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chǎn)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shè) >
    成品畢設(shè)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shè)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shè)計 相關(guān)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shè)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chǔ)建設(shè) 能源化工 農(nóng)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jīng)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shù)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jié)匯報 調(diào)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shù)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shù)文檔 >
    學術(shù)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shù)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jīng)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nóng)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shù)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jīng)營營銷 >
    經(jīng)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jīng)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nèi)控風控 地產(chǎn)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shù)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nèi)科醫(yī)學 婦產(chǎn)科 神經(jīng)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贏簡失凄NANKAIUNIVERSITY論又題目墨旦塑生國塹堂皇盟塞述逭2005年4月照一融;YABSTRACTLIANGQICHAOISANA11POWERFULFIGUREINTHEMODEMHISTORYOFCHINANOTONLYHADHEMADEOUTSTANDINGCONTRIBUTIONSINTHEPOLITICALFIELD,BUTALSOACQUIREDBRILLIANTACHIEVEMENTINTHEACADEMICRESEARCHASASCHOLARHEHADWRITTENMANYTREATISESONHISTORYPHILOSOPHYPOLITICS,ECONOMICS,LAWSOCIOLOGYANDOTHERSPHEREOFLEARNINGBECAUSEOFTHIS,MANYPEOPLECALLHIMASCHOLAROFENCYCLOPEDIATYPEAND,HEHADMADEPROMINENTCONTRIBUTIONTOTHEMSEARCHOFCHINESEPHILOSOPHYHISTORYTHEREASONISTHATMANYOFHISLREATISESBELONGTOTHISFIELD,ANDSOMEOFTHEMAREOFVERYIMPORTANTTOTHISSUBJECTTHEMODEMAGEOFCHINAISACULTURECONFLICTTIMESHOWTOAPPROACHTRADITIONCULTUREHOWTOAPPROACHWESTEMCULTUREHOWTOCONSTRUCTTHECOⅡLINGEULTUREEVERYONEOFA虹NESEMUSTGIVEANSWERSTOTHESEPRONEMSLIANGQIEHAOHADGIVENANSWERSOFHIRNSELFBUTWITHTHETIMEGOINGONHISVIEWSABOUTTHESEPROBLEMSHAVECHANGEDALITTLEHISVIEWPOINTSONTHESEPROBLEMSARETHETHEORETICALBASISOFHISMSEARCHONC1LINESEPHILOSOPHYHISTORYLIANGQICHAOHADSTUDIEDTHREEASPECTSCONTENTTHEPHILOSOPHYOFTHEVAOUSSCHOOLSINTHEPREQINTIMES,BUDDHISMPHILOSOPHYANDCHJNESEBUDDHISMHISTORYTHEACADEMICHISTORYOFCHINESEINTHERESENTTHREEHUNDREDYEARSBYTHESECONCRETERESEARCHES,HEHADFORMEDHISIDEASONPHILOSOPHYIDEASONPHILOSOPHICALHISTORYMETHODOLOGYOFTHEPHILOSOPHYHISTORYRESEARCHITISOFGREATVALUEINTHEDEVELOPMEN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SUBJECTLIANGQIEHAOINSISTTHATCHINESETRADITIONCULTUREAND娥STERNCULTURESHOULDBEMIXEDTOGETHERSO,ACCORDINGTOHIM,WENEEDADCIPTTHEFLRMEANDMODEOFWESTERNPHILOSOPHYHISTORYMEANKMEWESHOULDGIVECONSIDERATIONTOTHEPARTICULARITYOFCHINESEPHILOSOPHYTLLISVIEWPOHATISTHECOITECTTOHUSHI’SRESEARCHAPPROACHHUSHI’SRESEARCHHADINITIATEDALLMODERNIZATIONWAY,BUTHEHADN’TGIVENCONSIDERATIONTOTHENATIONALIZATIONWESHOULDPERSISTINTHEWAYOFCOMBILLINGMODERNIZATIONANDNMIONALIZATIONKEYWORDSCHINESE曲ILOSOPHYHISTORYRESEARCKIDEASONPHILOSOPHY;IDEASONPHILOSOPHICALHISTORY;METHODOLOGYOFTHEPHILOSOPHYHISTORYRESEARCH;MODERNIZATION;NATIONALIZATION2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219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本文對福多的心理模塊論及其認知哲學思想進行了探討。文章認為,在福多的認知哲學思想部分中,心腦關(guān)系是認知本質(zhì)的理論基礎(chǔ),這種心腦關(guān)系是建立在符號同一論的觀點之上的。符號同一論用功能關(guān)系不是用特殊的物質(zhì)載體來解釋心理狀態(tài),因此在認知哲學中又被稱為功能主義。功能主義開辟了一條從功能的角度去研究人類的思維過程,借助計算機來解釋認知的道路。福多哲學觀中的認知本質(zhì)實際上就是一種認知主義,是福多為認知主義奠定了理論框架計算理論和表征理論。計算理論和表征理論的重要意義在于說明對人類心理活動的解釋不再是純粹思辨式的研究,而是一種可以用計算機的程序加以模擬、刻畫的過程。最后,福多從中樞加工的整體特性中得出了中樞加工不適宜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結(jié)論。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2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分類號B2231單位代碼10028Y869099密級;無學號;2030302009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老子“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生態(tài)學意義研究生宗麗京指導教師白奚教授學科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文化2006年4月11日ABSTRACTATPRESENT,THEGLOBALECOLOGICALCONDITIONISDETERIORATINGDAYBYDAYTHISARTICLEISBASEDONTHECLASSICWRITTENBYTHEFOUNDERINGFATHEROFCHINESEANCIENTTAOISM一LAOTZUANDTHETHEORYACHIEVEMENTSOFOTHERSCHOLARSINTHISFIELDITTHOROUGHLYUNEARTHSTHEECOLOGICALWISDOMFROMTHEVIEWPOINTOF‘‘UNITYOFHEAVENANDHUMAN’OFLAOTZUTHEFULLTEXTDIVIDESTHREEMAJORPARTSFIRSLFROMASHOCKINGPRESENTSITUATIONOFTHEGLOBALECOLOGYTHEPAPERSEARCHESFORATHOUGHTROOTCOMMITTINGTHISRESULTTHENCLARIFIESTHEHISTORICALORIGINANDTHENEWESTDEVELOPMENTSOFTHEWESTERNANTHROPOCENTRISMANDANTIANTHRUPOCENTRISM協(xié)POINTOUT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BETWEENTHEMSECOND,THEARTICLEMAKESADETAILEDANALYSISOFTHETHOUGHTOF‘UMTYOFHEAVENANDHUMAN’ANDITSECOLOGICALSIGNIFICANCEFROMTLⅡEEASPECTSOPENINGWITHTHEORIGINALWORKINCLUDINGGUODIANCHUBAMBOOSLIPSTOSTARTWITHITSTRESSESTHEFEATUREOF‘UNITEHUMANWITHHEAVEN’OFLAOTZUOFHIS‘UNITYOFHEAVENANDHUMAN’THOUGHT如MCONTRASTING誠THCONFUCIANTHENTHISPARTTAKESASPECIALEXPLANAFIONONTHECORECONCEPTOFTAOISTTHEORYASTHES01LRE宅OF也EUNIVERSETAOISTHECREATORANDFOLLOWEROFTHEWORLD’SRULESTHISRULEIS‘NATURE’ATLASTTHISSECTIONEXTENDSANECOLOGICALTHOUGHTTOLAOTZU’STHEORY丘OMTHREERESPECTSTHECYCLEOFTHEGREATTAOWINNEVERCCASEANDCREATIONISEQUIVALENTASTAOISTHECREATORHUMANCERTAINLYSHOULDKE印HARMONYWITHOTHERCREATURESALTHOUGHPEOPLEHAVETO面HARMWITHTHENATUREFORRIVINGTHEYSHOULDUSERESOUSESOFTHENATUREPROPERLYANDCONTROLTHEMSELVESIFPEOPLEC眥’TDOTHATTHEYMUSTBESUFFERINGACATASTROPHICFAILURE,WHICHISADOUBLEDISSIMILATIONBOTHINNATUREANDPEOPLE’SHEARTTHIRD,THEPAPERPUTSFORWARDTWOILLUMINATINGREMARKSFROMTHETHOUGHTOFLAOTZUWHICHCANENLIGHTENPEOPLEHOWTOFACEUPTOTHEECOLOGICALANDHEARTCRISISOFTHEMFORONETHING,WESHOULDU廿LIZETHEBRIGHTNESSOFLAOTZUTOBUILDAHOLISTICWAYOFTHOUGHTANDTHENADVOCATEANPROPERWAYOFCONSUMPTIONTOREACHSATISFACTIONINOURHEARTFORANOTHE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ISAWEAKANTHRUPOEANTRISMHOWEVERWESHOULDENCOURAGEITINTENSELYTOIMPROVE舀OBALECOLOGICALENVIRONMENTKEYWORDSUNITYOFHEAVENANDHUMAN、TAO、NATURE、ECOLOGY2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3
      1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圍繞中國如何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問題,幾乎同時產(chǎn)生了保守主義、自由主義、激進主義三大政治文化思潮。作為保守主義的主要代表,現(xiàn)代新儒家既反對激進亦反對墨守成規(guī),而是采取“切實而落于實踐的創(chuàng)新”態(tài)度。如是,他們在狹義的觀念文化即人生觀上堅守儒家的心性義理之學,在政治上學習和借鑒現(xiàn)代西方民主制度,并進而把民主政體視為心性義理之學的內(nèi)在要求和辯證發(fā)展的結(jié)果。惜乎他們未意識到心性義理之學與政治自由主義在根本上是對立的,心性義理之學不是建立民主政體的基點。社會發(fā)展事實表明,傳統(tǒng)的人生觀已與當今時代格格不入,且為廣大民眾所深深厭棄,與之相表里的君主專制政體亦被歷史前進的車輪所輾過。同時,主張“內(nèi)圣開出新外王”的現(xiàn)代新儒家,一直在為了生存權(quán)而苦苦地掙扎,其道德理想國迄今仍如水中月、鏡中花。另外,從他們投身于政治活動的情況看,不是由于陳義甚高而不能融入其中,如熊十力等人,就是緣于錯誤理論的指導而為專制獨裁政權(quán)張目,如1946年張君勱參加“偽國民大會”等。在現(xiàn)代新儒家人物中,張君勱可堪稱為“不因哲學忘政治,不因政治忘哲學”的典范。由于其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意志人生觀,即儒家所謂的“道統(tǒng)”,其政治理論的內(nèi)容是取法現(xiàn)代西方民主制度,因此本文以“張君勱哲學與政治之間”為題目。為了廓清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的糾結(jié)和葛藤,筆者采用先分后總的方法把全文分為四章第一章闡述其人生觀的保守主義性質(zhì)和特征,第二章分析其民主憲政理論的自由主義因素和內(nèi)在缺陷,第三章歸納其如何整合文化保守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第四章從學理層面探尋其何以出現(xiàn)文化保守主義與政治自由主義并存現(xiàn)象。綜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到文化保守主義與政治自由主義之間具有內(nèi)在的矛盾性,文化保守主義最終會導致對政治自由主義的背叛。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2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科學合理性問題是科學哲學的重要問題,也是科學哲學能否立足的問題。邏輯實證主義彰顯了科學的客觀性和合理性,但邏輯實證主義以純粹的、中性的觀察事實來保證科學的客觀性和合理性的觀點存在著重大的缺陷,受到歷史主義的根本性的批評;而歷史主義在任何觀察都受到理論的支配的觀點之上完全否定了科學的客觀性和合理生,走上了相對主義的道路。夏佩爾在揚棄邏輯實證主義與歷史主義的基礎(chǔ)上提出其富有創(chuàng)見的“信息域”理論,該理論一方面認為科學活動的任何方面都是可變的,但科學活動的任何變化都是有理由的。“信息域”理論重新恢復了科學的合理性。夏佩爾是處于后現(xiàn)代思潮時期的科學哲學家,面對后現(xiàn)代主義科學哲學的危機,夏佩爾的科學合理性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它重新把科學哲學拉回到科學的范圍中來;它為科學哲學重新明確了主題;它實現(xiàn)了科學哲學發(fā)展的一次否定之否定。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29
