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新生兒窒息的最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新生兒期死亡及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據(jù)統(tǒng)計,我國新生兒HIE的發(fā)生率約為活產(chǎn)兒的3‰~6‰,其中5%~20%在新生兒期死亡,存活者中有25%~30%可能留有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遠期后遺癥。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對癥支持治療,亞低溫療法逐漸成為治療新生兒HIE的新趨勢。國內(nèi)外多個多中心臨床隨機對照研
2、究及Meta分析已證實,亞低溫治療能有效降低HIE患兒病死率及改善遠期預后。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自2014年初開始開展亞低溫治療至今,已逐步累積相關經(jīng)驗及病例資料,本論文就我院亞低溫治療新生兒中重度HIE的療效進行分析,探討亞低溫治療新生兒中重度HIE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本文研究對象為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足月中重度HIE新生兒62例。將以上62例病例分為
3、亞低溫組31例,對照組31例。兩組患兒均接受對癥支持治療,即維持血壓、血氧飽和度、灌注及血糖穩(wěn)定,防治腦水腫、抗驚厥。亞低溫組患兒在生后6h內(nèi)接受全身亞低溫治療72h,并在不同時期對兩組患兒進行臨床評估及隨訪,評估內(nèi)容包括:治療期間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治療前及治療72h后血清CK-MB、肌酐(Creatinine, Cr)、BUN(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生后24h、48h、72h時振幅整合腦電圖(Amplitu
4、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圖像(包括背景波、最高電壓、最低電壓等);生后7d及14d的新生兒20項神經(jīng)行為測定(Neonatal behavior neurogical assessment,NBNA);生后6個月的Gesell發(fā)育量表。所收集數(shù)據(jù)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亞低溫組及對照組新生兒在胎齡、年齡、出生體重及性別、窒息程度、HIE
5、分度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
在生后6h及24h時兩組患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及體征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生后48h及72h時兩組患兒神經(jī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及體征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亞低溫組血清CK-MB值為169.1±67.5 U/L,對照組血清CK-MB值為102.4±88.8 U/L,治療后亞低溫組血清CK-MB值為28.9±19.4 U/L,對照組血清CK-MB值為26.9±8.9 U
6、/L。治療后兩組血清CK-MB值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治療后亞低溫組與對照組血清CK-MB值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亞低溫組血清Cr值為97.3±28.9μmol/L,BUN值為4.19±2.04mmol/L,對照組血清Cr值為94.8±35.8μmol/L,BUN值為5.18±2.92 mmol/L,治療后亞低溫組血清Cr值為54.7±17.2μmol/L,BUN值為2.41±1.31mmol
7、/L,對照組血清 Cr值為54.4±23.3μmol/L,BUN值為3.31±2.03 mmol/L。兩組患兒治療前Cr及BUN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Cr及BUN值較治療前降低(P<0.05),兩組間治療后血清Cr及BUN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生后72h內(nèi)對HIE患兒進行aEEG監(jiān)護,對不同時間點aEEG圖像進行分析,提示生后24h及48h兩組患兒異常aEEG發(fā)生率差異
8、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后72h兩組患兒異常aEEG發(fā)生率存在差異(P<0.05)。對比兩組患兒不同時期aEEG背景活動電壓情況,在生后24h、48h兩組患兒aEEG最高電壓和最低電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生后72h兩組患兒aEEG最高電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最低電壓亞低溫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亞低溫組患兒生后7d NBNA評分為27.6±7.4,生后14d NB
9、NA評分為33.2±6.6,對照組患兒生后7d NBNA評分為25.8±8.6,生后14d NBNA評分為26.3±7.9。兩組14d時NBNA評分均顯著高于7d時NBNA評分(P<0.05),亞低溫組評分在生后14d時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硬腫癥、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礙、呼吸暫停、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靜脈血栓等嚴重不良反應。亞低溫組患兒在治療期間監(jiān)測心率與對照組對比降低(P<0.05),在
10、完全復溫后心率可逐漸恢復。
兩組患兒在生后10~14d進行頭顱MR影像學檢查,亞低溫組異常MR檢出率低于對照組(P<0.05)。
在出院后定期隨訪兩組患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情況,成功隨訪到亞低溫組患兒共22例,對照組患兒25例,失訪率24.2%。隨訪病例中,亞低溫組患兒在生后1年內(nèi)確診患腦癱患者1例,死亡0例。在6月齡時進行發(fā)育商評分(Gesell發(fā)育量表),亞低溫組6月齡Geseel評分為83.0±15.3,對照組6月齡
11、Gesell評分為69.9±21.3。比較兩組間Geseel評分項目,亞低溫組總分、大動作、認知能力及社交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精細動作、語言能力得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論:
使用亞低溫治療可改善 HIE患兒治療期間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癥狀、促進異常 aEEG的恢復并可降低恢復期異常MR結果的檢出率,遠期可減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發(fā)生,改善預后。在全身亞低溫治療期間患兒心率下降,但復溫后可逐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選擇性頭部亞低溫治療對新生兒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研究.pdf
- 低溫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神經(jīng)保護治療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
- 系統(tǒng)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安全性及療效分析.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護理
- 淺談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 新生兒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漿褪黑素水平的研究.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02例療效觀察.pdf
- 新生兒窒息與缺氧缺血性腦病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ppt課件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治進展
- 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機制研究.pdf
- 全身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安全性研究和初步療效評價.pdf
- 亞低溫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腦組織氧飽和度影響的研究.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ct診斷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褪黑素研究.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mri表現(xiàn)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醫(yī)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防治新生兒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