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營營銷 >
    經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控風控 地產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科醫(yī)學 婦產科 神經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中國近代文學史題庫TXT9母愛是一滴甘露,親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細雨的溫情,用鉆石的堅毅,期待著閃著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愛不是人生中的一個凝固點,而是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造就了我們生命中美麗的情感之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題庫一、填空(147題)1、梁啟超在夏威夷游記中提出詩界革命“不可不備三長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語句,而須以古人之風可入之,然后成其為詩?!?、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出了文章改良應從“八事”入手。2、1917年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文學革命論一文,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三大主義”。3、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一文,同年2月陳獨秀又發(fā)表了一文,兩文的發(fā)表,標志著五四文學革命的開始。4、1915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是最早應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需要而誕生的大型綜合性文化批判刊物。其主編是陳獨秀。5、新青年原名是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于1915年,其主編是陳獨秀_______。6、新青年于1915年在上海創(chuàng)刊,其兩大旗幟是科學和民主。7、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一、提倡民主,反對專制。二、提倡科學,反對愚昧。三、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四、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8、五四文學革命的內容是。9、1918年底到1919年初,周作人在新青年和每周評論上發(fā)表了人的文學和平民文學,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他的“人道主義”文學理論,為新文學的理論建設做出了貢獻。10、林紓寫了荊生和妖夢兩篇文言小說,用影射的手法攻擊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倡導者。11、五四以后,由于舊文學陣營不甘心失敗,于是在20年代初期出現(xiàn)了學衡派和甲寅派這兩個封建復古派對新文學陣營展開了進攻。12、“學衡派”的代表人物是梅光迪,、、。13、“甲寅派”的代表人物是章士釗。14、“學衡派”在對新文化和新文學陣營進攻時,打的口號是昌明國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評之職事。15、“甲寅派”的代表人物章士釗的主張是國性群德,悉存文言,國茍不亡,理不客棄。。16、魯迅與“現(xiàn)代評論”派展開了長久的論戰(zhàn),其雜文后來大都收入了和兩本集子里。17、新文學與舊文學的斗爭中,錢玄同猛烈抨擊舊文學,指斥它們一味擬古的駢文、散文為“選學妖孽、”和“桐城謬種”,后來這便成了五四時期新文學陣營抨擊舊文學的流行用語。18、1912年以后涌現(xiàn)出大量的新文學社團,其中成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兩個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和創(chuàng)造社。48、廬隱的短篇小說,作于五四退潮期,小說反映了以露莎為代表的不甘醉生夢死的一代青年的苦悶。49、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基本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即___和。50、1923年8月,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游畢二人約定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題,每人寫一篇散文發(fā)表。51、散文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的作者是朱自清。52、散文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的作者是朱自清。53、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表現(xiàn)的是。54、郁達夫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是沉淪,其中包括、_和。55、陳二妹是出自郁達夫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中的人物。56、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長篇小說是張資平的沖積期化石57、女神的主旋律是動的精神、反抗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58、詩歌天上的市街收在郭沫若的詩集星空中。59、郭沫若表現(xiàn)愛情的詩集是。60、郭沫若的早期歷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_____和聶嫈。61、散文集自己的園地的作者是。62、散文烏篷船的作者是周作人。63、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以其詩歌的獨特魅力被魯迅贊譽為“中國最杰出的抒情詩人”。64、聞一多提出詩歌“三美”的主張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65、聞一多的兩部詩集是紅燭和死水,貫穿這兩部詩集的是詩人的思想。66、“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7、蔣光慈的小說少年漂泊者的主人公是。68、蔣光慈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為題材的小說是。69、蔣光慈的長篇咆哮了的土地又名。70、瞿秋白的兩部著名散文集是和。71、1928年,以后期的和新成立的為一方,以和為一方,展開了關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論爭。72、“左聯(lián)”的全稱是,“文協(xié)”的全稱是。73、年3月3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在成立。74、魯迅在“左聯(lián)”成立大會上發(fā)表咯的講話。75、“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和,它們鼓吹的是文學上的所謂,受到革命文藝陣營的批判。76、“自由人”指的是,第三種人的代表是。77、文藝大眾化問題是現(xiàn)代文學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左聯(lián)成立后,在30年代先后進行了次有關大眾化問題的討論。78、1936年,在民族危機日益尖銳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兩個口號”的論爭,兩個口號分別是提出的和提出的。79、序言的作者是。80、魯迅的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共包括篇小說,其中前期的篇,后期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8
      頁數(shù): 18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名詞解釋名詞解釋1、學在官府、學在官府學在官府是對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國奴隸社會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①禮不下庶人,學術和教育為王宮及各級政府把持,禮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間沒有條件舉行學術活動,更無學校。②官師不分,學校設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員,也是學校教師。③政教合一,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教育與行政合一。2、“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是孔子的辦學方針,它規(guī)定了孔子辦私學的教育對象,其基本含義是,不分華夷,無別貴賤,擴大受教育的對象,使那些愿意學習而在學力、經濟條件和時間上又允許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這一教育主張順應了社會歷史進步潮流,打破了少數(shù)奴隸主貴族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受教育的范圍,符合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趨勢。3、稷下學宮、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一所著名學府,因其建于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之下而得名。稷下學宮雖然是齊國官辦,但它實際上又是由許多私學組成的。稷下學宮綜合發(fā)展了春秋以來私學的長處。如不治而議論、自由辯論、學無常師等。此外,在學生管理上,稷下學宮制定了歷史上第一個學生守則弟子職,體現(xiàn)了教學的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稷下學宮前后歷時150年之久,創(chuàng)造了一個出色的教育典范。