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前瞻性地觀察不同溫度灌注液對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中心體溫、血液動力學、血生化指標的影響,并進行隨機對照研究,比較兩者是否存在差異,為臨床治療及麻醉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提高圍手術期的安全性。 材料與方法: 從2006年1月到2007年2月,對86例ASA Ⅰ~Ⅱ級單側腎鑄型結石患者進行Ⅰ期16F單通道MPCNL,按照隨機排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室溫組(45例)和體溫組(41例)。兩組均于術前60min把手術
2、室室內溫度調定21℃,采用連續(xù)腰-硬脊膜外聯合麻醉(CSEA)。灌注液為3L袋子裝的生理鹽水,通過可調控恒溫水箱使體溫組的灌注液溫度恒定在36~38℃,室溫組的灌注液溫度恒定在21~23℃。分別于麻醉前、麻醉后、俯臥位后、灌注前、灌注30min、60min、90min和術畢連續(xù)使用美國Bioz.com無創(chuàng)性血液動力學儀測定各項血液動力學指標:心率(HR)、心輸出量(CO)、平均動脈壓(MAP)、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SVR)、胸腔液體含量(T
3、FC)、左室射血時間(LVET),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分別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和術畢測定中心體溫(肛測法),于術前和術畢測定血常規(guī)、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動脈血氣分析(血K<'+>、Na<'+>、Cl<'->、pH、BE),于術前、手術第45分鐘和術畢測血糖(術中靜脈補液采用不含糖的溶液)。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論: 1、室溫灌注液可降低患者的中心體溫,增加寒戰(zhàn)的
4、發(fā)生率,降低心輸出量和增加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引起心臟收縮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肺并發(fā)癥(尤其對合并心肺基礎疾病患者),應引起泌尿外科醫(yī)師、麻醉科醫(yī)師的重視。 2、體溫灌注液可有效維持血液動力學的穩(wěn)定,減少寒戰(zhàn)的發(fā)生率,減少中心體溫下降及低溫所帶來的并發(fā)癥。因此手術時應當采用體溫灌注液,盡量避免低溫或用冷鹽水灌注沖洗,以提高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圍手術期的安全性。 3、TFC與手術時間、灌注液量等相關,因此監(jiān)測TFC可以增加手術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溫度的灌注液對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中機體影響的研究.pdf
- 灌注液吸收對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血流動力學、血生化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pdf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中不同溫度灌注液對尿路感染患者與無尿路感染患者生理機能的影響.pdf
- 乙醇法監(jiān)測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灌注液吸收量的研究.pdf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對腎結石的治療分析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出血量影響因素的分析.pdf
-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
-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
- 多通道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對腎功能影響的初步研究.pdf
- 經腎上盞入路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術
- 經皮腎鏡取石術和腎切開取石術療效比較分析.pdf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臨床分析.pdf
- 微創(chuàng)經皮腎取石術并發(fā)腎出血的防治體會
- 經皮腎鏡取石術圍護理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取tt
- 超微經皮腎鏡取石術與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小兒腎結石的臨床對比研究.pdf
- 經腎上盞入路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術袁堅
- 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
-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ppt課件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腎盂內壓力與內毒素血癥關系的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