種物理的、化學的、生

9、理的活動。意識活動的過程是人腦這個高度發(fā)達、完善的物質器官的物理和化學過程分不開的,是人腦接受外部刺激、傳遞生物電、處理信息,流的過程。當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刺激了人的感覺神經時,人就會把這種來自外界的刺激轉化為脈沖生物電,脈沖生物電沿著神經系統(tǒng)傳導到人腦的不同部位后,人腦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加工和處理,然后沿著傳出神經,傳到相應的人體器官,從而產生一定的反映和動作。腦電科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腦反映外部存在,處理外界信息流的過程,

10、既伴隨著電現(xiàn)象產生一定波形的腦電波,還伴隨著熱變化和化學變化,離開了人腦的物理的、化學的過程,人類意識就不會產生。同時,現(xiàn)代高級神經生理學揭示出,意識的產生是通過人腦對客觀外界刺激的一系列神經反射活動實現(xiàn)的。反射活動是高等動物感覺、動物心理和人的意識產生的共同的生理基礎。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無條件反射是動物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一種生來就具有的反射,它是一種本能活動,不需要后天的學習。條件反射是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由動物自身活

11、動的經驗建立起來的,是經過后天“學習”而獲得的。生物接受外部具體實物信號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號系統(tǒng),它是人以外其他動物的唯一的信號系統(tǒng)。人不僅和動物一樣,具有第一信號系統(tǒng),而且具有動物所沒有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即能夠對語言文字信號刺激做出反應,正是依靠這第二信號系統(tǒng),人的反映在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了一般動物所無法比擬的程度。人在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基礎上進行的復雜的神經生理活動就是意識的形成過程。二、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

12、是人腦的機能,但是光有人腦還不能產生意識。人腦好比是一個加工廠,原材料和半成品只能來源于客觀世界。人們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同外在的客觀世界打交道,使人腦和其他反映器官同客觀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才會產生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沒有客觀的模特兒或原形,就沒有它的映象。沒有物質世界,就不會有人的意識。正像列寧所說:“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意識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沒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但是被反映者是不依賴于反映者而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