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射頻消融治療后醫(yī)源性房缺自然轉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心房顫動(房顫)患者經射頻消融術治療過程中通過一次穿刺置入兩個鞘管的房間隔穿刺方法造成的醫(yī)源性房間隔缺損的臨床轉歸;探討影響房間隔穿刺術造成的醫(yī)源性房間隔缺損轉歸的因素;同時,驗證經一次房間隔穿刺置入兩個房間隔鞘管的穿刺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房顫射頻消融術中選擇穿刺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據(jù),為判斷房顫射頻消融術造成的房間隔缺損術后愈合的情況和愈合的時間提供一定的數(shù)據(jù)支持。
  方法:
  選擇20

2、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因心房顫動在我院住院行房顫射頻消融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總共3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及體重指數(shù)等,于術前進行食道超聲檢測,記錄房間隔的厚度并排除已經存在房間隔缺損的患者(包括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和既往已經存在的醫(yī)源性房間隔缺損)。完善各種術前準備,確定無手術禁忌癥,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術。術中經左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6F鞘管并放入冠狀竇十極電極。穿刺股靜脈兩次,分別送入0.032#長導絲,經其中一條

3、長導絲送入swartz鞘鞘心至右房,送入房間隔穿刺針,在正位透視下將穿刺針尾端的箭頭方向指向5點鐘方向,由上至下緩慢拖動,發(fā)現(xiàn)鞘心跳躍時固定鞘心及穿刺針,改透視體位為右前斜位45°,轉動使穿刺針方向平行于脊柱方向,出針?;爻槌鲅汉蠊潭ù┐提?,將透視體位改為后前位,確定穿刺針的位置和方向正常。將鞘心往前送入少許(避免鞘心及穿刺針送入太深損傷到心房壁)。退出穿刺針,送入長導絲至左上肺靜脈,退出鞘心。經該導絲送入10.5F agilis鞘擴

4、張房間隔處后退出左房。經另一根導絲送入8.5Fswartz鞘,退出鞘心及導絲,送入大頭消融電極,經原擴張的房間隔孔送至左房。緣大頭消融電極送入8.5F swartz鞘至左房,退出大頭消融電極。分別經8.5F swartz鞘和10.5F agilis鞘送入lasso電極和冷鹽水大頭消融電極至左房。在Carto3三維系統(tǒng)的輔助下用Lasso及冷鹽水消融電極建左房及肺靜脈模型,在Lasso電極的監(jiān)測下采用逐點消融的形式完成左、右環(huán)肺靜脈電隔離

5、術,以Lasso電極上肺靜脈電位完全脫落為電隔離成功。分別于術后24小時內及術后三個月進行食道超聲檢查,并記錄卵圓窩厚度及房間隔缺損面積。自身配對t檢驗分析術后24小時與術后三個月房缺面積的變化,進而判斷此種房間隔穿刺造成的醫(yī)源性房間隔缺損能否愈合及平均愈合時間;通過自身配對t檢驗分析術前及術后三個月的卵圓窩厚度,觀察其與醫(yī)源性房缺的愈合是否存在聯(lián)系。
  結果:
  術后三個月后醫(yī)源性房缺自然愈合23例,占67.6%。其中

6、有5例患者術后24小時內自然閉合。術后24小時房間隔缺損面積為28.02±17.71 mm2,術后3個月房間隔缺損面積為3.67±5.22mm2,患者房間隔缺損面積明顯縮小(P<0.001);術中無心包積液及心包填塞等嚴重并發(fā)癥。術前卵圓窩的厚度為1.79±0.37mm,術后3個月卵圓窩的厚度為1.91±0.65mm,術后3個月卵圓窩厚度較術前變化無明顯關聯(lián)(P=0.335)。
  結論:
  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中通過一次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