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配穴電針干預對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線粒體結構功能影響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心肌缺血是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針灸療法具有無毒副作用、操作方便及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對心臟生理活動有良好的調整作用,可以有效地預防、治療心肌缺血。本實驗采用“標本配穴”電針方法對大鼠進行干預,以心肌能量改變?yōu)榍腥朦c,觀察心肌細胞三步有氧呼吸的相關酶GADPH、CS、CCO活性,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心肌微觀組織結構,大鼠心電圖S-T段及形態(tài)與行為學變化,從局部至整體分析“標本配穴”腧穴配伍方法對大鼠心肌缺血的保護效應,

2、探討“標本配穴”電針干預對慢性心肌缺血的預防及治療效果。
  方法:
  本實驗選用3月齡Wistar雄性大鼠45只,體重180~220g,編號后按隨機數字表分入空白組、模型組、標本配穴電針干預組,每組15只。三組大鼠適應性喂養(yǎng)3日后,于第4日起正常組大鼠連續(xù)7天在頸背部皮膚豐厚處按照5mg/kg行皮下注射0.9%無菌生理鹽水;模型組大鼠連續(xù)7天在頸背部皮膚豐厚處按照5mg/kg行皮下注射鹽酸異丙腎上腺素建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3、;干預組大鼠連續(xù)7天給予足三里、關元、內關電針干預,同側足三里與內關組成一對接通電極,關元旁5mm處另直刺一針,與關元組成一組接通電極,采用韓式-200型號電針治療儀,選用疏密波,2~100Hz,1mA,每天干預10分鐘。電針干預后在頸背部皮膚豐厚處按照5mg/kg行皮下注射鹽酸異丙腎上腺素建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后繼續(xù)給予電針干預14天。分別于第3天、第10天、第17天、第24天記錄三組大鼠心電圖S-T段振幅與一般情況,于第25天取

4、材,觀察心肌組織結構及線粒體超微結構,檢測線粒體呼吸控制率、心肌組織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檸檬酸合成酶、細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及組織內ATP含量。
  結果:
  1.大鼠一般情況觀察比較:在實驗過程中,模型組大鼠眼角附著分泌物,口唇紫紺或淡,鼠尾色淡,鼠毛稀黃,精神萎靡,反應能力減弱、飲食量減少;干預組大鼠僅表現為眼迷、易驚,其余如常。
  2.心電圖S-T段振幅比較:模型組與干預組大鼠在造模后心電圖S-T段明顯升高,

5、與正常組相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電針干預后,干預組大鼠S-T段趨于正常,與模型組相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3.大鼠心肌組織病理結構的比較:光學顯微鏡下模型組大鼠心肌纖維排列紊亂,部分纖維結構破壞,細胞核固縮,心肌間質水腫、出血,炎癥細胞浸潤間隙增大。干預組大鼠組織結構大致正常,少量心肌纖水腫、結構模糊,心肌間質存在少量紅細胞,輕度水腫。透射電鏡下模型組大鼠心肌細胞肌原纖維斷裂、結構模糊,排列紊亂,閏

6、盤融合、形變,心肌細胞腫脹、空化、破壞,細胞核破壞,線粒體排列紊亂,部分線粒體固縮、腫脹、空泡樣病變,線粒體嵴斷裂成絮狀或缺失。干預組大鼠部分肌絲溶解、斷裂,心肌細胞輕微腫脹,輕度空化,線粒體排列稍紊亂,部分線粒體水腫、存在空泡樣病變。
  4.大鼠心肌組織ATP含量的比較:模型組的大鼠心肌組織ATP含量明顯低于空白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干預組的大鼠心肌組織ATP含量明顯高于模型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但

7、干預組心肌組織ATP含量低于空白組,差異顯著(P<0.01)。
  5.大鼠心肌線粒體RCR的比較:模型組的大鼠線粒體RCR明顯降低處于異常水平,與空白組線粒體RCR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干預組的大鼠線粒體RCR處于正常水平,明顯高于模型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但干預組線粒體 RCR低于空白組,差異顯著(P<0.01)。
  6.大鼠心肌組織GAPDH活性比較:模型組的大鼠心肌組織GAPDH活性明顯低于

8、空白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干預組的大鼠心肌組織GAPDH活性明顯高于模型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但干預組心肌組織GAPDH活性低于空白組,差異顯著(P<0.01)。
  7.大鼠心肌組織CS活性比較:模型組的大鼠心肌組織CS活性明顯低于空白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干預組的大鼠心肌組織CS活性明顯高于模型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但干預組心肌組織CS活性低于空白組,差異顯著(P<0.0

9、1)。
  8.大鼠心肌線粒體CCO活性比較:模型組的大鼠心肌線粒體CCO活性明顯低于空白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干預組的大鼠心肌線粒體CCO活性明顯高于模型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但干預組心肌線粒體CCO活性低于空白組,差異顯著(P<0.01)。
  9.心肌線粒體 RCR、心肌組織 GAPDH、CS、CCO活性與心肌組織ATP含量相關分析:大鼠心肌組織ATP與心肌線粒體RCR、心肌組織GAPDH、

10、CS、CCO活性之間存在線性相關,具有統計學意義,R2分別為0.886、0.942、0.908及0.949。
  結論:
  1.使用連續(xù)注射ISO的方法可以成功誘建大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且操作簡便、可控、成功率高。
  2.“標本配穴”電針干預能夠改善實驗大鼠心臟的心電活動及心肌組織形態(tài)學表達,防止心肌組織結構的破壞,修護心肌缺血性損傷,更對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起到了良性的調節(jié)作用。
  3.“標本配穴”電針干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