      1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在中國幾千年的養(yǎng)生史上董仲舒的養(yǎng)生哲學思想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養(yǎng)生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其后的養(yǎng)生思想發(fā)展起到了相當深遠的影響。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書中完整體現(xiàn)了董仲舒的哲學思想。這其中也包括他的養(yǎng)生思想。養(yǎng)生思想從中華文明產(chǎn)生之際就孕育并發(fā)展起來經(jīng)由春秋戰(zhàn)國百花齊放的發(fā)展至到秦漢時期諸子百家都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董仲舒是漢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首次把陰陽思想引入到養(yǎng)生哲學領(lǐng)域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養(yǎng)生哲學體系。這一體系主要包括天地人合一的養(yǎng)生哲學和陰陽五行的養(yǎng)生哲學兩個部分。特殊的歷史時代使得這一具有神秘色彩的養(yǎng)生哲學體系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通過對前人的研究本文對董仲舒的養(yǎng)生哲學思想進行了各個方面的整理和組合不僅從歷史淵源的角度考察了董仲舒養(yǎng)生哲學還從具體內(nèi)容和現(xiàn)實意義的視角綜合考察了董仲舒養(yǎng)生哲學的提出了人副天數(shù)的自然養(yǎng)形論、天、地、人合一的自然養(yǎng)氣論、陰陽中和的生活養(yǎng)生論以及五行相勝的飲食養(yǎng)生論。本文對董仲舒的養(yǎng)生哲學思想進行了一次全新的闡述和發(fā)展。本文將對這兩個部分進行研究和闡釋??傊偈嫱晟频酿B(yǎng)生哲學體系給儒家養(yǎng)生思想甚至中國哲學領(lǐng)域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是中國養(yǎng)生哲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對后世的養(yǎng)生思想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33
      1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本文主要闡述陳乾初以“素位”為特點的哲學思想。“素位”在中庸中是一種修身處事的原則、方法與態(tài)度。在陳乾初的哲學體系中,“素位”是學術(shù)主旨。陳乾初的素位之學有“實”與“時”兩個重要特征。所謂素位之學,包括實理、實行、實效(實用)、實學四個層面。第一、實理是陳乾初素位之學理論上的特點,即針對王學的流弊,追求理論的可證性,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切實、求中”。所謂“切實”,即不懸空談論形上,而是通過形下證成形上“求中”就是無過無不及,時時求中節(jié)。具體說來,在道與日用上,陳乾初認為,道不離日用,“飲食男女,無非道之所存”。在求道的過程中,他認為要避免兩個誤區(qū),一是務虛求空,一是流于習俗。在理欲觀上,陳乾初反對宋儒將天理人欲對立起來,肯定人欲的合理性,認為欲是人心的生意,圣人之欲與百姓同。他又明確提出,“人欲正當處,即天理也”。在本體論與功夫論方面,乾初反對實體本體論,批判宋儒玄談本體。在他看來,工夫即本體,無工夫即無本體。他的本體工夫之說,是劉宗周本體功夫思想的繼續(xù)和深化。在未發(fā)、已發(fā)問題上,陳乾初認為中庸未發(fā)、已發(fā)之說近禪。同時,他還批判主靜、觀未發(fā)氣象之說,亦認為雜禪。在人性論上,乾初強調(diào)性之實,反對佛家言性之虛。他的實性論思想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性善,氣情才皆善,后者是前者的內(nèi)容及實現(xiàn)手段二是針對宋儒天地、氣質(zhì)之性二分之說,提出性一,天地之性在氣質(zhì)之性中見的觀點。關(guān)于禮,乾初強調(diào)禮之實,具體言之,在理論層面強調(diào)禮之本。他認為,禮之本是情,禮乃達情遂欲,這與其理欲觀是相通的。但是,在禮的具體實行過程中,他提出為了防止私情的發(fā)生,還需要用公理加以節(jié)制,即要“參情與理之中”。乾初學說中較少形上層面的直接論述。在他看來,只有形下者才是切實有據(jù)的,形上都蘊含于形下之中,通過形下而體現(xiàn),形下是形上之切實內(nèi)容與依據(jù)。第二、所謂實行,在陳乾初這里是知行合一,既包括性善在后天具體行為中的證成,又包括行禮過程中的實情實行。重行是陳乾初哲學貫穿始終的理論原則。知行合一是他對學、庸進行批判的理論依據(jù)之一,他認為中庸分知行,大學分知行先后且重知輕行,都是不適宜的。第三、所謂實效,指對理論的實際效果的追求,或者說是一種合目的性的追求。