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地區(qū)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網絡與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浙江省臺州地區(qū)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是我國艾滋病相對低流行區(qū),但近年來艾滋病發(fā)現(xiàn)病例數呈現(xiàn)快速上升態(tài)勢,以性接觸傳播為主,特別是男男性接觸傳播比例上升明顯。傳統(tǒng)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主要探索和確定個體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將人群的發(fā)病頻率和現(xiàn)象簡單理解為人群中各個體發(fā)病情況的簡單累加和合計。以人群為基礎的艾滋病的發(fā)生,卻不能只簡單地孤立地看待人群中每個個體HIV暴露和感染與否,而忽視各個體之間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與危險行為網絡(be

2、havioralnetworks)以及這種危險行為網絡的動態(tài)變化。行為網絡理論在艾滋病防治領域的運用為艾滋病防控提供了新的視角。目前包括臺州地區(qū)在內的以性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的艾滋病相對低流行區(qū),缺乏準確的艾滋病傳播行為動力學和分子機制數據,進而影響到艾滋病綜合防治策略制定和實施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研究目的:
  1.在臺州地區(qū)運用行為網絡理論,最大限度地早期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工作中難以發(fā)現(xiàn)的HIV感染者,掌握HIV感染者與其高危接

3、觸者的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及行為網絡特征;
  2.通過HIV感染者隊列隨訪觀察,掌握HIV感染者與其高危接觸者的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及行為網絡特征的動態(tài)變化,為制定旨在減少HIV感染者二代續(xù)發(fā)感染傳播的預防干預措施和艾滋病綜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據;
  3.以感染HIV的男男性行為者(MSM)為核心,綜合運用流行病學、行為網絡理論方法及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技術,描述MSM人群中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網絡特征和HIV優(yōu)勢病毒株,確定MSM人群

4、中HIV傳播的行為動力學和分子機制。
  研究方法:
  1.臺州地區(qū)新報告HIV感染者溯源調查
  以臺州地區(qū)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新報告的HIV感染者為核心(指示病例),追蹤調查其所提供的高危接觸者,包括詳細調查其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及行為網絡特征以及HIV檢測(簡稱“溯源調查”)。
  2.臺州地區(qū)HIV感染者隨訪隊列研究
  將臺州地區(qū)2009年12月所有在訪的HIV/AIDS

5、病例納入隊列研究,分別于入組時及隨訪一年后對其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及行為網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比較該隊列HIV感染者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及行為網絡的動態(tài)變化。
  3.臺州地區(qū)MSM人群艾滋病危險行為網絡與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以臺州地區(qū)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新報告HIV陽性的MSM為核心開展溯源調查,詳細調查其高危接觸者的危險行為網絡特征。綜合運用流行病學、行為網絡理論方法以及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技術,構建

6、MSM人群HIV基因亞型網絡和傳播鏈。
  主要研究結果:
  1.臺州地區(qū)新報告HIV感染者溯源調查
  在研究期間(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曰)共新發(fā)現(xiàn)463例HIV感染者,其中462例符合研究入選標準,398例HIV感染者作為指示病例參與溯源調查和危險行為網絡研究,參與率為86.1%。398例參與溯源調查的HIV感染者中,有396例有過性行為經歷,累計報告5183名性伴,包括100例經男男性接觸傳

7、播的HIV感染者共報告男男同性性伴1534名。86.7%(343/396)報告了包括配偶或固定性伴在內的2名及2名以上的性伴。HIV感染者與其報告的性伴共組成288個相對獨立的危險行為子網絡,其中,5.9%(17/288)性行為網絡由兩人組成,10.4%(30/288)由3-5人組成,19.1%(50/288)由6-10人組成,33.7%(97/288)由11-20人組成,30.9%(89/288)性行為網絡規(guī)模在20人以上。其中,29

8、個性行為網絡同時含有男男同性性伴和異性性伴。398名指示病例共提及1403名最熟悉的高危接觸者,其中320名前來接受HIV檢測,檢測參與率為22.8%。結果新發(fā)現(xiàn)125例HIV陽性,陽性檢出率為39.1%,其中配偶或異性固定性伴HIV陽性檢出率為34.9%(74/212),男男同性性伴HIV陽性檢出率為54.3%(53/94)。
  2.臺州地區(qū)HIV感染者隨訪隊列研究
  2009年底,285例HIV/AIDS病例納入隊列

9、研究,其中完成一年隨訪的有264例,隨訪率為92.6%。264.例隨訪的HIV/AIDS病例中,有262例報告在確認感染HIV前有過性行為,他們累計提供性伴4012名,整體網絡的規(guī)模為4274,平均每個研究對象報告15.3±15.9名(中位數為12名)性伴;經過為期一年的隨訪,有168例報告在近一年內有性行為,他們共提供246名性伴,整體性行為網絡規(guī)模414,平均每個對象報告1.5±2.3名(中位數1名)性伴。
  經過為期一年的

