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語言和行動——維特根斯坦與近代西方哲學的困境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識、語言和行動維特根斯坦與近代西方哲學的困境一西方哲學(主要是認識論)的宗旨是要證明或說明科學的客觀性和真理性。這就是“確定性的尋求“,但從十七世紀新科學誕生之日起,它就已遭到懷疑論的反駁。休謨曾論證指出:感覺中沒有任何東西使我們能得到因果關系或自我同一性的知識,康德對此有深刻印象。由于他不贊同休謨的懷疑論,他便放棄經(jīng)驗來自感覺的假設,而論證道:某些概念(范疇)給經(jīng)驗提供必要的形式框架。正是由于某些概念的必要性使他能避免休謨的懷疑論。

2、沒有這些把感官得來的雜多加以統(tǒng)一組織的概念,經(jīng)驗便根本不會發(fā)生??档掠眠@個先驗論證表明我們能夠有外在世界的、自我同一性的和因果關系的知識。于是通過把概念和感覺結合起來,康德得以解決知識如何可能的認識論問題??档码m然試圖解決主體和對象的關系問題,但主觀經(jīng)驗和客觀知識之間仍然沒有真正聯(lián)結起來。當代哲學家仍然以先驗論證方式討論語言和世界的關系,指出知識和實在必然以語言為基礎。但人們對語言的理解仍然被主體性的陰影所籠罩,盡管維特根斯坦指出意義與

3、理解和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之間存在著嚴格的范疇區(qū)別。人文主義學者伽達默爾、利科爾、哈貝馬斯、巴韋斯(Barwise)、培利和Winograd等都明顯地研究意義與理解,而非研究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但另一方面認知科學主流大多數(shù)專家卻從事于心理狀態(tài)和過程的研究。維特根斯坦主張目的性行動在科學知識之先,這個觀點是對西方自亞里士多德到康德的主流哲學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這一挑戰(zhàn)是把主張科學知識先于行動的傳統(tǒng)認識論的優(yōu)先次序倒轉(zhuǎn)過來。如果說康德是最后一位“意識哲學“或

4、“主體性哲學“的大師,那么維特根斯坦便是最先倡導行動哲學的偉大哲學家。但維特根斯坦和康德也有共同點。他們各自使用先驗論證達到自己的目的。康德證明經(jīng)驗(或科學知識)如何可能;維特根斯坦則要表明生活實踐和語言交流如何可能。康德所反對的是貝克萊的唯心論和休謨的懷疑論;維特根斯坦則反對否認或懷疑外在世界實在性和科學知識正確性的形而上學和意識哲學。二維特根斯坦在《論確定性》(以下簡稱OC)中反復談論由摩爾(英國新實在論者)論文中引用的若干陳述和他

5、自己的一些語句:有關知識、信念、懷疑和確定性的全部討論都圍繞著這些語句。維特根斯坦關于摩爾命題所談的話自相矛盾。一方面他說“我知道“這表達式被摩爾誤用了(OC6),他說的“我知道那是一只手......“是沒有意義的。另一方面又認為“摩爾說我知道那是一棵棵是講得通的“(OC387)。“摩爾完全有權利說他知道這個那個“(OC520),在摩爾提及的情況中使用“我知道“也是正確的(OC622)。為什么維特根斯坦這樣明顯地自相矛盾呢?我認為維特根

6、斯坦區(qū)別關于“知道“或“我知道“的三種不同用法:哲學的、對話的和由習慣與行動表現(xiàn)出來的知識。對于摩爾“我知道“的哲學用法他要回答:“你什么也不知道“,因為他反對任何這種形而上學地強調(diào)的用法敗,幸而維特根斯坦指出另一種確定性:他以通過共同體的語言和行動而非通過個人的理知直覺或感覺經(jīng)驗所獲得的大量不可置疑的知識駁倒了懷疑論,恢復自然的實在論和科學及常識的地位。三自笛卡爾以來的西方古典哲學的真正危機在于反對懷疑論、尋求知識確定性的基礎主義到了

7、20世紀中葉,無論理智主義還是經(jīng)驗主義的模式,都已徹底地失敗了。危機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主體性或意識哲學已被拋棄;(2)實體或事物是否存在要由人類意識是否具有客觀性、確定性推論出來,而不是相反;(3)不再相信科學知識的確定性和真理性;(4)科學和非科學、偽科學的區(qū)別依靠其獨特的科學方法,但邏輯已證明一切增加經(jīng)驗內(nèi)容的推理都是不正確的,而休謨的懷疑論是不可反駁的;(5)庫恩在科學理論評價中引入心理學的和社會學的因素,導致方法論的多元

8、主義和認識論的相對主義;(6)漢森提出的感覺經(jīng)驗受理論的污染,沒有中立的觀察,更加強了多元主義和相對主義;(7)費耶阿本德否認有任何離開研究實踐、并且從外面施加于決策過程的合理性標準,更表明所謂的科學方法是不存在的;(8)既然知識以認知者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歷史、地域、民族等為轉(zhuǎn)移,知識就和意識形態(tài)毫無區(qū)別了。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的哲學至此似乎困難重重,陷于一片混亂。在這個局面尚未完全出現(xiàn)的時候,維特根斯坦在其最后、最系統(tǒng)的和最有創(chuàng)見的著作

9、《論確定性》中,從他的“語言游戲“的邏輯觀點出發(fā),就已經(jīng)指出這個危機的出路,亦即指出了自然實在論和常識哲學的合理性、可靠性。維特根斯坦的綱領如下:1、語言和語言游戲的基礎與本質(zhì)在早期的《邏輯哲學論》時期,他強調(diào)邏輯的重要性,認為語言和世界有共同的邏輯形式:“邏輯必須照管自己“(TS473)。30年代初期,他不再相信在解決語言如何能夠表象世界的問題上邏輯是最重要的因素。他在《哲學語法》中說:“語言必須管自己的事?!暗搅恕墩摯_定性》,他就說

10、,“確立一種實踐不單要有規(guī)則,還需要榜樣。我們的規(guī)則有漏洞,實踐得要管自己的事?!埃∣C135)實踐的核心是行動,維特根斯坦起初在他的語言游戲的概念中看到語言和行動之間的密切關系。(《哲學研究》,以下簡稱PI,第23頁)這仍然是他談這一個道理的較早方式,那是在1936年。在他生活的最后日子,在《論確定性》中,他關于這個論點的陳述便很不同了,“實踐得要管自己的事“,這表示他深信語言和世界如何經(jīng)由一個巨大的多方面互相關聯(lián)的集合事實上交織在一

11、起。維特根斯坦指出:人類的共同行為“所給予我們的確定性是我們一切行動的基礎。它甚至并不表達于命題中,因為語言本身依賴它?!啊拔乙f我們語言的特征在于它是在我們的穩(wěn)定生活形式,即我們按照規(guī)則的行動方式中“。“語言游戲的本質(zhì)是一個實踐方法(一種行動方式)不是思辨,不是閑談?!埃ā对蚝徒Y果:直覺的掌握Erfassen》,R.Rhee編,Philosophia,1976年版,第420、405頁)在《論確定性》中維特根斯坦談到物理學的一些命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