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免疫學總復習重點,強力推薦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免疫學總復習,1.免疫的概念: “ 免疫---是機體識別,排除抗原性異物的生理反應 ” 2. 免疫的三個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對外來(異體)抗原物質的識別,排除。免疫防御功能異常時可導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應。 免疫穩(wěn)定:即人體處理老化,損傷細胞的功能。該功能異常時,可導致自身免疫病,如SLE,類風濕等。 免疫監(jiān)視:對突變細胞具監(jiān)視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可導致腫瘤發(fā)生率增高,增殖速度

2、及轉移加快。,第一章 免疫學的基本內(nèi)容,免疫學的三要素: 抗原,免疫系統(tǒng),免疫應答 抗原:是免疫應答的原因 免疫系統(tǒng): 免疫應答的執(zhí)行者,其組成為: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臟及淋巴結. 免疫細胞- 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巨噬細胞等. 免疫分子- 抗體、補體、細胞因子及黏附分子

3、等。 免疫應答: 免疫反應的具體過程, 為免疫的中心內(nèi)容。,第二章 抗原,1.抗原的概念 能夠刺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物質,并能與免疫應答產(chǎn)物(即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內(nèi)外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2. 抗原的兩個基本性質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夠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和效應T淋巴細胞;抗原性 antigenicity, 也稱反應原性或免疫反應性---能與所產(chǎn)生的抗體和效應淋巴細胞特異

4、性結合.3. 完全抗原與半抗原具備上述兩種基本性質的物質稱為完全抗原.只具備免疫反應性而不具備免疫原性的物質稱為半抗原h(huán)apten.半抗原與適當?shù)妮d體結合即可成為完全抗原.,第一節(jié) 決定免疫原性的條件一、決定免疫原性的條件(一)化學性質分子大小、復雜的化學組成與特殊的化學基團(二)與機體的相互作用 異物性 、適當?shù)倪M入途徑 (三)其它因素 1. 分子易近性;2. 抗原物質的物理性狀3. 佐劑;

5、 4. 機體遺傳因素,第二節(jié) 抗原特異性與交叉抗原一、抗原特異性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結構基礎:抗原決定基(表位) 二、交叉抗原及其意義 1. 抗原異質性與共同決定基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應的意義 闡明發(fā)病機理、診斷(排除干擾、方便診斷)、誘導針對難制備抗原的免疫應答,TD抗原 TI抗原T細胞輔助 需要 不需

6、要抗體類型 IgG IgM細胞免疫 常引起 不引起免疫記憶 有 無表位性質 T、B細胞表位 B細胞表位,,,,TD抗原與TI抗原特性比較,第三章 免疫器官和組織,1. 中

7、樞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功能 免疫細胞產(chǎn)生 、發(fā)育、分化成熟的場所2.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脾臟和黏膜免疫系統(tǒng)成熟T/B細胞定居、產(chǎn)生免疫應答的場所、過濾黏膜免疫系統(tǒng):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層和上皮細胞下散在的淋巴組織。參與局部免疫應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3. 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外周免疫器官?輸出淋巴管?胸導管?上腔靜脈?血液循環(huán)?在毛細血管后微靜脈處穿越HEV ?返回外周免疫器官,補體結合位點,可變區(qū),

8、穩(wěn)定區(qū),,,Fab段,,Fc段,(ADCC、調理),高變區(qū),CDR,,鉸鏈區(qū),C 區(qū)的功能 激活補體: IgM、IgG1-3 ? 激活補體經(jīng)典途徑 聚合的IgA和IgG4 ? 激活補體旁路 與細胞表面FcR結合: 1)調理作用(opsonization); IgFc段與吞噬細胞表面FcR結合?促吞噬; 2)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ADCC) 3) 介導

9、I型超敏反應 穿過胎盤和粘膜: IgG通過胎盤;sIgA穿過粘膜,五種免疫球蛋白特性,1. IgG: 血清含量最高再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調理、ADCC、激活補體經(jīng)典途徑通過胎盤2. IgM:分子量最大初次免疫應答早期出現(xiàn)的抗體激活補體作用最強天然抗體為IgM3. IgA:血清型IgA(單體)和分泌型IgA(二聚體)參與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4. IgD:血清型功能不清;膜型為BCR的重要組成成

10、分,是B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標志5. IgE:血清含量最少與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結合,參與I型超敏反應與抗寄生蟲免疫有關,第五章 補 體 系 統(tǒng),補體的生物學作用1.CDC2.調理3.引起炎癥反應:趨化激肽樣作用過敏毒素,4. C3b參與免疫復合物的清除。5. 參與免疫調節(jié)(C3b+CR1) (C3d+CR2),補體的生物學作用,理化特性:細胞因子是分泌到細胞外的小分子量蛋白或多肽,約8-80kD

