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胎兒分子遺傳學診斷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加邢忍煨孕呐K病的新生兒如果未進行及時的干預和治療,其中大約有1/3會在出生后1個月內因嚴重的病情和畸形而夭折,危害極其嚴重。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生,其中遺傳因素起重要作用。對先心胎兒進行遺傳學檢測既可明確遺傳背景、為遺傳咨詢提供重要的信息,對再次生育夫婦進行風險評估;也對先天性心臟病胎兒預后判斷以及外

2、科手術的效果具有指導價值。
  大量研究證實引起人類先心病的遺傳變異有染色體疾病、基因組疾病、基因突變等多種變異形式。本研究采用包含G顯帶、多重連接探針擴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hy

3、bridization,SNP-array)和外顯子捕獲-高通量測序(Exon-capture high-throughputsequencing,EC-HTS)綜合技術系統(tǒng)貫序進行先天性心臟病的遺傳學診斷,尋找致病原因,評估再發(fā)風險,并幫助判斷胎兒預后,并評估該體系應用于先天性心臟病胎兒遺傳學檢測的效果。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 先天性心臟病胎兒的拷貝數(shù)變異檢測
  目的:探討MLPA技術和

4、SNP-array技術在檢測先天性心臟病胎兒拷貝數(shù)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中的價值。
  方法:選擇超聲心動圖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且其羊水細胞培養(yǎng)的G顯帶結果均正常的236例胎兒作為研究對象;運用MLPA技術檢測胎兒的基因組22q11.2的微缺失和微重復;陰性結果樣本(226例)進一步采用SNP-array技術進行全基因組拷貝數(shù)變異檢測,得到胎兒CNV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明確導致先心的遺傳學病因,

5、進行遺傳咨詢。
  結果:236例胎兒中共檢測出10例22q11.2區(qū)域拷貝數(shù)變異,陽性檢出率為4.2%(10/236),包括9例微缺失和1例微重復,對其父母溯源發(fā)現(xiàn)8例微缺失為新發(fā),1例微缺失及1例微重復均遺傳于父親。SNP-array全基因組拷貝數(shù)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226例胎兒中共發(fā)現(xiàn)71例CNV,經過數(shù)據(jù)庫比對,其中23例CNV為致病性,致病性CNV檢出率為10.1%(23/226);40例CNV為良性病變,8例CNV臨床意義不

6、明。MLPA結合SNP-array用于先天性心臟病胎兒遺傳學檢測陽性檢出率較常規(guī)核型分析提高14.0%(33/236)。
  結論:基因組拷貝數(shù)變異是先心病胎兒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MLPA技術和SNP-array技術可顯著提高先天性心臟病胎兒的CNV檢出率,有助于產前咨詢。
  第二部分 先天性心臟病胎兒基因突變的檢測——外顯子捕獲-高通量測序技術
  目的:運用外顯子捕獲-高通量測序技術尋找先天性心臟病(Congen

7、ital heartdisease,CHD)胎兒可能存在的遺傳學致病突變,并探討外顯子捕獲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價值。
  方法:超聲心動圖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且G顯帶、MLPA和SNP-array檢測結果均正常的44例胎兒作為研究對象;將與人類先天性心臟病相關的63個已知致病基因作為檢測靶點并制成捕獲芯片。各個樣本DNA進行外顯子捕獲后并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測序;原始數(shù)據(jù)經過過濾、數(shù)據(jù)庫比對、生物學軟件分析后得到最終病理

8、性突變位點;Sanger測序進一步驗證病理性突變位點;并進行遺傳咨詢。
  結果:在44例先天性心臟病胎兒中共檢測到3560個基因突變位點,數(shù)據(jù)庫比對、生物信息學分析后得到16個可疑的致病性病理突變,其中5個突變點為已報道的致病性突變,其余11個突變位點尚未見文獻報道,明確致病性突變陽性檢出率為11.4%;根據(jù)突變類型分類,其中2個為移碼突變,14個為錯義突變,涉及10個基因包括:CITED2、CHD7、NOTCH2、JAG1、M

9、YH、ZFPM、HAND2、MLL2、MYH6和MID1,其中HAND2、MYH6和MID1基因遺傳方式未明,其余7個基因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6個突變位點的Sanger測序驗證結果與高通量測序結果均一致。父母溯源分析發(fā)現(xiàn)檢測得到的致病性突變點均為新發(fā)突變。
  結論:本研究采用定制的外顯子捕獲芯片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在44例先天性心臟病胎兒中檢測出5例患者存在已知致病性突變是胎兒致病原因,11例存在可疑病理性致病突變。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