4、明人倫、明人倫“明人倫”是孟子提出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所謂“明人倫”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稱為“五倫”。孟子著眼于處理好五種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其目的在于維護上下尊卑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觀念。5、虛壹而靜、虛壹而靜荀子提出主張培養(yǎng)的學習態(tài)度,強調學習要專心有恒。虛,即虛心,就是不要先入為主;壹,即專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識或見解排斥對新知練下等的送還國子監(jiān)讀書。監(jiān)生歷事制度,對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積極意義。1111、八股文取試、八股文取試明清科舉考試的最大特點就是八股文取士,作文的題目只能出自四書、五經,并且在內容和形式上有嚴格限定,不能作任何發(fā)揮。八股文取士把經義考試規(guī)范化,標準化發(fā)展到極端,成為束縛士人思想的文化專制工具。1212、京師同文館、京師同文館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校,由洋務派于1862年創(chuàng)建。它最初是一所外國語專門學校,目的是培養(yǎng)清政府所需要的外事專業(yè)人才。1867年以后陸續(xù)增設近代學科,包括算學、天文、地理、礦學等,才成為名副其實的近代學校。1901年并入京師大學堂。1313、南洋公學、南洋公學是中國近代較早出現(xiàn)的新式學校,1897年由盛宣懷在上海籌辦。設有師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分別為師范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學是中國最早包含大、中、小學和師范教育的教育機構。民國時改建成為上海交通大學。1414、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戊戌變法時建立的全國最高學府。大學堂除大學外,兼設中學堂、小學堂,分別班次,循級而升,同時附設師范齋(實建于1902年,為北京師范大學前身)。大學堂中西兼學,課程分普通學和專門學兩類。建學目的是要作為全國學堂的表率,最初還兼有統(tǒng)轄各省學堂的職責。辛亥革命后,改名為北京大學。1515、庚款興學、庚款興學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戰(zhàn)爭賠款,是為“庚子賠款”,后列強退還部分賠款,用于在中國興辦教育事業(yè),史稱“庚款興學”。退還庚款的總倡導者是美國,1908年,美國政府決定將應得的賠款的一半,作為派遣留學生赴美國的費用,并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一所留美學校,即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庚款興學”反映了列強對中國加強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響滲透。1616、民國元年教育方針、民國元年教育方針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28
      2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外教育管理史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復習資料分章復習資料第一章第一章先秦時期的教育管理先秦時期的教育管理一、單選題一、單選題1夏朝教育內容的重點是()12A軍事教育軍事教育B宗教教育C文學教育D藝術教育2西周教育內容的重點是“六藝”,這兒的藝是指()15A藝術B手藝C藝能藝能D文藝3在先秦諸子中,主張“強說人”,要求主動施教的學派是()114A儒家B墨家墨家C道家D法家4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巔峰,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學校系統(tǒng)。其中天子的大學設立為中心的是【】13A東序B成均C瞽宗D辟雍辟雍5大學明確提出,大學教育的三個目標是“明明德”、“親民”和【】110A修己治人B格物致知C止于至善止于至善D修齊治平6以培養(yǎng)“兼士”為目標的先秦時期的學派是【】115A儒家B墨家墨家C道家D法家7茍子在稷下學宮因“最為老師”,曾多次被推為祭酒。這兒的“祭酒”是指【】116A祭祀時的主祭B教師領袖教師領袖C祭祀的操辦者D行政官員8西周時期諸侯設立的大學名稱為【】13A上庠B頖宮頖宮C鄉(xiāng)學D辟雍9在教育對象方面明確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家是【】111A孔子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10稷下學宮創(chuàng)辦的時期是【】116A商朝B西周C春秋D戰(zhàn)國戰(zhàn)國11據(jù)歷史記載,我國虞舜時期就出現(xiàn)了最早的學校,名稱是【】12A庠庠B序C學D校12“學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時期教育管理體制的共同特點。而“學在官府”又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和【】13A官師合一官師合一B政教一體C學術官守D學校與官府合一13孔子提出課程設置的原則是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和【】112A游于藝游于藝B踐于行C立于志D形于義14據(jù)郭沫若、聞一多等先生考證,齊國稷下學宮的學生守則是【】117A弟子職弟子職B學記C士禮D儀禮15夏、商、西周時期學校在性質上【】13A都是官學都是官學B都是私學C官私并舉D官學為主,私學為輔16夏朝創(chuàng)立了我國最早的學?!瑢W校的名稱有序和【】12A庠B塾C學D校校17西周時期既是鄉(xiāng)民政官員之首,也是各級鄉(xiāng)學的最高行政長官,并負有向鄉(xiāng)民宣教之責的是【】13A大司樂B大司徒大司徒C鄉(xiāng)大夫D鄉(xiāng)師18孔子教育教學內容的核心是【】19A六經教育B道德教育道德教育C六藝教育D技能教育19在先秦諸子各教育派別中,重視勞動技能和自然科學知識教育的是【】115A儒家B墨家墨家C道家D法家20下面哪本書是中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111A大學BB學記學記C詩經D論語21目前所知,我國古代最早的學生守則是【】7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私學興起的原因是官學的發(fā)展發(fā)展。()17衰敗8荀子提出了以“性惡論“為基礎的教育管理思想?!?我國學校教育歷史悠久,根據(jù)對夏朝學校政治、經濟等方面情況的合理分析,當時的學校是以文化知識文化知識教育為重點的。軍事10“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等文教政策思想,出自學記。√三、填空題三、填空題1夏、商和西周時期教育管理體制的共同特點是_____,又稱“學術官守”。學在官府學在官府2在西周的“六藝”教育中,_____和______是作為傳授語言文字和科學文化知識方面的課程。書、數(shù)書、數(shù)3“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論斷,出自中國古代的教育專著_。學記學記4在西周的“六藝”教育中,___和__是作為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和宗教禮儀方面的課程。禮、禮、樂5夏、商、西周由于社會政治、經濟形式的變化發(fā)展,教育內容各有側重。其中商朝更為注重教育。12禮樂禮樂6稷下學宮辦學實行的原則是門戶開放和。116學術自由學術自由7大學提出大學的目標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______?!?10止于至善;止于至善;8稷下學宮實行_______、學術自由的辦學原則。116門戶開放門戶開放9我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六藝”是指________。15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樂、射、御、書、數(shù)10郭沫若、聞一多等人認為,弟子職是_______的學生守則。117目前所知最早目前所知最早11商代與夏代相比,教育內容方面更重視教育。12禮樂禮樂12墨家以培養(yǎng)“兼士”為目標,而“兼士”有三條標準“_”、“辯乎言談”、“博乎道術”。115厚乎德行厚乎德行13稷下學宮的學生守則是_______,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學生守則。117弟子職弟子職14戰(zhàn)國時期的稷下學宮實行門戶開放、_________的辦學原則。116學術自由學術自由15西周實行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制度。選賢貢士選賢貢士16既是中國又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專著的是。學記學記17墨家和儒家并稱“”。【顯學】18墨家私學的領袖稱為“”?!揪拮印?9論語子張記載子夏說“仕而優(yōu)則學,______”。110學而優(yōu)則仕學而優(yōu)則仕20稷下學宮的辦學原則是______。116門戶開放,學術自由門戶開放,學術自由21、史載五帝時期有之學,虞舜有。成均、癢22、夏創(chuàng)立了我國最早的學校,名稱有和,以軍事教育為重點。序、校序、校23、商代學校有和,是世界上最早創(chuàng)辦大學的。重視神學教育。(瞽宗)(學)24、視學包括兩種一種是視學,另一種是的視學。(天子象征性)(督導性)25、是西周實行人才選拔制度,也是我國最早實行人才選拔制度的。(選賢貢士制度)26、儒家創(chuàng)辦的私學,遵循的原則。(有教無類)。27、西周教育內容的特點、和。(文武兼?zhèn)?,重視禮樂道德教育,知識和能力兼求)四、名詞解釋四、名詞解釋1“學在官府學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時期教育管理體制的共同特點。又稱“學術官守”,即學術被官方壟斷,民間無學。其主要表現(xiàn)為官師不分,即官師合一,教師由在職官員或辭職官員兼任。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即學校與官府合一。這一教育管理體制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產物,是由奴隸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特點所決定的。2“六藝六藝”是西周時期主要的教育內容,具體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相當于政治倫理課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和宗教禮儀等。樂是與禮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78
