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運用HE染色、油紅O染色、Masson染色的方法,在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標本中,對動脈硬化斑塊內的脂質成分、平滑肌成分、巨噬細胞成分和膠原纖維成分分別進行染色,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方法對頸動脈硬化斑塊內微血管密度進行測算、計數(shù),同時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方法測定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類表皮生長因子樣結構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 like domain7,EGFL7)蛋白在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
2、塊中內皮細胞的表達情況,探究EGFL7蛋白表達水平與人頸動脈斑塊內微血管生成情況的關系、 EGFL7蛋白表達水平與人頸動脈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人頸動脈硬化斑塊內微血管生成情況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之間的聯(lián)系。
方法:
收集從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患者的手術斑塊共計36例,術前對全部患者行雙側頸部血管超聲檢查,頭、頸部電子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CTA)檢查及
3、經(jīng)顱多普勒檢查(TCD),其中有一例老年女性患者因伴發(fā)明顯的心肌缺血癥狀予以排除。對于雙側頸內動脈均有明確的狹窄表現(xiàn)(狹窄率>50%)的患者,優(yōu)先選擇對癥狀明顯如有短暫性腦缺血(TIA)發(fā)作或腦卒中發(fā)生的一側血管(即責任血管)進行手術治療。根據(jù)病理組織特點,分組情況為易損斑塊組數(shù)量為15例(7名男性,8名女性),穩(wěn)定斑塊組數(shù)量為20例(10名男性,10名女性)。標本離體后隨即放入10%的中性緩沖福爾馬林中進行固定并保存。將標本進行常規(guī)石
4、蠟包埋、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油紅O染色及免疫組化染色。根據(jù)AHA的對于人脈管系統(tǒng)血栓形成的病理組織學分類標準,在顯微鏡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組織分為穩(wěn)定斑塊組和易損斑塊組;通過測算平均光密度(IOD)、計算表達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的方式探究EGFL7、CD34、CD68、α-SMC在頸動脈粥樣硬化中的表達情況。
結果:
穩(wěn)定斑塊組的易損指數(shù)為(0.40±0.16),而易損斑塊組易損指數(shù)為(1.97±0.63
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448,P<0.05);EGFL7在穩(wěn)定斑塊組陽性細胞面積均數(shù)(0.093±0.05),高于易損斑塊中陽性細胞面積均數(shù)(0.213±0.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805,P<0.05);MVD計數(shù)值在穩(wěn)定斑塊組為(30.500±18.03),低于易損斑塊組(127.867±40.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634,P<0.05);MVD計數(shù)與斑塊易損指數(shù)呈正相關(r=0.690,P<0.05);
6、EGFL7陽性細胞面積百分比與MVD存在正相關(r=0.690,P<0.05);EGFL7陽性細胞面積百分比與斑塊易損指數(shù)也為正相關(r=0.873,P<0.05)。
結論:
1、EGFL7在內皮細胞中高表達,會促進內皮細胞功能,促進血管形成。2、CD34表達水平高,MVD值高的斑塊往往伴隨易損系數(shù)增高,斑塊穩(wěn)定性差。3、EGFL7在易損斑塊中表達高,且與易損系數(shù)存在正相關關系,提示斑塊內EGFL7的促血管生成功能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EGFL7在骨肉瘤中的表達及其與血管生成的相關性研究.pdf
- 頸動脈狹窄程度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部位與腦梗塞的相關性研究.pdf
- 聯(lián)合測定炎癥因子水平與冠狀動脈易損斑塊相關性的研究.pdf
- 血清Egfl7水平與肝細胞癌的不良預后相關.pdf
- 頸動脈易損性斑塊的研究進展.pdf
- EGFL7高表達與肝細胞癌不良預后相關.pdf
- 血糖波動系數(shù)與頸動脈斑塊相關性研究.pdf
- 頸動脈斑塊積分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256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態(tài)與頸動脈狹窄程度、腦缺血癥狀的相關性研究.pdf
- VAP-1和Th17細胞與人頸動脈易損斑塊相關性的研究.pdf
- 血漿S100A8-A9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及冠脈斑塊易損性的相關性研究.pdf
- 視網(wǎng)膜動脈硬化與頸動脈斑塊相關性的分析.pdf
- 頸動脈粥樣斑塊及hs-CRP與ACS患者冠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EGFL7在腎癌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與頸動脈斑塊性質及動脈僵硬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頸動脈分叉角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相關性研究.pdf
- 不同類型的頸動脈斑塊易損性與基質金屬蛋白酶的相關性研究.pdf
- 頸動脈斑塊形成與臨床常見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pdf
- EGFL7和VEGF在腎透明細胞癌血管生成及轉移中的研究.pdf
- 探討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斑塊與冠心病的相關性.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