11、。高效性:pmol水平(10-9~12g/ml)即可顯示明顯的生物學效應。局部性:以自分泌(autocrine)和旁分泌(paracrine)形式發(fā)揮效應。主要作用于產(chǎn)生細胞本身和鄰近的細胞。短暫性:半衰期短,合成過程受到嚴密調控。復雜性:多樣性 ;重疊性;雙向性 ;網(wǎng)絡性;抑制性調節(jié)。,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經(jīng)典的HLA-I/II類抗原,1.分子結構 (1)肽結合區(qū) (2)Ig樣區(qū) (3)跨膜區(qū) (4)胞漿區(qū)2.組織分

12、布,第八章 MHC 分子,MHC分子的生物學功能,1.抗原遞呈 MHC分子的抗原結合凹槽選擇性結合抗原肽 →形成MHC分子-抗原肽復合物 →以MHC限制性的方式供T細胞識別 →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 2.參與T細胞限制性識別: 雙識別及限制抗原遞呈的細胞類型 3.由抗原提呈衍生的其他功能 * 參與T細胞在胸腺的發(fā)育 * 誘導同種移植排斥反應 * 參與免疫應答的遺傳控制,1.概念:陰性

13、選擇、陽性選擇2.T淋巴細胞:陽性選擇和陰性選擇過程及其意義T細胞表面標志及其功能T細胞亞群及其功能3.B淋巴細胞B細胞分化發(fā)育B細胞表面標志及其功能B細胞亞群及其功能4.自然殺傷細胞:抗腫瘤、抗感染、免疫調節(jié)KAR(NKR-P1)和KIR殺傷機制:穿孔素/顆粒酶、Fas/FasL、ADCC、細胞因子,第九章 免疫細胞,T細胞亞類及其生物學功能,1.TCRgd:CD8+,在皮膚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2.TCRab:

14、(1)CD4+Th細胞的功能 Th1細胞:分泌IFN-γ、TNF-β等,介導細胞免疫應答; Th2細胞:分泌IL-4、IL-5、IL-10等,主要介導體液免疫應答 CD4CD25T細胞:抑制CD4T和CD8T細胞活化與增殖(2)CD8+T細胞功能 Tc細胞:特異性殺傷攜帶抗原的靶細胞(穿孔素/顆粒酶,F(xiàn)as/FasL)3.NK1.1+CD4+T細胞:識別CD1提呈的脂類抗原,活化后可殺傷靶細胞;產(chǎn)生IL-4或IFN-g,促

15、進Th0向Th2或Th1轉化,1.B1細胞(CD5+)產(chǎn)生以IgM為主的低親和力抗體;無抗體類別轉換;無免疫記憶;無再次應答,對TI2抗原及某些自身抗原應答。2.B2細胞(CD5-)可產(chǎn)生高親和力抗體;有抗體類別轉換、免疫記憶和再次應答;有抗原提呈和免疫調節(jié)功能。,B細胞亞類及其功能,組織中未成熟DC- 強吞噬和吞飲作用- 處理抗原能力強 - 低水平的MHC-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遞呈抗原能力弱淋巴組織中成熟D

16、C- 不再有吞噬能力- 表達共刺激分子 (B7-1, B7-2)- 高表達MHC和黏附分子- 抗原遞呈能力強,第十章 抗原和抗原提呈,MPS的主要生物學功能,吞噬作用:吞噬顆??乖⑹荏w(FcR和C3bR)介導的內(nèi)吞、吞飲; 殺傷:氧依賴和非依賴機制殺傷和消化病原體;抗腫瘤:直接殺傷、ADCC、激發(fā)抗瘤免疫;參與免疫應答: -加工和遞呈抗原,提供第二活化信號; -參與Th1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的效應階段。

17、參與免疫調節(jié): -正調:產(chǎn)生IL-1/12,TNF-a -負調:前列腺素、TGF-b介導炎癥反應:吞噬殺傷;分泌各種炎癥介質。,,,,Menu,F,B,溶 酶 體 途 徑,外源性抗原 新合成的MHC-II類分子

18、 (內(nèi)質網(wǎng)中) 吞噬小體 li占據(jù)抗原結合槽 溶酶體 蛋白酶 MIIC 吞噬溶酶體 li CLIP

19、蛋白酶作用 DM降解成13?18AA小肽 + CLIP脫落,暴露抗原結合槽 抗原肽/MHC II類分子復合物 轉運至APC表面,供CD4+T細胞識別,,,,,,,,,吞噬、內(nèi)吞、吞飲,,,,Menu,F,B,內(nèi)源性抗原遞呈途徑,內(nèi)源性抗原(如病毒抗原、腫瘤抗原)   胞質↓

20、被蛋白酶體酶解 抗原肽(含8-13個AA)   ↓ 經(jīng)TAP轉運至內(nèi)質網(wǎng) 形成抗原肽/MHC-I類分子復合物 ↓ 轉運至APC表面 遞呈給CD8+T細胞識別,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一、 識別階段:抗原的攝?。和淌?、吞飲及受體介導的內(nèi)吞對抗原的加工、處理和提呈: 外源性抗原:APC/ MHCII?CD4+T細胞 內(nèi)源性抗原:靶細胞/MHCI

21、?CD8+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雙識別:TCR-肽,TCR-MHC 共受體:CD4-MHCII, CD8-MHCI,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階段:CD4T細胞,1.CD4T細胞活化的信號要求: (1) 活化信號1 (抗原特異性信號)* 雙識別:TCR-肽 TCR-MHCII * 共受體:CD4-MHCII, * CD3傳遞特異性抗原識別信號 (2) 活化信號2 (協(xié)同刺激信號)*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結

22、合 (3) 細胞因子(IL-1、IL-12等)2、CD4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T細胞活化→表達多種細胞因子及受體(IL-2及IL-2R) →T細胞克隆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效應Th1、Th2及效應Tc細胞),APC與T細胞間協(xié)同刺激分子及相應配體相互作用產(chǎn)生第二信號,Th細胞增殖分化成Th1細胞,,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階段:CD8+T細胞,1. T細胞活化的信號要求: (1) 活化信號1 (抗原特異性信號)* 雙識別:TC

23、R-肽 TCR-MHCI * 共受體:CD8-MHCI, * CD3傳遞特異性抗原識別信號 (2) 活化信號2 (協(xié)同刺激信號) *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結合(直接激活) * Th促進APC表達B7,向CD8T提供共刺激信號(間接激活) (3) 細胞因子(IL-1等) 2.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T細胞活化→表達多種細胞因子受體如IL-2R,接受自分泌IL-2或Th細胞產(chǎn)生的IL-2(間接激活)→T細胞克

24、隆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效應Th1、Th2及效應Tc細胞),活化CD4+Th1釋放多種淋巴因子,引起單個核細胞向炎癥部位的浸潤。1. 促使炎癥細胞從血管向局部滲出的因子: * TNF、LT: 促進血管內(nèi)皮細胞及白細胞表達黏附 分子; * 趨化因子:MCF、LCF等;2. 作用巨噬細胞的因子: MCF、MAF、MIF等;3. 作用淋巴細胞的因子:LCF、IL-2、IL-3等;4. 效應因子:IFN-γ、TNF、

25、LT等.,三、效應階段:Th1細胞的效應機制,(1)特異性識別與結合階段: * 黏附分子非特異結合 * (CTL)TCR-肽/MHCI(靶細胞)特異結合 (2) 細胞極化: * 細胞骨架蛋白、細胞器、分泌顆粒向與靶細胞接觸方向重新排列和分布。(3)致死性打擊階段:  ? 脫顆粒機制 * 釋放穿孔素(perforin) →靶細胞壞死 * 釋放顆粒酶→靶細胞凋亡(apoptosis)  ? 死亡受體介導的殺傷機制 *

26、Fas-FasL; * TNF-TNFR →靶細胞凋亡,三、效應階段: CTL的胞毒效應,第十二章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一、識別階段:APC-Th1.抗原的攝?。和淌伞⑼田嫾笆荏w介導的內(nèi)吞作用2.抗原的加工、處理和提呈:MHCII途徑3.抗原的識別: 雙識別:TCR-肽/MHCII 共受體:CD4-MHCII二 活化、增殖和分化階段1. Th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1)Th細胞的活化:雙信

27、號和細胞因子(IL-1等)(2)Th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活化的Th細胞表達IL-2及IL-2R?Th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h細胞(部分成為Tm),三 效應階段,中和毒素激活補體→CDC調理作用ADCC參與機體局部免疫,DC、M?,B細胞,高,低,初次應答 和再次應答的異同,* 中樞性免疫耐受 胚胎期免疫系統(tǒng)未成熟的T、B細胞在中樞性免疫器官接觸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外周性免疫耐受 成熟的T

28、、B細胞在外周接觸抗原所形成的特異性免疫耐受。,第十三章 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特點及機制,基因水平:MHC分子,非MHC分子分子水平:抗原、抗體、Ag-Ab復合物細胞水平:T/B細胞、APC細胞、NK細胞獨特型網(wǎng)絡:獨特型和抗獨特型整體水平: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系統(tǒng)群體水平:MHC、TCR、BCR多樣性,第十四章 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免疫防御,天然免疫,屏障結構,體表屏障:物理、化學、生物屏障,內(nèi)部屏障:血腦屏障、血胎屏障,吞噬細胞:

