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性假瘤16層螺旋CT成像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探討兔肝炎性假瘤(Inflammatorypseudotumoroftheliver,IPL)的CT特點 1.1建立兔IPL的動物模型; 1.2研究兔肝炎性假瘤的16層螺旋CT平掃、碘帕醇動態(tài)增強掃描各時相的CT特點,測量CT平掃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各時相IPL病灶及IPL病灶周邊肝組織的CT值,利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上述兩部位在CT掃描各個時相的CT值比較有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3研究

2、兔肝炎性假瘤的16層螺旋CT灌注成像特點,測量IPL病灶、IPL病灶周邊肝組織及正常肝組織的各項灌注參數(shù):平均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平均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造影劑平均通過時間(meantransittime,MTT),利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上述三個部位的各項灌注參數(shù)比較有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4處死并解剖實驗動物,取IPL病灶做病理學切片染色,探討

3、分析其鏡下結構特點; 2、研究人肝炎性假瘤的16層螺旋CT掃描特點 2.1搜集經(jīng)手術、B超引導下穿刺或CT引導下穿刺病理證實的IPL病例的CT掃描資料,結合其臨床資料,分析其CT特點; 2.2測量CT平掃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各時相IPL病灶及IPL病灶周邊肝組織的CT值,利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上述兩部位在CT掃描各個時相的CT值比較有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結合文獻報道及本研究收集病例,提出IPL的

4、診斷及鑒別診斷要點。 材料與方法: 1、實驗組 1.1實驗試劑 ①弗氏完全佐劑(Freund'sCompleteAdjuvant,F(xiàn)CA),10ml/支,美國sigma公司;②造影劑:碘帕醇(Iopamidol),370mg/ml,100ml/支,美國Bracco公司;③麻醉劑:速眠新注射液,1.5ml/支,長春軍事醫(y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yī)研究所;硫酸阿托品注射液(Atropine),1ml/支,廣東麗珠集團;

5、戊巴比妥鈉注射液(PelltobarbitalumNatricum),5ml/支,中國醫(yī)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 1.2實驗動物 新西蘭大白兔12只,雌雄不限,體重2.5-3.0kg。 1.3動物模型制備 麻醉大白兔后,先行全肝CT平掃,選取體積較大的肝左葉較厚位置層面,利用CT引導下穿刺技術,按0.5ml/kg體重向肝內緩慢注入弗氏完全佐劑。 1.4CT掃描 術后第28天,行肝臟病灶

6、CT灌注掃描以及全肝CT平掃、CT動態(tài)增強掃描。 1.5病理學檢查 處死并解剖動物,取IPL病灶做病理學切片染色,探討分析其鏡下細微結構特點。 1.6CT圖像分析 觀察IPL的CT特點,分別測量IPL病灶中心及病灶周邊肝組織的平掃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各期CT值,并測量出病灶中心、病灶周邊肝組織及同層面正常肝組織的相關灌注參數(shù)CBV、CBF、MTT。 1.7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

7、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病灶中心及病灶邊緣肝組織的各期掃描CT值比較采用析因分析(Factorialdesign),病灶中心、病灶邊緣肝組織及正常肝組織的各項灌注參數(shù)CBF、CBV、MTT的比較采用單方差分析(One-wayANOVA,LSD)的較正方法Welch檢驗(Welch,Tamhane'sT2),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臨床病例組 2.1實驗對象 選取經(jīng)病理證實的IPL病例共計16例,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發(fā)

8、熱、乏力及上腹部不適等癥狀,大部分病人甲胎蛋白(AFP)陰性,肝功能檢查表面抗原(HbsAg)陰性。 2.2CT掃描 CT掃描儀為美國GE公司LightSpeedZ/Xi16層螺旋CT,平掃完成后即行CT動態(tài)增強掃描,全部掃描完成后將所有數(shù)據(jù)傳送到獨立工作站(GEAdvantageWorkstation4.2)進行處理。 2.3CT圖像分析 觀察IPL病灶增強前后的CT表現(xiàn),分別測量病灶中心及病灶周邊肝組

9、織的平掃及增強各時相CT值。 2.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病灶中心各期掃描CT值比較及病灶邊緣肝組織的各期掃描CT值比較均采用析因分析(Factorialdesign),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實驗組 1.1IPL模型制備概況 12只新西蘭大白兔均通過肝左葉原位注射FCA,除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外,其余11只CT掃描發(fā)現(xiàn)13個IPL病灶,發(fā)