在人性論上,陳乾初提出“全性”說,認為人必待在現(xiàn)實中將善實現(xiàn)出來才能說性善,就好比谷物必須待到成熟以后才能言其性。乾初講性,不是從本源上講,而是從結(jié)果、效果上講,這是他人性論的獨到之處。在葬事上,乾初提出“及時、族葬、深埋、實筑”八字葬法,這是他追求實效在禮上的表現(xiàn)。第四、所謂實學,主要指陳乾初對待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典籍的態(tài)度。乾初秉著真理高于權(quán)威的原則,對一些典籍的作者及真?zhèn)翁岢鲑|(zhì)疑。他認為葬經(jīng)非郭璞所作,朱子前期論葬的著作或為未見道之言,或為門弟子所作。乾初還對禮記中的樂記、大學、中庸三部著作提出了批判。他認為,樂記一書大半本荀子,并批判了其中的天人相分之說。對于中庸為子思所作,乾初持懷疑態(tài)度。他認為中庸分知行不妥,未發(fā)、已發(fā)之說近禪。陳乾初對大學的批判最為著力。他認為大學非圣經(jīng)賢傳,支離、近禪、知行分裂、重知輕行。他貶黜學、庸的目的是要把它們從經(jīng)典的地位拉下來,還歸為禮記中普通的篇章。陳乾初素位之學的另一個特征是“時”。這個時既有過程性、時間性的涵義,又有時代性的涵義。素位之時包括性之時與禮之時兩個部分第一、所謂性之時,包括繼善成性和盡心知性兩個層面。對此二者,他的解釋與宋儒都不相同。他強調(diào),“成”及“盡”是一個具有時間性的動態(tài)過程。宋儒多從本體、天道、先天的角度來解釋,側(cè)重的是“繼”而陳乾初則從功夫、人道、后天的角度來解釋,側(cè)重的是“成”。由此,繼善成性在他那里便發(fā)生了由本體論向功夫論的轉(zhuǎn)向。關(guān)于盡心知性,陳乾初強調(diào)心的第一性,反對朱子的知性先于盡心的觀點,認為盡心才能知性。他的盡心知性是一個工夫論的概念。第二、所謂禮之時,指乾初依時求變的禮學觀??傊?,陳乾初的素位之學既非反道學,又非據(jù)門戶之見反程朱理學。他強調(diào)盡心先于知性、正心先于格致等,表明他的學說仍屬于心學并且,他特別強調(diào)理論要切實有據(jù),通過形下證成形上,這是對王學流弊的糾正,因此素位之學屬于修正王學的心學,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實學精神。他對大學、中庸、樂記、葬經(jīng)的考辨,對“本體”一詞及對“伯夷叔齊非餓死”一說的考證,則又體現(xiàn)了后來蔚為大觀的考據(jù)學精神。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202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淺析薩特的自由哲學姓名龐淑紅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指導教師李楠明20071108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E310MEKAH兀OⅡBCAPTPB嘲ALOMH茲凹由PAH【IY3CKH螽巾HⅡ0CO由3昭HCTEHHLLAⅡH3MA“CB06Q皿A’一RJIABHBI螽NPH3HAK巾HJLOCO巾HHCALTPABCIO旅H3HBCA卵叩3AHHMAETC只BOⅡPOCAMHOHAⅡHII朋II朗OBELCAH060THO珊EHH艤ME瑚Y聰J10BEKOMHMHPOMCB060皿AQEJIOBEKAER_0玎IABHOEBOⅡPOCHHAⅡPM饑EHHEH3YIIEHH且NO”O(jiān)MY3LC3HCTEHIIH觚H3MC印TPA髓3AII姐EHA3刪C且“巾咖OCO巾HE落CB060且BI“ERO巾姍OCO中唧OKA3嘲6伽BⅢOEBⅡH冊HEHA皿AⅡBHE話ⅢEEPA3BHTHE巾助OCO中朋HA6A3EAHAⅡH3A06ⅡIECTBEHHO茲HHCTOPHIIECKO螽CPEⅡBI,B酌OTOPO螽。中OPMJI,IET伽‘‘中肌OCO由H牙CB060L皿BI”,CHCTEMATHIIECKHH∞,1IAEMCO皿EPⅪCAHHE‘‘巾HJIOCO巾HHCB060且BI”1王ENBLOHC饑即。醯H職ⅡB朋ETC曩PA3PA60T髓ORPALIHIIEHHOCTLI,AKTHB聃CTHH鋤咧AUIBHOCNI巾砌OCO巾朋CAP印AⅡOⅡEH肺AEME芒CTOQ姐3PEH瑚M印KCH3MA且ALIH鍛朋CC唧AII瑚COCTOHT113BBE且EM班,TPEX玎I舳,3A㈣H職H6H6ⅡHORPA垂HHBN印BO話玎IABEMMⅡONBRRAJIHCB伽PEⅡEMITBO巾OPMJLEHHE“中IIJIOCO巾HHCB060皿BI”MMⅡO且P06腫PACCKA3A肌。中OHEO巾OPMⅡEH硒‘‘巾肌OCO巾刪CB060皿BI”BKⅡKQA丑E琶TEOPE佃ILECKYLO6A3YHHCTOPHIIECKYLOH06IⅡEC玎坨HHYIOCPE且YBID印EM兜BOB1OPO螽R且弛EMBI玎OⅡBR瑚HCBO研填CHHTBCO皿EP累AHHE“巾HⅡOCO中HHCB060且M”RIYI℃MH3YIIEHH克。