      1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習題庫(現(xiàn)代文學部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習題庫(現(xiàn)代文學部分)說明本習題庫分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四類,按所使用教材章節(jié)順序編排。與本課程考試試卷題型一致。第一章第一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一)文學思潮與運動(一)一、填空題一、填空題1、1915年9月主編的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2、文學革命開始于年,以胡適在新青年發(fā)表的一文為標志。3、胡適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提出了的口號。4、胡適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最早的白話戲劇是。5、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提出文學革命的。6、平民文學一文的作者是。7、最早代表復古主義文學思潮反對文學革命的是,他在新申報上發(fā)表、、等文言小說,影射和攻擊新文化運動。8、1921年1月成立于的是文學革命后出現(xiàn)的第一個新文學社團。9、文學研究會的會刊有和。10、文學研究會被稱為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11、1921年7月成立于的,是五四時期第一個浪漫主義文學社團。12、五四時期雙峰并峙的兩大新文學社團是和。、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員有、等,都是歐美留學生。14、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張,即、、。15、語絲社成立于年,其主要成員有、、。16、語絲社對中國現(xiàn)代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7、成立于1925年的和,都是魯迅發(fā)起和領導的。18、臺靜農的的小說集是未名社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收獲。19、被魯迅稱為“中國最堅韌,最誠實,掙扎得最久的團體”,其前身是。20、湖畔詩社成立于年,其成員主要有、、、,他們以為特色。21、中國最早的話劇團體是,成立于年。22、話劇在“五四”以前被稱為或。23、田漢1923年成立了,創(chuàng)辦了。24、學衡派年成立于,其代表人物有、、等。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提倡讀經、維護封建性教育。二、名詞解釋二、名詞解釋1人的文學2文學研究會3創(chuàng)造社4新月詩派5語絲社6湖畔詩社7南國社8學衡派9甲寅派三、簡答題三、簡答題1簡析周作人人的文學一文的內容及意義。2簡析文學研究會的文學主張。3簡析創(chuàng)造社的文藝思想。4為什么說1917-1920年的文學思潮現(xiàn)實主義占主潮地位5為什么說浪漫主義是五四時期主要的文學思潮四、論述題四、論述題試論“五四”文學革命的內容、意義及局限。3該派觀點予以批駁。9甲寅派是以章土釗為首的封建復古主義流派,反對白話文學,主張尊孔讀經,維護封建化教育。三、簡答題三、簡答題1周作人1918年發(fā)表了人的文學一文,提出新文學應當是“人的文學”,反對封建的“非人的文學”。他所謂的“人的文學”,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靈肉一致的生活為是的文學。周作人的“人的文學”主張,對新文學第一個十年的理論建設和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這一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色。2文學研究會的基本文學態(tài)度是“為人生”,即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并且討論有關人生的問題。文學研究會強調文學是人生的反映,文學要反映時代,表現(xiàn)社會生活。他們猛烈抨擊作為游戲和消遣的鴛鴦蝴蝶派文學。3創(chuàng)造社在文藝思想上傾向于浪漫主義。他們尊自我,重主觀,強調藝術是自我的表現(xiàn)、內心自然流露;他們強調文學的本質是感情,以感情為生命,他們追求文學的全與美,提倡文學無目的論,但同時也強調文學對于時代的重大使命。4第一,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彷徨在這期間出版,小說以直面人生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寫實為主的創(chuàng)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藝術,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礎。第二,現(xiàn)代最早、成員最廣的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其文學思想基本傾向是現(xiàn)實主義。第三,語絲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傾向也是現(xiàn)實主義。第四,歐美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這時期得到大量翻譯、介紹。5第一,浪漫主義社團創(chuàng)造社,擁有一批創(chuàng)作力旺盛的作家,女神、沉淪在這時期出版。第二,新月社、淺草社、沉鐘社、彌灑社、湖畔詩社、南國社等,其主導傾向都是浪漫主義。第三。歐美重要的浪漫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這時期被大量翻譯、介紹。第四,浪漫主義思潮適合了激情勃發(fā)的青年人的追求與理想。四、論述題四、論述題五四文學革命是一場徹底反封建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革命,它是文學觀念、文學的思想內容、文學的語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學革命批判了“文以載道”、“代圣賢立言”的舊文學觀念,宣傳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想。新文學浸透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個性主義等近代思想,并出現(xiàn)了社會主義思想因素,出現(xiàn)了新的主題、新的題材、新的人物。新文學引進了話劇等新的文學體裁,進行了新詩的創(chuàng)建和小說形式的革新,使白話文學處于正宗地位。文學革命使中國文學從禁錮束縛狀態(tài)走向自由開放,從閉關鎖國狀態(tài)面向世界,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向現(xiàn)代化邁進。局限有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盤否定和對西方文化的肯定的傾向,范圍局限與城市知識分子。第二章第二章魯迅一、填空題一、填空題1、魯迅,原名,年出生于一個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2、1918年,魯迅發(fā)表了中國第一篇現(xiàn)代白話小說。3、魯迅前期在一文中強烈贊揚和介紹了浪漫主義詩人和他們的作品。4、魯迅在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的重要思想。5、是魯迅早期觀察自然、社會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6、魯迅在1930年參與發(fā)起成立了,并任常務委員。7、阿Q是時期農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8、魯迅的第二本小說集彷徨主要表現(xiàn)兩類人物,分別是和9、故事新編中共收人歷史小說篇。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39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填空(每空格填空(每空格1分)分)1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類型主要有(硬山)、(懸山)、(廡殿)、(歇山)、(攢尖)、(卷棚)、(單坡)、(平頂)、(囤頂)、(氈包式)、(穹隆頂)等。2古代陶瓷的專著有陶說、陶雅、陶錄、古窯瓷考、說瓷、瓷史,建筑專著有魯班經、營造法式,刺繡專著有蠶桑萃編、存繡堂絲繡錄、繡譜。有關漆器的專著有髹飾錄,竹刻工藝專著有竹人錄,園林專著有園冶,刺繡專著有存素堂絲繡錄、繡譜,工藝專著有天工開物閑情偶寄裝潢志。3古代絲織品的紋樣組織主要有(二方連續(xù)式)、(連續(xù)式)、(散點式)、(團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幾何紋)等。3中國建筑彩畫的制作程序分為(襯地)、(襯色)、(細色)、(貼金)4個步驟。4馬家窯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廟溝底文化)、(龍山文化)三種彩陶文化類型。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簡冊)、(卷軸裝)、(旋風裝)、(梵夾裝)、(經折裝)、(線裝)、(蝴蝶裝)、(包背裝)名詞解釋(每題名詞解釋(每題5分)分)1雕版印刷2琺瑯彩3雞冠壺4明式家具5青花瓷6釉里紅7兵馬俑8失臘法簡答題(每題15分)1簡述漢代漆器設計的主要特色與工藝特色。(1)時代特點(2)裝飾紋樣(3)題材內容(4)風格特征2遼、金時期陶器工藝設計的特點是什么3簡述元代金屬工藝的設計風格與時代特色。4簡述元代染織工藝設計特色與藝術成就(1)社會因素(2)設計風格與成就(3)時代特色與造型裝飾(4)工藝特色論述題(每題30分)1為什么說明清建筑設計是我國建筑史上的高峰期,其主要成就有哪些并舉例說明兩朝在設計風格上的主要特征及異同2為什么說唐宋瓷器是中國陶瓷設計史上的高峰期。