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一、閱讀閱讀下面的下面的訪談訪談,完成,完成1~3題。中國天然氣之父——《溫州都市報》記者采訪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氣地質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中國石油界譽為“中國天然氣之父”。記者您長期從事天然氣地質和天然氣地球化學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認為石油和天然氣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強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機質生成的,一直沒有認識到高等植物遺體煤層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機質也能生成工業(yè)性油和氣,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氣。我
2、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腐泥型有機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氣,然而腐殖型有機物在煤化過程中以生氣為主,成油為輔,故煤礦的腐殖型有機質是生氣層,生煤的地方是找氣和發(fā)現(xiàn)氣田的有利地區(qū)。我們是1979年提出在我們煤系中尋找天然氣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其實也是很簡單的,但在此之前沒有想到而已。記者真理往往就是這樣,看似簡單,而尋找結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價心血。同樣您也是經過辛勤的勞動才獲得的。您當時是怎么會想到研究這個課題的?戴金星1961年我從南京大學地質系大地構
3、造專業(yè)畢業(yè)后,來到江漢油田工作。在那里我發(fā)現(xiàn),無論在世界上,還是在中國,都幾乎沒有系統(tǒng)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氣的人。于是我決定選擇天然氣地質和地球化學專業(yè)作為自己的專業(yè)目標和方向。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氣理論”概念。1981年,我主筆“煤成氣概況”的報告,為1983年國家把“煤成氣開發(fā)”列為“六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打下了基礎,推動了中國天然氣勘探開發(fā)走向黃金時期。記者您真是中國名副其實的“天然氣之父”。根據(jù)您建立的“煤成氣”理論,
4、在實踐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紀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氣”理論為依據(jù),先后預測了5個10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大氣田,最終推動了“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目前中國天然氣70%的儲量是根據(jù)“煤成氣”理論探明和發(fā)現(xiàn)的。為此,我感到很欣慰。你說我是天然氣之父,我是不贊同的,我只不過是把一生的癡情寄托在“氣”上罷了,為神州爭“氣”,為“氣”壯山河。記者您對中國天然氣勘探開發(fā)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是您對“氣”情有獨鐘。您是否從小就喜歡呢?您的成長道路是
5、如何走過來的?戴金星記得小學一次上地理課時,林景暉老師要求我們用石膏制作一個全國主要煤、鐵、銅等礦產分布圖。我認真地做了一個,現(xiàn)在想想那時做的石膏模型是很粗糙的,但卻得到林老師的表揚,從此我的心中就萌發(fā)了為祖國找礦藏的想法。記者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一生的榮幸。您還時常懷念當年的學生生活嗎?戴金星是啊。我在中學時,杰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偉大的文豪魯迅、卓越的考古學家夏鼐和著名的化學家唐敖慶等都曾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李四光的《談談風水》
6、《褶皺》等地質科普書,我在讀初二時就特別感興趣。記者那是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能真切體會到當時的激情和追求。如今報考地質專業(yè)的學生不多了,原因就是讀地質專業(yè)畢業(yè)后工作艱苦。那么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戴金星我還是不后悔當年的選擇。當年新中國第一代地質勘探科技人員和石油工人,白手起家,是最艱苦的。如今我們的石油工業(yè)是盈利大戶,今日大慶變成了現(xiàn)代化城市。目前大學生畢業(yè)就業(yè)難,而讀地質專業(yè)的就業(yè)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區(qū)還可以達
7、到百分之百。記者您與當年一樣還在鼓動我們的高中畢業(yè)生積極報考地質專業(yè),成為石油天然氣勘探隊伍中的一員?戴金星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輕人前赴后繼,繼承我們的事業(yè),為祖國打開地球奧秘,為人類尋找足夠的能源。1、本次訪談主要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問題。請寫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以及其中、本次訪談主要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問題。請寫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以及其中的一個結論。的一個結論。村上春樹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被翻譯作品的數(shù)量非常大,而且贏得很多讀者的喜愛,我非