巾OPMⅡEHH冤HPA3BHTH只“巾HJIOCO由HHCB061耐’LOOMNⅡEKCHOAHANH3HPYIOTC牙OCHOBHOECO且EPKAHHE“由HJIOCO中HHCB06QⅡBI’,HHXBHYTPEHHHEJIORHQECKHEOTH0ⅢEHH且BTPETBE話玎IABEOUE刪BAETC牙“巾觚OCO中HHCB060且BI’’CTPEXCTOPOHOIPAHHIIEHHOCTH,AKTHBHOCTHHALCQ,AⅡBHOCNI巾HJLOCO巾HHCALYRPAB且AHHOEBPEM兔NPABHNBHOO粥HLLBAEM“巾LUIOC0巾H10CB06哪I“CAPTPA丑Ⅱ冤TORO,哪6BIHCNO見B30BATBE爸AKTHBHOCTBH6POCHTBE芒ⅡACCHBHOCTBM3YIIEHHE且AHHO螽TEMBICTAHOBHTC曩AICTYAJLBHO訪NP06ⅡEMO茲中HNOCO中HHKJLMQEBBIECJIOBACAPTP;CB060皿A3BPHCTHLCA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2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二十多年來,劉震云堅持在文本形式與敘事策略上求新求變,并且注重對現(xiàn)實生存困境和文學哲學蘊藉的思考探詢,其作品無論在形式層面還是思想內(nèi)涵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其代表作一句頂一萬句中,劉震云運用冷峻繁復的筆法,在書寫孤獨與傷感的背后,在描繪人生大困境和大荒誕的基礎(chǔ)上,建構(gòu)了對人生的體察、反思體系,飽含豐富的哲學蘊藉。本文在梳理劉震云創(chuàng)作求索之路的基礎(chǔ)上,以一句頂一萬句為主要研究對象,對該作品中的“哲學性”和“敘事性”進行提煉、分析與闡釋,并借用“有意味的形式”這一概念對二者的關(guān)系進行推導與概括,以期對“劉震云式”的文學理念與創(chuàng)作特色做出客觀而準確的考察并完善學界對一句頂一萬句的整體性研究。全文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為引言部分,論述了選題的緣由、問題、意義,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等內(nèi)容;第二章通過劉震云的創(chuàng)作談,并結(jié)合其作品進行比照分析,梳理了劉震云二十多年來的創(chuàng)作求索之路并在其中逐步形成的創(chuàng)作理念;第三章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抽象概括出小說中“人與人”、“人與事”、“人與命”三個相關(guān)系統(tǒng),由此探微劉震云賦予小說的哲學蘊涵和哲學觀照;第四章以敘事學理論為依據(jù),探討小說在文本形式、敘事策略層面的獨到之處,具體闡釋了“時序”與“語言”兩部分內(nèi)容,并結(jié)合第三章中對哲學蘊藉的相關(guān)論述,探究二者互為體現(xiàn)、互為影響的辯證關(guān)系。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6
      2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60
      1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伊萬阿列克謝耶維奇布寧(又譯蒲寧,ИВАНАЛЕКСЕЕВИЧБУНИН,18701953)是俄羅斯白銀時代的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俄羅斯作家。在本論文中,筆者探討了布寧在其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宗教哲學觀包括多神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東方的儒釋道哲學。本論文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緒論,筆者主要通過文獻調(diào)研的方式對課題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時指明了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等。第二部分是論文主體第一章是布寧的宗教哲學觀,論及作家宗教哲學觀的成因,重點是父母和托爾斯泰的影響第二章是是布寧創(chuàng)作中的多神教觀念及雙重信仰第三章是布寧創(chuàng)作中的東正教思想第四章是布寧創(chuàng)作中的道教思想第五章是布寧創(chuàng)作中的佛教思想第六章是布寧在作品中表達的跨宗教文化思想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jié)論最后一部分是本論文涉及的一些參考文獻。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153
      1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圖分類號G243UDC900密級公開學校代碼10094訝I£解曲尤學碩士學位論文學歷碩士試析文藝復興時期薄伽丘的人文觀和宗教觀以十日談為例ANANALYSISOFBOCCACCIO’SVIEWOFHUMANISMANDRELIGIONINRENAISSANCE作者姓名焦路路INCASEOFTHEDECAMERON指導教師倪世光教授學科專業(yè)名稱世界史研究方向世界古代史論文開題日期2016年12月15日摘要發(fā)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思想文化領(lǐng)域里對黑暗的中世紀進行公開的宣戰(zhàn)。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代表喬萬尼薄伽丘,是早期杰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當時佛羅倫薩文學“三杰”之一。