請你結合作品分析其原因有哪些并試述唐宋瓷史的主要特征、藝術成就及設計風格上有哪些異同。(1)時代特色與審美趣味(2)裝飾造型及圖案組織紋樣設計(3)表現(xiàn)手法(工藝制作)北“邢瓷類銀類雪”的記載,被選為貢瓷。宋時定窯盛產白瓷,風格典雅。青瓷青瓷瓷器表面呈現(xiàn)青色,故名。商周時原始瓷的青黃釉色是青瓷的初期階段;漢代青瓷釉色較純正;六朝時呈色青綠,勻凈光潤;唐、五代臻于成熟。南方越窯瓷器為青瓷系,與北方邢窯白瓷齊名。宋代許多名窯以燒造青瓷器聞名,如汝窯、哥窯、官窯、龍泉窯、耀州窯等。后由于配釉、施釉、燒窯技術不斷提高,青瓷中又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色澤的名貴品種。青白瓷亦稱“影青瓷”。它介于青、白瓷之間,胎質潔白細膩,釉色青中帶白,白中顯青,晶瑩明澈。宋代景德鎮(zhèn)窯首先燒制成功,后很多瓷窯也模仿燒造,形成青白瓷系。鎏金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銀溶和在銅器上,經摩擦加工使水銀揮發(fā),而使金鍍在器物上,金光閃爍。具體制作過程是用金和水銀的合金涂在金屬的表面,經烘烤或研磨,使水銀揮發(fā),而金留在器物上。我國古代銅器常用這種方法作為裝飾,尤其在佛像上多用。金銀錯金銀錯指始于春秋時期,戰(zhàn)國時代流行的金屬鑲裝飾工藝,它用金銀、紅銅等金屬和綠松石、瑪瑙等礦石填充或鑲嵌在銅器花紋縫間,再加以磨光,作為紋飾或銘文,產生色彩斑斕的效果。失蠟法失蠟法是制造銅器的一種先進方法,也是鏤空裝飾的一種最佳方法,它以蠟刻成成器形和裝飾,內外賦泥注入銅液,它可以產生透雕復雜的形體和裝飾,具有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暗紋陶是指用一種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壓出各種花紋的陶器。這種壓花線紋深度不大,僅在有光線時可隱約看出,所以稱為暗紋,又稱砑花陶。夾貯夾貯始于戰(zhàn)國漆器的一種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夾注可以使器型增加變化,比木片卷粘獲得更多的造型。這種作法就是現(xiàn)今所稱的脫胎。秘色器秘色器以青瓷為主。它的燒造地點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帶。因為是貢物,瓷器制作,極盡裝飾之能事。一般均用刻花、劃花印花的方法,裝飾題材十分廣泛。線條洗練,圖案活潑,反映出五代陶瓷裝飾藝術的較高水平。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的彩釉陶器。因為它經常用黃、綠、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構成花朵、斑點或幾何紋等各種色彩斑斕的色釉裝飾,所以稱為三彩。釉里紅釉里紅以紅銅料在胎上畫花一次燒成,它和青花一樣同屬釉下彩。只是紅、藍色調不同鈉石失可能是波斯語派譯而來,指的是一種加金的絲織物,以金線紋織成的金錦。漆器漆器一種工藝品。大多以木為胎,也有夾纻胎等,外髹天然漆。有各種日用器物,也有大型家具屏風等。漆器工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戰(zhàn)國時期開始興盛起來,以楚國最為發(fā)達,漢代漆器達到一個鼎盛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上的五百余件漆器。唐代漆器更向華美的裝飾方向發(fā)展。其后各代漆器工藝繼續(xù)發(fā)展,至清代已逐步形成多個制作中心,如北京的雕漆、揚州的螺鈿、福建的脫胎等。繩紋繩紋陶器上最早出現(xiàn)的也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該紋樣為繩索印痕的規(guī)律性排列,是用纏繞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6
      5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律思想史【題型單選】【分數(shù)1分】11宗法等級制的核心內容是得分得分1分答答AA嫡長子繼承制B分封制C世卿世祿制D禮治【題型單選】【分數(shù)1分】22提出“明德慎罰”說的是得分得分1分答答C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孔子【題型單選】【分數(shù)1分】33周初主持制禮的是得分得分1分答答B(yǎng)A周文王B周公C周武王D周穆公【題型單選】【分數(shù)1分】111、神權法思想初步形成在得分得分1分答答AA夏朝B西周C商朝D西漢【題型單選】【分數(shù)1分】222、“以德配天”說出現(xiàn)在得分得分1分答答B(yǎng)A夏朝B西周C商朝D春秋【題型單選】【分數(shù)1分】333、“以德配天”說的實質是得分得分1分答答AA君權神授B神權說C重民說D天道說【題型單選】【分數(shù)1分】444、神權思想極盛于得分得分1分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8
      頁數(shù): 52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貴州財經大學20132014學年第2學期期末考試試卷試卷名稱1、名詞解釋1、親親尊尊是一種孝道,是宗族共同體凝聚的需求,鞏固宗法秩序的功能,即亦親父母、尊君王。2、復禮孔子,恢復西周時期禮的功能,社會各階層依名分與地位而享權力盡義務恢復周禮中的儀文形勢和應有的精神實質。3、正名撥亂反正,使人的實際所為與名分、地位相符。中心觀念就是定名分,這是孔子社會政治學說的大旨。4、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5、兼相愛”(墨子)社會理想就是要求取消一切階級、等級以及強弱、貧富等等的區(qū)別,建立視人若己,愛無差等的社會。6、四維是指禮、義、廉、恥,或者廣義上的“禮”。7、節(jié)用(墨子)崇尚節(jié)儉,提倡節(jié)用,這是實利主義的中心觀念之一。即用其所當用的,而去其所不當用的,任何物質產品的消費,都必須對國家人民有直接的用處。8、“四民”是指士、農、工、商。反對四階層人互相混雜的狀況,提出“四民分居定業(yè)”,提倡各階層人聚族而居,從事本階層活動。9、“天人感應”(董仲舒)將自然現(xiàn)象與人事聯(lián)系起來,人的某種行為往往會有某種自然現(xiàn)象與治響應。10、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專業(yè)、年級姓名學號任課教師了。正是說的這個道理。這是禮記中的論禮的社會功能思想2、“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敝恋轮赖臓顟B(tài),就是人們的行動遲鈍,目光呆滯。那個時候,山上無小路,河里無橋梁,萬物在一起生長,連成一片。禽獸成群,草木依照其天性而長。到那時禽獸可以牽著游玩,鳥雀的巢穴可以隨意而看。莊子對理想社會模式的構想。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為無為,則無不治?!辈怀缟惺ベt,才能使人們不相爭斗;不看重難得之貨,才能使人們不盜竊;不讓人們看到欲望,人心才能不亂。達到無為的地步,天下才能大治。老子的社會整合思想。4、“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本又耘c一般人不同,在于他的心。注重個人的內心的修養(yǎng),他時刻注意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成為仁者,做到愛人,敬人。愛別人的人,相應也會得到別人的愛,敬人的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8
      頁數(shù): 13
      1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建筑史試題庫中國建筑史試題庫包含填空、簡答、、論述、畫圖題1在木結構建筑的設計和施工中,我國很早就實行了類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數(shù)制,宋代用“(材分制)”,清代用“(斗口制)”作標準。2(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遺址)發(fā)現(xiàn)的建筑遺址距今約有六、七千年,這是我國已知的最早采用技術構筑木結構房屋的一個實例。3清式營造則例是(梁思成)(人名)根據(jù)工程做法則例編著的。4計成在園冶認為,第園筑之主,猶須什(九),而用匠什(一)。5“擇中”思想見于周禮考工記一書,其中的“國”指(城池)。6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網(wǎng)由內外兩圈柱組成,這種形式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金箱斗底槽”。7中國營造學社誕生于(1930)年,創(chuàng)始人是(朱啟鈐)。8清式七檁舉架的飛檐為(三五)舉,檐步為(五)舉。9我國近代建筑的主體結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磚木混合結構、磚石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鋼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10宋代用材的材等折變率為(15);清代斗口的等級折變率為(14)(數(shù)值)。11唐宋木構殿堂有(3)個水平結構層,其中最復雜的一個實際上屬于(鉸接)結構。12江南園林邊界模糊的空間效果,主要是以(借景)和(障景)手法取得的。13中國古代營居喜用木構,這與(陰陽五行)觀念不無關系,也是(磚石)結構不發(fā)達的一個原因。29我國的佛寺的組合形式,大體上可分為塔院式和以殿堂為主的佛寺的兩大類型。30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經幢是趙州陀羅尼經幢(華夏第一經幢北宋)。31我國的佛教石窟主要有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32我國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有孔望山摩崖造像、樂山凌云寺彌勒大佛。33大約六、七千年前,我國廣大地區(qū)都已進入氏族社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遺址有主要兩種一種是長江流域的干闌式建筑;另一種是黃河流域的木骨泥墻房屋。34中國最早的佛寺是建于(北魏)朝的(洛陽白馬寺)寺,現(xiàn)存元朝以前最大的佛殿是(唐)朝的(佛光寺)大殿。35古代木構建筑用材的模數(shù)制,大約開始于(南北朝)朝,成熟于(宋)朝,在清代稱為(斗口制),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標準。36古代屋頂色彩等級最高的是(黃)色,最低的是(黑)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畫主要為(和璽)彩畫和(旋子)彩畫。37梭柱大約出現(xiàn)于(南北)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頂始自(宋)朝。古代最高等級的建筑基座稱(須彌座),是從(印度)傳入的,由(佛座)演變而來。琉璃瓦正式用于屋面是南北朝,但為數(shù)不多,宋代使用漸廣,到明代成為高潮38“民族固有形式”的口號盛行于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但當時上海盛行的摩登建筑卻是(折中主義)風格,代表作是外灘的(沙遜大廈)和(上海匯豐銀行)。39中國古代都城的居住區(qū)劃分單位在漢朝稱(閭里),在唐朝稱(里坊)。40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門是(午門),屬于(闕)門形制。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shù): 34