10、生率為91.7%,病灶大小為1.5±0.6cm,依據(jù)種植的部位,假瘤部分位于肝實質內(10/13),部分突出于肝包膜下(3/13)。 1.2IPL的CT掃描表現(xiàn) CT平掃:病灶一般為單發(fā),形態(tài)呈多樣性,圓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態(tài),平掃表現(xiàn)為低密度影,邊界欠清。 CT動態(tài)增強掃描:動脈期掃描病灶大部分無強化或僅為輕度強化,門脈期掃描病灶可表現(xiàn)為輕到中等度強化,病灶邊界顯示更為清楚,部分病灶可見病灶周邊肝組織環(huán)狀強化帶

11、(8/13)、病灶中心小結節(jié)狀或纖維條索狀強化(5/13),以及門靜脈分支穿過病灶等特征性改變(3/13)。統(tǒng)計學分析證實,IPL病灶在動脈期與平掃的CT值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186),而門脈期與平掃及與動脈期的CT值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病灶周邊區(qū)域肝組織在平掃、動脈期及門脈期的CT值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CT灌注掃描:病灶中心及病灶周邊肝組織與正常肝組織的灌注參數(shù)圖像觀察,可見與正

12、常肝組織比較,病灶中心整體表現(xiàn)為低灌注,而病灶周邊肝實質可見一環(huán)狀高灌注區(qū)域,統(tǒng)計學分析證實,病灶區(qū)CBV、CBF較正常肝實質減低,MTT縮短,病灶周邊肝組織CBV、CBF較正常肝實質增高,MTT延長,各項灌注參數(shù)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1.3IPL的病理學表現(xiàn) IPL可位于肝實質內或突出于肝包膜外,切面觀察為灰白色實質性結節(jié),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有圓形、類原型、片狀及不規(guī)則形狀,質地一般都均一,與正常肝

13、組織分界清晰。鏡下可見局灶性壞死樣無結構區(qū),部分肝細胞水腫、細胞核濃縮、裂解,伴淋巴細胞、漿細胞、多核細胞浸潤,以及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肝內小動脈變性、壞死,上皮細胞脫落,血栓形成。 2、臨床病例組 2.1IPL發(fā)生概況 16例病例共發(fā)現(xiàn)18個病灶,其中有2例各有2個病灶,其他14例均為單個病灶,16個病灶位于肝右葉,2個位于肝左葉,病灶形態(tài)各異,大多為圓形或類原型,部分為片狀或不規(guī)則形狀,大小不等,最大徑0.6c

14、m-5.5cm。 2.2IPL的CT表現(xiàn) CT平掃IPL多表現(xiàn)為圓形、類圓型或不規(guī)則形狀低密度影,動態(tài)增強掃描動脈期大部分病灶表現(xiàn)為無強化或僅輕度強化。門脈期及平衡期表現(xiàn)為輕到中度強化,部分可見病灶中心小結節(jié)狀或纖維條索狀強化間隔影(6/18)、病灶周邊肝組織環(huán)狀強化影(11/18),以及門靜脈分支穿過病灶(5/13),可作為IPL的特征性表現(xiàn)。統(tǒng)計學證實,IPL病灶在動脈期的CT值與平掃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1

15、17),而門脈期的CT值與平掃及與動脈期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而病灶周邊區(qū)域肝組織在平掃、動脈期及門脈期的CT值兩兩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結論: 1、本次經(jīng)改良后的制備兔肝炎性假瘤動物模型的實驗方法簡便易行,制備周期短,較之以往開腹手術注入或植入佐劑的方法而言具有操作簡便、出血少、感染率低、可重復率高、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組織病理切片證實與人體IPL病變特點基本一致,可見有肝細胞水腫壞死、纖

16、維組織增生及大量炎細胞浸潤。實驗證明本動物實驗模型可用來作為研究人肝炎性假瘤的病因病理學及影像學表現(xiàn)的理想動物模型。 2、碘帕醇增強CT動態(tài)掃描在動物實驗及臨床病例均可提高IPL病灶與正常肝組織的密度對比,使IPL病灶顯示更為清晰,IPL病灶整體呈少血供表現(xiàn),動態(tài)增強掃描各時期其強化速度慢,強化程度較同期肝實質為低,在動態(tài)增強掃描各期中,以門脈期及平衡期的CT表現(xiàn)最具特征性,成為確診IPL的關鍵。 3、IPL的CT特征:

17、①IPL多位于肝右葉,CT平掃表現(xiàn)為圓形、類圓型或不規(guī)則形狀低密度影:②動態(tài)增強掃描病灶總體為少血供表現(xiàn),即動脈期表現(xiàn)為無強化或僅為輕度強化;③門脈期及平衡期表現(xiàn)為輕到中度強化,部分病灶可見周邊肝組織中等度強化環(huán)形帶狀影、或(及)病灶中心結節(jié)狀或纖維條索狀強化或(及)門脈期可見門靜脈分支穿過病灶,上述征象可作為IPL的特征性表現(xiàn),對其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4、灌注掃描示病灶區(qū)CBV、CBF較正常肝實質減低,MTT縮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