29、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NK、gdT、B-1、肥大細胞、NKT,體液中的抗菌物質:補體、防御素、炎性介質,適應性免疫,黏膜免疫系統(tǒng),體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抗體、抗病毒抗體,細胞免疫,CTL,TDTH及其釋放的CK,,,,,,,,,,,,,,天然免疫識別特點,僅識別微生物及其產(chǎn)物,不識別自身抗原及非微生物抗原;僅識別對微生物寄生和致病必需的高度保守結構(PAMP);識別分子(PPR)如Toll樣受體、甘露糖受體、清道夫受體、MBL

30、等;識別的泛特異性:僅能識別微生物種類,不能區(qū)分不同微生物和不同的抗原組分。,天然免疫的生物學意義,抗感染抗腫瘤維持自身耐受參與特異性免疫: 參與特異性免疫的啟動 影響特異性免疫的強度 影響特異性免疫的類型,第十六章 超敏反應,1.概念: 超敏反應、致敏原、I型超敏反應、II型超敏反應、III型超敏反應、IV型超敏反應 2. 四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及相關疾病,I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常見疾病1.過敏性

31、休克* (1)藥物過敏性休克 (2)血清過敏性休克2.呼吸道過敏反應:支氣管哮喘、 過敏性鼻炎3.消化道過敏反應4.皮膚過敏反應,舉例: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Graves病,II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常見疾病1.輸血反應2.新生兒溶血癥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4.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癥5.甲狀腺功能亢進,舉例:Arthus反應、RA、血清病、IC腎炎等,III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

32、機制,常見疾病1.局部免疫復合物病 Arthus反應 類Arthus反應2.全身性免疫復合物病 血清病 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IV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舉例:結核菌素試驗、接觸性皮炎等,常見疾病1.傳染性超敏反應2.接觸性皮炎3.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4.其它:急性排斥反應、 變應性腦脊髓炎等,第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概念:免疫系統(tǒng)先天發(fā)育不全

33、或后天損害而造成的免疫功能障礙稱為免疫缺陷,由此引起的臨床疾病稱為免疫缺陷病。 ●基本特征:①反復發(fā)生不易控制的感染;②惡性腫瘤發(fā)生率增高;③常并發(fā)自身免疫病。 ●分類:原發(fā)性、繼發(fā)性,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病原體:HIV●免疫異常及其機制 (一)CD4+T細胞裂解或功能損傷: 1.HIV感染細胞的直接裂解 2.非感染CD4+細胞的間接破壞 3.CD4+細胞的非裂解性功能障礙 (二)其

34、他免疫細胞異常 MΦ 、DC 、B細胞 、NK細胞,●臨床特點 1. 機會致病菌感染:多種微生物易感,卡氏肺囊蟲(50%)2. 惡性腫瘤傾向:Kaposi‘s肉瘤(30%)3. 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 ADIS性腦病(66%)●免疫學檢查原則,第十六章 免疫學檢測技術,●抗原-抗體反應 ●特點:特異性、可逆性、 可見性 ●影響因素:電解質、酸堿度、溫度凝集反應:直接凝集、間接凝集、間接凝集抑制沉淀反應:單向免

35、疫擴散、雙向免疫擴散、免疫電泳補體參與的反應:免疫標記技術:免疫熒光法 、酶免疫測定、放射免疫測定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淋巴細胞的測定 淋巴細胞的類別鑒定 ● PBMC分離 ●亞群分離:尼龍棉分離法、E花結分離法、免疫熒光法、磁珠分離法、流式細胞技術 淋巴細胞功能測定 ●T細胞功能測定:T細胞增殖試驗、細胞毒試驗、皮試(OT試驗) ●B細胞功能測定:B細胞增殖試驗、抗體形成細胞測定,●免疫診斷●特異性診斷和輔助診斷

36、測未知抗原:病原體、腫瘤抗原、血型抗原測未知抗體:感染因子抗體、變應原抗體、自身抗體、細胞毒抗體抗原特異性T細胞檢測:感染因子、變應原、自身抗原的T細胞反應●免疫功能的檢查體液免疫功能:Ig、抗體、B細胞數(shù)量與功能細胞免疫功能:總數(shù)與亞群、細胞功能細胞因子及其受體和黏附分子水平非特異免疫功能,免疫學在臨床醫(yī)學中的應用,●免疫治療●特異性治療主動免疫治療被動免疫治療●非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免疫增強劑免疫抑制劑●免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