8、常尊重他。他比我大,但心態(tài)比我年輕,與西方交流比較廣泛。他關注現(xiàn)代生活、年輕人的生活,這一點是我無法相比的,這樣的作品我寫不出來。南方周末:你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歌德和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對面來了國王和大批貴族。貝多芬從貴族中昂首挺胸而過;歌德退到路邊,畢恭畢敬地脫帽行禮。你說年輕的時候認為貝多芬了不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意識到,像歌德那樣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氣。莫言:這個故事流傳甚廣。當年的音樂家要依附有權勢的人,他們需要被供養(yǎng)
9、。貝多芬見到國王揚長而去是了不起的,而歌德留在原地,脫帽致敬,被認為沒有骨氣。當年我也覺得歌德軟弱可鄙,而貝多芬可欽可敬。就像貝多芬說的“貝多芬只有一個,而國王有許多個”。年輕的時候,讀到這句話覺得揚眉吐氣。但隨著年齡增長,對這個問題就有新的理解:當面對國王的儀仗揚長而去且會贏得公眾鼓掌時,這樣做其實并不需要多少勇氣;而鞠躬致敬,會被萬人詬病,而且被拿來和貝多芬比較,這倒需要點勇氣。但歌德的教養(yǎng)讓他跟大多數(shù)百姓一樣,尊重世俗禮儀,站在路
10、邊脫帽致敬。因為國王的儀仗隊不僅代表權勢,也代表很多復雜的東西,比如國家尊嚴等。我一直反感那些不把自己當作普通百姓的人。(摘編自2012年10月《南方周末》)4、下列對訪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下列對訪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5分)()()()()A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采訪,莫言毫無大師架子,依然保持平民姿態(tài):黃白細格襯衫、咖啡色運動服,甚至穿著一雙拖鞋。B莫言曾說過,自己深受中國古
11、典文學的影響,他認為《紅樓夢》超過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從18歲開始閱讀,經過歷練后才能讀出《紅樓夢》的味道。C作品《生死疲勞》描寫的歷史跨度有50年,但延伸的不止50年,其中生死輪回變牛變馬是虛幻部分,動物眼中看到的人間生活是現(xiàn)實部分。D日本愛知縣的莫言饅頭是高粱米的顏色、糖和奶油夾心;據(jù)說點心鋪老板既是《紅高粱家族》的讀者、莫言的信眾,又是很好的文學活動組織者。E莫言認為村上春樹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心態(tài)年輕,與西方交流廣泛,
12、具有更多現(xiàn)代生活氣質,并坦承自己寫不出村上春樹的這類作品。5、簡要概括莫言獲獎后驚喜和惶恐的原因。、簡要概括莫言獲獎后驚喜和惶恐的原因。(6(6分)6、在莫言看來,作家應該怎樣處理文學創(chuàng)作和現(xiàn)實的關系?請結合其作品簡、在莫言看來,作家應該怎樣處理文學創(chuàng)作和現(xiàn)實的關系?請結合其作品簡要概述。要概述。(6(6分)7、面對國王和貴族,做歌德還是做貝多芬?結合莫言的認識,談談你的觀點、面對國王和貴族,做歌德還是做貝多芬?結合莫言的認識,談談你的
13、觀點三、三、閱讀閱讀下面的下面的訪談訪談,完成,完成8~11題。①楊瀾(以下簡稱“楊”):您看您去過這么多地方,臺北、高雄、美國、香港,哪能一塊地方是您最心愛的?余光中(以下簡稱“余”):這很難說。有人說我是鄉(xiāng)愁詩人。我寫過好多鄉(xiāng)愁詩,可是我覺得我的鄉(xiāng)愁呢,不是同鄉(xiāng)會式的,不是關乎某省、某縣、某村的,因為鄉(xiāng)愁可以升華或者普遍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寄托。這樣說來呢,鄉(xiāng)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點,它不僅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歷史的,可以說是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分析
-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實用類文本閱讀含答案
- 2017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模擬試題及答案
- 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技法
- 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新聞類閱讀題型歸納
- 高考試題之論述類文本閱讀含答案解析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作業(yè)含答案
-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試題附答案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作業(yè)含答案(2)
- 2018全國高考ⅰⅱⅲ卷語文試題匯編——實用類文本閱讀
- 2019高考新題型實用類文本閱讀
- 2016屆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指導
- 2017年高考語文試題匯編論述類文本閱讀含答案
- 實用類文本閱讀
- 高考語文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知識梳理
- 高考文學類及實用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學類文本閱讀含答案
-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典型試題
- 實用類文本 新聞 閱讀
- 實用類文本閱讀專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