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chǎn)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nóng)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jīng)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diào)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jīng)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nóng)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jīng)營營銷 >
    經(jīng)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jīng)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nèi)控風控 地產(chǎn)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nèi)科醫(yī)學 婦產(chǎn)科 神經(jīng)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HBEAG陽性慢乙肝孕婦期自然史的臨床特點及結局姓名葛春燕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婦產(chǎn)科學指導教師韓國榮20120531東南人學碩IJ學位論義血清學轉換。結論1HBEAG陽性高病毒載量HBV感染患者經(jīng)歷妊娠后,于妊娠晚期、產(chǎn)后發(fā)生免疫激活,ALT水平呈上升趨勢,產(chǎn)后1月時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最高,并伴隨著HBEAG水平下降,可發(fā)生HBEAG血清學白發(fā)性清除或轉換,及HBVDNA轉陰。2HBEAG陽性高病毒載量HBV感染孕婦晚孕、產(chǎn)后可發(fā)生免疫激活,引起免疫清除,但對絕大部分患者而言,其清除強度不足,難以發(fā)生完全血清學轉換或清除。3孕早期肝功能穩(wěn)定的HBEAG陽性高病毒載量HBV感染孕婦自發(fā)性HBVDNA轉陰率低于發(fā)生肝炎活動的患者。4因此有必要對此部分忠者病情進行監(jiān)控,以及時發(fā)現(xiàn)肝炎活動及血清學變化,把握治療時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關鍵詞乙型肝炎;自然史;妊娠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5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順應論指導下的漢譯英實踐報告ANADAPTIVEAPPROACHINTHECETRANSLATIONOFHISTORYOFCULTURALCOMMUNICATIONBETWEENCHINAANDTHEWORLD學31414001完成日期20160427大連理工大學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大連理工大學專業(yè)學位碩士學位論文目錄摘要IABSTRACTIICHAPTER1TASKDESCRIPTION111COURSEINTRODUCTION112BACKGROUNDINTRODUCTION113PURPOSESOFTHEPROJECT214IMPORTANCEOFTHEPROJECT215STLLJCTI肛EOFTHISPROJECT3CHAPTER2LITERATUREREVIEW421BOOKSOFCULTURALCOMMUNICATIONSBETWEENCHINAANDTHEWORLD422ADAPTATIONTHEORY5CHAPTER3TRANSLATIONPURPOSES731PURPOSEOFTHISTRANSLATIONPRACTICE732PURPOSEOFTHETRANSLATOR733PURPOSEOFTHETARGETREADER8CHAPTER4TRANSLATIONPROCESS10CHAPTER5APPLICATIONOFADAPTATIONTHEORYINSPECIFICCASES1151DEALING、析THWORDSANDPHRASES1L511LIBERALTRANSLATION11512LITERALTRANSLATIONPLUSNOTES12513TRANSLITERATION13514INTERSEMIOTICTRANSLATION1652DEALING、,IMSENTENCESANDPARAGRAPHS20CONCLUSION24BIBLIOGRAPHY26ACKNOWLEDGEMENT27大連理工大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28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3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從運用文獻材料的角度對陳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地考察,揭示了陳先生在看待、處理、運用文獻材料方面的獨到之處,以期給治史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陳寅恪先生治史方法的形成,既受到西方史學特別是蘭克史學的直接影響,更是對中國古代優(yōu)良史學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就后者而言,除了深厚的家學淵源,就是乾嘉史學。