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張翎的文化身份觀——從小說金山談起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崩教大嚳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學位論文作者簽名: 5 - r 卜蛛 簽字日期: z 。1 2 年年月6 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童

2、傲呔享 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燃大害可以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學位論文。(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學位論文儲鮐別、妹 鋤鮐埃掰簽字日期:1 0 1 2 - 年辭月6 日 簽字日期: 乃廠2 年么月衫 日學位論文作者畢業(yè)去向: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電話:郵編:摘 要移

3、民文學在經歷了長期的發(fā)展以后,自9 0 年代以來呈現出來全新的特征。與早期的移民文學相比,新移民文學的主題發(fā)生了變化,更多地表達了新的移民群體對傳統母體文化與異質西方文化的雙重體驗以及對于這兩種文化的新思考。張翎是這一時期頗具代表性的移民作家。她自9 0 年代中后期丌始在海外發(fā)表作品。她的作品由于視野丌闊,內涵豐富,風格獨特而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贏得了大量讀者的好評和喜愛。張翎也因此獲得了多個獎項,成為新移民文學文壇上最具實力的代表作

4、家之一。張翎以她獨特的視角和高超的寫作技巧享譽華文文壇。她擅長用獨特的敘事結構,以歷史作為背景,用跨越邊界的書寫方式來展示人物命運,并同時抒寫人類共同的本性。她作品中的主人公游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中西兩種文化之間,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之間,執(zhí)著地追尋著理想的心靈家園。張翎敢于創(chuàng)新,以開闊的視野對待兩種文化,努力推動兩種文化之間的對話與溝通交流。與早期的表達強烈民族情結與鄉(xiāng)愁的移民文學相比,張翎的作品突破藩籬,用更多的目光關注不同種族,不同國別的人

5、身上的相通的人性,從兩種文化之問尋找契合點并努力構建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在2 0 0 9 年推出的長篇小說《金山》因講述加拿大勞工的命運以及國際背景下的身份認同這一獨特的視角和藝術結構而使張翎獲得了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成為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海外華人作家。縱觀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張翎逐漸呈現出一種平等開放、中西融合的文化身份觀,對于這一點學術界的關注尚不充分。文化身份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發(fā)生了改變,它不是恒久不變的,而是隨著歷史的發(fā)

6、展而變化,不同時代的移民文學作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身份觀。反映在他們筆下的人物身上,早期的那種悲痛的文化認同危機變得不再那么強烈。相反地,移民文學作家不斷地在建構新的文化身份觀,這種新的文化身份觀在移民文學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著深入的表現。在文化身份觀的確定上,張翎與前幾代移民作家相比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與超越,表現出了不同的文化姿態(tài)。雖然她也在書寫文化之間的差異、沖突與隔閡,向母體文化尋求精神上的慰藉,但是她沒有把中西兩種文化看作對立的兩極,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