      1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法制史配套復習題及答案一(夏商的法律制度)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一、單項選擇題1、在我國,首次制定贖刑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相傳夏桀時,曾把商湯“囚之()”。A圜土B鈞臺C夏臺D囹圄3、炮烙之刑出現(xiàn)于()。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4、商朝在實行父死子繼的繼承制度后,又逐漸實行了()。A嫡長繼承制B兄終弟及C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并行D諸子均分5、商朝刑法的總稱是()。A九刑B禹刑C宮刑D湯刑6、把犯罪者曬成肉干的刑罰稱作()。A脯B醢C墨D劓二、填空題1、奴隸制的五刑,即、、、、在商代已較通行。2、傳說中夏朝法律的總稱是()。三、問答題1、簡述中國法律起源的特點。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ACDADA二、填空題1、墨劓臏宮大辟2、禹刑三、問答題(1)中國法律產生于古代中國的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中,它的法律起源具有獨自的特點,即實行禮(原始的秩序)法結合。(2)中國法律在形成時具有早熟性。(3)中國法律在形成時帶有維護專制王權的特點。(4)因自然經濟的穩(wěn)固,商品經濟不發(fā)達,加之過早確立君主專制制度(“兵刑合一”)以及禮的規(guī)范的發(fā)展,使中國法律在形成時,就帶有刑事法規(guī)發(fā)達而民事法規(guī)相對落后的特點。(5)由于夏代提早跨入階級社會,奴隸制未能充分發(fā)展,所以,它的法律在形成時帶有氏族社會的濃厚色彩,以及貴族宗法統(tǒng)治的顯著特點。即帶有血緣、婚姻等因素的影響。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BAAC二、多項選擇題1、AC2、ABCD3、AB4、ABCD5、ABCD6、ABC三、名詞解釋1、西周的立法指導思想。周統(tǒng)治者意識到神權不能維持其統(tǒng)治,提出了“以德配天”和“敬德保民”的思想。在立法指導思想進一步提出“明德慎罰”。所謂“明德”就是尚德。提倡德教,對犯罪者施以寬緩的政策;所謂的“慎罰”,就是對刑罰的適用采取審慎的政策2、五聽審判方式是區(qū)別于神判的先進方式,是西周將犯罪心理學的觀點運用到審判實踐中形成了一種審判方式。包括有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五種形式。“五聽”反映出周人在訊問方法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犯罪心理學方面的認識達到了一定水平。3“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睋?jù)此可知,“三宥”是指要寬大處理的三種情況,包括因不了解情況而導致犯罪的、因并非出于本意但過于自信而犯罪的、因疏忽大意而犯罪的,這些犯罪屬于非故意犯罪,可酌情得到寬大處理。4、圜土是用土筑成的,類似圓形圍墻,作為拘押禁錮罪犯的場所。從其功能看主要是針對那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觸犯刑律但罪行輕微,不至于適用五刑并且屬于通過懲戒能改悔的人。對其處罰程度上輕于肉刑,只是限制其自由并使之勞動的勞役刑。即根據(jù)其犯罪行為,罰以一年至三年的勞役,如能改過自新,刑滿釋放回鄉(xiāng)里。5、凡是有過錯但尚未觸犯刑律的人,給他們帶上刑具,讓其坐在嘉石上以示懲罰,然后交給管理土木工程建設司空強制其服勞役?!凹问敝葡喈斢诰邢祫谝?。其勞役時間從三月到一年,罰完勞役之后釋放。四、問答題(1)老幼犯罪減免處罰的原則(2)區(qū)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3)罪疑從輕,罪疑從赦的原則(4)寬嚴適中(5)同罪異罰中國法制史配套復習題及答案三(春秋舊中國的法律制度)第三章春秋戰(zhàn)國的法律制度一、填空題1、春秋時期,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郡縣制取代了()2、春秋時期楚國制定了嚴禁和搜捕奴隸逃亡的法律,叫做、春秋時期楚國制定了嚴禁和搜捕奴隸逃亡的法律,叫做()。3、法經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別是()和()4、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鑄()于鼎,以為國之常法”。5、春秋時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6、戰(zhàn)國時期魏國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認為“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這部法典是()。二、不定項選擇題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8
      1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神話所蘊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話的主要思維特征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五、論述根據(jù)你所閱讀的神話故事說說中國古代神話的主要內容(不少于500字)。二、解釋1、風雅頌2、賦比興3、四家詩四、簡答1、詩經是怎樣編定成書的詩經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況如何2、你同意“孔子刪詩”的說法嗎為什么3、詩經詩經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是舉代表作品進行說明。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是舉代表作品進行說明。4、詩經反映周民族發(fā)祥、發(fā)展的史詩有哪幾篇作品請簡述它們的內容。5、七月一是詩怎樣描寫奴隸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藝術特色。7、講析東山。五、論述1、詩經詩經最為精華的部分是最為精華的部分是“國風國風”中的民歌和雅詩中的中的民歌和雅詩中的“怨刺詩怨刺詩”。就你所知,談談它們所反映的內容。。就你所知,談談它們所反映的內容。2、舉例說明舉例說明詩經詩經作品的藝術成就。作品的藝術成就。3、論述論述詩經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4、分析、分析關雎關雎的藝術特色。的藝術特色。5、分析氓詩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二、解釋1、敘事散文、敘事散文2、左傳左傳3、國語國語4、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四、簡答1、怎樣理解歷史意識的產生和敘事散文的萌生與成熟2、左傳左傳的敘事特征有哪些的敘事特征有哪些3、國語國語的文學成就應當從哪幾個方面去認識的文學成就應當從哪幾個方面去認識五、論述1、簡述、簡述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學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學性。2、試論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試論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一、解釋1、說理散文、說理散文2、百家爭鳴、百家爭鳴3、論語論語4、孟子孟子5、莊子莊子6、荀子荀子7、韓非韓非子三、簡答1、孟子散文的藝術成就體現(xiàn)于哪幾個方面2、怎樣理解莊子哲學思想的詩意表現(xiàn)3、荀子和韓非子的議論文各有什么特色四、論述試論先秦說理散文對后世的影響。試論先秦說理散文對后世的影響。四、簡答1、簡述漢賦的發(fā)展脈胳。簡述漢賦的發(fā)展脈胳。2、漢代騷體賦、大賦和抒情賦各有什么特點、漢代騷體賦、大賦和抒情賦各有什么特點。3、簡析賈誼騷體賦作品及創(chuàng)作特點。4、簡析司馬相如的長門賦。5、簡述宣、成二帝時西漢文壇的勃興及其表現(xiàn)。6、簡述揚雄生平及其賦作。7、簡析王褒洞簫賦的內容及藝術成就。8、簡述東漢抒情賦的分類及其代表作家、作品。9、簡析張衡的抒情賦及其成就。10、簡析趙壹的抒情賦及其成就。五、論述1、試論枚乘新體賦七發(f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2、試論子虛賦、上林賦的思想內容及其藝術特點。3、論班固的兩都賦。4、試論東漢抒情賦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表現(xiàn)。5、試論漢賦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發(fā)展階段。一、解釋1、司馬遷司馬遷2、史記史記3、漢書漢書4、吳越春秋吳越春秋4封禪儀記封禪儀記。三、簡答1、簡述秦代刻石文。2、簡述劉向敘事散文的成就。3、簡述司馬遷的生平和他寫作簡述司馬遷的生平和他寫作史記史記的密切關系。的密切關系。4、簡述簡述史記史記的成書和體例特征。的成書和體例特征。5、簡述、簡述史記史記所弘揚的人文精神。所弘揚的人文精神。6、簡析漢書蘇武傳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7、簡述簡述吳越春秋吳越春秋的內容及寫作特點。的內容及寫作特點。8、簡說吳越春秋和越絕書的異同。9、簡述東漢碑文的發(fā)展及表現(xiàn)。四、論述1、試論試論史記史記的敘事藝術。的敘事藝術。2、試論、試論史記史記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特點。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特點。3、試論、試論史記史記的風格特征。的風格特征。4、怎樣理解魯迅先生稱、怎樣理解魯迅先生稱史記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5、試以項羽本紀篇為例,分析說明史記的藝術手法。6、試述、試述史記史記的地位及其影響。的地位及其影響。7、試析漢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9