陳先生繼承了乾嘉學者無征不信的治史傳統(tǒng),注重對史料的考證,但又不以考據(jù)為目的,而是從宏觀出發(fā),微觀入手,既重視分析,更注意綜合,故其成就能較乾嘉諸老更上一層。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在他對宋賢長編考異之法創(chuàng)造性運用上??疾礻愊壬氖穼W研究實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治史方法的特點。這首先體現(xiàn)在陳先生具有時人罕能與匹的學術素養(yǎng)和廣闊的視野,能高瞻遠矚,預中西學術之新潮流,注重運用新材料,研求新問題,且取得了異常豐碩的成果。其次,還在于他面對浩如煙海的史料,能神游冥想,進行多方考證,于常見史料中發(fā)千年之覆,對史料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再次,在于他能不囿于現(xiàn)有的史料,大膽開拓史料區(qū)宇,繼往開來,把以詩證史和小說證史等方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偟膩碚f,陳先生治史中極其重視史料的作用,取材廣泛,言必有據(jù),且毫不囿于文獻材料的國別之分、古今之分、文史之分,凡是有助于歷史研究,他就拿來進行考察。同時,他還十分重視中外一些研治文獻的方法,無論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考據(jù)方法,還是西方實證方法,皆納入了他的學術視野。正是這種海納百川的氣概,成就了他作為偉大史學家的地位,使得眾多的治史者前赴后繼追尋其足跡,將他的精神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7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埃里克羅伯特沃爾夫WOLFERICROBERT,19231999是美國享譽世界的馬克思主義歷史人類學家。他的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是20世紀后半葉歷史學和人類學交匯的結晶,本文的核心旨趣即在于嘗試梳理其對于世界史撰述的寶貴理論價值。全文由五部分組成緒論、沃爾夫學術概論、走進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評價與再思、結語。緒論選題解析。介紹沃爾夫的生平及學術履歷,梳理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現(xiàn)狀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構想。沃爾夫學術概論。首先探索沃爾夫的學術淵源;接著概覽沃爾夫學術論著并總結他治學中一以貫之的理論與方法。目的不僅在于大致勾勒沃爾夫的學術面貌,而且為認識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在沃爾夫自身學術思想譜系中的地位提供參照。走進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首先承上探討本書的問世背景,即社會與時代的動因及與之伴隨的思想變遷和學科發(fā)展。接著展示沃著對近代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礎上對近代世界歷史的精彩詮釋。評價與再思。通過各種學術批評入手,探討沃著的學術特色和它之于世界史撰述的價值認識論和本體論探討交互滲透;弱者與他者關懷;通過某一主線展現(xiàn)近代世界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歷史人類學取向。優(yōu)點和局限并析。結語歷史人類學取向的世界史撰述是何以可能的簡要總結這部跨越學科、反歐洲中心論的世界史著作的理論意義,并提出進一步的思考方向。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79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圖分類號L2067UDC800密級學校代碼訶I£解茁丈孥碩士學位論文學歷碩士文學史對柔石的閱讀與接受THEHISTORYOFLITERATUREACCEPTSTOSUPPLEROUSHI’SREADING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學科專業(yè)研究方向論文開題日期干藏LJ、、、馬云教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2010年7月1日公開10094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所提交的學位論文文學史對柔石的閱讀與接受,是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除文中已經(jīng)注明引用的內(nèi)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標明。本聲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擔。論文作者簽名專鐫撕,年占月羅日指導教師確認簽名H引月/7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P二7與勺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河ILJITI范大學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學位論文的復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河北師范大學可以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它復制手段保存、匯編學位論文。