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災多發(fā)地區(qū)的旱災問題與防旱對策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資源研究》第24卷第3期(總第88期)2003年9月水災多發(fā)地區(qū)的旱災問題與防旱對策水災多發(fā)地區(qū)的旱災問題與防旱對策閔騫1邢浩2(1.江西省水利廳鄱陽湖水文分局,江西九江332800;〓2.江西省河道湖泊管理局,江西南昌330046)摘要:要:根據史料與旱災統(tǒng)計資料,揭示水災多發(fā)的鄱陽湖區(qū)旱災,對經濟社會的重大影響;利用降水實測資料,分析鄱陽湖區(qū)干旱氣象特征;依據調查材料,指出鄱陽湖區(qū)防旱減災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水災多發(fā)地區(qū)防旱減

2、災對策。關鍵詞關鍵詞:旱災;防旱;水災多發(fā)地區(qū);鄱陽湖區(qū)在鄱陽湖區(qū)(指直接擁有湖岸線的11個縣、區(qū)),由于降水時程分布不均勻,每年的少雨季節(jié)均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干旱,部分年份出現嚴重干旱甚至特大干旱;湖區(qū)所有縣、區(qū)均有1~3面臨湖,另外1~3面靠山,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特征,致使這一地區(qū)不僅水災頻繁,旱災也經常出現。洪澇與干旱同地共存,甚至同年出現;防汛與防旱相互影響,互成矛盾等問題,在象鄱陽湖區(qū)這樣的水災多發(fā)地區(qū)表現得十分突出,給經濟

3、社會發(fā)展造成明顯影響。本文以江西省鄱陽湖區(qū)為實例,在調研的基礎上,對上述工作進行嘗試,供有關部門相關人員參考。1旱災實況與干旱特征旱災實況與干旱特征1.11.1旱災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旱災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1.1.11.1.1歷史時期的干旱災害歷史時期的干旱災害從史料[1]統(tǒng)計上看,在15~20世紀上半葉的550a中,鄱陽湖區(qū)共出現嚴重旱災119次,平均9a2次;其中特大旱災24次,平均23a1次。連續(xù)3a出現嚴重旱災的有1440

4、~1442、1532~1534、1544~1546、1664~1666年和1834~1836年5次;連續(xù)4a出現嚴重旱災的有1587~1590年和1676~1679年2次;1455~1467年13a內,有1455~1456年和1466~1467年2次出現連年特大旱災,其時間間隔只有9a。如此頻繁的嚴重旱災,雖然在近50多年內未曾出現過,但類似于這種嚴重干旱連年頻繁出現的情況,是否會在未來出現,值得關注,是湖區(qū)各地制訂防旱規(guī)劃和抗旱預案時

5、應予考慮的問題之一。旱災記載較詳的1934年,特大干旱造成鄱陽湖區(qū)53萬hm2農田(兩季農作物)遭災,旱稻不能結實,晚稻無法栽插,損失稻谷80多萬t。災民多以觀音土、樹皮、湖草、蕨、葛充饑,外出乞討者占總人口的60%以上,饑斃者隨處可見,慘不忍睹。來湖區(qū)各縣、區(qū)防旱減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12.1對防旱減災缺乏重視對防旱減災缺乏重視作為江西省乃至中國水災多發(fā)地區(qū),由于水災突發(fā)性較強,且既損害農作物和財產,又危及人的生命和公共設

6、施,長期以來,鄱陽湖區(qū)各級領導每汛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防洪搶險上,逐漸形成了“重洪輕旱”思想,由此而產生的對防旱重視不夠,組織不力,責任不強,投入不多等一系列問題,是造成湖區(qū)防旱減災工作中各種問題和困難的最根本原因。2.22.2防旱工程措施不力防旱工程措施不力鄱陽湖區(qū)的防旱水利工程,絕大多數是在20世紀50~70年代修建的,因受到當時經濟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丘陵低山地區(qū)蓄水工程數量少,規(guī)模小,滲漏嚴重;平原地帶提水工程也較少,裝機容量小

7、;引水渠道長而窄,輸水能力差。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不僅極少新建防旱水工程,而且原有的蓄、引、提水工程老化失修、人為破壞嚴重,灌溉能力顯著下降,保證率衰減,一遇到較嚴重的干旱,便出現山區(qū)“祈求老天施舍甘霖救莊稼”,平原“望著湖水干死禾”的現象。人工增雨作為新興防旱工程措施之一,近20a來在鄱陽湖區(qū)得到采用和發(fā)展,但因經費投入不足,作業(yè)人員和器材裝備均無穩(wěn)定保障,常錯失增雨時機,以2000~2001年的伏、秋季為例,鄱陽湖區(qū)降水偏少

8、,出現較嚴重干旱,但旱期人工增雨利用率僅為21.7%(實際施行了人工增雨次數占氣象條件成熟次數的百分比),遠遠難以滿足抗旱需求。2.32.3防旱非工程措施薄弱防旱非工程措施薄弱直到現在,鄱陽湖區(qū)尚無任何一個縣、區(qū)制訂防旱規(guī)劃和抗旱預案,致使遭遇干旱時的防、抗旱行動無章可循;防汛與防旱互不銜接,缺乏協調,尤其是水庫汛期調度,只顧大壩渡汛安全,不顧汛后旱期灌溉的現象較普遍,常造成先洪澇后干旱的年份缺少抗旱水源;整個湖區(qū)25000km2范圍

9、內沒有土壤墑情監(jiān)測站點,給農業(yè)旱情預測預報造成極大困難,使得抗旱決策缺乏科學依據;普遍采用“統(tǒng)一提引,誰要誰放”的粗放型灌溉用水配置方式,造成抗旱水資源管理混亂,爭水事故不斷;灌溉技術落后(仍使用漫灌、深灌等傳統(tǒng)灌水方式),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下;丘陵山地農作物種植結構不合理,造成農業(yè)抗旱成本居高不下;各地均未組建專業(yè)性質的抗旱技術服務隊伍,抗旱技術保障很差;沒有建立旱災補償、救助機制,完全依靠農戶自救,給嚴重旱災后的生活、生產恢

10、復帶來極大困難。3防旱減災對策探討防旱減災對策探討長江流域發(fā)生干旱是天氣異常的結果,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靠人力抑制干旱現象的發(fā)生,但可以根據干旱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研究采取相應的防旱對策和抗旱措施,盡可能減少旱災造成的損失。鄱陽湖區(qū)當前各項防旱減災措施均較薄弱,與干旱頻繁出現、且經常造成災害的防旱減災形勢之間的矛盾較突出。針對湖區(qū)防旱減災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以下3個方面的防旱減災對策。3.13.1重視防旱減災工作重視防旱減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