      1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第一章第一章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1,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yè)起始于什么時代中國古代報紙是怎么誕生的,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yè)起始于什么時代中國古代報紙是怎么誕生的(1)起始和發(fā)展脈絡中國的新聞傳播活動起源于遠古人類的群居時代。古代的傳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頭傳播,即口耳之間的傳播。傳播活動中的特殊媒介木鐸最早的帶有文字的傳播載體是甲骨、金屬鑄件等。秦始皇時期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兩漢時期進入了以文字傳播為主的時代。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傳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作為社會上傳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謠和謠言。三國魏晉時代傳播信息的載體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簡、竹簡和木牘在內的簡牘,也有帛和紙。(2)古代報紙的誕生新聞傳播活動是隨著人類的出現(xiàn),逐漸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條件下,人們?yōu)榱松?,需要一種手段來進行信息的溝通,互動有無,交流情況,判斷敵情和獲取生產物資,甲骨卜辭、情報信、烽火狼煙等都算是傳播的手段。則中原始的新聞活動缺乏一定的目標、規(guī)模和體系。直到報紙的出現(xiàn),才標志著中國古代新聞事業(yè)的形成。唐朝由于實行藩鎮(zhèn)制度和節(jié)度使制度,各藩鎮(zhèn)都在中央設立“邸”這一行政機構,用來向中央傳遞信息,同時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機關決策和活動。而后,邸演變?yōu)檫M奏院,這種機構的負責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進奏官。他們的工作是為所代表的藩鎮(zhèn)長官呈遞奏章,下達文書,也為地方了解、匯集和通報各項政治消息,這些報告在當時沒有固定的稱呼,有稱“進奏院狀報”,也有稱“狀報”或“報狀”的。2前報紙時代的中國新聞傳播活動都有哪些特點前報紙時代的中國新聞傳播活動都有哪些特點3,唐代官報新聞發(fā)行工作通過哪些環(huán)節(jié)由哪些部門負責,唐代官報新聞發(fā)行工作通過哪些環(huán)節(jié)由哪些部門負責唐朝由于實行藩鎮(zhèn)制度和節(jié)度使制度,各藩鎮(zhèn)都在中央設立“邸”這一行政機構,用來向中央傳遞信息,同時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機關決策和活動。而后,邸演變?yōu)檫M奏院,這種機構的負責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進奏官。他們的工作是為所代表的藩鎮(zhèn)長官呈遞奏章,下達文書,也為地方了解、匯集和通報各項政治消息,這些報告在當時沒有固定的稱呼,有稱“進奏院狀報”,也有稱“狀報”或“報狀”的。4,開元雜報和敦煌進奏院狀的性質如何為什么稱他們是最早的報紙,開元雜報和敦煌進奏院狀的性質如何為什么稱他們是最早的報紙(1)開元雜報和敦煌進奏院狀的性質它們是一種從官文書中游離出來的傳播媒體,是一種和后來的邸報相類似的新聞傳播工具。它以傳報來自朝廷的信息為主要內容,由地方一級軍政單位在首都的派駐機構向地方傳法,因而帶有一定的官方性質,但還不是中央政府統(tǒng)一審定發(fā)布的正式官報,與宋以后的邸報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報狀還殘留有某些官文書的痕跡,但已不同于官文書,而屬于一種由官文書向官報轉化過程中的傳播工具。(2)最早的報紙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與16C誕生于歐洲的新聞信相似,但比作為西方近代報紙遠祖的“新聞信”早誕生大約800年。5,宋代邸報的發(fā)行制度有那些特點進奏官在邸報編發(fā)過程中處于什么地位,宋代邸報的發(fā)行制度有那些特點進奏官在邸報編發(fā)過程中處于什么地位(1)宋代邸報的發(fā)行制度特點首先,它已經不像唐代進奏院那樣,只是一種由派駐首都的進奏官們向自己的藩鎮(zhèn)長官們報告朝廷信息的新聞信,而是一種在封建中樞部門統(tǒng)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統(tǒng)一編發(fā)給諸路州郡,向地方官員們傳報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級官報。其次,它已經完全從官文書中分離了出來,成為一種官方的信息傳播工具,成為當時社會上傳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載體。3通政史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機關。六科是發(fā)抄皇帝諭旨和臣僚章奏的機關。提塘主要負責管保的抄傳發(fā)行工作。清代皇權高度集中,官報的抄傳發(fā)行工作,包括諭旨和章奏哪些應發(fā),哪些不宜發(fā)抄,往往由皇帝作最后決定。清代的官報發(fā)抄活動是逐日進行的,官報的發(fā)行活動也是逐日進行的。清代官報的內容,基本上由宮門抄,上諭、臣僚章奏三部分組成。清代官報的讀者主要是各級政府官員。1010,清代的提塘和提塘報房和民間報房之間的關系如何為什么說報房辦的,清代的提塘和提塘報房和民間報房之間的關系如何為什么說報房辦的“京報京報”不是政府官不是政府官報清代的提塘分為京塘和省塘兩種京塘指的是設在北京的提塘。主要特點是收受和傳呈地方上報中央的各類公文,包括地方政府上報中央各部院的文書和地方大員寫給皇帝的奏折;收受和下達中央各部院發(fā)給本省的一般公文,皇帝發(fā)給本省官員的一般諭旨和賞賜品;發(fā)行邸報。在提塘的各項日常工作中,抄傳發(fā)行官報即邸報占有重要地位。從清初到清末,駐京提塘向基層官員發(fā)行“邸報”這一體制沒有變化。為了及時處理邸報的謄錄發(fā)行等項工作,從清代初年起,就出現(xiàn)了提塘自設的報房。說它具有半官方的性質,屬于般官方機構,也許更加符合它的實際。提塘所辦的這些報房,有時也被稱為抄房。清代的民間報房與京報清代的民間報房主要集中在北京。清代的民家包房有的說法是認為,民間報房是從提塘報房中分離出來的,是由提塘及其所設報房壟斷“邸報”的抄錄坎坷發(fā)行活動,到一部分人分離出來。以刻報為生,進而設立自辦的報房,刊刻抄報,這也許就是清代民間報房誕生的歷史軌跡。北京民間報房所處的報紙,通稱京報。這些報房因而也被稱為京報房。他們所出的京報,在部分讀者中有時候也被混稱為邸抄報或者邸報。京報的內容基本上是宮門抄,皇帝諭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報的全部稿件都來自內閣和科抄,沒有報房自己采寫的新聞,也沒有任何評論。編輯工作很簡單,把收到的宮門抄,上諭,章奏大體分一下類,照發(fā)就行了。無須標點,也不加任何標題,各報房所出的京報因而大同小異。所異的,僅在上諭和章奏的選擇上,選哪些,不選哪些,各報房不盡一致,因而各家報房京報的內容稍有所不同。這也是那么多報房京報能夠并存的一個原因。第二章第二章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和初步發(fā)展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和初步發(fā)展1,中國近代報刊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誕生的,中國近代報刊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誕生的1、社會方面、社會方面一方面,國內自然經濟發(fā)展緩慢。閉關鎖國。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仍然停留在封建社會階段,個體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繼續(xù)在全國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城鄉(xiāng)閉塞,變化滯緩,群眾文化水平低下,人們都是按古老的方式生活著,和外部世界很少接觸。在政治上,清朝政府實行嚴厲的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奉行“庶人不議”、“民可使由(自由、隨意)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沒有言論出版自由。就是說,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出現(xiàn)出版近代報刊的條件。另一方面,歐美各國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處于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實行對外擴張,迫切需要搶占中國市場,首先借助傳教進入中國。西方資本主義在18世紀有了迅速發(fā)展,對海外市場的急切需求,推動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掀起爭奪殖民地的新熱潮。剛剛經歷工業(yè)革命的英國,在這場斗爭中很快壓倒了老牌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等國家,成為頭等海上強國。它野心勃勃,不斷把勢力伸向全球。不過它的主要目標卻是亞洲。到了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它統(tǒng)治了印度,部分侵占了緬甸,并進入印度支那地區(qū)(主要是馬來亞)。侵略的勢頭有增無已。地大物博、尚未被開拓的中國,自然引起它巨大的興趣。到19世紀30年代初英國對華貿易比重占到了75以上,這種特殊地位,使得它更迫切地要求擴大中國市場。然而,英國向中國擴張勢力的道路上,卻遇到了巨大障礙。當時清朝政府,對外實行閉關政策,對中外貿易限制甚焉。自1787年起,只準廣州一地作為通商口岸,還對外國商人在廣州的活動作了很多限制規(guī)定,嚴重束縛了中外貿易的發(fā)展,據(jù)說廣州有一條街叫做“十三洋行”,不知道有沒有去過廣州的同學知道它,指的就是當時在我國僅存的十三家外國人開辦的公司。如何打破清政府的閉關政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37