保密的學位論文在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論文作者簽名秒堯≯1年‘月羅EL指導教師簽名加F年石月與易/,日Ⅱ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6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義和團運動高潮時期,清廷中央采取“招拳御侮”的政策,利用義和團以對抗外國列強的武裝侵略,北方陷入戰(zhàn)亂和社會動蕩之中。此時,坐鎮(zhèn)南方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東南大吏,在盛宣懷等紳商精英的引線聯(lián)絡下,利用中央政令歧出的漏洞和自身所掌控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資源,拒絕執(zhí)行清廷的“宣戰(zhàn)”上諭,并與各國駐上海領事議訂東南保護約款九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nèi)外章程十條,確定了“中外互?!薄ⅰ皟刹幌鄶_”的基本原則,即所謂“東南互?!?。東南互保不僅是義和團運動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更是有著深厚社會基礎和強烈社會反響的一場區(qū)域性社會運動。它是東南社會在特定的歷史空間中,為維持空間秩序的相對穩(wěn)定而采取的特殊政策。東南互保為什么能夠形成,以及它是如何形成和維持并最終走向破產(chǎn)的東南互保的歷史過程凸顯出多元的社會意識心態(tài),反映了晚清社會轉型時期國家、地方與社會三者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本文試從區(qū)域史的研究視角,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部分對東南互保運動做進一步的歷史回顧和重新解讀。第一章,作為區(qū)域社會運動的“東南互保”兼論“東南互?!钡氖壮咧T說。本章作為全文的“引子”和“切入點”,從東南互保的概念、性質(zhì)以及學術界眾說不一的東南互保之“首倡”問題著眼,提出本文的研究視角和取向。歷史事件總是在特定歷史空間中發(fā)生的,歷史空間又與地域環(huán)境、社會結構和政治氣候密切關聯(lián),由此構成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空間秩序。而空間秩序受到內(nèi)外因素的挑戰(zhàn),不斷被維持、調(diào)整甚至重建。在這個“調(diào)適”的過程中,就會凸顯出多元性的社會意識心態(tài)。東南互保既是一個重大政治事件,又是一次具有鮮明區(qū)域性特征、影響巨大的社會運動,反映了晚清國家、地方與社會的互動關系。這樣一場運動,絕非某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所及,也不是作為外部條件的西方列強所導致。東南互保醞釀之初并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而是各派精英為形勢所逼分頭聯(lián)絡、同時進行的自發(fā)行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論是所謂的“東南意識”還是各項“互保”活動,都是晚清東南社會特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場域在受到外部挑戰(zhàn)過程中所萌發(fā)的一種自覺的群體行為。因此,我們應將其納入?yún)^(qū)域社會史的研究范疇,擺脫“個人英雄史觀”和“西方中心觀”的束縛,將研究的重心轉移到分析區(qū)域社會內(nèi)部的階層群體和特殊的權力資源結構,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復雜、多元的社會意識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力地揭示這一時期國家、地方與社會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第二章,東南互保前的政局形勢。本章主要分析東南互保運動的國內(nèi)、國際時代背景。東南互保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權和部分社會精英聯(lián)合發(fā)起的對中央政權的抵制行動,表現(xiàn)為國家與地方社會空前的離心力。這種離心傾向在戊戌政變后,在“己亥立嗣”所引發(fā)的“廢立”風波中就已經(jīng)充分暴露。東南社會尤其是工商階層和海外華人奮起抵制清廷的廢帝陰謀,劉坤一等東南督撫雖接受“立嗣”,但也明確反對廢黜光緒帝。此時,義和團運動正逐漸走向高潮,清廷的“招撫”政策也越來越明顯,這引起了東南督撫及東南社會各階層的強烈不滿。在對光緒帝和義和團的態(tài)度上,地方督撫與社會精英因利益的一致性而達成了相當?shù)哪?,從而使二者與清廷之間的離心力更加凸顯。此外,帝國主義的世界政策及其遠東戰(zhàn)略是東南互保得以形成和維持的重要外部條件。帝國主義列強始終是左右東南互保命運的決定性力量,可以說東南互保因之而形成亦因之而破產(chǎn)。東南互保的策劃者們正是利用了列強世界政策及其遠東戰(zhàn)略中力求“均勢”、相互牽制的特點,采取了“以夷制夷”的傳統(tǒng)外交策略,才使東南互保在夾縫中得以艱難地維持。