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對艾滋病瘡瘍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期發(fā)現(xiàn)艾滋病瘡瘍的種類、臨床表現(xiàn),探討艾滋病瘡瘍的中醫(yī)病因、病機,并驗證國家973計劃重大課題—“艾滋病中醫(yī)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研究”中的“艾毒(艾滋病的中醫(yī)病因病名)傷元”假說。
方法:對河南省300多例HIV/AIDS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有44例艾滋病瘡瘍病例,剔除其中非艾滋病期病例。同時,在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收集非艾滋病瘡瘍對照病例。對艾滋病瘡瘍患者和非艾滋病瘡瘍患者的人口
2、學特征、病因、基本的中醫(yī)四診信息進行收集,應用SPSS13.0、EpiData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對照研究。
結果:1.一般情況:本課題調查艾滋病瘡瘍患者39例,男性30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為3.3:1;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7.4%;艾滋病瘡瘍患者的感染方式以有償獻血為主,達94.8﹪以上,獻血多發(fā)生在1992-1996年?;橐鰻顩r多為已婚及同居;文化程度較低;全部分布在農村。非艾滋病瘡瘍患者39例,男性26例,女性13例,男
3、女之比為2:1;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7.4%;非艾滋病瘡瘍患者文化程度較高,大部分居住在城市及郊區(qū)。
2.病種分布:艾滋病瘡瘍組病種按例數(shù)排序依次為:瘙癢、癢疹、蛇串瘡、口糜口瘡、濕疹、膿皰瘡、瘰疬痰核、斑疹、牛皮癬、癤腫。非艾滋病瘡瘍組病種按例數(shù)排序依次為:牛皮癬、痤瘡、皮炎、毛囊炎、蛇串瘡、蕁麻疹、瘙癢、白癜風。
3.臨床癥狀:共篩選39個癥狀進入分析,艾滋病瘡瘍組癥狀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身體困重,達79.5﹪,出現(xiàn)
4、頻率大于60﹪的癥狀依次為:肢體倦怠、健忘、瘙癢、口味異常、腰膝酸軟、發(fā)脫、畏寒肢冷、消瘦、惡風寒、視瞻昏渺、神疲。非艾滋病瘡瘍組中,癥狀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皮膚瘙癢,達74.3﹪,出現(xiàn)頻率大于10﹪的癥狀依次為:眠差、情緒低沉、健忘、視瞻昏渺、腰膝酸軟、神疲、咽喉不適、口味異常、口渴、肢體倦怠、脘腹脹痛。
4.舌脈分布:艾滋病瘡瘍組中舌質紅占41.0﹪,苔厚膩占92.2﹪;非艾滋病瘡瘍組中舌質紅占46.1﹪,苔厚膩占35.8﹪。
5、艾滋病瘡瘍組中脈象發(fā)生率大于10﹪的是細脈51.3﹪、弦脈46.1﹪、沉脈35.9﹪、滑脈15.3﹪、浮脈10.2﹪;非艾滋病瘡瘍組中脈象發(fā)生率大于10﹪是弦脈43.6﹪、數(shù)脈35.9﹪、細脈17.9﹪、浮脈10﹪。
5.病因:艾滋病瘡瘍的發(fā)生與風、濕、熱、毒、燥、瘀血、痰濁、寒等有較密切的關系。在艾滋病瘡瘍組發(fā)生率分別是64.1﹪、74.3﹪、61.5﹪、51.2﹪、56.4﹪、51.2﹪、23.0﹪、25.6﹪。非艾滋病瘡
6、瘍組發(fā)生率分別為66.7﹪、92.3﹪、53.8﹪、43.5﹪、74.3﹪、58.9﹪、0、28.2﹪。
結論:1.從39個癥狀調查結果分析,艾滋病瘡瘍患者癥狀普遍較重,病程較長,有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的特點,表現(xiàn)出一派元氣虛損之象。非艾滋病瘡瘍患者中,癥狀普遍較輕,病程較短,且易治愈;從而驗證了“艾毒傷元”假說。
2.艾滋病瘡瘍組中舌質紅、苔厚膩所占比例較高,說明艾滋病瘡瘍患者中濕熱為患者較多;脈象中細脈、弦脈發(fā)生率
7、較高,說明其多虛多瘀的病機特點。
3.“艾毒”是艾滋病的中醫(yī)病因名稱,“艾毒”具有多種病因的性質和致病特點,除漸進性地戕傷元氣這一主要特點外,還具有風、寒、濕、熱、燥等六淫外邪的特點及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病因特點。各種病因之間可以相兼為患、互為因果。
4.艾滋病瘡瘍的發(fā)生與肺、肝膽、脾等臟腑關系密切,其病機多是由于“艾毒”損傷元氣,臟腑受損的情況下,風熱襲肺、肝膽濕熱、脾胃濕熱等所致。
5.艾滋病瘡瘍病因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艾滋病瘡瘍的中醫(yī)病因病機研究.pdf
- 艾滋病咳嗽中醫(yī)病因病機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艾滋病發(fā)熱的中醫(yī)病因病機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基于流行病學調查的膽石病中醫(yī)病因病機研究.pdf
- 艾滋病咳嗽的中醫(yī)病因病機研究.pdf
- 艾滋病腹瀉中醫(yī)病因病機的病例研究.pdf
- 《艾滋病流行病學》
- 艾滋病中醫(yī)病因病機的文獻研究.pdf
- 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學研究.pdf
- 海南省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艾滋病相關性腹瀉患者生存質量流行病學調查.pdf
- 性病-艾滋病高危行為及流行病學干預研究.pdf
- 四川省寧南縣艾滋病流行病學調查.pdf
- 流行病學病因與病因推斷修改
- 流行病學實驗流行病學
- 中醫(yī)病因病機
- 烏魯木齊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pdf
- 牙周病分類、流行病學、病因學
- 江蘇省男性艾滋病相關高危人群流行病學研究.pdf
- 流行病學傳染病流行病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