      3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復習題及答案一、填空題(10分,每空1分)1、1918年周作人發(fā)表_____和平民文學,反對非人的文學,強調平民文學要寫世間普通男女的悲歡成敗。2、1921年10月,郁達夫的_____集的出版,標志著創(chuàng)造社自我小說的興起。3、聞一多于1928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體現(xiàn)他新詩格律化的主張,“三美”_____、_____、_____奠定新詩格律理論的基礎。4、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資產階級叛逆、苦悶的知識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5、在藝術上,魯迅的兩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詩的凝練;朝花夕拾流暢清新,表現(xiàn)散文的通脫與舒展。A星空B瓶C前茅D恢復4、下面不屬于巴金以家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小說的是A春B寒夜C滅亡D憩園5、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鮮明主觀抒情性的作品是A華威先生B駱駝祥子C荷花淀D潘先生在難中三、名詞解釋(20分,每題5分)1、“新月詩派”2、“問題小說”3、“七月詩派”4、“孤島”文學四、簡答(30分,每題10分)1、郁達夫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2、結合作品,試論徐志摩詩歌的主要藝術特色3、結合作品,試分析孫犁小說的抒情品格五、論述(三選二,每題15分)1、試論述20年代“鄉(xiāng)土文學”作家群的創(chuàng)作特色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8
      頁數(shù): 11
      13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中國法制史綜合復習題第一部分一、填空題1、古書上記載,夏刑共有三千條。2、“昏、墨、賊,殺?!笔窍某囊环N法律制度。2、商朝的墨刑也叫黥刑。3、商朝的“醢”刑是把犯罪者搗成肉醬的死刑。4、商朝末年,王位繼承實行以嫡長子繼承制的繼承制度。5、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6、夏、商的立法指導思想是神權法思想。7、據(jù)周禮規(guī)定,西周時期結婚要經過六道程序,被稱做六禮。8、公元前536年鄭國執(zhí)政子產鑄刑書,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9、在我國法制史上,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將法改為律。10、秦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關是廷尉。323、唐玄宗時制定的行政法典,史稱唐六典。24、宋刑統(tǒng)在每篇之下設門,共213門。25、明朝歷經30余年制定的法典是大明律。26、中國封建社會國家對某些重要的商品實行專管的制度是禁榷制度單項選擇題1、中國奴隸制瓦解,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公布成文法始于(D)。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十惡”罪名最早規(guī)定C。A魏律B北齊律C開皇律D大業(yè)律3、“法律答問”作為一種法律形式始于(C)。A漢朝B戰(zhàn)國C秦朝D春秋4、“親親得相首匿’”原則最早規(guī)定在(B)中。A周禮B漢律C秦律D法經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2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中國服裝史復習整理1貫口衫用相當于兩個身長的一塊衣料對等相折,中間挖一圓洞或切一口,穿時可將頭從中伸出,前后兩片,以帶系束成貫口衫。2司服專管服制實施,安排帝王穿著的官員。3內司服專管王后在儀式上穿著的官員。4冕服包括冕冠,玄衣纁裳,腰間束帶,前系蔽膝,足登舄屨。玄衣熏裳(玄黑;纁絳紅)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黃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紋。5十二章紋飾(上繪下繡,上下各六章)繡日月星辰,取其臨照;繡山形,取其穩(wěn)重;繡龍形取其應變;繡華蟲(雌鳥)取其文麗;繡繪宗彝,取其忠孝;繪藻,取其潔凈;繡火取其光明;繡粉米(白米)取其滋養(yǎng);繡黼(斧)形取其決斷;繡黻(雙獸相背形)取其明辨。6蔽膝腰間束帶,帶下佩之為蔽膝。形式原為遮擋腹與生殖部位,后逐漸成為禮服組成部分,再以后則純?yōu)楸3仲F者的尊嚴了。冕服中稱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其它服裝上成韋BI。7百家爭鳴導致列國服飾異俗儒家提倡“憲章文武”“約之以禮”“文質彬彬”道家提出“被(披)褐懷玉”“甘其食,美其服”墨家提倡“節(jié)用”“尚用”不必過分奢華,“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荀況強調“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鏤皆有等差”法家韓非子則在否定天命的同時提倡服裝要“崇尚自然,反對修飾”8深衣春秋戰(zhàn)國特別是戰(zhàn)國時期盛行的一種最有代表性的服式。“續(xù)任鉤邊”,不開叉,衣襟加長使其形成三角繞至背后,以絲帶系扎。上下分裁,然后再腰間縫為一體,因而上身合體下裳寬廣,長至足踝或及地,一時男女貴賤文武皆穿。9先秦服裝意義重大,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連屬等中國服飾的基本形制,并顯露出中國圖案富于寓意(十二章紋),色彩有所象征(玄衣熏裳)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意識。10秦漢時期,男子以袍為貴。樣式以大袖為多,袖口部分收縮緊小,稱之為祛,全袖稱之為袂,因而寬大衣袖常夸張為“張袂成蔭”,領口、袖口處繡方格紋等,大襟斜領,衣襟開得很低,領口露出內衣,袍服下擺花飾邊緣,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彎曲之狀,并根據(jù)下擺形狀分成曲裾與直裾。11秦漢時期冠有冕冠(平天冠)、長冠(多為宦官、侍者用“高祖冠或劉氏冠”)、武冠、法冠(獬豸冠)、梁冠(進賢冠)等12秦漢冠的諸多樣式冕冠“平天冠”長冠“高祖冠”、“劉氏冠”,多為宦官、侍者用。武冠為武將用法冠獬豸冠(神羊),為執(zhí)法官戴用梁冠“進賢冠”,為文官用。13漢代官員戴冠,冠下必襯漬,并根據(jù)品級或職務不同有所區(qū)別。文官的進賢冠要配介,而武冠的武弁大冠則要配平巾幘。14幘既是包發(fā)巾的一種,秦漢時不分貴賤均可戴用,戴冠者襯冠下,庶民則可單著之。其形似便帽,多平頂?shù)姆Q“平巾幘”,有屋頂狀的叫“介幘”15袿衣女子常服,服式似深衣,但底部由衣襟曲轉盤繞而形成兩個尖角、16襦群襦是一種短衣,長至腰間,穿時下身配群,這是與深衣上下連屬所不同的3至中原,漢族女子也多穿用,明代中葉著比甲成風,樣式主要似背子無袖,亦為對襟,襟至胸口,比后代馬甲又長,一般齊裙。32水田衣明代女裝典型服飾,即各色布拼接而成,是民間女子手中的藝術佳品,至今仍可見,即“百家衣”33清代“十從十不從”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老從少不從、儒從而釋道不從、娼從而優(yōu)伶不從、仕宦從而婚姻不從、國號從而官號不從、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34清代男子以袍、褂、襖、衫、褲為主,一律改寬衣大袖而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之代替了漢族慣用的綢帶,領口變化較多,但無領子,再另加領衣。35官服中龍袍只限于皇帝,一般官員以蟒袍為貴,又謂“花衣”,是為官員及其命婦套在外褂這內的專用服裝,并以蟒數(shù)及蟒之爪數(shù)區(qū)分等級。一品至三品繡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繡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繡四爪五蟒36行褂衣不過腰,袖僅掩肘的短衣,俗稱“馬褂”馬甲無袖短衣,也稱“背心”或“坎肩”,男女均服,清初多穿于內,晚清時講究穿在外面。分琵琶襟;大襟;一字襟。領衣因清服一般無領,所以穿禮服時需加一硬領,為“領衣”,因其形似牛舌,俗稱“牛舌頭”,下結以布或綢緞,中間開衩,用紐扣系上。披領多加于頸項而披之于肩背,形式菱角,上面多繡以紋彩,用于官員朝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色面料。首服有暖帽(8月)與涼帽(3月)暖帽圓形,有一向上反折的檐邊,多為皮質,顏色以黑色為多,頂部綴以紅色帽幃,頂端是各種材料制成的頂珠,一般有紅、藍寶石,珊瑚、青金石,水金、素金、素銀等,下有約三寸長的翎管,用以插翎枝,即孔雀的羽毛,有單、雙、三眼之分,“眼”即孔雀尾巴羽毛上的紋樣,三眼最為尊貴。涼帽大帽子形如圓錐,無檐,以織玉草或藤絲、竹絲為骨,用白、湖藍或黃色羅為表,紅紗綢為里。石青片金織成邊緣。帽表也綴以紅色帽幃,頂珠花翎形同暖帽。朝珠是高級官員區(qū)分等級的一種標志,以琥珀、蜜蠟、象牙、奇楠等材料為之,共計108顆,每間隔27顆有一顆大珠,共分四段,象征一年四季,旁隨小珠三串,象征一個月的上中下三旬,每串小珠有30顆,象征一個月有30天,男子兩串小珠在左,命婦則在右。37云肩當時普遍配用裝飾,形式如意,披在肩上??勺鳛槎Y服,清初家父女在行禮或新婚時作為裝飾,至光緒末年,由于江南婦女低髻垂肩,恐油污衣服,為廣大婦女所應用。38鑲滾彩繡清代女子衣服裝飾一大特色。通常是在領、袖、前襟、下擺、衩口、褲管等邊緣處施繡鑲滾花邊。39鞋式旗漢各異旗女天足,著木底鞋,底高一二寸或四五寸,高跟裝在鞋底中心,形式花盆者為“花盆底”,形式馬蹄者為“馬蹄底”,一說為掩蓋天足,一說為增高體形,實際上是體現(xiàn)出一族之風。漢女纏足,多著木底弓鞋,斜面均多刺繡,鑲珠寶,南方女子著木屐,娼妓喜鏤其底貯香料或置金鈴于屐上40中山裝基于學生裝而加以改革的國產形制,式樣原為九鈕,胖裥袋。后根據(jù)周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于涵義,如依據(jù)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而確定前襟四個口袋;依據(jù)國民黨區(qū)別于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查)而確立的前襟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shù): 12