第三章,東南社會之權力資源結構。東南互保運動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它植根于區(qū)域社會的內(nèi)部,其根本內(nèi)因和動力乃源于東南社會的特殊權力資源結構。晚清社會結構轉型時期的階層流動,加深了地方社會官、紳、商、學各階層的滲透,從而形成了一個相互之間復雜關聯(lián)的權力資源網(wǎng)絡。晚清咸、同以后,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逐漸凸顯為“內(nèi)輕外重”的二元格局,地方督撫的權力、權威日漸增強,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國家的政策。地方一社會權力資源網(wǎng)絡所凝聚的政治、經(jīng)濟、外交、軍事以及信息資源,為東南互保之形成與維持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第四章,東南互保之經(jīng)過。本章重在闡述東南互保運動中,地方社會權力資源網(wǎng)絡是如何具體運作和發(fā)揮作用的。東南互保經(jīng)歷了一個由“自?!钡健盎ケ!?、由設想到實踐、由產(chǎn)生到破產(chǎn)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劉坤一、張之洞等東南督撫是最高決策者,盛宣懷則為總樞紐。東南互保從方案籌議到具體聯(lián)絡、談判,都是東南官、紳、商、學各階層精英在督撫支持下,調(diào)動地方社會所有政治、經(jīng)濟、外交、軍事和文化資源共同實施的。第五章,東南社會之意識心態(tài)與政治異動。國家政策對地方政權和社會民眾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力,社會隨之也會對地方政權和國家產(chǎn)生互動性反應,從而凸顯出多元的社會意識心態(tài)和復雜的社會政治行為。義和團運動時期,東南社會各種意識心態(tài)交錯融匯,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東南意識”,為東南互保進行鼓吹和動員。而東南社會各種政治派系、團體林立,“帝黨”、“后黨”、“維新派”、“?;逝伞保案锩伞币约伴L江流域的各種會黨勢力,都想利用庚子亂局提出符合自身集團利益的各種政治主張,并展開相應的政治活動。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在發(fā)動惠州起義的同時,還秘密策動李鴻章宣布“兩廣獨立”,維新派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也在策動劉坤一、張之洞等人成立“新政府”,實施所謂“聯(lián)邦自治”,唐才常等所領導的自立會與自立軍則利用革命派、?;逝梢约伴L江流域其他各種會黨勢力,以“清君側”、“勤王救上”的名義發(fā)動武裝起義。但是這些思想和活動與地方督撫所主張的東南互保,在宗旨上是根本矛盾的,因而最終被地方政權鎮(zhèn)壓以失敗告終。盡管沒有成功,但它們對于東南互保以及20世紀初的政局形勢所產(chǎn)生的社會政治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第六章,分野與認同東南社會對“浙江三忠”的祭事活動述論。本章以上海報刊輿論為中心。報刊輿論是晚清社會意識心態(tài)的晴雨表,是進行思想宣傳與社會動員的重要工具。本章作為全文的余論部分,以“浙江三忠”(三位在清廷任職的浙江籍官員袁昶、許景澄、徐用儀)被殺事件為研究個案,以申報、新聞報、中外日報等報刊輿論為線索,力圖通過對“三忠”被殺后東南社會輿論及活動的梳理,深入分析這一時期社會民眾對國家、地方與社會關系的認知態(tài)度和活動表現(xiàn)。東南社會針對“浙江三忠”的一系列輿論和活動,突出反映了義和團運動期間形成的南北分野格局,同時也強化了東南紳商、買辦和官僚階層所精心炮制的東南意識之區(qū)域認同感和向心力。這種認同感和向心力是東南互保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社會思想基礎。需要強調(diào)的是,無論“分野”還是“認同”意識,其主流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區(qū)域的,而不是整體的;是建立在改良基礎上的,而不是革命性的。從區(qū)域史視角對東南互保運動進行再研究,不僅可以彌補和糾正以往研究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對于我們深入認識晚清社會結構變遷,以及轉型時期國家、地方與社會互動關系規(guī)律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83
      1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本文運用歷史的方法、結構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對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tǒng)的考察分析。從歷史即縱向看,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經(jīng)歷了初步提出、真正確立、深化、拓展和綜合這樣五個階段。20年代前期,在博士論文和人生哲學中,馮友蘭通過中西哲學比較法、科學方法和哲學方法、哲學研究與哲學史研究相統(tǒng)一的方法,初步提出了中國哲學史方法論。