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插花文化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淺談中國插花文化</b></p><p>  【摘要】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以自然生長的植物為表現(xiàn)內容,使插花作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效果,正是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p><p>  【關鍵詞】插花;自然之美;清新淡雅 </p><p>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其風格特色為自然美、線

2、條美和意境美,意境的創(chuàng)設是中國插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中國悠久的古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 </p><p>  一、中國插花的起源與發(fā)展 </p><p>  大約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后期,我們的祖先就把美麗的花卉紋飾燒制在陶器上。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夏商西周時期,花卉紋飾不僅可以從陶器上看到,在青銅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記

3、載。成書于春秋時代的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記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即芍藥)?!边@是描寫男女青年為表達相互愛慕之情;臨別時折下芍藥花枝相贈的詩句。插花藝術是勞動人民長期與自然親近所形成的。人們先出于愛美,折取野花裝點鬢發(fā),裝飾居穴,所謂“菊花須插滿頭歸”,“插了梅花便過年”,便是這一情景的寫照。這是插花藝術的雛形。 </p><p>  秦漢時期,文化藝術有了極大發(fā)展,插花藝術也不例外,記載

4、,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后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并安排于寢榻、幾案上??上攵?,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東漢古墓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地插著6支小紅花并置于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早期中圍插花。 </p><p>  唐代是中國繁榮穩(wěn)定的一個歷史階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間的采取閑花野草隨便裝點,也不局限于佛前的

5、供花,插花已進入宮廷,成為宮廷喜慶不可缺少的裝飾物。唐章懷太子墓出土壁畫就有瓶花、石山的圖象,從中可以窺見插花在唐代宮廷以成一種風氣。當時文化興盛,繪畫、詩詞文學已發(fā)展到一個為后世所矚目的階段。文人雅士喜愛作畫、吟詩、賞花。文人插花便是在這時開始的。 </p><p>  宋代,插花更為流行,上至宮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時興插花,如楊萬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詩句。這時民間已有插花盛會習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專業(yè)

6、,也有了插花養(yǎng)護方面的理論,如《分門瑣碎錄》中說牡丹、芍藥等先燒枝斷處后插瓶,若花現(xiàn)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則色鮮如初。當時由于寫意山水畫,工筆花鳥畫的影響作用。插花從構圖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國的繪畫藝術理論作為借鑒,特別是文人插花,已從寫實的技法發(fā)展到寫意的技法。中國的插花藝術直到現(xiàn)在也是以唐宋以來的插花風格為基礎的。 </p><p>  明代至清代,插花藝術更是得到了普及和發(fā)展,已從一般的娛樂性質走向學術性質,漸

7、漸地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出現(xiàn)了不少造詣頗深的人物,這些人物不僅工于插花藝術,不少是文學、繪畫、書法等藝術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論也是與諸藝術是互相滲透的。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最為后世所推崇,它代表了中國的文人插花,是現(xiàn)存最早的插花論著,它從選擇花材、插花器皿、插法、花的養(yǎng)護,以及到如何評賞等都作了論述,此書在日本的一些插花刊物里也時有被引用。此外,《遵生八箋》、《浮生六記》等,對插花的造型也是論述得十分生動和詳盡的。這些插花理論的問世

8、,為中國的插花藝術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p><p>  二、中國傳統(tǒng)插花的風格特點 </p><p>  1.構圖多為不對稱的均衡,活潑多變 </p><p>  中國傳統(tǒng)插花除宮廷插花的構圖比較規(guī)則,造型比較豐滿外,文人插花講究構圖簡潔,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潑。布局結構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不齊不勻,虛實相生。袁宏道在《瓶史》“宜稱”

9、一節(jié)里說:“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tài)天然。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xù);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保ㄗ诱凹刺K東坡,青蓮即李白)中國傳統(tǒng)插花的不對稱構圖,亦是將書法、繪畫布局構圖的藝術原理融于插花中。 </p><p><b>  2.追求自然之美 </b></p>&l

10、t;p>  插花要符合植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不要流露過多人為的痕跡。這與中國儒學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學思想相吻合?!镀炕ㄗV》在“插儲”一節(jié)里有述:“若止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屈曲斜裊者;欲插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者?;騼芍Ρ舜烁飨?,先湊簇像生,用麻絲縛定插之?!边@里強調插花枝條要自然優(yōu)美。若插兩枝,要高低錯落,像天生的一枝產生的自然分枝一樣。若兩枝的勢態(tài)不協(xié)調,要先用絲繩綁扎,使之如

11、自然生長的一株植物一樣,然后再插入瓶。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以自然生長的植物為表現(xiàn)內容,使插花作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效果,正是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p><p><b>  3.追求意境之美 </b></p><p>  插花要表達一定的主題、富有深邃的思想內涵,或富有情趣或意念或哲理等,使插花形神兼?zhèn)?,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百看?/p>

12、厭的藝術效果。中國傳統(tǒng)插花是借繪畫、書法的布局構圖,詩詞的意境,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中國傳統(tǒng)插花除了重視花枝的姿態(tài)與神韻之外,更注重“花德”,常以“花德”隱含一定的思想或情趣,寓意于花,寓教于花,以花傳情,特別文人插花,往往借花明志,對花抒懷。如晉末宋初的詩人陶淵明以菊花來映照自己隱逸高雅的品格;宋代周濂溪在《愛蓮說》中寫道:“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他卜居廬

13、山時,特意選擇荷花峰下荷花茂盛的水溪邊筑屋,并取名《愛蓮書堂》,以荷花來比喻自己清廉純潔的品格;宋代蘇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钡募丫?;清代鄭板橋、石濤也十分喜愛竹子,以竹來隱喻自己的剛正氣節(jié)與虛懷若谷的品格等等。因此,中國傳統(tǒng)插花作品多有命名,點明主題,引人步入特定的境界。 </p><p><b>  三、傳統(tǒng)用花習俗 </b></p><

14、;p>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正值夏季前后,天氣比較炎熱,此時需要消滅害蟲和防止疾病,端午節(jié)的用花習俗就與驅毒避瘟有關。民間認為門前掛上菖蒲能驅邪避兇,再以時令性花材如萱草等配置,與傳統(tǒng)的花卉文化頗為吻合。端午節(jié)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是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懸在門上。 </p><p>  春節(jié)同樣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用花也可以富有傳統(tǒng)意味。古人畫中有“出家除夕無他事

15、,插了梅花便過年”,宋代王安石也有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逼砬笮履昱d隆,可選用富貴的牡丹、驅邪的桃花、竹報平安、麥穗稻穗“歲歲平安”,以及春季的時令性花材,藉此烘托喜氣洋洋、歡樂祥和的新年氣氛。插花藝術是以自然材料來表現(xiàn)美的,插花藝術的風格既有藝術風格的共性,也有其獨特的特征,如民族特色。表達一個民族的情趣、特色,把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作出成功的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6、運用這些花材創(chuàng)作富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慶花藝作品,既含傳統(tǒng)的元素,又是極為時尚的。現(xiàn)在,我們常常把春節(jié)前后上市的花材稱為年宵花卉,好多地方都有年宵花市,其中有些就是中國傳統(tǒng)用花習俗中一直沿襲下來的吉祥花卉。 </p><p>  按季相時令,民間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重陽賞菊簪菊等習俗,按用途,我國有折柳贈別、萱草忘憂等傳統(tǒng),這些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中國傳統(tǒng)插花不僅具有形式美,而且極具神韻,成為世界插花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