其代表作十日談,以十位青年男女為基礎(chǔ),講述了一百個關(guān)于人性的故事,把人性的真善美和獸性的虛假丑陋均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它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由于,長期以來薄伽丘的十日談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的著作,從書中可以看出薄伽丘的人文主義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歌頌人性的解放、倡導對現(xiàn)實的追求,反對禁欲主義和來世觀念、對教權(quán)和封建君主權(quán)利的深刻批判,和對真摯愛情和婚姻的熱切向往。所以,許多學者認為薄伽丘與基督教是一種水火不融、勢不兩立的對峙關(guān)系。然而,結(jié)合當時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背景,重新分析薄伽丘的經(jīng)典,發(fā)現(xiàn)這是對薄伽丘與基督教關(guān)系的一種誤讀。十日談中有為數(shù)不少的宗教題材作品,表面上作者對基督教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諷刺,但是進一步解讀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并非是一位完全意義上的宗教叛逆者。實際上作者在表面批判的背后,還隱藏著對教會和信仰本身的維護,以及從骨子里透出的那份固守。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薄伽丘的十日談,可以更加直觀,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的人文觀和宗教觀。通過對十日談中的故事進行分類、歸納和總結(jié),得出的結(jié)論是,薄伽丘的人文觀和宗教觀并非完全對立,他的人文主義思想同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薄伽丘人文主義世界觀與宗教觀的碰撞,這正構(gòu)成了作者獨特的基督教人文主義思想。薄伽丘基督教人文主義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受當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狀況的影響。所以在意大利文藝復興這個背景下,探討薄伽丘基督教人文主義思想,一方面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復雜性和多層次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們更加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薄伽丘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其復雜的宗教觀。關(guān)鍵詞文藝復興薄伽丘十日談人文主義基督教人文主義III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8
      1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160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37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作為定量STSQUANTITATIVESTS一部分的科學計量學,很少單獨研究哲學學科,僅存的研究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缺陷,包括討論領(lǐng)域不集中,研究深度不夠,視角單一靜態(tài)以及計量方法匱乏。而哲學內(nèi)部對于哲學趨勢的討論多限于研究內(nèi)容和主題,極少有對于整個學科組織模式發(fā)展的討論。在此,本文著重采用科學計量學方法(主要側(cè)重于文獻計量學),用動態(tài)的視角研究哲學學科,重點考察哲學學科組織模式的現(xiàn)狀及演變趨勢。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包括必要的文本處理技術(shù)、非參數(shù)檢驗、GIS可視化技術(shù)、OLS及分位數(shù)回歸等),整理研究了100,626篇AHCI哲學類論文的地理分布、文獻類型和共作者COAUTHSHIP現(xiàn)象。同時,本文對其中ARTICLE類型文章的1,205,540條參考文獻的文獻種類、年代以及跨學科引用綜合類自然科學雜志的狀況進行研究,以此來探索當今世界哲學組織模式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本文的結(jié)論是當今世界哲學的研究模式依舊類似傳統(tǒng)的人文科學方式,表現(xiàn)為大量非雜志型參考文獻的引用、大量經(jīng)典和古老文獻的引用以及書評在科研中地位。但與此同時,這種研究模式正在發(fā)生科學化的轉(zhuǎn)變,表現(xiàn)在對自然科學綜合性雜志的引用認同、較近期參考文獻引用比例的升高以及雜志類參考文獻引用比例上的升高這三方面。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78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