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之后,以怎樣研究中國哲學史一文,從六個方面對治中國哲學史的方法作了詳盡的論述,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40年代,馮友蘭通過對“照著講”與“接著講”、“正的方法”與“負的方法”的分析,深化了中國哲學史方法論。五六十年代,馮友蘭在接受并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的同時,既對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觀點與資料的統(tǒng)一作了詮解,又提出了影響深遠的“抽象繼承”法,拓展了中國哲學史方法論。80年代,馮友蘭以其“通識”,既賦予馬克思主義方法以新意,又提出了哲學思潮研究法、學院式研究法和書院式研究法、“雙譯法”等,實現(xiàn)了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綜合。從橫向看,在不同時期,馮友蘭因其哲學觀、哲學史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哲學史方法論當他跟胡適一樣受實用主義影響時,便著重強調(diào)被當時奉為至上的科學實證的方法當他接受新實在論和唯物史觀時,便突出邏輯分析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當他創(chuàng)立了新理學哲學體系時,便形成了一套方法論“正的方法”與“負的方法”當他力圖皈依馬克思主義時,便以馬克思主義方法為主導。本文認為,馮友蘭在其中國哲學史方法論思想的提出、確立、深化、拓展和綜合的發(fā)展進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方法論自覺,由他所提出的研究中國哲學史的方法所形成的方法論系統(tǒng),是20世紀中國哲學史研究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為實現(xiàn)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近現(xiàn)代轉化作出了積極貢獻他試圖從方法論上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直覺主義方法、西方哲學的邏輯分析方法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與辯證法打通,實現(xiàn)了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綜合,為中國哲學史研究開啟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他也力圖把歷史學的方法、哲學的方法和其他學科的方法融合貫通,為中國哲學史研究和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奠定了方法論基礎。本文最后指出“中學西范”仍然是一種基本的研究模式應當以人文主義方法為主導充分運用邏輯分析方法努力實現(xiàn)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綜合創(chuàng)新。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33
      1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分類號密級單位代碼學號200420596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一藍茂淫專業(yè)技術職務熬援學科專業(yè)壓史堂童史≥答辯日期學位授予日期二OO七年四月ABSTRACTTEMPORALITYISNOT“NATUALTEMPORALITY”WHICHDOESNOTSEPARATEITSELFFROMPRACTICE,WHICHSTEMSFROMHUMANBEING’SPRACTICETEMPORALITYISAPROCESSOFHUMANBEINGS’PRACTICE,ISAPROCESSOFRECOGNIZINGANDUNDERSTANDINGONESELFINQUIRYINTOTEMPORALITY,NOTONLYNEEDTOPOINTOUTTHIS4HOW’GOTO”BEING’,MOREIMPORTANTISTOPOINTOUTWHATTHEEXISTENCEISWHENWERECONSIDERATETEMPORALNOTIONABOUTPREOINCONFUCIANANDTAOIST。DASEIN’TEMPORALITYISNOTASSIMPLEASLIVINGINTHETEMPORALITYBUTTHEOASEIN’TEMPORALITYTHEINSIDEIDENTIFICATIONOFDASEINISEXACTLYTHEMORALTEMPORALNOTIONANDSPONTANEOUSTEMPORALNOTION,WHICHISTHEESSENCEOFDASEIN’HUMANBEINGOFMANKINDFROMTHESIGHTOFPREQINCONFUCIANANDTAOIST,THEEXISTENCEOFDASEINISNOTEXHAUSTINGTEMPORALITY,BUTTOCARRYOUTMORALITYANDSPONTANEITYWHICHLIESINSIDEDASEINITSELF,ANDTOREALISEITSVALUE,MEANING,ANDCONSTANTPROGRESSOFCULTUREANDCIVILIZATIONANALYZETHEDIFFERENCEANDSIMILARITYOFTEMPORALNOTIONOFPREOINCONFUCIANANDTAOISTTHESIMILARITIESARE1BOTHMORALTEMPORALNOTIONANDSPONTANEOUSTEMPORALNOTIONHAVEONECONCRETECONTENTTHISKINDOFCONTENTHASAFOLLOWINGCHARACTERISTICCOMPREHENSIVE,DEFINITEDIRECTIONANDTHETWOONESBEINGRELATIVEANDENDLESS2THEEVOLUTIONOFPREQINCONFUCIANANDTAOIST’TEMPORALNOTION,THATISTHECHANGINGPROCESSFROMUNIVERSALCREATINGTEMPORALNOTIONTOSUBJECTIVETEMPORALNOTIONTHEDIFFERENCESARE1THEDEFINITIONSOFMEANINGOFTIMEAREDIFFERENT2DIFFERENTMEATHODINTEMPORALITIES’COMPREHENDINGANDDIRECTINGTHEDIFFERENCEANDSIMILARITYOFPREQINCONFUCLANANDTAOIST’TEMPORALNOTIONHASDEEPLYEXPRESSEDINTHEIRVIEWSOFHISTORY,LIFEANDDEATHWITHTHEANALYSISABOVE,ONONEHAND,WECANREALISEINTERPRETATIONANDCOMPLEMENTARYOFPREQINCONFUCIANANDTAOIST’TEMPORALITY。ONTHEOTHERHAND,WEHAVESETANEWBEGINNINGOFCOMPARATABLEREASEACHOFTHETEMPORALNOTIONOFCHINAANDTHEWESTKEYWORDSTEMPORALNOTION,MORALTEMPORALNOTION,SPONTANEOUSTEMPORALNOTION,SUBJECTIVETEMPORALNOTION,TEMPORALITY,PREOINCONFUCIANANDTAOIST,COMPARATIVERESEARCH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96
      1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目的整理、總結史偉教授使用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經(jīng)驗。方法跟隨史偉教授在門診、病房學習,收集整理2010年1月2012年3月的以慢性腎炎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臨床診療資料,歸納、總結史偉教授對慢性腎炎蛋白尿病因病機的認識,辨證慢性腎炎蛋白尿的主要證型、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常用治法方藥和臨床用藥特點。結果史偉教授對慢性腎炎蛋白尿病因病機的認識主要從本虛、標實兩方面考慮,本虛與脾、腎、肺相關,標實與風邪、濕濁、瘀血相關。主要的辨證證型有脾腎氣虛證、肺腎氣虛證、氣陰兩虛證、肝腎陰虛證、外感風邪、濕濁中阻、瘀血內(nèi)阻。常用的治法方藥健脾固腎,代表方四君子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補益肺腎,代表方玉屏風散合六味地黃湯加減;益氣養(yǎng)陰,代表方參芪地黃湯加減;滋養(yǎng)肝腎,代表方六味地黃湯合二至丸加減;疏風散寒或疏風清熱,代表方越婢加術湯加減;健脾化濕,代表方參苓白術散;活血化瘀,代表方桃紅四物湯加減。臨床用藥特點健脾善用黨參、白術、茯苓、淮山;益腎常用菟絲子、淫羊藿、川斷、金櫻子;補肺固表善用黃芪、防風、白術;補益肝腎陰精善用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祛風常用蟬蛻、千層紙;化濕濁善用薏仁、玉米須、白蔻仁;活血化瘀善用丹參、水蛭等。結論史偉教授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經(jīng)驗是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以健脾、益腎、補肺、養(yǎng)陰為本;以祛邪、化濕濁、活血為標;治療方法多樣,用藥靈活多變,取得療效滿意。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34
      2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學位論文高攀龍思想研究理學與心學之接洽從政治史與思想史兩個維度考察姓名柴可輔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古典文獻學指導教師董平20090417ABSTRACTGAOPANLONGWASTHESECONDLEADEROFTUNGLINSCHOOLAFTERGUXIANCHENGHE1IVEDINLATEMINGDINASTY,WHICHWASFULLOFPOLITICALTURBULENCEANDHEWASTHEMOSTIMPOTENTMEMBEROFTUNGLINPARTYBUTTHEREWEREALITTLEDIFFERENCESBETWEENGAOANDTUNGLINPARTYABOUTPOLITICALIDEASACTUALLY,GAOPAIDMOREATTENTIONTOADMINISTRATIVEAFFAIRSTHANTUNGLINPARTY,WHOMALWAYSREQUIREDFORTHEPOWERSOFEXPOSTULATIONINACADEMICCIRCLES,YANGMING’SDOCTRINEHASGRADUALLYBECAMETHEMAINSTREAMTHOUGHTINTHELATEMINGDYNASTYAFTERWANGJIANDWANGGENBUTWANGJIANDWANGGEN’SDOCTRINEOF‘INTUITIVEKNOWLEDGE’LIANGZHIWASMINGLEDWITHBUDDHISTIDEAS,WHICHRESULTEDINAKINDOFIMPRACTICALATMOSPHEREINTHEACADEMICCOMMUNITYBASINGONTHATCONDITIONGS,GAOPUTFORWARDHISOWNTHEROY,WHICHWOULDBEABLETOALVAGETHESTUDYATMOSPHERESTARTINGWITHTHEANALYSISTOMINDNOUMENONXINTI。