10、隨訪,經異性性接觸傳播的HIV感染者的高危接觸者類別構成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確認感染HIV前主要以商業(yè)性性伴為主,占56.1%;在基線調查及最近一年隨訪期內,高危接觸者類別轉變成以配偶或固定性伴為主,分別占50.1%和84.4%。經男男同性性接觸傳播的HIV感染者的高危接觸者類別,確認感染HIV前主要以非商業(yè)非固定性伴為主,占57.3%,在基線調查和最近一年隨訪期內,高危接觸者構成分別以非商業(yè)非固定性伴、商業(yè)性性伴為主,分別占55.4%和

11、52.4%。
  以確認感染HIV到基線調查不同時間長度為分層變量,經異性性接觸為傳播途徑的HIV感染者,在確認感染HIV前,與配偶或固定性伴發(fā)生性行為的頻率平均每月4次及以上的占(75.0-91.5)%,性行為過程中從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69.4-80.8)%;與非商業(yè)非固定性伴、商業(yè)性性伴發(fā)生性行為的頻率平均每月4次及以上的分別占(13.3-35.7)%和(37.5-68.5)%,性行為過程中從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別占(32

12、.0-46.2)%和(21.8-41.4)%;在一年的隨訪期內,與配偶或固定性伴發(fā)生性行為的頻率平均每月4次及以上的占(86.4-91.1)%,但性行為過程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所占的比例為(90.9-98.2)%,高于基線調查時所占比例。與HIV確認之前和基線調查相比,隨訪時HIV/AIDS病例提及的商業(yè)性、非商業(yè)性異性性伴規(guī)模顯著減小。同時,與商業(yè)性性伴、非商業(yè)性性伴發(fā)生性行為時絕大多數使用安全套,僅個別HIV感染者在性行為過程中不使

13、用安全套。經男男同性性接觸傳播的HIV感染者,在確認感染HIV前,與高危接觸者性行為的頻率平均每月4次及以上的占100%,性行為過程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僅占14.5%。在最近一年的隨訪期內,他們與高危接觸者發(fā)生性行為的頻率平均每月4次及以上的占94.7%,在性行為過程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上升,占54.5%,有40.9%的HIV感染者與高危接觸者在發(fā)生性行為時有時使用安全套。
  3.臺州地區(qū)MSM人群艾滋病危險行為網絡與分子流行

14、病學研究
  研究期間共發(fā)現(xiàn)MSM人群HIV陽性者111例,其中包括49例經以HIV陽性MSM為核心開展的第一輪溯源調查所發(fā)現(xiàn),3例經第二輪溯源調查所發(fā)現(xiàn)。作為指示病例的HIV感染者報告他們最熟悉的高危接觸者性行為網絡規(guī)模中位數為8位(最小值1,最大值80),其中有23.8%超過21位,20.8%在11-20位之間。MSM人群HIV陽性者與他們報告的高危接觸者共形成49個相對獨立的子網絡,其中29個子網絡同時包含男男同性性伴和異性

15、性伴。高危接觸者類別以男男同性性伴為主,約占90%,在發(fā)生性行為時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較低,僅占6.6%。
  綜合分析env和gag基因序列,臺州地區(qū)HIV陽性MSM感染的HIV病毒株存在CRF01AE、CRF07BC和B亞型等3種基因亞型,以CRF01AE為主,以特異性env,gag基因擴增分別占73.3%和72.1%;其中有2例同時存在CRF01AE與CRF07BC兩種亞型,2例同時存在CRF01AE與B兩種亞型,3例同時

16、存在B與CRF07_BC兩種亞型。綜合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流行病學調查和分子生物學檢測結果,有18個行為子網絡內各個體之間不僅存在流行病學意義上行為學關聯(lián),而且子網絡內至少有2個及以上個體感染的HIV基因亞型一致,基因序列聚集在一起,提示他們之間存在直接HIV傳播關系。6個行為子網絡盡管他們存在著流行病學意義上的行為學關聯(lián),但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結果提示他們之間不存在直接HIV傳播關系。另外還有11個子網絡,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檢測出子網絡內某些個

17、體的HIV基因亞型,目前無法準確判斷他們之間HIV傳播關系。
  研究結論:
  1.以HIV感染者為核心的溯源調查工作能高效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工作中難以發(fā)現(xiàn)的HIV感染者,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艾滋病高流行區(qū),同樣適用于以性接觸傳播途徑為主的艾滋病相對低流行區(qū)。
  2.臺州地區(qū)HIV感染者與其高危接觸者性行為及行為網絡關系復雜,且危險行為方式隱蔽。特別是MSM人群該特征尤為顯著,存在著HIV廣泛傳播風險。
  3.在確認感

18、染HIV前后及經過為期一年的隨訪,HIV感染者的性行為及行為網絡發(fā)生顯著變化。即由原先密集復雜的性行為網絡變?yōu)橄∈?、松散的不易HIV傳播的行為網絡結構。高危接觸者類別以非配偶或非固定性伴為主向以配偶或固定性伴二人組成為主轉變。危險行為及行為網絡結構的改變可有效減少其流行病學傳染源意義和HIV續(xù)發(fā)二代傳播。
  4.臺州地區(qū)HIV陽性MSM人群中HIV亞型以CRF01AE為主,約占75%,同時存在B和CRF07BC亞型,且存在同時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