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表面活性劑是一大類有機化合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實際應用中,表面活性劑往往是復配使用的。表面活性劑與添加劑以及不同種類表面活性劑之間混合形成的體系在結構、形狀、性質等方面,與單純的表面活性劑相比,往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單純的陽離子型或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水中形成球形膠束,但是兩者以不同濃度復配,從相行為來說,能形成均一相、雙水相或者沉淀;從溶液中形成的聚集體方面來說,則含有球形或蠕蟲狀膠束、囊泡等。除此之外,復配體系在溫度
2、、光、電、pH等外界因素影響下還會發(fā)生相轉變。因此,表面活性劑復配性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離子液體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溶劑,由于在眾多領域的應用,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通過增長疏水鏈的鏈長,可以使其成為具有表面活性的離子液體,從而構建出不同類型的有序分子聚集體。離子液體參與構筑的有序分子聚集體,既可以將離子液體的特性引入到傳統(tǒng)的有序分子聚集體中,有助于改善聚集體的性質,又可以進一步拓展離子液體自身的應用。這類研究不僅
3、豐富了離子液體的種類,也為離子液體應用于不同領域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持,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具有表面活性的離子液體為研究對象,討論了吡咯烷類的表面活性離子液體分別與外加鹽、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混合時體系的相行為;咪唑類表面活性離子液體和苯丙烯酸混合體系在紫外光照下,相行為發(fā)生的變化。論文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章簡介了表面活性劑的溶液性質和具有表面活性的離子液體參與構筑的有序分子聚集體,并重點介紹了
4、蠕蟲狀膠束的性質及典型的體系。
第二章研究了表面活性離子液體[C16mim]Br和具有光敏感的物質苯丙烯酸的混合體系。苯丙烯酸具有順反結構,在紫外光照下反式結構可以轉化為順式結構。紫外光譜圖證明了結構的轉化,通過核磁譜圖可以進一步計算出轉化率為60%。而順式結構在光照下,并不能轉化為反式結構,說明苯丙烯酸結構轉化是不可逆的。在自然界中,苯丙烯酸主要以反式結構存在,所以本章研究了反式苯丙烯酸(trans-CA)和[C16mi
5、m]Br混合體系。當[C16mim]Br濃度在40mmol/L以下時,混合體系中的聚集體為球形膠束,并且和trans-CA的濃度無關;[C16mim]Br濃度在40 mmol/L和90 mmol/L之間時,體系先是溶液,隨著trans-CA的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溶液變?yōu)榫哂姓硰椥?、雙折射現(xiàn)象的均一相,流變數(shù)據(jù)表明是蠕蟲狀膠束;在[C16mim]Br濃度超過90 mmol/L后,形成沉淀區(qū),但是在trans-CA超過一定濃度之后,體系
6、又轉變?yōu)橛姓硰椥缘木幌?,為蠕蟲狀膠束。所以從濃度角度來劃分,在研究的范圍內混合體系分為均一相(球形膠束)、多相區(qū)和均一相(蠕蟲狀膠束)。在紫外光照下,[C16mim]Br和trans-CA形成的蠕蟲狀膠束可以轉化為球形膠束,流變數(shù)據(jù)和Cryo-TEM都證明了這一變化。這是由于在紫外光照下,trans-CA發(fā)生光異構化轉變?yōu)閏is-CA,造成有效截面積αs增大,引起臨界堆積參數(shù)降低,混合體系從蠕蟲狀膠束轉化為球形膠束。
第
7、三章討論了有機鹽誘導吡咯烷類表面活性離子液體形成蠕蟲狀膠束。以吡咯烷離子液體(C16MPB)的對甲苯磺酸鈉(NaTos)水溶液為研究體系,固定C16MPB的濃度,改變NaTos濃度,用流變學方法、低溫透射電鏡和蠕蟲狀膠束理論模型進行研究討論。研究表明:C16MPB/NaTos體系形成粘彈性溶液,在剪切速率作用下,初始階段剪切應力隨剪切速率線性增加,然后趨向平臺區(qū),且沒有屈服應力,屬于假塑性流體;在低頻時,體系的粘性性質是主要的,到了高頻
8、,則表現(xiàn)為彈性性質,符合Maxwell模型;體系的剪切粘度和復合粘度在相應的剪切速率和振蕩頻率下具有相似值,符合Cox-Merz規(guī)則;穩(wěn)態(tài)剪切表現(xiàn)出剪切變稀現(xiàn)象,Cryo-TEM也進一步印證了流變的結果,說明體系形成了蠕蟲狀膠束。本章的研究工作擴展了表面活性離子液體的應用范圍。
第四章研究了陰陽離子復配體系。陰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可以產(chǎn)生豐富的相行為,但是二者混合又容易產(chǎn)生沉淀,限制了其應用。本章研究了
9、具有表面活性的吡咯烷離子液體(C16MPB)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復配體系。研究內容包括兩方面:當C16MPB與SDBS混合比例較高時,形成均一相,包括普通溶液和高粘彈性溶液;當二者在等摩爾比例附近時,形成雙水相。
(1)在高摩爾混合比例條件下,C16MPB和SDBS可以形成均一相。當C16MPB與SDBS摩爾比例大于10時,形成無偏光、沒有粘彈性的普通溶液;當二者比例在7.3~5之間時,可以形成有
10、粘彈性的溶液,流變數(shù)據(jù)表明體系的粘彈性符合Maxwell模型。這種粘彈性體系的形成,是帶不同電荷的極性頭基之間靜電作用的結果。
(2)在等摩爾比例附近很窄的范圍內,C16MPB與SDBS形成雙水相。雙水相的形成時間和濃度有關,濃度越高,形成雙水相所需時間也就越長。在實驗范圍內,最長需要兩周才能形成雙水相。而形成之后的雙水相很穩(wěn)定,25℃下可以保持一年以上。通過偏光、TEM、DLS、表面張力等手段表征,確認雙水相的上下相中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4473.新型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的膠束化行為
- 水溶液中咪唑類表面活性離子液體和聚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pdf
- 羧基化合物及其鹽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及卵磷脂水溶液中的聚集行為研究.pdf
- 表面活性離子液體構筑的分子有序聚集體.pdf
- 溶液中非離子型植物甾醇表面活性劑的聚集行為.pdf
- 生物小分子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結構和性能研究.pdf
- 季銨鹽類Gemini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在離子液體中聚集行為的研究.pdf
- 表面活性劑在離子液體中形成分子聚集體的研究.pdf
- DNA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水溶液中自聚集結構和性質的研究.pdf
- 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水溶液性質研究.pdf
- 表面活性劑在非水溶液中的性質及應用研究.pdf
- 耗散顆粒動力學模擬研究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的自組裝行為.pdf
- 表面活性離子液體參與構筑的光響應分子有序聚集體.pdf
- Gemini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水溶液聚集性質及與陽離子纖維素相互作用研究.pdf
- 表面活性劑水溶液萃取薯蕷皂苷.pdf
- 碳氫-碳氟與碳氫-硅表面活性劑混合水溶液聚集體研究.pdf
- 離子液體在溶液中的簇集行為研究.pdf
- 表面活性劑溶液在多孔介質中受限行為的GEMC模擬.pdf
- 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
- 36641.糖苷、多肽與表面活性劑水溶液中自聚集納米結構及性質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