GAOARGUESTHATMINDKINMUSTBEPUTINTOAIDELOLGICALSYSTEMCOMPOSEDOFBODY,MIND,NATUREANDPRINCIPLETIANLITHENTHEMINDOFSUBJECTSCOULDBEBOUNDTOBOTHBODYANDNATURENOUMENONXINGTI,SOASTOSEEKTHERELIABLEMORALNORMSFORPEOPLE’SPRACTICESGAO’SREALPURPOSEINTHISIDALOLGICALSYSTERMISFOUNDINGAKINDOFCONNECTIONBETWEENCHUXI’SNEOCONFUCIANISMTHOUGHTSANDYANGMING’SDOCTRINEBYCONNECTINGBOTHOFTHEM,GAOPURSUESTOSTINKPERSON’SSUBJECTIVITIESINTHEMAXIMUMEXTENTUDERTHEPRINCIPLETIANLISOWECANNOTSIMPLYCONSIDERITTOBETHERETURNOFCHUXI’SNEOCONFUCIANISMTHOUGHTSINSTEADOFCHUXI’SPRINCIPLETIANLI,GAOPAYSMOREATTANTIONTOTHENATUREKEYWORDSTUNGLINPARK,TUNGLINSCHOOL,THORYOFNATION,MINDNOUMENON,NATURE,PRINCIPLE,BODY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159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是由于20世紀以前的有關歷史典籍記載以及相關一些論述都不能很好的揭示少數(shù)民族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沒有給與這些少數(shù)民族在維護祖國邊疆穩(wěn)定反對外國侵略勢力的分裂行為,以及在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燦爛文明方面客觀的評價。20世紀早期,隨著日本以及西方史學理論不斷傳入,中國學術界按照西方學科模式對各個學科進行重組,而國內(nèi)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關于民族史學的種種觀點充斥國內(nèi),中國民族史學科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呂思勉、王桐齡、林惠祥三位學者分別著中國民族史,從不同角度對中國民族史進行分析歸納,初步構建中國民族史學科的新型框架。本文旨在通過對三本中國民族史的對讀研究,探討中國民族史學科體系的構建及其貢獻與不足。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8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82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鼙三警爹寥I‘分類號密級單位代碼10422學縣JJ’⑧厶紊/六孥夕▲爻、,A博士學位論文SHANDONGUNIVERSITYDOCTORALDISSERTATION論文題目柞若專業(yè)導師合作導師年月日%羞%■蔫●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jīng)注明引用的內(nèi)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科研成果。對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聲明的法律責任由本人承擔。論文作者簽名垡益盈日期趁厘£壘關于學位論文使用授權的聲明本人完全了解山東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意學校保留或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山東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論文和匯編本學位論文。保密論文在解密后應遵守此規(guī)定論文作者簽名L鼙遙燙量師簽名EL期型/O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240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單位代碼10445學號2012010033分類號I2066博士學位論文論文題目在“轉向”的背后在“轉向”的背后對郭沫若“以文入史”的學術勘探對郭沫若“以文入史”的學術勘探學科專業(yè)名稱學科專業(yè)名稱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申請人申請人姓名周文周文導師姓名魏建魏建教授教授論文提交時間論文提交時間20152015年6月8日山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目錄目錄中文摘要中文摘要3ABSTRACTBSTRACT6緒論12一、“轉向”問題及其復雜性一、“轉向