      2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1頁共17頁中國音樂史考研復習綱要中國音樂史考研復習綱要第一章第一章遠古夏商時期遠古夏商時期名詞解釋名詞解釋1、樂舞樂舞(體裁的概念)遠古及周初,詩歌,舞蹈,音樂三者結合在一起時,一般稱樂,亦稱樂舞。先秦樂舞以六代之樂最為著名,分別為黃帝的云門,堯時的咸池,舜時的大韶,禹時的大夏,商時的大濩和周初的大武。樂舞是上古時期的主體音樂形態(tài)。2、樂記樂記我國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較完整體系的音樂理論著作,是先秦時期儒家音樂思想的光輝總結。關于作者有爭議,A戰(zhàn)國時期孔子的再傳弟子公孫尼子。B漢儒。西漢時期河間獻王劉德。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多數(shù)學者認為成書于西漢。一、樂舞與樂器1、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塤陶塤,無音孔無音孔,距今近距今近70007000年。2、舜時,由夔編制的一個樂舞,其表現(xiàn)形態(tài)是“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其中“石”為“磬”。3、呂氏春秋古樂篇“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為樂,質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麋革置缶而鼓之。而鼓之?!逼渲小镑绺镏皿诀绺镏皿尽奔礊椤肮摹?。4、呂氏春秋呂氏春秋所述的葛天氏之樂葛天氏之樂包含八首歌曲八首歌曲。(是由三人手執(zhí)牛尾,踏著腳步歌舞,內容包括祭祀圖騰祖先、天地萬物、祝愿天氣正常、草木茂盛、五谷豐收等)5、舜時的代表性樂舞舜時的代表性樂舞大韶大韶,采用原始編管樂器排簫編管樂器排簫作伴奏。孔子曾給予很高的評價孔子曾給予很高的評價,說是“盡美盡美”、“盡善盡善”的藝術。又名蕭韶九韶韶。6、夏、商夏、商兩代的代表性樂舞大夏大夏和大濩大濩,都是歌頌當代統(tǒng)治者歌頌當代統(tǒng)治者的,大夏是歌頌夏禹治水有功,大濩是反映商湯伐桀除暴的。二、樂律1、目前出土的殷代編鐘、編磬殷代編鐘、編磬等大都以三枚為一組三枚為一組,有561561,361361等這類不同三音列三音列。2、五聲音階的形成A可能形成于可能形成于80008000年前年前,依據(jù)為河南舞陽縣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能吹六、七聲音階。(1986年5月、1987年6月兩次出土)B最晚形成最晚形成于晚商,大約大約30003000年前年前,依據(jù)為河南輝縣出土的可大體奏出五聲音階曲調的五孔陶塤。第二章第二章周秦時期周秦時期名詞解釋名詞解釋1、六代之樂六代之樂雅樂的最高典范,簡稱“六樂”。分別為黃帝的云門,堯時的咸池,舜時的大韶,禹時的大夏,商時的大濩和周初的大武。2、雅樂雅樂①音樂體裁的名稱(相對于俗樂)。②樂種,指周代宮廷音樂;名稱源于其歌辭的“典雅純正”,一般指我國古代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等重大典禮所用的音樂,起源于周代的禮樂制度,其特點是規(guī)模宏大,聲調平淡、緩慢,給人以嚴肅靜穆之感。③調式音階的概念。3、鄭衛(wèi)之音鄭衛(wèi)之音是我國周代鄭國、衛(wèi)國的民間音樂,位于今河南一帶,原是商民族聚居之地,是商族音樂的遺聲。春秋末期,隨著“禮崩樂壞”而逐漸興起,稱為“新樂”。4、八音分類法八音分類法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西周時期使用樂器已近70種,于是依據(jù)制造材料的不同,將樂器分為八類(金、石、土、革、絲、木、匏、竹)。一、宮廷音樂1、周秦時期周秦時期宮廷音樂的特點為重雅輕俗重雅輕俗。2、周初統(tǒng)治者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為鞏固其統(tǒng)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禮、樂、刑、政)。他們特別重視禮和樂的社會作用,認為禮可以分別貴賤等級,樂可以使人互相和敬禮可以分別貴賤等級,樂可以使人互相和敬,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維護貴族的等級秩序而有效地統(tǒng)治人民。因此,西周西周時統(tǒng)治者制定了一整套維護和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3、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禮儀,而與之相配合的音樂也不一樣。4、西周時樂隊的編制樂隊的編制,規(guī)定為天子八佾天子八佾(佾意為列,每佾八人,共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任何人不得僭越。5、六代之樂中周初的大武大武,孔子孔子對其的評價為“盡美矣,未盡善也。盡美矣,未盡善也。”6、雅有大雅、小雅之分。第3頁共17頁最初只是將徒唱的民歌加上管弦樂器伴奏,所謂“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后來經過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種結構較復雜的歌舞形式,稱為相和大曲。這種大曲的結構包括三個部分,一為“艷”,二為正曲及“解”,三為“趨”或“亂”。3、清商樂清商樂東晉、南北朝時,承襲漢、魏相和諸曲,吸收當代民間音樂,發(fā)展而形成的俗樂之總稱。簡稱清商,后漢稱清樂。主要成份為江南吳歌和荊楚西曲。4、新律新律南朝宋人何承天,在三分損益律的基礎上進行內部調整,從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非常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律制,宋書樂志稱之為“新律”。這種新律已完全能夠回到黃鐘本律,而且縮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間的差距,基本上達到了十二平均律的要求。一、宮廷音樂1、漢魏晉南北朝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宮廷音樂的特點為雅衰俗興雅衰俗興。2、劉邦劉邦在家鄉(xiāng)與父老相聚時,曾即席作了一首大風歌大風歌,命兒童用楚聲楚聲歌唱,后來也成為宮廷的常備節(jié)目。3、“樂府樂府”始建與秦始建與秦,漢武帝劉徹改建了“樂府”,組織人員采詩采詩,其范圍及于趙(河北)、代(山西)、秦(陜西)、楚(湖北)等地區(qū)。隨后又任命李延年李延年擔任樂府的協(xié)律都尉協(xié)律都尉,主管加工改編民歌及創(chuàng)作新曲之事。4、漢魏南北朝的樂府音樂,主要有相和歌、清商樂和鼓吹樂三大類。5、相和歌的得名,取義于“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6、相和大曲相和大曲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引子性質的引子性質的“艷”,可唱可不唱;二是正曲正曲即歌曲,通常有好幾段歌詞,每唱完一段都有一個器樂插段,稱為器樂插段,稱為“解”;三是“趨”與“亂”,也分有詞無詞兩種。趨是趨是樂舞快捷樂舞快捷之意,亂是高潮亂是高潮,音樂表現(xiàn)特別豐滿。伴奏樂隊伴奏樂隊一般由笙、笛、羯鼓、琴、瑟、琵琶、笙、笛、羯鼓、琴、瑟、琵琶、箏等七種樂器箏等七種樂器組成,也有加篪或用筑而不用羯鼓的。7、相和歌的四個發(fā)展階段①徒歌徒歌,無伴奏(清唱、彩唱)。②但歌但歌,“一人唱,三人和。”即幫腔。如江南③相和歌相和歌,見名詞解釋。④相和大曲相和大曲,歌、舞、器樂并用,大套結構形成(套曲)。8、相和曲相和曲又名“但曲但曲”,只奏不唱只奏不唱。如廣陵散9、清商樂清商樂與相和歌一脈相承相和歌一脈相承,主要包括來自太湖流域的吳聲吳聲和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西曲西曲。10、吳聲吳聲歌曲風格比較婉柔婉柔,曲尾常有虛詞唱出的拖腔,謂之“送聲送聲”。11、西曲分舞歌和倚歌西曲分舞歌和倚歌兩種形式,舞歌舞歌尾部也有類似吳聲的送聲,但往往較為長大,大概應為有眾人幫和,所以另稱為“送和聲送和聲”或“和聲和聲”。倚歌也是一種獨唱性質的歌曲,一般用笙、鈴鼓等樂器伴奏,風格比吳聲歌較為豪爽奔放。12、秦漢之際,北方邊區(qū)的匈奴、鮮卑、吐谷渾等民族統(tǒng)稱北狄,他們馬上吹奏笳、角之類樂器,以鐃、鼓、排簫等伴奏歌唱,史稱“北狄樂”。13、北狄樂北狄樂,漢樂漢樂及其他民族音樂(胡樂胡樂)相結合,漸漸用于朝廷宴樂、宗廟祭祀等場合,形成“鼓吹樂吹樂”。14、漢朝的“鼓吹樂鼓吹樂”可分為四類①黃門鼓吹黃門鼓吹,皇帝宴樂群臣,列鼓吹于殿廷。樂器用簫、笳等。②騎吹騎吹、車架從行,在馬上吹奏。樂器亦用簫、笳。③橫吹橫吹,軍中馬上所奏。樂器用鼓、角等。角是西域流行樂器,張騫通西域時曾帶回張騫通西域時曾帶回摩軻兜勒摩軻兜勒曲,李延年據(jù)以創(chuàng)作了曲,李延年據(jù)以創(chuàng)作了“新聲二十八解新聲二十八解”,成為橫吹樂中最重要的曲目。④短簫鐃歌短簫鐃歌,軍隊凱旋時奏于殿廷、社廟。樂器用鐃、簫、橫吹(即橫笛)等。15、樂府音樂樂府音樂有平、清、瑟、楚、側平、清、瑟、楚、側等不同的樂調,其中平、清、瑟三調稱相和三調(或清商三調、相和三調(或清商三調、魏氏三調)魏氏三調)。包括三種結構不同的音階,即古音階古音階(雅樂音階,變徵,變宮)舊,新音階新音階(清樂音階,清角,變宮)新,側商音階側商音階(燕樂音階,清角,清羽)。二、器樂1、自漢至南北朝傳入的重要樂器(胡樂器)有琵琶、箜篌、篳篥、羯鼓、銅鈸、沙鑼、達卜等。2、七弦十三徽的確立使琴(古琴)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獨奏樂器七弦十三徽的確立使琴(古琴)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獨奏樂器。3、當時積累的曲目有所謂“五曲、九引、十二操”,另外還有廣陵散廣陵散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王昭君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7
      11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