”問題及其復雜性121、郭沫若“轉向”之謎142、“轉向”的闡釋之困18二、“以文入史二、“以文入史”概念與方法概念與方法211、以文入史“轉向”的動態(tài)闡釋222、方法、思路與創(chuàng)新26第一章第一章社會改造與文藝危機社會改造與文藝危機29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選擇與放棄選擇與放棄“轉向轉向”前后郭沫若的文藝態(tài)度前后郭沫若的文藝態(tài)度29一、專門與純粹文藝作為事業(yè)30二、藝術與生活事業(yè)的歸屬與向度33三、“文學的本質(zhì)”38四、文藝之困生存與理想的雙重危機41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轉向”的文藝路徑“轉向”的文藝路徑46一、從“潔光”到“落葉”46二、文藝生活藝術化與革命藝術化49三、“新藝術的誕生”53第二章第二章政治意趣與“轉向”的發(fā)生政治意趣與“轉向”的發(fā)生59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國家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國家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59一、郭沫若的政治意趣與“孤軍派”60二、“孤軍”與“醒獅”關系考66三、“共產(chǎn)”與“共管”72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轉向”與無政府主義“轉向”與無政府主義77一、從與巴金的論戰(zhàn)說起77二、當傾向遭遇信仰80三、回避與清算郭沫若的無政府主義情結84第三章第三章“轉向”與“入史”“轉向”與“入史”91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文化信仰與歷史表達文化信仰與歷史表達91一、“么二講師”與“史學教授”91二、以文入史的文化動因96三、“史”現(xiàn)實合法性的隱喻和象征100四、學術與革命103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更大的質(zhì)變”“轉向”與赴廣大更大的質(zhì)變”“轉向”與赴廣大106一、廣東大學為何會聘郭沫若為文科學長107二、郭沫若的態(tài)度110三、“到民間去”112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228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在抗日戰(zhàn)爭中,山西是領導和指揮華北抗戰(zhàn)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的所在地,也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戰(zhàn)和抗日根據(jù)地的策源地;是中共實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成功典范,也是中共主張實行全面抗戰(zhàn)的支撐點和出發(fā)地。在整個抗戰(zhàn)過程中,許多影響抗戰(zhàn)全局的重大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山西。研究山西抗戰(zhàn),將有助于認識中共及其領導軍隊的發(fā)展壯大歷程,有助于認識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在大陸迅速失敗的原因。本文結合口述史研究理論,主要討論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考察了口述史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二,以山西抗戰(zhàn)口述史為例,討論了口述史的操作。第三,運用心態(tài)史學理論,對山西抗戰(zhàn)中的幾個典型心理特征進行了分析關于苦難記憶的探討中,認為當民族面臨危難時,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民眾會不畏艱難,勇于挑起國家的負擔,將國家和民族的苦難與個人的職責相聯(lián)系,在這一過程中個體的苦難得到了升華,充當了民族苦難的承擔者。在婦女與戰(zhàn)爭的關系中,分析了女性對戰(zhàn)爭的獨特感受和行為反映,認為在抗戰(zhàn)中,對婦女的解放要做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根據(jù)地的婦女在抗戰(zhàn)中得到了人身和思想的解放,但這種解放是以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敵占區(qū)和拉鋸區(qū)的婦女因受日軍的欺辱蹂躪卻出現(xiàn)了返歸封閉,對婦女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制約作用。在關于慘案記憶的分析中,著重分析了慘案記憶形成的原因、特征,人們對慘案的歸因,運用心理分析方法,勾畫了化解當前蘊積在中國人民心中對日不滿的情結的路徑。結合口述調(diào)查實踐,分析了痛苦、快樂、憤怒、恐懼等不同的情感表征對記憶內(nèi)容的影響,探討了情感記憶中的性別差異特征,強調(diào)了語言在情感記憶中的作用,認為情感與記憶的關系是復雜的,不能用簡單的論斷來說明,需要進行細致的深入分析。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55
      27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